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92|回复: 0

[國醫膳食之道] [转帖]面条的起源(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18 21:00: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DIV class=box2>面条</DIV>
<TABLE wr"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

<TR>
<TD>
<DIV class="box2 p14"><a href="http://baike.baidu.com/lemma-php/uploadimg/2/11467521968922555.jpg" target="_blank" ><IMG src="http://baike.baidu.com/lemma-php/uploadimg/2/11467521968922555_small.jpg" align=right border=0></A> 面条的由来

我国的面条起源于<a href="http://baike.baidu.com/lemma-php/dispose/view.php/6607.htm" target="_blank" >汉</A>代。那时面食统称为饼,因面条要在“<a href="http://baike.baidu.com/lemma-php/dispose/view.php/37209.htm" target="_blank" >汤</A>”中煮熟,所以又叫汤饼。早期的面条有片状的、条状的。片状的是将面团托在手上,拉扯成面片下锅而成。到了<a href="http://baike.baidu.com/lemma-php/dispose/view.php/32441.htm" target="_blank" >魏</A>、<a href="http://baike.baidu.com/lemma-php/dispose/view.php/65592.htm" target="_blank" >晋</A>、<a href="http://baike.baidu.com/lemma-php/dispose/view.php/8137.htm" target="_blank" >南北朝</A>,面条的种类增多。著名的有<a href="http://baike.baidu.com/lemma-php/dispose/view.php/14736.htm" target="_blank" >《齐民要术》</A>中收录的“水引”、“馎饦”,“水引”是将<a href="http://baike.baidu.com/lemma-php/dispose/view.php/9855.htm" target="_blank" >筷子</A>般粗的面条压成“韭叶”形状;“馎饦”则是极薄的“滑美殊常”的面片。

<a href="http://baike.baidu.com/lemma-php/dispose/view.php/24003.htm" target="_blank" >隋</A>、<a href="http://baike.baidu.com/lemma-php/dispose/view.php/38299.htm" target="_blank" >唐</A>、<a href="http://baike.baidu.com/lemma-php/dispose/view.php/35374.htm" target="_blank" >五代</A>时期,面条的品种更多。有一种叫“冷淘”的过水<a href="http://baike.baidu.com/lemma-php/dispose/view.php/22051.htm" target="_blank" >凉面</A>,风味独特,诗圣 [被屏蔽广告]

[被屏蔽广告]<a href="http://baike.baidu.com/lemma-php/dispose/view.php/2211.htm" target="_blank" >杜甫</A>十分欣赏,称其“经齿冷于雪”。还有一种面条,制得有韧劲,有“湿面条可以系鞋带”的说法,被人称为“<a href="http://baike.baidu.com/lemma-php/dispose/view.php/18021.htm" target="_blank" >健康</A>七妙”之一。

<a href="http://baike.baidu.com/lemma-php/dispose/view.php/6661.htm" target="_blank" >宋</A>、<a href="http://baike.baidu.com/lemma-php/dispose/view.php/6673.htm" target="_blank" >元</A>时期,“<a href="http://baike.baidu.com/lemma-php/dispose/view.php/18717.htm" target="_blank" >挂面</A>”出现了,如<a href="http://baike.baidu.com/lemma-php/dispose/view.php/24010.htm" target="_blank" >南宋</A>临安市上就有猪羊庵生面以及多种素面出售。及至明清,面条的花色更为繁多。如清代戏剧家李渔就在《闲情偶寄》中收录了“五香面”、“八珍面”。这两种面条分别将五种和八种动植物原料的细末掺进面中制成,堪称面条中的上品。

<a href="http://baike.baidu.com/lemma-php/dispose/view.php/4311.htm" target="_blank" >青海</A>“史前面条” 为中国赢得“面条发明权”

面条作为一种世界性的大众食品,很多国家都声称拥有面条的发明权,其中以意大利、阿拉伯和中国三家为主。最近,著名的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新石器晚期的小米面条》的论文,称中国考古学家在青海[被屏蔽广告]的一个遗址中找到了距今约4000年的面条实物,面条“发明权”之争宣告终结。

2002年10月中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叶茂林带领工作人员在青海民和县喇家新石器遗址上发现了一个倒扣着的碗,在碗形泥土的顶端,也就是原碗的底部位置上,赫然躺着一团鲜黄色的线状物,质地柔软,外表形似我们今天常吃的“拉面”,粗细相当均匀,直径只有约0.3厘米,长达50厘米。

论文的主要作者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吕厚远是中科院研究微体古植物学方面的专家,他说:“为了弄清楚这个‘面条’的来历,我们主要检测了其中的两种物质:植硅体和淀粉。”植硅体是一种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充填到细胞中的二氧化硅矿物,不同植物细胞中植硅体的充填形态也不一样,可以长久保存不变化,能够比较精确地对植物进行分类。他说:“从植硅体的形态和结构来看,它只与我国西北地区种植的谷子、黍相似,并不是我们现在广泛食用的小麦。”从形态和光学特征上对比研究了“面条”中的淀粉,结论佐证了“谷子(小米)、黍原料说”。

吕厚远说,软体化石的保存极其困难,中国这碗面条能留下有赖于所在地的特殊遭遇。喇家毁于一次灾难性大地震,盛着面的碗倒扣在地上,窑洞塌下来,黄土覆盖上去。吕厚远说:“幸运的是碗倒扣在地上,使碗中的面条和碗底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间,不至于使面条直接承受压力而化为粉末,保持了最初的状态。”大地震后是大洪水,黄河带来的泥沙使喇家遗址连同那碗来不及食用的面条被密封在地下,直到4000年后才重见天日。

由于面条作为软体的极难保存的材料,长期以来世界上没有发现早期面条的直接证据,所有的论断皆来源于一些文字记载或壁画,时间也不过2000年左右。喇家遗址发现的这碗面条,不仅为中国人赢得了面条发明者的殊荣,也为新石器农业考古和古代食品文化研究提供了线索。
</DIV></TD></TR></TABL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4 03:26 , Processed in 0.15908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