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131|回复: 39

[節慶計劃文案] 八月桂影连灯影,人间秋夕祭月夕——华夏传统佳节“中秋节”复兴方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9-11 00:28: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天汉民族文化网(w w w .t i a n h a n .c o m .c n)  
百度汉服贴吧(p o s t .b a i d u .c o m)   
【民族传统服饰·礼仪·节日复兴计划】设计组   
天风环珮(溪山琴况)、蒹葭从风 设计
目录:
一 春分祭日、秋分祭月——淡忘的中秋本源
二 捣药叮咚玉杵鸣、斧柯丹桂响叮叮——中秋之神话传说
三 奉祀月神的祭品——月饼
四 不比寻常三五夜,素光何处不清幽——中秋之节物风俗
五 中秋桂下人祭月,月夕灯影夜迎寒——中秋节复兴过节方案
附:中秋诗词欣赏
在悠远的历史长河中,祭祀活动伴随着春夏秋冬四季的流转,形成了各种岁时节日。每到节令月分,人们便要祭祀——感念上天的恩赐,表达对天地和祖先的敬意。春分朝日、秋分夕月,是重要的天象变易时分,而中秋圆月的清辉正来自先人对秋分的感念。而今,我们却忘记了秋分,忘记了华夏的月神信仰,如同今天的清明忘记了上巳与寒食,虚夸盛大的节日已将母体遗忘。精美的天价月饼,炫目的中秋华彩,黯淡了真正的月光。除了游赏与团圆,月祭,更是华夏中秋佳节的真正主题——中秋,首先是一个祭日;月饼,首先是一种祭品。
                                   ——题记

中秋节壁纸:(中秋节在夏历每年八月十五日,今年中秋为2006年10月6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15 9:58:23编辑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6-9-11 00:34: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 、春分祭日、秋分祭月——淡忘的中秋本源
1 “朝日”与“夕月”
中秋又叫仲秋、月夕,是华夏岁时节日系统中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民俗节日。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历来的说法,皆把嫦娥、玉兔、元末起义之事纳入其中。其实,中秋节最核心的起源要素,是自上古时代即有的敬月信仰,以及流传几千年的祭月之风。中秋节本质上是“华夏祭月之节”,那里有先民天地人和的哲思,也有华夏子孙生生不息的信仰。
说起中秋,不能不先说说汉民族的祭礼。阅读本文之前,推荐先阅读: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汉民族传统礼仪“祭礼”操作方案
http://www.tianhan.com.cn/bbs/fo ... 37&fromuid=2565

汉民族的祭祀文化,表达的是“敬天、礼地、爱人”这三种基本情感指向,所崇拜的是天神、地祗、人鬼三种类型的神明。天神之中,按等级分为昊天上帝、日月星辰和列星三等,太阳和月亮就是华夏先民最崇拜的自然神之一。
远古时代的日月崇拜之俗已遥远难考,但是,《周礼》等文献中已确定无疑地证明,其时o(︶︿︶)o 唉月的崇拜已发展至宏大而正规的天子的日月祭祀。《周礼·典瑞》:“圭璧以祀日月星辰”。《礼记·祭义》:“祭日于坛,祭月于坎”。《国语·周语》:“古者先王即有天下,又崇立于上帝明神而敬事之,于是乎有朝日、夕月,以教民尊君”。
为什么天子要祭天地日月?郑玄曰:“王朝日者,示有所尊,训人事君也。王者父天而母地,兄日而姊月,故常以春分朝日,秋分夕月,况人得不事耶”帝王自命昊天上帝之子,以天为父以地为母,以日为兄以月为姊,天子祭天地日月,既是敬畏、祈求护佑,也是向天下臣民示范“孝悌”之义,即祭天地以示孝,祭日月以示悌。
日月之祭的时间,自周代就定在了春分和秋分,即所谓“两分”。为何要定在这两个日子呢?这要从天文与二十四节气说起。
每年夏至之后,太阳就从北回归线逐日南移,到每年公历9月23日前后(22-24日),太阳到达黄经180度,此时,太阳几乎直射赤道,再往南,北半球的秋季就将结束而迎来冬天。这一时刻,二十四节气中称为秋分。先民认为,日属阳之精,月属阴之精,“天地至尊,故用其始而祭以二至。日月次天地,春分阳气方永,秋分阴气向长,故祭以二分,为得阴阳之义。” 郑玄也说,“君子履端于始,举正于中,故本二分也。” 因此,春分和秋分就分别成了祭祀太阳和月亮的日子。
祭日,称“朝日”,祭月,称“夕月”。“夕月礼”就成为了祭月之礼的特有称呼。
虽然《周礼》中就已经确定了“两分祀日月”之制,但日月之祀在历代的时间并不绝对固定(波动主要发生在比较短的王朝),不过,总的来看,春秋二分仍然是天子祭日月最基本的日期选择。
历代天子祭月时间和规格的主要演变过程是:

周代:
周代礼仪系统十分完备。两分祭日月,以柴祀日月星辰。建日坛曰王宫,建月坛曰夜明。在南门外祭日、北门外祭月。所用牲和币皆为赤色,祭乐与祭五帝乐相同,以珪璧礼神。

秦代:
秦尚法家,除此外,诸子百家中排在第二位的就是阴阳家了,故极看重自然神祗的祭祀。秦在故都雍城就建有日月祠。秦始皇东游海上祭祀八神,月日分属第六第七神,祭日于成山,祭月于莱山。

汉代:
汉承楚风,楚文化之天地日月的信仰在汉代占有一定分量,武帝时在太乙坛祭日月,黎明之时皇帝走出用竹子建造的祠宫,向东方祭拜,夜晚向西方祭拜。后又简化为在宫殿的庭院中行礼。平帝时,改在合祭天地之日,黎明东向拜日行朝日礼,夜晚西向拜月行夕月礼。

隋代:
祭祀乃华夏文化的信仰表征。隋朝匡扶华夏正统,便重修祭礼。于国东春明门外建坛 ,每年春分朝日。又于国西开远门外建“坎”,坎深三尺,广四丈,在坎中建坛,坛高 一尺,广四尺。每年秋分夕月。牲币采用周制。

唐代:
二分朝日夕月于国城东西,用方色犊为牲。

宋代:
承唐之制,并升为大祀。

明代:
明初在南京建日月祭坛,迁都后在北京朝阳门外建“朝日坛”,在阜成门外建“夕月坛”。坛制区分日月。朝日坛的护坛地一百亩,夕月坛的护坛地三十六亩。朝日无从祀,夕月以五星、二十八宿、周天星辰共一坛。春分祭日,在春分日的寅时(大约在凌晨3点到5点,古称“平旦”)迎日出。秋分祭月,在秋分日的亥时(大约在21点到23点,古称“人定”)迎月出。朝日迎神四拜,饮福受胙两拜,送神四拜;夕月迎神饮福受胙送神皆再拜。东郊以甲、丙、戊、庚、壬年,西郊以丑、辰、未、戌年,天子车驾亲祭。其它年份遣文大臣摄祭朝日坛,武大臣摄祭夕月坛。如果正祭遇风雨,则设小次于坛前,天子驾就小次行礼。

北京月坛建于明嘉靖年间,现仅存残迹,已改建为公园,祭月的坛已无存,图


每年两分祭日月时,日月是礼敬的主神,是祭礼的主角,这种专门的祭祀为正祀和常祀。除此之外,日月还在其它祭祀场合被附带祭祀,此时日月充当的是配祀。比如,郊祀天地常以日月从祀;诸侯觐见天子之礼要到南门拜日、北门拜月;祈年、禜祭等也都要祭日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11 12:16:03编辑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6-9-11 00:37:03 | 显示全部楼层
2 中秋节的产生
“中秋”一词早已有之,《周礼》中即有“中秋献良裘”“中秋夜迎寒”的记载,但那时的“中秋”只是单纯的月令时间,并无节日之意。中秋成为节日,是唐宋以后的事,是由仲秋时节的月神祭祀发展而来。实际,纵观华夏诸多传统佳节,或早或晚,多由节令演变而来,由纪而祭,由祭而庆。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今,人们总抱怨传统节日萎缩无趣,是否想到这句诗所蕴涵的简单道理惟有诉求华夏文明精神信仰的本源,了解节日的来龙去脉,才有可能真正为脱水的传统文化带来新的生机。

华夏传统历法中,将每一季节分为“孟、仲、季”三个月,仲秋处秋季之中,跨越白露和秋分两个节气时段,所以,秋分的祭月之俗为仲秋的望日——八月十五成为“中秋节”预设了时间条件。

祭月之礼如何产生了中秋之俗?一般的说法是,祭月固定在秋分日,而秋分日未必有满月,有时甚至可能无月,祭月无月自然大煞风景,所以后来逐渐改到八月十五日祭月。我们认为,这种说法不尽准确。

如前所说,天子祭月直到明代仍然是固定在秋分日。在皇家看来,祭月重在礼敬夜明之神,并以示悌。敬如在,秋分日有月无月、月圆月缺并不重要,秋分是阴气向长的时刻,避开此时而追求圆月之祭,是对月神的不诚不敬。所以,哪怕是秋分日下雨,也是要祭月的。秋分祭月和中秋节并非一回事。

汉民族自上古便有敬天礼地的习俗,月神崇拜古以有之。上古时代的月神信仰在殷、周时代似乎出现了两种发展方向,一是在民间自然发展演变,一是上升为天子礼天的礼制组成部分。周礼是因俗制礼,天子礼月显然是建立在华夏月神信仰的基础之上。由此,天子的礼月才能获得足够的信仰合法性,礼月才能成为巩固统治政权的有效的政治仪式和文化制度。此时,民间对月神的崇拜仍然在缓慢发展,而统治阶层重在向月示敬,游赏是可有可无的事情。所以,直到南北朝时,以“祭月+游赏”为标志的中秋节仍未在华夏大地上全面成形。

汉民族文化发展历史上,礼仪和风俗的演变在诸多领域皆呈现礼退俗进的趋势。隋唐时代的繁荣,逐渐激发了民间在仲秋祭月时节的玩赏之风,赏月之风和民间流传的祭月风俗逐渐合流,由于民间信仰表达的相对灵活性,人们并不需要刻意追求在秋分日祭月,所以,最接近秋分点的一个满月日,就成了这一秋月祭赏之节最佳的选择。这就是夏历八月十五。

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完全可以认为,夏历八月十五成为第二大民俗节日“中秋节”,是由于那一天恰好“满月”造成的“巧合”。华夏先民需要一个满月日来行仲秋祭月和游赏,这一任务恰好落到了八月十五的月亮身上——谁让它是最接近秋分的满月日呢。

中秋的月亮之所以格外圆、格外亮,是因为它“沾”了神圣的华夏祭月日——秋分的“光”。这一点,和“清明”节气沾了盛大的寒食节、上巳节的光而摇身变成“清明节”异曲同工。可惜的是,现在的人们,只知中秋而不知秋分,只知清明而不知上巳与寒食。本源被忘记了,真正的神圣和盛大也被忘记了,单薄的清明和中秋割断了与其节日母体的联系,逐渐变得虚弱和空洞。

有论者认为,唐代没有中秋节,文人有八月十五玩月吟诗的风气。昊天明月逐渐披上了人情的薄纱。宋代文人中秋玩月多伴随着宴饮聚会,这一形式为都市富户效仿,造成了一种娱乐享受的氛围影响整个社会,北宋中期形成了以文人官僚的诗筵笔会和市民宴饮玩乐并行的大众化的准节日。从北宋末开始,中秋的节义有了更不一般的内涵。破碎了山河,破碎了汴京的明月,中秋的圆月弥足珍贵。“团圆”特征及其象征意义被凸显和强调,“团圆”涵义的加入使中秋节俗内涵变得完整,自此,中秋的团圆性质和地位在南宋得以确定,流传至今。

中秋节,是不折不扣的“祭月之节”“月神之节”“团圆之日”。

 楼主| 发表于 2006-9-11 00:40:4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 、捣药叮咚玉杵鸣、斧柯丹桂响叮叮——中秋之神话传说<
听月楼头接太清,依楼听月最分明。摩天咿哑冰轮转,捣药叮咚玉杵鸣。乐奏广寒声细细,斧柯丹桂响叮叮。偶然一阵香风起,吹落嫦娥笑语声——辛弃疾《听月诗》
这是一首“听”起来很清脆悦耳的诗。诗中,月亮中的神仙和小动物悉数出场,组成了一幅绚丽的广寒月宫图。关于中秋,关于月亮,关于月中的神仙,民间产生了许多神话传说故事。这些传说,丰富了中秋的文化内涵,使人们在仰望一轮皓月时油然而生瑰丽奇伟的感受,神话中的主人公更幻化为民间信仰的月神,感染了我们民族几千年,在人们的口中代代传承。

中秋之神话传说主要有:
【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的故事最早见于《淮南子·冥览训》,只有一句话:“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后世在传说中演绎出多种不同的版本,故事变得愈发有声有色。举一例:相传嫦娥之夫后弈为神射手。上古时十日同现,庄稼枯死,民不聊生,神射手后羿请缨一气射下九日,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英雄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而他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当时,后弈的追星族不少,自然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只是鱼龙混杂,一位叫作蓬蒙的心术不正之徒也混了进来。
话说后弈成了知名人士后,还从昆仑王母处获赠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蓬蒙趁机闯入内宅,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无奈,将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仙药果然疗效惊人,嫦娥的身子即刻产生离心力,飘离地面,夺窗而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后弈得知后已无可挽回,他悲痛万分之后。在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妻子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月宫。百姓们闻知后也纷纷效仿,一同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在其它的版本中,也常见到将嫦娥描述成反面角色的,不过,最受民间欢迎的,还是各种经过修饰、加工,使嫦娥符合人们对美的追求的版本。
《灵宪》则记载了“嫦娥化蟾”的故事:“嫦娥,羿妻也,窃王母不死药服之,奔月。将往,枚占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嫦娥变成癞蛤蟆后,在月宫中终日被罚捣不死药,过着寂寞清苦的生活,李商隐在《嫦娥》中感叹,“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因此,月宫也称“蟾宫”。图:


【吴刚伐桂】
传说月中桂树高达五百丈,这株桂树不仅高大,而且有神奇的自愈功能。有西河樵人吴刚,醉心于仙道却修习不力,被放逐月宫,伐桂树作为劳改。仙诣:“若伐倒桂树,就可获仙术。”(比刁难苏武的匈奴人高明多了。)结果如诸位所料,日复一日地,吴刚便在这月宫住了下去,这个故事再也没有尽头。

【玉兔捣药】
“玉兔捣药”为道教掌故之一。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久而久之,玉兔便成为月亮的代名词。在道教中,玉兔常常与金乌相对,表示金丹修炼的阴阳协调。
另说,很久以前,一对修行千年的兔子得道成了仙。一天,玉帝召见雄兔,它依依不舍地别过妻儿,踏着云彩上天宫去。正当它来到南天门时,看到太白金星带领天将押着嫦娥从身边走去。兔仙好奇,就问旁边看守天门的天神。听完她的遭遇后,兔仙很是同情。但是自己力量微薄,能帮什么忙呢?想到嫦娥一个人关在月宫里,多么寂寞悲伤,要是有人陪伴就好了,忽然想到自己的四个女儿,它立即飞奔回家。
兔仙把嫦娥的遭遇告诉雌兔,并说想送一个孩子跟嫦娥作伴。雌兔虽然深深同情,但又舍不得宝贝女儿,几个女儿也难以割舍父母,一个个泪流满面。雄兔语重心长地说道:“如果是我孤独地被关起来,你们愿意陪伴我吗?嫦娥为了解救百姓,受到牵累,我们能不同情她吗?”
孩子们明白了父亲的心,都表示愿去。雄兔和雌兔眼里含泪而笑。最后决定让幼女去。 小玉兔告别父母和姊姊们,到月宫陪伴嫦娥住了。于是,我们的月亮神话里又多了一位可爱的兔小妹。


【唐明皇游月宫】
传说唐开元年间,中秋之夜,方士罗公远邀玄宗游月宫,掷手杖于空中,即化为银色大桥。过大桥,行数十里,到达一大城阙,横匾上有“广寒清虚之府”几个大字,罗公远对玄宗说:“此乃月宫也”,见仙女数百,素衣飘然,婀娜多姿,随音乐翩翩舞于广庭中。玄宗看得如痴如醉,默记仙女优美舞曲,回到人间后,即命伶官依其声调整理出一首优美动听的曲子,然后配上模仿月宫仙女舞姿的舞蹈,这就是闻名后世的《霓裳羽衣曲》,成为千古佳话,月宫从此也有“广寒宫”之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11 15:04:12编辑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6-9-11 00:42: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 、奉祀月神的祭品——月饼
本方案将月饼单列一章,我们有必要仔细打量、重新审视这一熟悉的“中秋食品”。

其实,与其说月饼是“中秋食品”,不如说它首先应该是“中秋祭品”。与当下国人的认识截然不同的是,月饼首先不是给“人”吃的,它首先是给“月神”吃的——月饼是奉祀月神的祭品。人必须在月神“享用”祭品之后才能吃,神主享用后,祭者以“馂”的环节结束整个祭祀礼仪,从祭月到分食月饼,是汉民族祭祀礼俗的完整环节。

        所谓“馂”,也叫“分胙”,是指参加祭祀的人在神主(自然神或祖先等)享用祭品后分食祭品的过程。华夏先民认为,神主享用祭品后,便把福祉寄寓在祭品中,参祭的人分食祭品,便可得到神主的赐福与护佑。祭祀月神也是如此,人们以月饼、西瓜、各色水果等奉献给月神,在月神“享用”后人们再分切月饼,按照长幼之序分食,如此,地上的人以诚以敬奉祀月神,而月神则慷慨地赐福人间。月神“吃”过的月饼,是已经带有神性的祭品。我们吃月饼的过程,一方面接受了月神的赐福,一方面履行了华夏传统的祭祀文化。

        华夏祭礼的要义在于“诚”与“敬”,月神并不要求多么丰富和豪华的食品敬献,关键是祭拜的人是否在内心真正具有诚意和敬意。《谷梁传·成公十七年》说,“祭者,荐其时也,荐其敬也,荐其美也,非享味也。”《左传》说,“涧谿沼沚之毛,蘋蘩蕴藻之菜。可荐於鬼神,可羞於王公”。 《礼运》郑玄注:“物虽质略,有齐敬之心,则可以荐羞於鬼神,鬼神飨德不飨味也。”朱子在《家礼》中说,“凡祭,主于尽爱敬之诚而已。”

        祭拜月亮,至少必须做到以下要求才算得上诚、敬:
        一、内心真正的信仰。
        二、简朴适当的祭品。所谓“鬼神飨德不飨味”,只要有诚敬之心,几个月饼、几颗水果,简简单单的祭品即可;否则,再丰盛的祭品,又有何意义呢?
        三、庄重得体的仪程。关着门窗祭月,如同闭目塞听,无诚意可言;不祭而食,更是极大的无礼。
我们的民族已淡漠了敬畏的意识,月饼已经完全异化为纯粹的中秋食品和礼品。买来就吃,迎来送去,祭月的意识则荡然无存。酒足饼饱之后,我们不妨自问,这究竟是文明的进步,还是文化的倒退?</P><P>这里不能不说到近年来流行的所谓“天价月饼”。几千、几万、十几万……月饼的奢华已经登峰造极,天价月饼完全成为了富豪炫耀的符号和o(︶︿︶)o 唉滋生的温床。当我们再重温华夏祭祀之义:“礼,与其奢也,宁俭”、“凡祭,主于尽爱敬之诚而已”,我们不难发现,天价月饼严重违背民族祭祀文化本义,是对华夏中秋节日文明莫大的羞辱——这种打着月饼和中秋旗号的金粉怪胎,人不会吃,月神更不会吃,是人神共弃之物。

        中秋节复兴,重中之重和复兴的关键便是复兴中秋祭月习俗,使家家祭拜月亮重新成为中秋节最重要、最核心的节日活动。当人们不再躲在屋里看着电视吃着月饼,祭月习俗的恢复便可带动游赏风俗的再兴,如此,中秋节有望得以重新整体激活。月饼这种早已乏味的“中秋食品”也可以实现“新”的价值定位——月饼回归祭品的本位,中秋便可望得以再生。
        中秋祭月的详细操作办法,将在第五章详细阐述。

 楼主| 发表于 2006-9-11 00:45: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四 、不比寻常三五夜,素光何处不清幽——中秋之节物风俗
中秋节的主要主题有三:祭月、游赏与团圆。祭月是中秋的核心,其它习俗皆是祭月的衍生习俗。

(一)祭月之俗
自周代起,仲秋时节便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为区别于统治者的月神(夜明之神)祭祀,民间祭月也常称为“拜月”。方式大同小异,设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月饼是最重要的祭品,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的,都要算在一起,大小要一样。如果家里有孕妇,就要多切一份。俗语云,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男子一般不对月亮拜祭,但也不绝对。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梦梁录》中,那时月饼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逐渐变成圆形,寓意团圆美好。明代《西湖游览志会》:“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

*关于月饼来源的几个传说:
1 唐军大捷说: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突厥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当时有人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2 贵妃望月说: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可谓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唐代,民间已有从事生产的饼师,京城长安也开始出现糕饼铺。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太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太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随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


3 元末起义说: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者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这些传说,以民俗学的观点来看,自然是颇多漏洞与相互矛盾,大家看看便可。
在汉民族的祭祀文化中,对自然神多用生的祭品,对祖先多用熟食入祭。祭祀月神,自然是用水果等生食,当然,为便于祭后之餕,月饼经过烤制,经过长期的发展,月饼的制作产生出各种风味流派。
除了月饼、水果等,还有一些有特色的祭月用品。如月光纸和兔儿爷等。
明代《帝京景物略》载:“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需;分瓜必牙错瓣刻之,如莲华纸肆市月光纸,缋满月像,趺坐莲华者,月光遍照菩萨也。华下月轮挂殿,有兔持杵而人立,捣药臼中。约小者三寸,大者丈,致工者金碧缤粉。”这种纸,上部画有月光菩萨像,下部绘玉兔捣药及月宫图案,到了清代改称“月光马儿”。
图:月光纸

兔儿爷是一种兔首人身的泥塑,它产生于明末,盛行于清代,既是祭品,也是中秋的儿童玩具。
图:

(二)、游赏食饮之俗
祭月之风产生了游赏之俗。赏月又叫玩月,是中秋节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唐时文人便有赏月的习惯,至宋代正式形成中秋节。《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重新结络门面彩楼花头,画竿醉仙锦旆,画竿醉仙锦旆。市人争饮,至午未间,家家无酒,拽下望子。是时螯蟹新出,石榴、漓勃、梨、枣、栗、孛萄、弄色枨桔,皆新上市。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去外。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古时中秋游赏,形式丰富多彩。富者多搭彩楼,贪者多寄圩酒楼,好游者则或登于山、或泛于水,必备核肴酒浆,文人赋诗,俗士讲古,通宵达旦。唐李涉《中秋夜君山台望月》诗:“大堤花里锦江前,诗酒同游四十年。不米中秋最明夜,洞庭湖上月当天。”良辰、美景、美酒、美食,佳节尽欢。

中秋节有许多有特色的节日食饮。最常见者,自然是月饼了。往往祭月之后,家家便铺陈中秋酒宴,一边欣赏明月,一边享用中秋美酒美食。《西湖游览记》曰:“八月十五日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清代诗人袁景澜《咏月饼诗》,其中有“入厨光夺霜,蒸釜气流液。揉搓细面尘,点缀胭脂迹。戚里相馈遗,节物无容忽……儿女坐团圆,杯盘散狼藉”,详细记述了制作月饼和中秋饮宴的情景。

《熙朝乐事》记载,中秋之夜,杭州家家赏月置办家宴,或者带上装月饼的食盒和酒壶到湖边去通宵游赏。在西湖苏堤上,人们成群结队,载歌载舞。明代宫廷在中秋吃螃蟹。螃蟹用蒲包蒸熟后,众人围坐品尝,佐以酒醋。食毕饮苏叶汤,并用之洗手。宴桌区周,摆满鲜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时鲜,演出中秋的神话戏曲。

南京人中秋爱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桂浆,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南京人合家赏月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四川人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外,还要打粑、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

(三) 中秋团圆

中秋一轮圆月,被人们寄与了团圆、美满的心愿。中秋之夜,月饼是圆的,水果是圆的,西瓜是圆的,当空的浩月更是圆的。自古,中秋就是一个团圆之节,人们在分切月饼的时候,不会落下一个人,连离家的游子和孕妇腹中的胎儿也要算上一份。游赏、饮宴、娱乐,中秋的活动都是合家团聚方能尽兴美满。历代诗人歌咏中秋圆月、抒发怀乡情思的诗词佳句,不胜枚举。

(四)中秋娱俗

中秋之夜,明月如水,人们还以燃灯助兴,以为娱乐。中秋燃灯之俗,其盛仅次于元宵节。中秋花灯品种繁多,中秋灯市各色花灯争奇斗艳,中秋猜灯谜,也是民间喜爱的中秋娱乐。有的地方还有西瓜灯、桔灯、柚子灯等中秋燃灯。

中秋观潮是浙江特有的中秋娱乐。苏轼《八月十五日看潮》云,“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以久,汉代枚乘《七发》赋中就有了记述,汉代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至今中秋钱塘大潮仍然是人们熟知的奇伟瑰丽的江南盛景。

有些地方,还有烧斗香、树中秋、烧塔、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11 15:05:28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6-9-11 00:49:52 | 显示全部楼层
五、 中秋桂下人祭月,月夕灯影夜迎寒——中秋节复兴方案
中秋节俗复兴的前提是中秋节放假。建议有关部门加快传统节日法定化进程,使人们有时间过中秋、庆团圆。
中秋节风俗的重建,重点是重建祭月之俗、重兴游赏之风。
(一)中秋祭月操作方案
【祭月形态】
以家庭为单位最佳,也可集体祭月(如企事业团体、学校、友人等),个人祭月亦可。本方案以家庭祭月为例,其它情况可酌情调整。

【时间】
在中秋月出时开始祭祀,祭后分胙,饮宴、赏月。华夏祭礼讲究“祭如在、祭神如神在”,中秋祭月,关键是向月神示敬,天气因素不是关键。中秋无月甚至下雨,都可以祭月。

【场地】
以家中庭院最佳,也可以在阳台。草坪、花园、游船、小区空地......凡是月光能照射之处,都可以举行。如遇阴天,可以向月亮的方位摆放祭桌,如遇到下雨,可以转移到船上、檐下或室内,但需打开门窗,面向月亮的方向而祭。

【人员】
参加祭月的人中选一名主祭,一名赞礼,若干执事,其它人均为从祭。家庭祭月时,以年长的女性长辈或家庭主妇担任主祭。集体祭月时,也从女性中选定主祭。按照传统,男不拜月。男子可以担任赞礼、执事协助祭月,或从事其它协助工作。

【服饰】
祭月是要求相对宽松的祭礼,可不穿专门的汉服祭服。着适合秋季的汉服常服即可。推荐男子着深衣、袍衫、直身等,女子着深衣、褙子或襦裙。祭月前,需沐浴更衣,以示对月神的诚敬。

【祭器的准备】
1 祭桌或祭几一张。普通的小桌即可。
2 草席若干条。行拜礼之用。普通草席。上可加软垫。
3 香炉一盏,香若干。普通小型香炉。
4 盘碟碗盏等祭品盛器若干。
5 红烛两根。照明、烘托气氛及点香用。
6 普通的酒一瓶.酒爵三只。酒杯亦可。

*月光纸(可选):
可在网上搜索月光纸图片,打印出来。也可以自己画。我们希望今后有业者开发各种各样的月光纸,就象年画一样,在中秋售卖。
*祝文(可选):
祭月时向月亮读祝,可更好地表达诚敬。祭月祝文,精短优美为宜,四言、五言、七言诗等形式均可。祝文应用毛笔,工整地誊写在宣纸上。有关祝文的知识,请参考《汉民族传统礼仪“祭礼”操作方案》

下面是我们在丙戌年七夕祭牛郎织女星时所写的祝文,供参考:
维丙戌年闰月七夕,轩辕阁诸友齐聚长安,遥拜牵牛织女,祝以文曰:  

维天有汉,监亦有光。  
汉之广矣,玉帛煌煌。  
牵牛织女,曜曜其芒。  
金风玉露,暗渡河梁。  
月澹长空,长安竟夜如练;  
万古同宵,今夕人聚以双。  
长河悬素,汉渚风凉。  
罗袖引针,长丝轻飏。  
惟予有慕,黼绣周张。  
克禋克祀,天地并况。  
翙翙凤翔,于彼高岗。  
腾兮蛟龙,鳞爪飞扬。  
旦复旦兮,四方芒芒。  
函宫吐角兮激征清,  
发梁扬羽兮申以商。  
仰祈双星,佑我衣裳。  
瞻昂昊天,永矢弗忘。  
掬诚告奠,伏惟尚飨。
祀事既成,伏祈双星嘉飨。

【祭品的准备】
祭品应避免奢侈,简单的月饼和水果即可。再次提示,这些皆是奉献给月神享用的祭品。

1 中秋月饼一盘:这是最重要的祭品。月饼以自制为佳,并且宜做成较大的形状以方便众人分切食用。用小型月饼时,应准备足够数量,以便祭后之“餕”。
2 西瓜一盘:切成莲花状
3 秋季时令水果若干盘:依各地情况酌定。

★关于月饼的准备
现在中秋节没有意思,和人们不再亲手制作月饼也有密切关系。一味地从市场购买各种工业化生产的月饼成品,方便是方便了,也少了许多节日乐趣。节日的欢乐,对节日祭品和食品的亲手制作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所以,我们提倡大家,一家人亲自动手,亲自制作月饼,敬献月神并全家分享。节日的快乐将在这一过程中油然而生。

月饼的制作并不难,月饼首先是一种祭品,所以,口味倒在其次,关键是用心的诚敬。拿亲手制作的月饼献给月神,月神也会感动^-^  一家人品尝自家烤制的月饼,滋味是任何厂家生产的月饼都无法比拟的。

月饼的种类很多,制作方法五花八门。这里,我们无法详细介绍各种月饼的制作方法,不过,在网上可以搜索到很多,用心学习,都不难学会,而且学习本身就是一种有趣的节日活动。
相关参考:
百度搜索-做月饼

月饼可以用小型的家用烤箱烤制,微波炉亦可。市场上和网络上可以购买到各种月饼的模具,用它来印制花纹,简单的木制月饼模,自己动手都可以雕刻出来。为了方便祭后分食,可以把月饼烤成较大的形状。
图:月饼模


【祭月时所用的汉族礼仪行法】
正规的汉民族祭月仪式,不是站立,而是以民族传统的“正坐”坐于席上,拜时不是站立鞠躬,也不是双手合十(这都不是真正的民族礼仪),拜时,是行汉族正规的“拜礼”。连续拜两次时,称为“再拜之礼”。

正坐:着汉服,膝盖并紧,臀部坐在脚跟上,脚背贴地,双手放在膝盖上,目视前方。
一般拜礼(用于正坐时):着汉服,抬起臀部,直起上身,膝盖支撑身体,然后缓缓拜手(手至地,头贴手),再缓缓起身(称“兴”)。
再拜:连续行两次拜礼。即“拜-兴-拜-兴-平身”。

【中秋祭月的仪程】

①沐浴更衣
全家沐浴,穿上汉服。

②陈设
月出后,向月亮的方向安放好祭桌,摆放好祭品,点燃红烛,铺设好席子。

③就位
参祭者正坐于祭者席上。执事、赞礼就位。

④祭月
赞礼唱:“祭月”。主祭出位,到奠席前,跪于席上。

⑤上香、祭酒
赞礼唱:“三上香”。执事递上三支香,主祭在蜡烛上点燃,向月神鞠躬,再将香插于香炉中。如此三次。赞礼唱:“三祭酒”。执事斟满酒爵,递给主祭,主祭将酒洒在席前的地上,再将酒爵放到祭桌上。如此三次。</P><P>读祝(可选):执事递上赞美月亮的祝文,主祭借月光与烛光,向月亮展开诵读。
焚祝文及月光纸(可选):主祭将祝文和月光纸放到席前小盆中,焚烧。

⑥拜月
赞礼唱:“拜月”。“拜-兴-拜-兴-平身”。主祭及参祭者一起向月神行“再拜”之礼(即拜两次)

⑦从献
赞礼唱:“从献”。主祭离开奠席,参祭者按照长幼之序依次到奠席前,跪,上香(拿三支或一支),默默祈祷心中所愿,然后向月神行拜礼一次。直至所有女性参祭者拜完。

⑧礼成
赞礼唱:“礼成”。至此,中秋祭月仪式完成。

⑨餕
由主祭持切刀,将月饼按家中人口数均匀分切,每人一份。出门在外的家人和孕妇腹中的胎儿也算作一份。按长幼顺序依次分给所有家人,全家分享。西瓜每人一瓣,水果自取。

⑩饮宴赏月
撤掉祭桌,在月下布设中秋家宴,全家赏月、宴饮。

图:中秋祭月示意图


(二)中秋宴饮、游赏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我们提倡穿汉服举行中秋宴饮和游赏活动。穿上汉民族的节日盛装,中秋的感觉会截然不同。现在人们觉得中秋没意思,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与平时没有明显区别。平时穿什么,中秋还是穿什么,节日需要的差异感和仪式性便无法满足,当人们在中秋纷纷换上了真正的民族节日盛装,同样是宴饮,同样是游赏,节日会变得绚丽多彩、漪旎多姿。
中秋游赏,可以在酒楼临风把盏、可以登山望月、可以泛舟水上,宴饮、欢聚、赏月、赋诗、猜迷、歌舞、弄琴。。。。。。关上电视、换上汉服、走出家门,处处皆有月光,今夜便是中秋。当然,这也有赖于政府为广大民众提供更多更好的中秋文化娱乐场所。

(三)中秋定为“华服日”
除了汉民族,我国还有一些少数民族也过中秋节。几年前就有政协委员提议将中秋节定为华服日,在这一天,56个民族的人民都穿上本民族的节日盛装,欢度节日。我们非常赞成这一提议,希望有关部门重视这一提案,把中秋节定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华服日。

(四)举办中秋夜市与灯市
政府为广大城乡,尤其是中小城镇,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中秋夜市和灯市。售卖各种中秋节日用品,丰富人们的中秋生活。我们期待看到,人们在中秋之夜,举家身着民族节日盛装,逛夜市、逛灯市。

中秋彩灯还可以自制,象具有地方特色的柚子灯等灯饰,父母为家中的孩子做,都是富有趣味的节日活动。

(五)复兴各地的特色中秋娱俗
这主要要靠各地政府,真正认真地传承民族文化遗产,为民众发掘、保存好丰富多彩的中秋特色娱俗,创造条件,让民众能够广泛参与烧斗香、树中秋、烧塔、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中秋的特色风俗活动,保护和传承好中秋节这一美好的民族文化遗产。这是比中秋“申遗”更重要的事。

(节日复兴实践方案亦为一家之言,意在抛砖引玉,期待激发国民同胞更多的文化灵感和节日创意,启发更深入的节日文化思考。中秋节复兴方案全文完)

更多“民族传统服饰·礼仪·节日 复兴计划方案“,请访问:
天汉民族文化网-天汉计划专版
百度贴吧-汉服吧


 楼主| 发表于 2006-9-11 00:5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八月桂影连灯影,人间秋夕祭月夕——华夏传统佳节“中秋节”复兴方案

附:中秋诗词欣赏

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杜甫《月夜》
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乾。

杜甫《月》
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尘匣元开镜,风帘自开钩。
兔应疑鹤发,蟾亦恋貂裘。斟酌姮娥寡,天寒奈九秋。


杜牧《秋夕》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张九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李商隐《霜月》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李商隐《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罗隐《咏月》
湖上风高动白蘋,暂延清景此逡巡。
隔年违别成何事, 半夜相看似故人。
蟾向静中矜爪距,兔隈明处弄精神。
嫦娥老大应惆怅,倚泣苍苍桂一轮。

王昌龄《送窦七》
清江月色傍林秋,波上荧荧望一舟。
鄂渚轻帆须早发,江边明月为君留。

王维《东溪玩月》
月从断山口,遥吐柴门端。万木分空霁,流阴中夜攒。
光连虚象白,气与风露寒。谷静秋泉响,岩深青霭残。
清灯入幽梦,破影抱空峦。恍惚琴窗里,松谿晓思难。

王维《泛前陂》
秋空自明迥,况复远人间。畅以沙际鹤,兼之云外山。
澄波澹将夕,清月皓方闲。此夜任孤棹,夷犹殊未还。


王维《赋得秋日悬清光》
寥廓凉天静,晶明白日秋。圆光含万象,碎影入闲流。
迥与青冥合,遥同江甸浮。昼阴殊众木,斜影下危楼。
宋玉登高怨,张衡望远愁。馀辉如可托,云路岂悠悠。

王维《清如玉壶冰》
玉壶何用好,偏许素冰居。未共销丹日,还同照绮疏。
抱明中不隐,含净外疑虚。气似庭霜积,光言砌月馀。
晓凌飞鹊镜,宵映聚萤书。若向夫君比,清心尚不如。

李建枢《咏月》
昨夜圆非今夜圆,却疑圆处减婵娟。
一年十二度圆缺,能得几多时少年?

薛涛《月》
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
细影将圆质,人间几处看?

薛涛《珠离堂》
皎洁圆明内外通,清光似照水晶宫。
只缘一点玷相秽,不得终宵在掌中。

薛涛《送友人》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路长。

李冶《明月夜留别》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
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曾城

李贺《梦天》
老兔寒蝉泣天色,六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王建《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入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翛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輧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能变人间世,翛然是玉京。

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萧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宫。
云轨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牢此日应惆怅。

康庭芝《咏月》
天使下西楼,光含万里秋。台前疑挂镜,帘外似悬钩。
张尹将眉学,班姬取扇俦。佳期应借问,为报在刀头。

徐凝《八月十五夜》
皎皎秋月八月圓,嫦娥端正桂枝鮮;
一年無似如今夜,十二峰前看不眠。

齐已《中秋月》
空碧无云露湿衣,众星光外涌清规。
东林莫碍渐高势,四海正看当路时。
还许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
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

曹松《中秋对月》
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无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陆龟蒙《中秋待月》
转缺霜输上转迟, 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 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 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 欲减初圆及午时。

晏殊《中秋月》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轼《菩萨蛮》
画檐初挂弯弯月,孤光未满先忧缺;遥认玉帘钩,天孙梳洗楼。

苏轼《秋夜月》
当初聚散。便唤作、无由再逢伊面。近日来、不期而会重欢宴。
向尊前、闲暇里, 敛著眉儿长叹。惹起旧愁无限。

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晁端礼《绿头鸭》
晚云收,淡天一片琉璃。烂银盘、来从海底,皓色千里澄辉。莹无尘、素娥澹伫;静可数、丹桂参差。玉露初零,金风未凛,一年无似此佳时。露坐久,疏萤时度,乌鹊正南飞。
瑶台冷,栏干凭暖,欲下迟迟。念佳人音尘别后,对此应解相思。最关情、漏声正永,暗断肠、花影偷移。料得来宵,清光未减,阴晴天气又争知?共凝恋,如今别后,还是隔年期。人强健,清樽素影,长愿相随。

王 琪 《望江南》
江南月,清夜满西楼。云落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沉钩。圆缺几时休。
星汉迥,风露入新秋。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天上共悠悠。

杨万里 《好事近》
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不是诚斋无月,隔一庭修竹。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未是秋光奇艳,看十五十六。

杨万里《中秋月》
中秋旧节年年谙,今夜孤身向水边。
红光映染漫江透,两岸灯火红遍天。
江岸野火三日绝,千里喧嚣话管弦。
可怜今秋空无月,一晌冷清共独眠。
泪眼对天长叹夜,何处更声念留连。
旧时凄凉愁文章,今朝凭栏忍向看?
遥想前年清秋节,伊人燕尔长相伴。
彼此文章互击节,瘦影清削相顾怜。
同行并骑共缠绵,此情一去复西边。
晃眼东天初露白,冷月寒星相偕还。
今日孤影对青天,万状霜秋何惨淡?
心归千里长戚戚,魂随江水梦婵娟。
一杯江水酹江月,北斗银盘皆不见。
往日人月可相随,今时冷落对轩辕。
月共人心常相异,何必回首望阑珊。
举杯长叹问青天,低头苦泪透青衫。
惟有独酌遣愁怨,故人千里望团圆。

杨万里《念奴娇·中秋》
明月当空,照高楼,回廊幽雕檐秀。蛾眉紧蹙,玉臂瘦,凭栏空望西畴。秋风乍起,黄叶簌簌,怎奈思君愁?夜觉凝眸,惟见流水悠悠。
锦书托于嫦娥,嫦娥不解忧,人念爱俦!阴晴圆缺,月常有,人亦总历烦休。悲欢离合,不人由,盈月空明照当楼。佳期难觅,惜此生少年游。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疏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 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刘辰翁《烛影摇红·丙子中秋泛月》
明月如冰,乱云飞下斜河去。旋呼艇子载箫声,风景还如故。袅袅余怀何许。听尊前、呜呜似诉。近年潮信,万里阴晴,和天无据。  
有客秋风,去时留下金盘露。少年终夜奏胡笳,谁料归无路。同是江南倦旅。对婵娟、君歌我舞。醉
中休问,明月明年,人在何处。

吴文英《思佳客·闰中秋》
丹桂花开第二番。东篱展却宴期宽。人间宝镜离仍合,海上仙槎去复还。 
分不尽,半凉天。可怜闲剩此婵娟。素娥未隔三秋梦,赢得今宵又倚阑。

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寄远》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玉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辛弃疾 《秋蕊香引》
留不得。光阴催促,奈芳兰歇,好花谢,惟顷刻。彩云易散琉璃脆,验前事端的。风月夜,几处前踪旧迹。忍思忆。这回望断,永作终天隔。向仙岛,归冥路,两无消息。

辛弃疾《一剪梅·中秋无月》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  
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满堂惟有烛花红。杯且从容。歌且从容。

辛弃疾《宣清》
残月朦胧,小宴阑珊,归来轻寒凛凛。背银孤馆乍眠,拥重衾、醉魄犹噤。永漏频传,前欢已去,离愁一枕。暗寻思、旧追游,神京风物如锦。
念掷果朋侪,绝缨宴会,当时曾痛饮。命舞燕翩翻,歌珠贯串,向玳筵前,尽是神 仙流品,至更阑、疏狂转甚。更相将、凤帏鸳寝。玉钗乱横,任散尽高阳,这欢娱。

赵长卿《虞美人·中秋无月》
西风明月临台榭。准拟中秋夜。一年等待到而今。为甚今宵陡顿、却无情。
姮娥应怨孤眠苦。取次为云雨。素蟾特地暗中圆。未放清光容易、到仙源。

赵长卿《水调歌头·中秋》
今夕知何夕,秋色正平分。嫦娥此际、底事越样好精神。已是天高气肃,那更清风洒洒,万里没纤云。把酒临风饮,酒面起红鳞。  
歌一曲,舞一曲,捧金樽。从他妄想,老兔憔悴正纷纷。我与桂花拚醉,明日扶头不起,颠倒白纶巾。天若知人意,夜雨莫倾盆。

柳永《望汉月》
明月明月明月。争奈乍圆还缺。恰如年少洞房人,暂欢会、依前离别。
小楼凭槛处,正是去年时节。千里清光又依旧,奈夜永、厌厌人绝。

辛弃疾《鹧鸪天》
吹破残烟入夜风。一轩明月上帘栊。因惊路远人还远,纵得心同寝未同。
情脉脉,意忡忡。碧云归去认无踪。只应曾向前生里,爱把鸳鸯两处笼。

蒋捷《步蟾宫·中秋》
去年云掩冰轮皎。喜今岁、微阴俱扫。乾坤一片玉琉璃,怎算得、清光多少。
无歌无酒痴顽老。对愁影、翻嫌分晓。天公元不负中秋,我自把、中秋误了。

辛弃疾《十二时(秋夜)》
晚晴初,淡烟笼月,风透蟾光如洗。觉翠帐、凉生秋思。渐入微寒天气。败叶敲窗,西风满院,睡不成还起。更漏咽、滴破忧心,万感并生,都在离人愁耳。天怎知、当时一句,做得十分萦系。
夜永有时,分明枕上,觑著孜孜地。烛暗时酒 醒,元来又是梦里。睡觉来、披衣独坐,万种无憀情意。怎得伊来,重谐云雨,再整馀香被。祝告天发愿,从今永无抛弃。

辛弃疾《行香子》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辛弃疾《听月诗》
听月楼头接太清,依楼听月最分明。
摩天咿哑冰轮转,捣药叮咚玉杵鸣。
乐奏广寒声细细,斧柯丹桂响叮叮。
偶然一阵香风起,吹落嫦娥笑语声。

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辛弃疾《木兰花慢》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
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
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江山如画,尚从前赤壁之游。槁秸申酬,轮嗣布。

范仲淹《御街行》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卢多逊《咏月》
太液池头月上时,晚风吹动万年枝。
何人玉匣开金镜,露出清光些子儿。

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元好问《倪庄中秋》
强饭日逾瘦, 狭衣秋已寒。
儿童漫相忆, 行路岂知难。
露气入茅屋, 溪声喧石滩。
山中夜来月, 到晓不曾看。

徐渭《十五夜抵建宁通都桥玩月》
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长桥见月圆。
渐上远烟浮草际,忽依高阁堕檐前。
坐当林树看鸟,望入云河与水连。
久欲乘槎问天上,几回津路渺无边。

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
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
蛟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
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
记得去年今夕,酾酒溪亭,淡月云来去。
千里江山昨梦非,转眼秋光如许。
青雀西来,嫦娥报我,道佳期近矣。
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

杨慎《滇海曲》
梁王阁榭水中央,乌鹊双星带五潢。
跨海虹桥三十里,广寒宫殿夜飘香。

边贡《嫦娥》
月宫清冷桂团团,岁岁花开只自攀。
共在人间说天上,不知天上忆人间。

张煌言《舟次中秋》
淡荡秋光客路长, 兰桡桂棹泛天香。
月明圆峤人千里, 风急轻帆燕一行。
此夜衔杯惭庾亮, 几年持斧笑吴刚。
观涛岂必钱塘去, 碧海银潢自渺茫。

曹雪芹《香菱咏月》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
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曹雪芹《中秋对月有怀》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11 12:31:20编辑过]

发表于 2006-9-11 18:06:02 | 显示全部楼层
<P><FONT color=#0000ff>农历八月十五 我过生日.....</FONT></P><P><FONT color=#0000ff>今年一定穿汉服....</FONT></P>
发表于 2006-9-11 21:37:13 | 显示全部楼层
<P><B>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B>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疏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 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P><P>最喜欢中秋了。而关于中秋月的词,最喜欢的又是这首:)</P>
发表于 2006-9-11 22:0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那句“肝胆皆冰雪”
发表于 2006-9-12 10:41:59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7>美</FONT>[em17][em17][em17][em20][em20][em20]
发表于 2006-9-12 11: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发表于 2006-9-12 20: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P><FONT color=#0000ff>小时不识月</FONT></P><P><FONT color=#0000ff>呼做白玉盘</FONT></P><P><FONT color=#0000ff>又疑瑶台镜</FONT></P><P><FONT color=#0000ff>飞在青云端</FONT></P>
发表于 2006-9-12 20: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景心月</I>在2006-9-12 20:16:10的o(︶︿︶)o 唉:</B>
<P><FONT color=#0000ff>小时不识月</FONT></P>
<P><FONT color=#0000ff>呼做白玉盘</FONT></P>
<P><FONT color=#0000ff>又疑瑶台镜</FONT></P>
<P><FONT color=#0000ff>飞在青云端</FONT></P></DIV>

好!喜欢李白的深入浅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12 20:59:37编辑过]

发表于 2006-9-13 16: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我的名字“丁咚”啦,哈哈
发表于 2006-9-14 00: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心潮澎湃!有了反璞归真的感觉!!
发表于 2006-9-14 16:43:53 | 显示全部楼层
<P>看了介绍,真象回到了远古,曲子真美啊.</P>
发表于 2006-9-15 09:54:34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中秋不是10月6号吗?
 楼主| 发表于 2006-9-15 09:59:07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苏小妹</I>在2006-9-15 9:54:34的o(︶︿︶)o 唉:</B>
今年中秋不是10月6号吗?</DIV>
<P>
<P>笔误,已经更正.谢谢小妹</P>
<P>向大家致歉</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5 11:20 , Processed in 0.27281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