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彖。
掾者,缘其边际而陈掾也。易卦辞曰<B normal?>彖</B>,谓文王缘卦以得其义。然则<B normal?>彖</B>者,掾之假借字与。掾亦作褖,《玉篇》后衣也。《释名》褖衣,褖然黑色也。《仪礼士丧礼》褖衣。《注》黑衣裳赤缘之谓褖,褖之言缘也,所以表袍者也。《周记》作缘。
知者以其士冠礼陈三服【校】玄端皮弁爵弁。有玄端无褖衣。此士丧袭亦陈三服,与彼同。此无玄端有褖衣,故知此褖衣则玄端者也。玄端有三等裳,此丧礼质畧同玄裳而巳,但此玄端连衣裳,与妇人褖衣同。故变名褖衣。(十三经注疏(1815年阮元刻本)·仪礼注疏·士丧礼第十二·卷三十五)。可见,玄端时有称褖衣者,而这种暂时的变名,应该是强调连裳而不是缘边。故此,笑非兄玄端以赤缘我尚存有疑问。
2. 关于裳。
“春秋至漢,下裳多繞襟,不繞襟,則衽的側面無法形成射禮圖的效果。”笑非兄可否详解一下?另外,此射礼图指的是哪幅?应该不是礼经里的吧。
3. 关于蔽膝
鞸上广一尺,下广二尺,长三尺,颈五寸。那么是否不是端正的梯形而是弧形?“下边以素(熟绢)补,以五彩(青红黄白黑)丝带为边缘。”那么应该下面一部分是白色。并且有缘边,缘边处露出五彩丝线。
4.关于绶
既然是周制,那么绶的形态最好也是周制,至少不应该是隋唐以后的形态。后汉书舆服,“四百石 三百石 二百石黃綬 [一采] 淳黃圭 (一采) 長丈五尺 六十首 自黑綬以下 縌綬皆長三尺 與綬同采而首半之。”这么长的绶应该不会像隋唐以后那种类型,或许是后人误解。周制绶至少大约类似东汉的画像石“周公辅成王图”,这种长度的绶至少说明绶不应该是隋唐那种悬挂于后面或者两侧的那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7 13:27:21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 轩辕箫歌 于2015-8-27 11:22:21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