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011|回复: 12

【汉服推广策略参考】当前阶段汉服运动面对的几个重大问题、误区与应对策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2-4 16: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B></B>
<P>因在网吧,输入甚为不便,虽仍长篇大论,但难求准确,请大家包涵。</P>
<P>现就当前阶段汉服运动面对的几个重大问题、误区与应对策略谈谈个人看法,希望抛砖引玉,激发大家的思考。</P>
<P>【关于汉服媒体报道策略】。汉服概念推广着眼于媒体宣传,主要是电视广播,这很对,还应继续下去。任何一样新事物在市场上出现,必先炒概念。我看到目前媒体报道的准确性越来越强,网友接受采访的策略性越来越成熟,这是非常可喜的,应该继续。</P>
<P>【汉服聚会上街的方式需要改进】。汉服聚会上街活动的效果明显吗?现在看来,和第一次汉服祭袁相比,效果大不如前。这和神州5号上天轰动寰宇,神6上天关注寥寥的原理是一样的。虽然路上行人看到汉服者众,但对于不曾上前询问的路人,往往把网友们认做韩国人、日本人,网友汉服戴冠了、地道了,路人也只当cosplay、演出表演者。对于少数围上前来询问的路人,尽管网友们解释得当,路人也颇多称道,但这汉服仍是“你们的汉服”,而不是“我们的汉服”。想要这些路人也穿上汉服,非常困难。为什么难?根据网友网络调查,主要原因是路人们会觉得别人异样的眼神会令自己不自在,怕被人讥笑。穿一件衣服还要承受这么大的压力,试想普通公众谁能像汉网网友们这样民族大义为先,这样义无反顾不畏人言?有网友会问,那“唐装”之初也面临一样的压力啊。其实,“唐装”的基础和汉服是很不一样的。“唐装”产生之前,对襟盘扣的改良满式服装早已成为“中装”的代表,APEC“唐装”出现后,在公众眼里其广受诟病的是它的丑陋俗气,而不是它不能代表汉族特色。事实上交领右衽并没有被汉族公众认作汉民族服装特征,至多只是古装特征而已。这里我们分析一下改良满服的主要消费者是谁。主要消费者,并不是穿旗袍短裙的小女生,或者打太极的老者,而是千千万万穿着对襟盘扣无处不在的“中装”的中年妇女们。把她们衣服上的对襟盘扣移植到餐馆露腿旗袍上,不会使她们产生陌生感,尽管她们多数人穿不了旗袍,她们也由自己所着满式“中装”的特征类推到对旗袍的接受。由此看来,如果汉服的推广方式主要集中在集会上街,是起不到满意的效果的。</P>
<P>那么汉服集会上街还要不要搞?要,而且要增加各地小规模活动数量,间或举办大型跨地区活动,进一步吸引媒体报道。只是大家要明白,汉服集会主要是<FONT color=#000000><B>媒体策略</B></FONT>的一部分,其主要目的不是教育路人,不要因为行人的误解而丧失积极性。</P>
<P>【汉服的推广不二之途——改良】。一些网友对汉服改良持否定态度,归结起来有两点:</P>
<P>一曰难保改良变成改劣。汉服特征在几乎无人能准确说出的情况下,往哪儿改?会不会改得庸俗,改成对襟盘扣?</P>
<P>二曰潮流一阵风,来得快去得快,改良将葬送汉服的民族文化内涵,最终成为无源之水。</P>
<P>我理解网友担忧所在。这里的改良,是借用“唐装”改良的定义,即中式服装的西装潮流化、现代化,不是说汉服有什么劣处或者不适应现代生活的意思。参考“唐装”的兴起,我认为汉服的改良恰恰是汉服最终兴起的重要途径。</P>
<P>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我们要明确,民族大义可以是吸引我们这些一腔热血汉家儿女的动机,使我们穿上汉服无畏人言,而对广大连电脑都不会用的老百姓而言,唯一能吸引他们的,只是服装好不好看而已,只是别人看了会不会称赞而已。想教育全民理解汉服的民族性进而穿上汉服,就像让全国老百姓都学辩证法一样,最终一定没有效果。与其停在这个死结前怨天尤人,不如绕过它,先让老百姓自然地接受它,再在有群众的支持理解下引导他们走向正确认识。</P>
<P>这里我举个例子佐证我的观点:前几日我在街上赫然看到一个着地道满装,短衣盘扣,胸前一大圆圈类似一清兵打扮的女子,其形之陋无言以形容之。但路人顶多多看两眼,全无当她另类者,连与我偕行的同学,也仅道:此人中装够地道!于此想到,若然能让老百姓常见、常穿交领右衽的改良汉服,再在媒体、大街上见到我们着真正汉服者,误解和议论会否少很多呢?</P>
<P>因此,改良汉服是为补上我们和老百姓之间最后一道沟坎的迂回途径,是为最终节假日大众都能舍此西装式改良汉服而着真正汉服做心理准备的必要阶段,舍此别无二途。</P>
<P>回答网友疑虑,有几点绕不过去的地方,就是汉服的元素是什么,如何能让厂商在改良汉服中继承、体现这个元素。</P>
<P>我认为,汉服的元素必须简化,保持“交领右衽、领服异色、隐扣系带”即可,主流产品中,长衣必须改为短衣。为什么强调这一点?因为改良的西式汉服是为大众平时所穿准备的,其作用和满式中装是一致的。为什么不仅大陆,台湾香港的满式长衫都没有流传下来,满式服装只有马褂成为普遍穿着(旗袍因本身劣势,流传广度小得多)?因为要在平日穿着,老百姓要的只是那么点“中国特色”罢了。那么在这个以短衣为普遍接受条件的平台上,用汉服特色代替满服特色是较易做到的。</P>
<P>至于网友担心的汉服改劣的问题,则需我们网友志士联系厂家,对汉服特征保留、色泽花纹等施以指导,只要有人订货,必然响应者众。推广时需着重打“汉服”概念,定义为参考汉族特色的中式服装,与“唐装”争夺市场。08奥运只剩3年,时不我待,若现在开始好好利用这3年时间,到08年交领汉服的概念必深入人心,那时我等穿汉服再上街,恐怕没有了回头率罢。</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2-13 14:12:21编辑过]

发表于 2005-2-19 03: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P>再补充一点我的看法:争取社会团体。争取社会团体会增强我们的力量,扩大影响。</P><P>我们可以采用公关手段争取一些与汉文化有关的社会团体,如书法协会、国画协会、音协里的民歌会员、舞蹈协会(非常重要,因其与汉服密切相关)、民间艺术团体:如泥塑、木偶戏、醒狮表演等。</P><P>可争取企业加盟,特别是经营文化者。最近我看见本地有一个影楼推出新服务:古装摄影,它挂出的巨幅广告形象是一个拔剑的汉朝披甲将军和素白飘逸汉装女子,该店老板显然是一个古汉服的爱好者,在本市泛滥的婚纱摄影和满装摄影海洋里有这么一间店实在让人感动。这样的影楼可以争取,另外还可以将汉服推广到餐馆、茶庄、旅游部门等。</P><P>如果有大型企业的结盟就如虎添翼了,不要忽视企业对文化的推动作用,大家看看圣诞节是怎么推广的,其实中国人并不怎么熟悉圣诞文化,只是在圣诞节前夕,各商家竞相推出圣诞促销,销售圣诞卡和圣诞物品,扮演圣诞老人促销,商场皆以圣诞风格装扮一番。如能把企业争取到我们这边来就大不一样了。</P>
发表于 2005-2-21 05: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P>不好意思,看到此贴有点晚,想说的话在我前一个回复的帖子里说过了,只好再粘贴过来,望大家莫怪.</P><P>对于大家的讨论,我想恢复汉服为国服这件事不止需要大家的努力与行动,也需要很多其他相关的东西.看到其他网上很多关于汉服的讨论,但大都流于表象和政治民族意识形态.最主要与最根本的东西,大家却思考得很少.</P><P>个人认为,恢复汉服为国服最重要的支撑,应该是首先恢复传统节日.一个民族自己的传统节日居然除了春节,没有公众假期.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哀,更何况是标榜自己是泱泱文化大国的中国.传统节日背后包含的文化内涵,不止让我们重新找回文化记忆,也让我们重新思索文化根源.</P><P>所以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把传统节日设为公众假期,这比前阵子讨论的"小黄金周"来得更迫切也更有现实意义得多.传统节日一旦复苏,与之相关的很多文化\民俗活动也会改变状况.对于传统文艺\手工艺的挽救意义非常大.当传统文化与文明走入我们的生活以后,恢复汉服为国服自然水到渠成.我想,那时候即使没有官方规定,自觉自愿穿汉服的人也会多起来."唐装"的流行不就是很好的例子吗?</P><P>国人在思想上需要文化的传承和归属,没有文化传统作为支撑的汉服,是缺乏内蕴的.我希望大家所讨论和所做的不止为是汉服的复兴,更关注的应该是整个传统文明的复兴.只有这样,着汉服才有真正的价值与意义.</P><P>本人今天才第一次来到论坛,基于对传统文化的喜爱注册了会员.看到大家的讨论也冒昧地进来o(︶︿︶)o 唉.如果言语有什么不妥之处,还情各位见谅.</P>[em27]
发表于 2006-6-17 20:58:55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黑马定律</I>在2005-2-21 10:48:00的o(︶︿︶)o 唉:</B>
楼主及楼上两位的o(︶︿︶)o 唉都很有分量,顶。</DIV>

有同感!
发表于 2006-6-18 10:51:08 | 显示全部楼层
<P>2楼3楼的两位说的都是大道理,但是具体要怎么实施呢?</P><P>争取一些与汉文化有关的社会团体,那要怎么争取,有什么资本能让别人与我们合作呢?合作后要怎么样开展活动呢?如果那些歌手和舞者们要上台或者去参赛,有能力为他们设计制做服装吗?有企业提供赞助当然是好了,有钱好办事,可商人是追求利益的,有多少位商人愿意无私贡献呢?除非能让他看到其中的商业利益.我们学校有一年办文化艺术节的时候,曾经去争取联想来做商业赞助,结果人家一口回绝,说,我们的品牌在学生群体中已经深入人心,不须要在这方面再投入了.</P><P>恢复传统节日的事情已讨论了很久了,实施方案也有了,今年端午也办了几个大型的活动,效果怎么样大家有目共睹.</P><P>这么说话定要被指责的了,光说不练,谁不会啊~没办法,能力有限只能如此.</P><P>先从学校社团做起吧,有了根据地才好发展成员,和其他社团搞联谊活动,找赞助也有点底气……能想到的只有这些了.</P>
发表于 2006-6-18 13:05:23 | 显示全部楼层
<P>楼主说得很全面,很实际,完全说出了我的想法和心声。恢复传统汉服固然不可少,但把汉服元素融入人们的日常着装中更是普及汉服知识一个不可少的途径,当广大人民还没对汉服形成一个统一,深刻的意识的时候,看到汉服宣传者偶尔一次正统的汉服还不是照常认为是和服。以我的切身体会来说,我天天穿汉服出门都一个多月了,现在都还不断的听得到和服的称呼。现在是夏季,我就是穿着经过发展改良的汉式服装出门(主要是上襦裁为短袖套襦裙,腰带照扎,或是长度缩短了的曲裾)人们还是要认为是和服。</P><P>3楼的观点是正确的,但是对现在来说还不是很实际,把传统节日定为公众假日,这个是政府才做得了主的,我们最多也是说说罢了,一时间影响力也没那么大。但是在政府没有把传统节日定为公众假日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在节日到来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身体力行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再通过媒体的广为宣传来扩大传统节日的传统味,以吸引更多的人开始对如何过传统味重的传统节日感兴趣。不然,在文化底蕴没建立的情况下,就算国家把端午,中秋之类的节日定为法定假日,更多的人恐怕也只是照旧吃一顿就算了吧</P>
发表于 2006-6-26 07: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汉服可以再个性化一点, 但改良很难,可以恢复古代的技术,工艺和美术就很难了!
发表于 2006-6-26 08:3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键是国家不大力提倡.你看看CCTV里面,可有汉服的影子?有很多事情和政治挂钩,那就要三思了.
发表于 2006-6-26 09: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P>个人觉得推广汉服还有一个很好的途径就是婚庆服饰,将汉服作为中国人的婚庆礼服推广比较容易收到大众接受。毕竟将作为礼服的衣服穿上街,就像把婚纱穿上街一样,大众只会将汉服作为秀来看,而作为婚庆礼服推广的话,很多接受能力强的新人会尝试接受。</P>
发表于 2006-6-26 17:2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个人认为,媒体还是慎用的好,
发表于 2006-6-27 00:03:14 | 显示全部楼层
<P>是啊 就是要这样做才行啊 但是还是有蛮多人反对 思想僵化.</P>
发表于 2006-6-29 15: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慕浮裳</I>在2006-6-26 17:26:35的o(︶︿︶)o 唉:</B>
我个人认为,媒体还是慎用的好,</DIV>

就是……现在的媒体……不知道会不会起什么负面作用呢!
发表于 2006-8-26 22:54:37 | 显示全部楼层
<P>平日里可以穿一些汉常服,至于改良...多多少少肯定是要改良,但不要为“与国际接轨”而改良,而应出于对实用性和发扬中国汉文化的考虑来改良。</P>
<P>改良并不局限于服装表面,也包括服装的裁减制作。其实我们一直都在改良,毕竟我们复兴的汉服不可能与古代汉服在样式和裁减上一模一样,我们也有创新的一面。但我不希望因为改良把汉服变得面目全非,我们要弘扬的是民族文化而不是时装文化(当然我们也不反对也无力反对商家把汉服元素带入时装中。但那种服装就不能叫汉服,就好比用旗装改良而成的旗袍不再是满族服装一样。)商家的一些举动不是我们所能控制的,所以我不提倡一些网友说的那种“改良”,与所谓的“现代接轨、国际接轨”其实是在和西方接轨罢了,如此反而体现了我们的不自信。</P>
<P>要想让“汉服是我们汉族的民族服装”深入人心,除了让人们领略她的美之外,还应让人们看到她朴实的一面。我记得以前看到一个穿汉服祭孔的帖子,就有网友表示:“还是老百姓的服装实在(并贴出05年祭孔时穿满装敲锣打鼓的演员),这汉服不过是哗众取宠罢了。”(大意如此)  那些宽衣大袖的汉服真的已经足够漂亮了!许多人也因为领略了她的美渐渐成为我们中的一份子。但更多的人是冷眼旁观,嗤之以鼻,百般讥讽挖苦。所以小弟提倡大家平常多穿古代汉族平民的服装(即汉常服),因为古时候汉族百姓的服装变化不大(特别是男装)。我们首先要改变“汉服不方便”“汉服是朝代服装”等错误认识。</P>
<P>其实汉服是无处不在的,她不仅仅体现在电视银屏上,更流传于诸如民间工艺等各个方面。年画上我们看到最多的是汉服、与我们的民族乐器融为一体的也是汉服(而旗装或西装则显得格格不入)</P>
<P>我们要一点点唤醒人们潜意识里的汉服情节,让他们明白汉服其实是很亲切、无处不在的,并非都市中突然出现的一种时尚风气,而是要找回我们的根本!到那时候,我希望即便是一个紧随“时尚潮流”的小伙子穿上加入交领元素的某种流行服装,也能自豪地说这件流行服装有中国特色,有汉族特色,而非有日韩特色。</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26 23:00:18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5 23:34 , Processed in 0.07367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