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64|回复: 1

中国人对文化过于自卑 西方只知日本不知中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2-2 10: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60 border=0>

<TR>
<TH><FONT color=#05006c>中国人对文化过于自卑 西方只知日本不知中国</FONT></TH></TR>
<TR>
<TD>
<HR SIZE=1 bgcolor="#d9d9d9">
</TD></TR>
<TR>
<TD align=middle height=20>http://www.sina.com.cn 2004/12/01 10:27   <FONT color=#a20010>环球时报</FONT></TD></TR>
<TR>
<TD height=15></TD></TR>
<TR>
<TD class=l17><FONT>
<P>  作者:张天行 </P>
<P>  上世纪末,书画篆刻家钱君应邀到美国讲学,向西方听众介绍中国传统的书画篆刻艺术。回国后,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深有感触地说,在美国,讲到东方艺术,一些人先想到的是日本,然后才想到中国。有的甚至只知有日本,不知有中国。难道中国的书画艺术就那么不如日本吗?显然不是。但是,日本在宣传方面占了绝对的优势,他们出版了大量印刷精<!--NEWSZW_HZH_BEGIN-->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align=left border=0>

<TR>
<TD><!--文化新闻内页画中画开始--><!--E0876292F46F-->
<OBJECT codeBase=http://download.macromedia.com/pub/shockwave/cabs/flash/swflash.cab#version=5,0,0,0 height=300 width=360 classid=clsid:D27CDB6E-AE6D-11cf-96B8-444553540000><PARAM><PARAM><PARAM><PARAM><PARAM><PARAM><PARAM><PARAM><PARAM><PARAM><PARAM><PARAM><PARAM><PARAM><PARAM><PARAM><PARAM><PARAM><PARAM><PARAM>
   <EMBED src="http://ad4.sina.com.cn/200411/02/4357_360x300.swf" quality=high
WIDTH="360" HEIGHT="3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PLUGINSPAGE="http://www.macromedia.com/shockwave/download/index.cgi?P1_Prod_Version=ShockwaveFlash"></EMBED>
</OBJECT><!--nwy/2004-11-25/A--><!--文化新闻内页画中画结束--></TD></TR></TABLE><!--NEWSZW_HZH_END-->美的画册来传播自己民族的艺术,而且一出就是十几本一套。相比之下,我们对自己民族艺术的宣传就太不重视了。</P>
<P>  国画大师李可染有同样的看法。他在参观日本的美术馆时发现,虽然来自世界各地的绘画作品都有,但日本画总是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他说:“这值得我们思考,对自己民族的东西不重视,是很危险的。”后来,李可染买了日本简装的美术全集,共12本,中国只占一本多,日本占了4本。他说:“从维护和宣扬民族<a href="http://chanews.sina.com.cn/s.cgi?k=文化&amp;c=60&amp;t=title" target="_blank" >文化</A>的角度说,人家是对的,而我们在文化事业上却往往过于自卑。”</P>
<P>  类似的问题不局限在绘画艺术领域,在文学、<a href="http://chanews.sina.com.cn/s.cgi?k=哲学&amp;c=60" target="_blank" >哲学</A>等领域也同样存在。</P>
<P>  我在日本做访问研究期间,曾在书店里看到一位日本<a href="http://chanews.sina.com.cn/s.cgi?k=学者&amp;c=60&amp;t=title" target="_blank" >学者</A>的著作《20世纪的思想》,全书共有七章,前六章介绍西方各流派思想,最后一章介绍日本两位思想家的思想,其中竟然没有中国思想家的名字。对20世纪中国哲学界来说,这是一件不公正的事情。</P>
<P>  “只知有日本,不知有中国”的局面与我们国家应有的地位是不相称的,这确实令人感慨。此种局面的形成,有很多原因,有宣传不够的因素,也有自身缺乏文化信心的因素。</P>
<P>  20世纪,中国在相当长时间内流行着“西方文化中心论”、“民族文化虚无主义”,<a href="http://chanews.sina.com.cn/s.cgi?k=中国人&amp;c=60&amp;t=title" target="_blank" >中国人</A>对民族<a href="http://chanews.sina.com.cn/s.cgi?k=传统文化&amp;c=60" target="_blank" >传统文化</A>缺乏全面深刻的分析和估价,自然也谈不上切实地对外宣传介绍。</P>
<P>  应该说,对待传统文化,我们现在的态度理智多了。以哲学思想界为例,对老子、<a href="http://chanews.sina.com.cn/s.cgi?k=孔子&amp;c=60&amp;t=title" target="_blank" >孔子</A>、孟子等思想家,学术界不仅肯定其<a href="http://chanews.sina.com.cn/s.cgi?k=历史&amp;c=60&amp;t=title" target="_blank" >历史</A>价值,而且努力挖掘其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意义,研究者把他们与苏格拉底、柏拉图等相提并论,比较异同。对此,世人都认为是很正常的,少有异议。</P>
<P>  但是,在对中国近代以来的文化创造的评价上仍存在“过于自卑”的现象。一个民族的自信不能仅建立在古代文化的辉煌上,还需要近代和当代的文化成就的巩固和加强。</P>
<P>  20世纪中国曾因相当长的时间处于战乱、封闭之中,一些很有潜力或已很有成就的<a href="http://chanews.sina.com.cn/s.cgi?k=知识分子&amp;c=60&amp;t=title" target="_blank" >知识分子</A>因种种原因转为沉默乃至凋零,未能尽展其才,这是20世纪中国最惨痛的损失之一。但是,人们不能借此得出“20世纪中国文化成就不高”的结论。我们应该看到,文化的外在机缘如社会动荡虽然给文化发展带来了障碍、甚至破坏,但同时也可能带来了激发异彩的机遇。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处于贫穷、动乱之中,但就是在辗转西南的艰苦日子里,冯友兰、金岳霖、钱穆等人完成了自己一生中的代表作……在他们的著作中涌动着因国家危亡而生发的使命感,这是他们著书立说的不可阻抑的动力,这种动力推动着他们达到了思想和学术的高峰。这是在衣食无忧品<a href="http://cul.sina.com.cn/focus/coffee.html" target="_blank" >茶</A>挥笔的书斋中难以孕育的。类似的情形在中外文化史上都不乏例证,如明清易代之际,是一个大动荡的年代,<a href="http://chanews.sina.com.cn/s.cgi?k=读书&amp;c=60&amp;t=title" target="_blank" >读书</A>人很难应付得当,非死即降,但也就是在这一腥风血雨的时期,思想、绘画等领域出现了高峰,产生了王夫之、石涛等大家,他们的文化创造工作可不是在平静的岁月中进行的。</P>
<P>  20世纪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的道路是不平坦的,但我们可以说,各领域也都产生了一些卓越的人物,他们的成就和贡献仍有待细致地阐发,而这一工作首先要靠我们自己来进行。可以发现,在此方面国人已有一些自信的声音:</P>
<P>  张岱年说:“金(岳霖)先生在40年代写成认识论专著《知识论》,其中论述之精、分析之细,不仅超越古人,而且在当代西方哲学中也是罕见的。”汪曾祺说:“拿沈从文来说,他的作品比日本川端康成总还要高一些吧!但是川端康成得了<a href="http://cul.sina.com.cn/focus/nobel.html" target="_blank" >诺贝尔</A>奖,沈从文却一直未获提名通过。这公平吗?”</P>
<P>  一个民族要格外珍视本民族的文化创造,这是参与文化对话、交流的基础。日本的一些做法和一些已取得的效果,应该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P></FONT></TD></TR></TABLE>
 楼主| 发表于 2004-12-2 10: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最贱就是对自已文化定义成贱化。
什么封建、四旧之类的,而对外国原始文化(如非洲),却说是豪放之类的包义词。
真恶心,这样挖祖坟。
哈哈。
丢人现眼。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2-2 10:58:21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3 01:37 , Processed in 0.10885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