<P> <B>我们丢掉了什么</B></P>
<P><B> ——一份中国文化传统的遗失清单</B></P>
<P> 侯虹斌</P>
<P>----------------------------------------------------------------------------------</P>
<P>寻找传统,不是为了全面复辟,而是为生活增加一种美好的文化形态;不是为了击退西方文明,而是让他们有所比较,有所区别,然后,有所思考。</P>
<P>-------------------------------------------------------------------------------------</P>
<P>1900年2月10日,梁启超写下了激扬一代中国人的巨作《少年中国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而今天,梁启超曾寄望的少年具有的希望、进取、日新、破格、好行乐、盛气、豪壮、造世界、“常思未来”、“常觉一切事无不可为”的气质都在这一代身上依稀地看见。 可是,代价是他们身上的中国传统日趋稀薄,他们身上的特质与个体不复存在,中国味淡不可闻。到哪里才能找回我们丢失的传统?怎么样才能写出一篇《新少年中国》,而不仅仅是《少年全球化》?</P>
<P><B>[忠孝仁义信礼智勇]</B></P>
<P>何谓忠孝仁义?何谓信礼智勇?现在只有在台北的大街看路牌才能见到它们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道要维护的那个秩序不再回来,也切断了我们与“忠孝仁义”的关联。“信礼智勇”好歹还是一个各社会通用的生存哲学和基本要求,但我们嫁接了西方的价值理念,在儒家的词语外壳下,内涵不再。</P>
<P>古人曾把道德修养视为人生的终极追求,不过,在全球化的今天,个人奋斗、快乐、自由通通比道德来得重要,现在的孩子还有很多的事要忙。</P>
<P><B>[四书五经]</B></P>
<P>从前,作为书生,15岁之前便要把四书五经烂熟于心,几乎都是群“拜经教”,他们对经典的了解,足以让今天的古代文学博士绝望。1912年1月19日,当国民政府第一任教育总司下令“小学堂读经一律废止”的时候,这是一个解放思想的壮举;作为后果,近一个世纪后,已经没有多少人回答得出来什么是四书五经了。孩子对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易经》、《尚书》、《诗经》、《礼记》、《左传》为代表的古代中国的支柱思想体系,一头雾水。现在,舒乙在北京创办了一家现代私塾馆,专门教授四书五经。</P>
<P><B>[任侠之气]</B></P>
<P>何谓任侠?是“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义之所在,千金散尽不后悔;情之所钟,世俗礼法如粪土;兴之所在,与君痛饮三百杯”;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身去,深藏身与名。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是荆轲、是聂政、是专诸、是李白、是一饭之恩的漂母、是救过伍子胥地渔女。不过,今天他们都在风中消散。再不见独行千里为曾允朋友一诺的男人,再也没有了“拚将一生休,尽君今日欢”的女子。高晓松在他的《青春无悔》的文案里这样幽幽地写道。</P>
<P>从小就被教导明哲保身,不要相信别人,何来的狂狷豪迈之气?何谓风流洒脱的风骨?从来没有过年少轻狂,青春就是不完整的青春,读再多的金庸古龙也不管用。</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1-16 21:23:37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