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03|回复: 1

汉颂:人间织女黄道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28 10:05: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 ><FONT size=3> “男耕女织”是我国几千年来传统的生活模式;牛郎织女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堪称民间经典神话。由此可见,我国自古以来对纺织业就非常重视。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西汉古墓出土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0</FONT>多件织工考究、色彩斑斓的丝麻织品,说明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00</FONT>多年前人们就掌握了相当先进的纺织技术。宋朝时,纺织业在内地逐渐发达起来,植棉在长江流域相当普及,但纺织技术却相对落后。棉纺织业简陋的生产条件和落后的技术水平的改变,发生在宋末元初这一历史时期。在这场变革中,有一位劳动妇女为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她,就是本文的主人公,著名的棉纺织革新家,“人间织女”——黄道婆。</FONT></P>
<P ><FONT size=3> 黄道婆生于南宋末年淳祐年间(约公元<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245</FONT>年),是松江府乌泥泾镇人。她十二三岁时,为生活所迫,做了童养媳。因不能忍受婆婆的欺凌,在一个夜晚偷跑出家,慌乱中逃上了停靠在黄浦江上的一艘帆船,并随船到了海南岛南端的崖州。崖州是黎族人聚居的地方,黎族的棉织技术当时在全国是最先进的:他们创造了一套去籽、纺、织的工具,生产出许多美观、实用的日用棉织品。黄道婆跟他们共同生活了三十年,把这套精湛的纺织技术完全学到了手。元成宗年间,思乡之情越来越浓的黄道婆,带着学到的技术,回到了自己的故乡乌泥泾。</FONT></P>
<P ><FONT size=3> 回到家乡的黄道婆,看到自己的故乡土地贫瘠,粮食不足,纺织技术仍旧很落后的现状,便决心把自己高超的纺织技术传授给大家。她把黎族人使用的纺织工具加以改造,请工匠制作了一整套擀、弹、纺、织之具。“擀”,即搅车,其利用上下两个旋转方向相反的转轴,把棉花相互撵轧,除去棉籽,比手剥棉籽的效率要高得多;“弹”,即弹棉用的椎弓,经黄道婆改制的弓,弹起棉花来又快又好;“纺”,即纺车,这种可同时纺三根纱的脚踏纺车,比以前使用一个纺锭的手摇车,速度快、效率高;“织”,即织布机,黄道婆充分利用和改进了传统的丝绸生产工具和技术,精益求精的提高了织布的工艺质量,使当地人民能用纱线织出各种色彩的棉布,其绚丽灿烂程度能与丝绸相媲美。此外,黄道婆还推广了“错纱”、“配色”、“综线”、“挈花”之法,织制出有名的乌泥泾被,推动了松江一带棉纺织技术和棉纺织业的发展,使松江在当时一度成为全国棉纺织业的中心,赢得“衣被天下”的声誉,对当时植棉和纺织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黄道婆的高超纺织技术为人们所称颂,并以这样的杰出贡献,被载入我国纺织业的发展史册,永远受到后人的敬仰。</FONT><BR ><BR ></P>
发表于 2006-6-29 12:45:09 | 显示全部楼层
[em0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5 08:30 , Processed in 0.05894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