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偶受保护人朱雀清明的委托(在人屋檐下,怎能……喂——呀!!苦也)非要偶介绍一下兵家</P>
<P>古代有“十、百人敌,不学,欲学万人敌”一说,所以通过“道”的思想为心,以“诈”的原则为体的“兵术”应运而生,利用情报和虚实为利器,尽量以“不费兵卒”的“仁胜”为胜利的目标,保证了双方少战而胜负,以最小的代价(胜方固然,败方亦然)为国主将领所推崇。</P>
<P>兵术有四门,也即四个阶段:兵(完美的用兵,即战术)地、天(利用自然地形、天气、时机和其他势力,即战略)诈(利用的是人心,即“虚实之术”用的好可以无中生有,以空胜强,空城计为一例)所以,他的核心就是“诈”,关键是“情报”最高境界,用的不是武器和兵将而是计谋及“间”与“谍”。大兵家行事,无处不用诈术,乃至生活中也不直接了当办事,非要绕弯子(但这样就可以做到一般方法作不到的事)“术精而道”者可以作到他说假话人人皆信,说实话反而没人信,以为是诈,他们运用诈的“虚实”只能用“道”的“名、实”二性来叙述,让人不可琢磨——但正是这样,显得“奸诈”乃至“下贱”加上战争的必然残酷性,实在不被人看好。</P>
<P>其实,兵术也有一个底线原则,称为“兵德”,“不求流芳百世,但求以诈术兵法减民之忧患、兵之消亡”——体现的是王道仁术——既然战事和政治斗争不可避免,就运用诈术,以期少用实力交锋而出胜负,保全资源特别是兵士和百姓的生命利益,用“诈”为‘仁’服务 再罗嗦直白点,就是不惜以自己的生命和名节为代价(这是和儒家道家最大的区别,也是更符合仁和道的行为——因为“大仁不仁大德不德”)保全天下的实际利益不消耗或少消耗,做到兵不血刃、全城而破,以救济苍生为己任,和灭敌生己的战术目标(也是万不得已而出此下策,已经是王见王的血拼局面了)有本质区别。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为了保证最高目标的实施,兵家宁愿在朝廷上就运用政治手段中使诈,不用兵即见胜负(这样吃亏的最多是国家君上和自己)。</P>
<P>兵家不考虑自身名节,目标看在实际的忠天卫民上,乃至利用自己的名节做事,所以名节多不太好。(这个也是诈,不惜在这里用“诈”真的很BT的,也体现了真仁。)由于用权术的法家的目标正好相反,再加上权术只走君王的路线,而兵术有“虽骗于下,必信于上(就是绝对服从和迷信上级)”的操作原则,所以兵家最大的天敌正是法家。</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13 21:51:58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