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776|回复: 15

新京报:穿汉服祭月神又何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9 08:4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B>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FONT></P></B>



<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FONT></P>
<P>
<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st1:chsdate Year="2006" Month="10" Day="09" IsLunarDate="False" IsROCDate="False" w:st="o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06</FONT>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FONT>月<FONT face="Times New Roman">09</FONT>日</st1:chsdate><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06:40

<P></FONT></FONT>
<P>
<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FONT></P>
<P>
<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FONT></P>
<P>
<P><FONT size=3>  <st1:chsdate Year="2006" Month="10" Day="7" IsLunarDate="False" IsROCDate="False" w:st="o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FONT>月<FONT face="Times New Roman">7</FONT>日</st1:chsdate>《新京报》刊发刘海明的评论文章,认为重庆市<FONT face="Times New Roman">40</FONT>余汉友过中秋节没有必要穿汉服祭月神,其基本理由是,传统的继承和弘扬主要在精神的一脉相承,而仪式不过是空壳子,没有精神的内核,再隆重的祭祀也没有实质性意义。</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 </FONT>



<P>
<P>
<P><FONT size=3>笔者对此观点则不敢苟同。精神若为道,仪式则为器,没有仪式作为精神的载体,精神也就成为虚无飘渺、无依无靠的东西,更何谈继承和弘扬呢?</FONT>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FONT><FONT size=3>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44</FONT>年德国哲学家恩斯特<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卡西尔在《人论》中提出<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人是符号的动物<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而且在卡西尔看来,人、符号、文化是三位一体的。对于传统文化而言,有其精神内核,也有其符号载体,仪式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载体。仪式或者其他符号的作用在于形成并传承对文化的记忆。在中华民族成长的过程中,有着许许多多具有符号意义的事物,包括长江长城、黄山黄河等自然景观的符号,也包括祭祀天地、成人礼这样的仪礼。正是有了这些包括仪式在内的符号,我们的民族文化或者民族精神才得以继承和弘扬。</FONT>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FONT><FONT size=3>  刘海明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当代中国人全穿上汉服,中国的传统文化就能振兴,传统节日的继承便没有障碍了?<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的说法,无疑有些极端化。尽管符号与文化并不能完全等同,但符号的固有意义却是不容抹杀的。</FONT>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FONT><FONT size=3>  自鸦片战争以来,西方文明给东方文明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影响了中华传统文明自我传承,在西方文明的强压下,中国开始了文化现代化的进程。这种强压带给了中国人心灵的创伤,加之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断裂造成人们在文化上无根的感觉,使得不少国人自始至终都有着一种强烈的民族文化忧虑感和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动。</FONT>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FONT><FONT size=3>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穿汉服祭月神<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的隆重祭祀也许便是这种冲动的表现。穿汉服祭月神是古人过中秋的礼仪,其作为中秋的符号正如我们把月饼、赏月作为中秋的符号一样平常。人们之所以<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穿汉服祭月神<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其目的无非也是寻根,即唤回中华民族的传统记忆。这些符号在大多数现代人眼中显得比较陌生,但却同样是我们传统文化中值得珍惜的东西。说这种冲动的目的是为了复兴传统文化,不免有些拔高,但这种冲动可能却是真情的流露,它是发自心底的东西而不是作者所谓的表演或者行为艺术。</FONT>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FONT><FONT size=3>  而且只要能做到寻根或者唤回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的话,穿上汉服去祭一下月神又何妨?</FONT>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FONT><FONT size=3>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辛波(中国人民大学硕士)<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FONT></FONT>
<P>
<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10 16:17:52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6-10-9 08:44:50 | 显示全部楼层
<P>参阅:</P><P><b>[转帖]过中秋有必要穿汉服祭月神吗?(新华网)http://www.tianhan.com.cn/bbs/dispbbs.asp?boardID=14&amp;ID=20348&amp;page=1</b></P>
发表于 2006-10-9 10:2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
发表于 2006-10-9 10:55:44 | 显示全部楼层
<P><b><FONT size=5>继承传统当从细微处着手</FONT></b></P><P><TABLE height=56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778 border=0><TR><TD class=biankuang12 width=694 height=28><TABLE height=56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694 border=0><TR><TD width=694 height=12><TABLE height=12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694 border=0><TR><TD width=578 height=12><DIV align=center><FONT color=#555555>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6-10-6 0:57:43 ·</FONT> 来源: 新京报</DIV></TD><TD align=right width=100 height=12><img src="http://pic.thebeijingnews.com/sports/index/zuizhongye/pic-3.jpg"></TD></TR></TABLE></TD></TR></TABLE></TD><TD width=42 height=28> </TD></TR></TABLE><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778 border=0><TR><TD width=41> </TD><TD class=biankuang13 vAlign=top align=middle width=696><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 align=left>
<P>  又一个“明月夜、心相忆”的中秋佳节来了。</P><P>  在国人的民俗日历中,中秋无疑是除春节之外最被看重、寄寓也最为悠远的一个传统佳节。而今年的中秋节,似乎更有着不寻常的文化背景:其一,它被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二,因为“考虑将传统节日纳入国家法定假日序列”的舆论背景,今年的中秋佳节又恰巧镶嵌在黄金周长假中,使得民众“双喜临门”的情绪被空前激活。</P><P>  当然,在年年岁岁花相似的节日氛围之外,依然传出了不少慨叹和“反思”的声音。专家学者通过各种言论平台,表达着相仿的文化心音:对中秋节等传统民俗佳节的商业化、庸俗化和世俗化趋向的忧虑,以及渴望再拾传统、挖掘其民俗要素并充分提升内涵的宏大、迫切愿望。</P><P>  这一吁求早已延续多年。</P><P>  可是,透过它宏大的文化、民俗视角,人们看到的仍是不无尴尬的现实:节日的程序和格式化倾向,在吁求的映衬下略显苍白;与内心深处澎湃的团圆等主题相比,其外化的应景形式,有些让人提不起精神。宏大的文化叙事想要呼唤和打捞的,是民众所匮乏和希求的吗?如果是,它又应以怎样的人文和民俗路径得以深入体现?</P><P>  不能不指出的是,在民俗文化的再塑议题上,有时呈现着高蹈、虚幻和“纸上谈兵”的偏离倾向:仅仅根植于“复兴”需求的文化和民俗药方,能唤醒年轻一代的心理认同吗?节日法定化是否能有效促成民族性文化消费习惯的形成?笔者对此并不乐观。</P><P>  在很多人提及民俗节日传统时,眼前闪过的文化舞影,恐怕仍是迷离和邈远的,它可能有着臆想中的汉风唐韵,可能流转着某些由文字记录引发的农耕记忆,但它的真正“节点”体现在何处,恐怕鲜有人寻根究底。诗、酒、礼、祭、食、会,这些都是中秋佳期的民间、民俗晕轮,是它们通透的合而为一,造就了中秋独特的文化气韵。</P><P>  如果没有“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之类的节令抒情,没有对月举杯的悠然意兴,没有心祷神祈的节令主题,没有以此主题展开的仪典或民俗娱乐活动,以皓月、团圆、平安为情境意象的中秋,还能如此让凡夫俗子牵挂与流连吗?</P><P>  想想看,我们在忙于宏大文化叙事的同时,又在文化微观和常态生活的层面,尝试和承继过什么?曾经的诗之国度已经流俗与世故了;诗与诗性,也渐渐淡出了“主流”的视野;经典礼数不再,节之食蜕变为符号功能、应酬和应景本能,至于礼祭与游会,更是被导入了商业化、功利思维的死胡同。你能苛求头脑中全无民族、民俗、文化概念的趋时应景者,敏感而细致地捕捉到佳期节庆的真缔吗?</P><P>  看看同属儒文化圈的邻国,他们继承传统文化的姿态是何等坚定,其对文化民族性和现代性的有机融合,恰是从看似细微处做起。</P><P>  细节决定成败。正如一首诗、一种仪礼的融入,才助推了中秋深厚文化蕴藏的历史成型。在那些或忧或叹的宏大文化叙事之前,我们更需要的是个体的心海扬帆:把中秋看作是一次自然的亲情、爱意抒怀吧,可以吟咏,可以祝祷,可以表白,形式不必拘束,但情境一定要真诚。</P><P>  倘我们有能力让它更民族化、更具文化审美的同一性,则不妨逐级拾取。</P><P>  当你用一种开放的文化品位迎接节令佳期时,宏大的格调也就自然形成了。在同一轮明月下,谁又能说,真诚仰望和祝祷的一个个“小我”,不会凝聚成一个恢宏的文化“气场”、一重民俗生活的大境界呢?</P><P>  □萧郎(北京教师)</P></TD></TR></TABLE></TD></TR></TABLE></P>
发表于 2006-10-9 12:34:5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啊,不错!
发表于 2006-10-9 13: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此好文不可不顶
发表于 2006-10-9 23: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得我心
发表于 2006-10-9 23: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新京报,发表过几篇很有人情味的评论汉服的文章</FONT>
发表于 2006-10-10 10:37:07 | 显示全部楼层
;-) 还是支持的多。。
发表于 2006-10-10 11: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P>好文章,关于汉服的报道越来越多,越来越客观.</P>
发表于 2006-10-10 14:29:06 | 显示全部楼层
<P>汉唐兄论述很有深度,佩服……!</P><P>其实在汉服运动一开始就有这样的论调:穿汉服是没用的形式,继承传统精神才是重要的……,似乎形式就一定和精神实质相矛盾,穿汉服行仪式就一定没有精神实质。一个人脑子里有精神思想,光装在脑子里永远是团脑浆,如想表达出来要通过形式吧?说出来要通过发音,写出来要通过手写,穿出来就需要衣服了,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内涵就从言行举止和外表着装反映出来,没有形式,精神什么也不是。</P><P>《新京报》文章认为:“传统的继承和弘扬主要在精神的一脉相承,而仪式不过是空壳子,没有精神的内核,再隆重的祭祀也没有实质性意义”,离开仪式或者形式,那精神又是什么呢?那又以什么为依据来断定这个仪式就没有精神内核呢?我搞不清楚刘某人所认为的精神内核是什么,他心目中的中秋应该怎么过才符合传统精神?其实他自己也未必知道。</P>
发表于 2006-10-10 15:33:20 | 显示全部楼层
<P>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认同汉服的。</P>
发表于 2006-10-10 22:42:3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好贴,复顶</FONT>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1 02: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阿龙</I>在2006-10-10 14:29:06的o(︶︿︶)o 唉:</B>

<P>汉唐兄论述很有深度,佩服……!</P>
<P>其实在汉服运动一开始就有这样的论调:穿汉服是没用的形式,继承传统精神才是重要的……,似乎形式就一定和精神实质相矛盾,穿汉服行仪式就一定没有精神实质。一个人脑子里有精神思想,光装在脑子里永远是团脑浆,如想表达出来要通过形式吧?说出来要通过发音,写出来要通过手写,穿出来就需要衣服了,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内涵就从言行举止和外表着装反映出来,没有形式,精神什么也不是。</P>
<P>《新京报》文章认为:“传统的继承和弘扬主要在精神的一脉相承,而仪式不过是空壳子,没有精神的内核,再隆重的祭祀也没有实质性意义”,离开仪式或者形式,那精神又是什么呢?那又以什么为依据来断定这个仪式就没有精神内核呢?我搞不清楚刘某人所认为的精神内核是什么,他心目中的中秋应该怎么过才符合传统精神?其实他自己也未必知道。</P></DIV>

呵呵,阿龙兄,这个是转帖的媒体评论,不是我写的。
发表于 2006-10-11 03:52:25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阿龙</I>在2006-10-10 14:29:06的o(︶︿︶)o 唉:</B>

<P>其实在汉服运动一开始就有这样的论调:穿汉服是没用的形式,继承传统精神才是重要的……,似乎形式就一定和精神实质相矛盾,穿汉服行仪式就一定没有精神实质。</P></DIV>
<P>  
<P>这种理论就像是说真正的智者是不需要洗脸的一样。
<P>因为按照他们的理论,认为“真正”有智慧的人,是不需要靠“外表”来表现的。
<P>反之靠外面来表现的都是没有真正精神,真正智慧的人。即漂亮的人都是笨蛋。
<P>可笑的理论。</P>[em01][em01][em01]
发表于 2006-10-11 13:5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容和形式是辩证统一体,形式是内容的载体,是内容的内核反映。没有形式的内容只是空中楼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5 13:18 , Processed in 0.13436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