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480|回复: 9

[转帖]一位执着于古代服饰史的研究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7-16 21:28: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华网上海频道记者 赵兰英2月13日报道:高春明不是一位明星,身边没有"粉丝",不具备被"炒作"的元素,少有人知道他。高春明是一位古代服饰史研究者,属坐冷板凳的那一类。然而,几乎空白的中国古代服饰史研究,却被他"绣"出一片锦绣天地。这一名字,将永载中国文化史册。  

从文先生教诲:咬定青山不放松  

    一个人的生命旅程中,总会有几位影响脚步的人物。在高春明的世界中,这个人物是沈从文先生。28年前,高春明走进上海市文化局中国服饰史研究室。20岁的他,眼前一片黑:中国古代服饰史,少有文字记载,也鲜有实物参照,更无研究探讨。一天,他与老师周汛来到北京小羊溢滨胡同一间昏暗的小屋。这里,居住着沈从文先生。此时,屡遭非难的从文先生,已默默在中国服饰史研究领域耕作了多年。他们将自己绘制的中国古代服饰图稿,呈给先生看。先生高兴地看着,还不停地评介着、讲解着。在看到一幅明代织锦图时,从文先生禁不住站起来说道:"这种纹样很典型,我还收藏着这种织锦。"说完,先生匍匐在地,吃力地从床底下拖出两只纸盒,轻轻地拂去上面的灰尘,小心地捧出里面的衣物。临别,先生握着高春明的手,久久不放,一字一字地说道:"中国古代服饰大有研究,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啊!"  

    以后,高春明多次去北京,造访从文先生,聆听教导。有一次,先生正在病中,原来说好,见一下面就告辞。不料,先生不让,居然谈了一个下午。先生谆谆告诫他:一定要多看实物,多看考古挖掘。做学问,要经得起推敲,来不得半点虚假。文献与实物要结合起来看。看到文献,就要找实物来印证。有了实物,便要通过文献来查证。先生不无遗憾地说,他很想去敦煌,但是没有机会了。他又充满希望地对高春明说:"你这个年龄可以做很多事,潜力很大,一定要把古代服饰研究搞下去。"高春明回沪不久,又收到先生言词恳切的信。  

    无论世事变化多大,无论多少艰难困苦,无论多大金钱诱惑,高春明没有退却过,从文先生的身影和话语,一直在他心里。他咬定了中国古代服饰这座青山,决不放松。  

在敦煌,鼻子出血,舍不得用水去擦一下  

带着从文先生的嘱托和厚望,高春明来到了敦煌。那时的敦煌,条件极其艰苦。在这里,水比油还要珍贵。敦煌研究院的同仁,只能通过骆驼,从远处运来一点水喝。因此,无法供应外来者。高春明背着10公斤水,走进了敦煌。那时,也没有一家招待所。研究院唯一一张简易乒乓桌,就成了高春明晚上睡觉的床。吃的是部队供应的压缩饼干。每天,艰难地将压缩饼干咽下去,嗓子干得直冒火。这时候,多想大口地喝一口水,可是不可以,只能像不会喝酒的人那样,就着杯子嘬一口。好多回,鼻子干得直出血,也不舍得用水去擦一下。至于洗脸洗脚洗澡,那是一些奢侈的事。  

这一切的一切,对于高春明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考验。从小生活在上海的高春明,没有下乡插队的经历,从没受过这样的罪,吃过这样的苦。不过,高春明没有被"吓跑"。每天,他快乐地下洞,临摹、拍摄、绘制、记录。在敦煌,这一住就是快2个月。回到上海,瘦掉一层壳,熟悉的人见到他,差点认不出来了。但是,看到从敦煌带回来的成果,他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稍稍修整,他又打起行装,向敦煌出发。如此,他先后8次到敦煌。每次,一住就是一、二个月。敦煌,是引领他进入中国服饰史研究的又一扇大门。

风一吹,出土织品就成了粉末  

青铜、陶瓷、玉器……中国传统文物中,相比较而言,服饰是最"娇贵"的。现代电视,曾经无数次把人们带入考古挖掘现场,人们也发现,从中出土的服饰微乎其微。大多数服饰在墓中,有的成了液体,有的粘成土块状。因此,留存在世的古代服饰实物很少,而且文献记载也少见。高春明几乎跑遍了全国有点影响的博物馆、图书馆、文物商店。而且远涉重洋,去日本、美国、英国等国博物馆寻找。他痛心疾首,一些保存好的古代织绣,并不在国内,而在海外。比如,唐代织绣传世今天的,几乎是零。北京定陵曾出土一件明代万历皇帝的御用龙袍,虽只是残片,而且颜色也变了,但已是国宝之中的国宝了。而日本,却存有很多我国唐代的织品。无奈的高春明,只得想方设法,用相机把它们拍下来,带回国内。  

原野考古,仍是看到实物的最好途径。高春明总是竖着耳朵,到处打听哪儿有古墓挖掘的消息。他带着相机,先期到达现场,守候在古墓旁。一俟有丝织物出土,抢在第一时间将它拍下。尘土下的织物,一暴露在空气中,常常很快就会化掉。有的,出来时还蛮好的,要不了一袋烟的功夫,风一吹,就变成了粉末。因此,在最佳时间,抢拍第一张照片,极为重要。但是,不是所有文物单位,都同意让高春明前去拍摄的。怎么办?他就用自己的专长去作"交易":无偿帮助当地文物部门作服饰鉴定。高春明曾经到过300多个考古挖掘现场,获得了大量珍贵镜头。  

今天,高春明收集保存的中国古代服饰及其纹饰、图案、绣品的照片,多达万余张。在国内,没有人如他这样"有财"。

祭月龙袍100万元被转卖到美国  

先秦诸子、魏晋群贤、唐宋大家;竹林七贤、桐城三祖、扬州八怪;孔子、司马迁、王羲之……创造古代文明的诸多群贤,都被刻在中华文明史册上,世世代代相传。然而,服饰文明的创造者,多是民间妇女,没有一个永垂史册。诚如它的创造者,古代服饰多不被"官家"收藏,散见于民间。  

服饰市场也不如书画、玉器、青铜等市场,那样红火,那样具规模。北京、天津、沈阳、苏州、山西、湖南等地,有些服饰市场。高春明每年都要到这些地方转悠。时间久了,圈内人都知道他。由此,他与很多古代服饰经营者建立了关系。他们相信他。有的手里有了货色就先送到他这里。有的在同等价格下首先满足他。有的闻听别的地方有好货就立马告诉他。  

高春明是做研究的,偏向文献、资料收藏。有人说他傻,这么多年下来,如果收些实物,早就发大财了。高春明不后悔,如果钻在实物里,倒来倒去,那就做不了学问,成为文物倒卖者了。过去,到博物馆、文物商店拍一些照片,只要有介绍信就可以,如今都要钱,几百元一张是好的,多数要在千元以上。高春明工作30年,积蓄基本上都花在这里面了。  

几年前,北京有一位藏家,从山西收到一件蓝颜色的龙袍。高春明立即飞到北京。他原以为是假的。因为,蓝色龙袍是皇帝祭月亮时穿的,民间几乎不流传。可是,等他仔细鉴定,不得了,是真的。他想拍下来,可是藏家不允,说要转卖给他,索价10万元。高春明哪有10万元钱?不得已,只好回到上海,打报告给组织,一级、一级报上去。待批下来,一个月过去了,藏家早以15万元的价格,将衣物卖给了韩国商人,韩国商人再以100万元的价格,卖给了美国商人。美国商人得到此物,密不告人。从此,这件龙袍就断了信息,不知藏于何处。高春明懊恼得不得了。  

这样的"故事",高春明不知经历了多少。他痛惜民族优秀文化被流失。他更觉自己在从事的是抢救民族文化的工作。因此,他加倍努力。后来,他走上上海艺术研究所所长的领导岗位,仍每晚苦苦研究,常常至黎明。每年,总有大半的时间,在各地拍摄、收集。

《锦绣文章》和"锦绣文章"  

一根丝线、一片衣角、一枚纹饰、一方图案……古代服饰,研究领域极其宽泛。它所反映的不是一件衣物,而是社会、政治、制度、经济、文化、民俗、哲学、宗教等等。80年代,沈从文先生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奠定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的基础。高春明不负先生厚望,先后推出《中国历代服饰》、《中国服饰五千年》、《中国历代妇女妆饰》、《中国古代服饰风俗》、《中国传统服饰形制史》、《中国衣冠服饰大辞典》、《中国服饰名物考》等研究专著。一篇篇论著、一部部专著,为古代服饰研究,开辟出一片锦绣天地。  

《锦绣文章--中国传统织绣纹样》,是高春明厚积薄发、献给社会的最新巨著。在第3届亚洲印刷大奖赛中,这部书获得了金奖。在2005年度中国优秀出版物评比中,这部书又被评为"中国最美的书",并将代表中国图书,角逐2006 年德国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  

文章这个词,在古代文化中又作"纹样"、"花纹"解释。《锦绣文章--中国传统织绣纹样》,正是一部关于中国历代织物纹样的书。显然,高春明的研究更加深化,并且细化了。1200余幅照片、5万字的专论和图解,第一次,高春明将中国传统织物纹样真切、完整地介绍给读者。湖北江陵楚墓出土的战国提花丝织物、陕西宝鸡西周墓出土的辫子股织物印痕、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楚墓出土的汉代长寿绣、敦煌莫高窟北魏洞窟的北朝刺绣边饰、o(︶︿︶)o 唉吐鲁番唐墓出土的狩猎纹印花绢……它们在沉睡地下几千年,出土后又被深藏起来,甚至有的已风化了。高春明以一人之辛劳,使它们得以保存,"重见天日",为发掘、保护文化遗产,做出了难能可贵的贡献。  

高春明在奉献《锦绣文章》这篇巨著的同时,书写了当今知识分子的又一部"锦绣文章"。(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17 0:10:38编辑过]

发表于 2006-7-16 21:55:55 | 显示全部楼层
<P>我觉得沈从文是一个悲剧人物,因为新中国的成立,他不懂政治,不能再写小说(怕犯政治错误),只好去搞研究,但是,这又何尝不是我们之幸事呢?如果沈老泉下有知,是不是也会觉得他的后半生过得也很有意义了?尽管他不能再写小说,却为后人(特别是我们这些汉服爱好者)留下了他的研究成果,沈老,请接受小女一拜!</P>
<P>高春明,汗,本人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一定尽快去书店搜他的书</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16 21:58:52编辑过]

发表于 2006-7-16 22:05:22 | 显示全部楼层
<P>沈从文没有写小说,未必不是他的幸事.要写也可能写出一些他自己后来看了都觉得别扭的文章吧?其实,他的学术论文很好看.读起来很有趣味.那本&lt;花花草草,坛坛罐灌&gt;有一段时间是我的枕边书.</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16 22:08:44编辑过]

发表于 2006-7-16 22: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P>原来只看过中华服饰文化研究会有个钟漫天</P>
发表于 2006-7-16 22:54:56 | 显示全部楼层
&lt;&lt;花花草草,坛坛罐灌&gt;&gt;这本书俺也有,看过后,不知道扔那个角落了[em04],赶紧再找出来瞄瞄。
 楼主| 发表于 2006-7-17 00: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次在书店看到《锦绣文章〉的广告了,应该出来了。
发表于 2006-7-17 00: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意去书店淘货.
发表于 2006-7-17 00: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向民族服饰文化研究的先行者们致敬!
发表于 2006-7-17 10:50:31 | 显示全部楼层
zan[em01]
发表于 2006-7-17 17: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去买书,去晚就没了![em4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6 05:42 , Processed in 0.13963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