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70|回复: 7

[推荐][转帖]潇洒与束缚——浅论官与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7-6 00:40: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  align=center><p></p> </P>
<P  align=center><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一) </FONT>总言<p></p></P>
<P >有些人觉得侠客就该潇洒,说来便来,说走就走,想放手时即放手,只要遵循着心中的正义,又何必顾虑太多。<p></p></P>
<P >有些人觉得官差本就束缚,欲来不得,欲走不能,很多事不能说放就放,恪守着条条框框的律法,很多时候却无奈的看着别人钻了空子而束手无策。<p></p></P>
<P >那么,谁来回答,潇洒是什么?束缚又是什么?侠是什么?官又是什么?<p></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二)</FONT>侠<p></p></P>
<P >韩子有“侠以武犯禁”一说。仗着高来高去的本事,仗着三尺青锋的锐利,决断着世界的正义,决断着他人的生死<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而后,是来无影去无踪。留下那些感激的人空自感激,那些悲伤的人空自悲伤,那些追查的人徒劳追查……这是否就是无拘无束的潇洒?还是,只是凭着心中所执著着的看法,披着道德的外衣杀人?<p></p></P>
<P >司马迁在《游侠列传序》中说,“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既已存亡生死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在这里,他给出“侠”的定义,虽然他们的行为有悖于法律,但是信守承诺,乐于助人,且不居功自傲,谦逊淡然,在道德意义上,给了“侠”很高的肯定。<p></p></P>
<P >然而,侠的传统意义并不止于此。更多时候,侠的出现是为了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除暴安良”,“劫富济贫”之类的行为。侠客的形象更多的出现在对现实不满的文人笔下,成为一种理想的寄托,或者出现在人们等待救赎的期望里,在这个意义上,侠客同清官被摆在了几乎同等的地位。处于被统治地位的百姓所等待的只是一个可以为他们讨回公道的人,无所谓那人的身份究竟是什么。但是,官场复杂,为民作主的清官在历朝历代的官吏大流中不过凤毛麟角,所以,相对于清官,期待那些闯荡四方,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客也许更为实际。也因此,侠客的产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弱势群体不得自救或者没有自救的觉悟的思想下的产物。<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p></FONT></P>
<P >他们可以凭借着本身的是非观念,对于弱势群体的要求做出判断,然后回应性的,无论这种回应是出于他的主观义愤还是出于弱势群体的一致要求,做出一些能够产生大快人心效果的事情,使弱势者找到一份被庇护的安全感,平衡心态。<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p></FONT></P>
<P >由于侠客被推崇到了一个庇护者的位置,人们在主观中不自觉的将他们的形象高大化,甚至神秘化,将一些在现实中渴求的,但又不能实现的生活方式,行为等等加诸于侠客身上。<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p></FONT></P>
<P >所以,在现实的牢笼里有了翱翔在天际的飞鸟。<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p></FONT></P>
<P >所以,在社会的羁绊中有了放浪于湖海的小舟。<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p></FONT></P>
<P >所以,在被压迫的无力下有了艺高且胆大的侠客。<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p></FONT></P>
<P >侠客们不畏惧官府,不碍于死板的礼教,不牵于名利,不违于道德良知,他们过着的是一种“千重浪里一羽轻”的生活。成为在律法的漏洞中寻求公正的典型代表,成为与威胁弱势群体利益的力量抗争的对立面,成为打击贪官污吏和江洋大盗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p></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三)</FONT>官<p></p></P>
<P >《易·系辞下》中说“百官以治”,官从古至今一直都赋有协助统治者管理国家的职能,是为了维护统治与国家安定的产物。官的产生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可以被认为是制度<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无论是原始的祭祀礼仪制度还是后来的法律<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的附属。<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p></FONT></P>
<P >理想的治理<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是在法律的框架下<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在官员的职能范围之内进行。<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p></FONT></P>
<P >官不似侠客,可以无拘无束,可以“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可以行为乖张,可以居于暗处,官员的一举一动都在一重又一重的羁绊里进行。<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p></FONT></P>
<P >下面,是百姓的一双双眼睛,在盯着,看着。<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p></FONT></P>
<P >上面,是朝廷的一双双眼睛,在盯着,看着。<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p></FONT></P>
<P >明里,有君令律法条条框框,在限制着,约束着。<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p></FONT></P>
<P >暗里,有道德良心字字句句,在引领着,命令着。<p></p></P>
<P >贪官也好,清官也好,无一个不是在这样的羁绊中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不同的只是,贪官对一些东西视而不见,清官却将许多东西都放在了心上。<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p></FONT></P>
<P >官之较于侠,其对于正义的决断,对于他人生死的决断,都应合于法律,合于忠君爱国之道,不可逾越。即便有时这样的决断有违他的本来意愿,他也应该遵循律法处理。虽然是律法死板,不足以应付每一种具体状况,也不可能要求每个官员都能够达到柏拉图在《法律篇》里所提到“让有智慧的人按照法律精神来裁决”的理想状态,但律法本身就是一种权威,是不可忽视,不可轻视,甚至不可否认的东西。还记得看《包青天》的时候,听到那句“绳之以法”总是非常舒心的。因为在我们的道德观念里面,在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认可了法律的权威性,认可了法律的公正性以及法律作为评判标准的可靠性。<p></p></P>
<P >当然,在强调三纲五常,君权至上的中国古代社会中,一切的力量最后都要臣伏于君令。当君令与法律相悖的时候,一切以君令为准。如在宋朝,天子的敕令代替法律成了判刑甚至在具体案情中衡量罪行的主要标准,法律的条文时常根据敕令而调整浮动。这是传统思想中君权至上的典型体现。官员在以法律为裁度是非的标准之前,也无法不去衡量一下“君意”。<p></p></P>
<P >官在律法之内,侠在律法之外。<p></p></P>
<P >官居庙堂之上,侠处江湖之远。<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p></FONT></P>
<P >侠与法不容,江湖与庙堂不容,侠与官不容。<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p></FONT></P>
<P >仿佛亘古以来即是水火,对立着,矛盾着,冲突着。<p></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四)</FONT>官侠<p></p></P>
<P >官本来只应该是官,现实,严谨。官本来不该是侠,他们没有侠的浪漫与超脱。<p></p></P>
<P >然而,历代民间传颂,野史记载的清官轶志中莫不带有一丝神秘的浪漫主义色彩。这时候,官就不仅仅是官,而是官侠。<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p></FONT></P>
<P >官之为侠,在于心,在于理,在于敢直言以谏,在于敢明辨君之是非,在于为百姓谋福。<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p></FONT></P>
<P >“侠不在武而在心”,这样的话对于官场中的侠而言在合适不过。这里的侠,又返还到了司马迁对于“侠”的道德定义上,脱开了侠在力量上的优势。<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p></FONT></P>
<P >官之为侠,不求洒脱不羁,但求是非公道,天下太平。<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p></FONT></P>
<P >最典型的例子是包拯。恐怕谁也无法否认,从宋代至今,包拯已经成为清官的代名词,纵然明有海瑞,清有施公,智有狄公,名头却都不及他。<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p></FONT></P>
<P >历史上的包拯,刚正不阿,直言敢谏,虽然被欧阳修嘲笑“少有文采”,但其为国为民的实干精神以及政绩是不可否认的。包拯的仕宦之路以谏官生涯为主,他可以为了弹劾一个搜刮民脂民膏,鱼肉百姓,讨好上级的王逵而不惜连续七次上奏,终于使有心包庇王逵的仁宗妥协,罢免了王逵转运使的官职,他可以为了弹劾一个没有实干能力,依靠裙带关系坐上三司使<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当时掌管国家时政的重要大臣<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的国丈张尧佐而几次三番发动台谏官一起向仁宗施压,最终虽然碍于皇权而不得不妥协,但也使张尧佐从三司使下而为宣徽使,宣徽南院使,弹劾事件最后以张尧佐的死亡而告终<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张尧佐死得真是时候<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包拯也是一个实干家,他的身上带有一定的保守思想,但与其说他是可以和欧阳修,范仲淹等人并列的革新派思想家,不如说他是一个真正的实干家。“庆历新政”之时,虽然反对新政的保守派将包拯看作同一战线的人,但是包拯的许多具体工作都帮助了新政的推行。他在权知开封府期间,革新了当时的诉讼制度,“开正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径使<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诉讼人<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至庭<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自言曲直”,避除了当时官府在百姓诉讼过程中敲诈勒索的弊端,深得民心。他曾经由于蔡河堵塞一事,一举拆除了当时许多权贵建造于河上的楼台水榭<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疏通河道,为民谋利。<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p></FONT></P>
<P >可以看到的是,历史上的包拯在其为政处事之时对弱势群体的百姓带有很强的同情色彩,注重百姓的看法感受,甚至多次针对仁宗的朝令夕改提出批评,认为这样失信于民,不是英明之举。<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p></FONT></P>
<P >在端州任上,他得到了“包青天”的美誉;在开封任上,人们又有“关节不到<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有阎罗老包”的说法,可见当时的百姓对于他的推崇。<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p></FONT></P>
<P >正因为历史上的包拯为官正直,畏强权,惧皇亲国戚,百姓着想,有了稗官野史中对于他的种种神化。<p></p></P>
<P >民间流传里,拯是文曲星下凡,辨是非,断案如神。<p></p></P>
<P >他能从小小的牛舌案到惊动朝野的“狸猫换太子”没有一件一桩不弄得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于是,包拯一跃成为了为民作主的典型代表,开封府成为了人们心中决断是非的最佳场所。人们相信,包大人,包青天一定会秉公处理,依法论断,还一个公道,弄一个明白。<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p></FONT></P>
<P >于是,包拯就这样成为了一个救赎弱势群体的典型代表。对于他的种种断想,与等待救赎者对于侠的种种幻想看来,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是因为自己无法实现,所以寄托在那些可以或者可能成为救赎者的人身上,希望他们有着无穷本领,通天法力,将自己带离苦难。<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p></FONT></P>
<P >官侠,是道德上的意义,他们具有侠义心肠,但依仗国法行事。<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p></FONT></P>
<P >官与侠,在道德意义上,在包拯这样的官侠身上得到了统一。<p></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五)</FONT>侠官<p></p></P>
<P >侠不可以为官。<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p></FONT></P>
<P >侠一旦进入了公门,就是对江湖的背叛;一旦进入了公门,就好比飞鸟折翼,船行浅滩。江湖与庙堂的对立,决定了江湖中人看待官府中人的眼光,是不相信,是否定,甚至是鄙视。<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p></FONT></P>
<P >很多人都认为,一旦进入了官府,就成了江湖人甚至是弱势群体眼中的朝廷鹰犬,御用走狗,免不去的是“学成文武艺,货卖帝王家”的悲哀。<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p></FONT></P>
<P >然而,当侠之所求与官之所求达到某种程度的契合时,侠为官,有何不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p></FONT></P>
<P >展昭是侠,但他也是官。他熟悉着江湖上那套评判正邪的标准,也精通着官府中那决断是非的度量。<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p></FONT></P>
<P >为侠之时,他傲笑风月,仗剑倚歌,所求的也不过是弱势者能够得到保护,所信奉的也不过是“替天行道”。<p></p></P>
<P >天道为何?刚健自强也,刚强不可欺也,刚正不可侵也。<p></p></P>
<P >所以,才有天地正气,浩瀚无穷。<p></p></P>
<P >所以,才有邪不侵正,仁者无敌。<p></p></P>
<P >为官之时,他出生入死,历尽苦心,所求的也还是弱势者能够得到保护,所信奉的也还是天道伦常。<p></p></P>
<P >不同的只是为侠时所护者少数,为官时所护者多数;为侠时所依凭者道德伦理,个人善恶之观念,为官时所倚傍者伦理道德,国法朝律之规定;为侠时见为恶之人不需思之再三,大可杀之而后快,为官之时或知律法有疏,却生生看着恶人钻法律之漏洞得以逍遥而不能动作,是为侠时不必有的无奈。<p></p></P>
<P >窃以为展昭之为官,是因为他看到了三点。<p></p></P>
<P >第一,为官,可以使原来作为侠客时候的许多个人行为合法化,这是官之力。只要是为了百姓,能够合法的运用官力与个人力量将比行于暗处,立于法外要有利得多。<p></p></P>
<P >第二,为官,可以保护的人更多,一个政令的有效实行,一个有才干的地方官,所能保护的人将比一个侠客挥动手中的剑所能保护的要多得多。<p></p></P>
<P >第三,为侠,所依仗的评判标准只是自己的是非观念,凭借这个而去决断别人的生死,难免有错杀无辜的时候。虽说法律也有失误之时,但毕竟这样的错误比起个人标准来说,要少得多。<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p></FONT></P>
<P >将自己的强力合法化,追求着更多人的利益,这一点和他之在江湖为侠的宗旨并不冲突,从这个层面上讲,反而有益于实现他的理想。这样的人为官,但他首先是侠。我想所谓的“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说的就是展昭这样的人。<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p></FONT></P>
<P >故,为侠者为官,无有不可,并不一定似常人之见。官与侠,庙堂与江湖固然冲突,但总有交集,总有契合的一面。展昭就是这样一个站在交集之中的侠官,侠与官在他身上固然有着冲突,但却奇妙的统一存在。<p></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六)</FONT>官侠与侠官<p></p></P>
<P >既然官与侠之间存在着交集,那么官侠与侠官之间是否也有着相互联系?<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p></FONT></P>
<P >答案是必然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p></FONT></P>
<P >有了官侠的前提,才会有侠官的产生。<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p></FONT></P>
<P >有了官侠的出现,才有可能会让原来对于官府毫不信任的侠客重新拾起对于官的希望。如同包拯之于展昭,只因为看到了包拯这样的官,展昭才会心甘情愿的入公门。一直认为,当在开封府的时候,展昭是将自己的信念寄托在包拯身上,并且以自己的行动来支持包拯,也是支持自己的信念的完成。<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p></FONT></P>
<P >而有了侠官,官侠的行事也变得更为方便。侠官为官侠提供的是一种官员的职权能力以外的有力支持,官侠在这一点上非常倚重侠官,如同展昭对于包拯的支持。无论从《三侠五义》的原著中,还是一系列民间传说乃至后来的衍生作品中,在包拯办案,缉拿不法分子,平定叛乱的过程里,以展昭为代表的一众侠客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侠官犹如官侠的得力助手,左膀右臂,是其力量的有利延伸与拓展。<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p></FONT></P>
<P >当然,侠官在帮助官侠的同时也在依靠着官侠。侠官首先是侠,而后才是官。侠不一定能够适应官场中层层面面的压力,这时候就需要官侠的支持,替他们挡去一些压力,使侠官在一定程度上还能保证行动自由,不至于太过拘束。<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p></FONT></P>
<P >两者的这样的合作,可以说是非常完美的。当然,去掉这些交集部分侠与官仍然有着不同。即便官可以是侠,侠可以为官,这样的不同还是不可忽略的存在着。<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p></FONT></P>
<P >为官者,受着传统的三纲五常的束缚,首先关注的是国家的利益,君王的利益,并且这种关注会时常影响他们对事实的评判态度。即便是那些为民着想的官员,他们考虑的根本利益,仍然是国是君。官,始终也只是国家机器中的一个零件,无法超脱出这种运作模式。<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p></FONT></P>
<P >为侠者,原来的初衷就是见义勇为,他们所首先关注的是百姓即弱势群体的利益,当侠进入官府之后,他们开始关注国家的利益,这种关注是建立在关注百姓利益的基础之上的。侠毕竟来自民间,百姓比官府更需要侠的保护。<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p></FONT></P>
<P >当侠官与官侠的根本利益在某个问题上发生冲突的时候,就再次出现了江湖与官府的对立冲突。至于这个问题的解决,到目前看来,还没有最好的答案。所看到的,只是两方中的一方妥协,或者两方争执不下,随着时日的延续,将这个问题悬置,从此避而不谈,悬而不论,不了了之。<p></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七<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总结<p></p></P>
<P >江湖之远,庙堂之高,也许有一天两者终会调和。<p></p></P>
<P >随着时间流逝,侠的出现以及存在意义已经越来越淡薄,终于成为一种“成人童话”,仅仅存在于小说电视剧或者理想之中。<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p></FONT></P>
<P >而官在没有了王权的束缚之后,似乎更被要求“为民作主”,相比之下有了较大的自由。<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p></FONT></P>
<P >分不清现在的制度中,究竟存在的究竟是官侠还是侠官,毕竟少了皇权这一重要因素。但是如果将视线投回古代,官之存在固然是主流,侠之存在也有其必要性,合理性。两者在对于社会的稳定上都有不可或缺的作用。<p></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p></FONT></P>
发表于 2006-7-8 20:2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字!

我倒觉得,修身用侠,济世从官。也不错。


发表于 2006-7-8 21: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俠者,行義而達其道。修身獨善,俠不俠矣。官以公權為民,俠以私力助人,廟堂江湖之別,其濟世則一。
发表于 2006-7-8 21:3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廟堂江湖之別,其濟世則一"


[em17]
 楼主| 发表于 2006-7-8 22: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P>不愧是舍大~~~[em17][em20]</P>
<P>P.S.:舍大是舍藏室大人的简称啦,呵呵:)</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8 22:26:51编辑过]

发表于 2006-7-8 22:4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惜廟堂盡貪官,江湖多狗盜。
发表于 2006-7-9 21:51:49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舍藏室</I>在2006-7-8 22:47:19的o(︶︿︶)o 唉:</B>
可惜廟堂盡貪官,江湖多狗盜。</DIV>

泥沙方显珠玉之贵
发表于 2006-7-9 21:53:15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扫眉卧龙</I>在2006-7-8 22:22:20的o(︶︿︶)o 唉:</B>

<P>不愧是舍大~~~[em17][em20]</P>
<P>P.S.:舍大是舍藏室大人的简称啦,呵呵:)</P>
</DIV>
<P>

<P>那么可以称你为“眉少”了。[em10]</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4 09:03 , Processed in 0.06465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