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241|回复: 11

[原创]由汉服复兴 到传统文化复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14 23:57: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 align=center><B>由汉服复兴</B><B><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B><B>到传统文化复兴</B><B></B>

<P>
<P><FONT size=4><B><I><FONT face="Times New Roman">一、        </FONT></I></B><B><I>两个易混淆的名词的说明:</I></B></FONT><B><I><FONT size=4> </FONT>
<P><FONT size=4></FONT></I></B>
<P><FONT size=4></FONT>
<P><FONT size=4>在本文中出现的“汉族”和“华夏民族”在本质上没有区别,惟侧重点不同,“华夏民族”侧重文化、精神方面;“汉族”侧重政治方面,更偏向于物质实体、更接近于当今民族、国家范畴内的民族方面。</FONT></P>
<P><FONT size=4>“在汉朝与周边的少数民族进行频繁的各种交往活动中,汉朝之名也遂被其他民族用来称呼华夏民族,形成了世界上人数最多的民族——汉族。”——《中国的少数民族政策及其实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99</FONT>年文章。</FONT></P>
<P><B><I><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I></B><B><I><FONT size=4>二、题外的话</FONT></I></B><B><I><FONT size=4> </FONT>
<P><FONT size=4></FONT></I></B>
<P><FONT size=4></FONT>
<P><FONT size=4>“汉服运动”肇始于三年前互联网上几位热血青年汉服上街的行动,到三年后的今天,互联网上已经出现上十家与汉服、民族传统文化有关的网站,全国各大城市几乎都有传统文化、汉服爱好者自发地在活动。观“汉服运动”,特点有三,其一:所有参加支持这一活动者,不论其身份、年龄以及最终价值取向如何,都对传统文化有一情结在,此是最大公约数;其二:这是一次完全民间的、自发的、松散的活动,并不存在什么明确的组织;其三:这是一次主要以互联网为沟通载体的行动,固定的互联网站为其思想交流的策源点,各分散自发形成的地域性<FONT face="Times New Roman">QQ</FONT>群为活动的策源点,此二者界线有时候并不明确,但大体如此。</FONT></P>
<P><FONT size=4>姑且不论“汉服复兴”行动的意义,只是汉服行动这一事件就可作为中国社会科学学界研究互联网对中国人生活影响的一个不错的研究课题,然而很遗憾,我还没注意到有这方面的资料。对汉服复兴这一行动本身的意义也未见国内的学界作出任何有力的回应,即便有,也是一些服装专业人士作出的可能并不那么专业,有时甚至小白的回应。让我又一次为中国社会科学学界的现实感和问题感的迟钝感到悲哀。当然这其中有其深刻的原因,但这也不是作为学界的局外人所能妄言的时候。</FONT></P>
<P><FONT size=4>撇开这些不谈,还是先回到汉服复兴本身及本文的主题上来吧。</FONT></P>
<P><B><I><FONT size=4>三、双重十字架,以及十字架间的不协和音</FONT></I></B><B><I><FONT size=4> </FONT>
<P><FONT size=4></FONT></I></B>
<P><FONT size=4></FONT>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FONT size=4>自“汉服运动”第一件汉服诞生起,汉服就不仅仅是一件衣服了,她身上天然地背负了两重十字架。第一重:传统文化的复兴;第二重:汉民族的认同。</FONT></P>
<P><FONT size=4>汉服同传统文化的关系在这里先略谈一下,后面再详谈。比如《庄子》一书里就有“庄子曰:‘周闻之,儒者冠圜冠者知天时,履句屦者知地形,缓佩玦者事至而断。’”则衣冠之于文化意义大矣。</FONT></P>
<P><FONT size=4>而汉服同汉民族的关系,只要看看名字就可以知道。按照目前汉服爱好者的主流定义,汉服即为汉民族的传统服饰,其形制、风格主要是清以前华夏民族传统服饰的形制和风格。汉服爱好者进行汉服宣传时通常最为有力的一个理由是:您看国内各少数民族,包括世界上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服装,而我们汉民族却没有。从这里起,汉民族和汉服就牢牢地扭接起来了。</FONT></P>
<P><FONT size=4>汉服、传统文化、汉民族三者纠缠在一起直接导致了“汉服运动”的两种最终价值取向。</FONT></P>
<P><FONT size=4>其一:以传统文化复兴为最终价值取向的“汉服运动”;</FONT></P>
<P><FONT size=4>其二:以汉民族认同、民族主义为最终价值取向的“汉服运动”。</FONT></P>
<P><FONT size=4>后者并不反对传统文化复兴,相反对传统文化复兴持支持态度,但反对不经过汉民族认同,汉民族主义的传统文化复兴。后者中的激进分子,对以传统文化复兴为最终价值取向、不介入民族主义、甚至反对激进民族主义者呼之以“伪中华”,认为其分散了,误导了后者的力量,是“修正主义:)”。在此两者间还有一广大的中间群,摇摆于两者的主张间。</FONT></P>
<P><FONT size=4>坦白说,作为一个“汉服运动”的参与者,我是倾向于以传统文化复兴为最终价值取向的,对民族主义我持审慎的态度。民族主义主要以利益认同为基础,更注重一时一地的物质利益,在当今民族国家的格局里,民族主义用于同世界各国利益的纵横捭阖则可,用之于国民内部,在很多时候就未免同华夏民族传统里主流的重义轻利的理念不那么和谐了,义可为千年之治,利则为一时之法,过于注重利益则可能因小失大,因眼前而失去将来。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团结激励民众,也很容易过激,演变成族际争端,酿成泼天大祸。</FONT></P>
<P><FONT size=4>以下即是我于某天凌晨同一位以汉民族认同、民族主义为最终价值取向的网友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QQ</FONT>上的交流,由此可以窥见两种取向的根本不同。</FONT></P>
<P><FONT size=4>以下为两人的部分谈话(由于两人电脑上时间设定有差别,所以时间上似乎有差距,但实际上是一问一答,互相承接的):</FONT></P>
<P><FONT size=4>文(以传统文化复兴为最终价值取向)<FONT face="Times New Roman">00:28:33</FONT></FONT></P>
<P><FONT size=4>说实话,我自己的看法是大家对汉服这个服装上寄予了太多的东西。汉服运动是背着两重十字架在前行。一重是民族的,一重是传统文化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我自己并不讳言我的观点,我自己更看重传统文化这一端,也许你们会说是伪中华。</FONT></P>
<P><FONT size=4>民(以民族认同,民族主义为最终价值取向)<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00:32:21</FONT></FONT></P>
<P><FONT size=4>文化是誰的文化?</FONT></P>
<P><FONT size=4>文<FONT face="Times New Roman">00:29:55</FONT></FONT></P>
<P><FONT size=4>文化最终是人类的文化,不是那个民族自己封闭的文化。<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FONT></P>
<P><FONT size=4>民<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00:34:21</FONT></FONT></P>
<P><FONT size=4>在最终的发展结果也许是全人类的,但是就某个历史时期来说,就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民族的</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 size=4>
</FONT>
<P><FONT size=4></FONT></FONT>
<P><FONT size=4></FONT>
<P><FONT size=4>……</FONT></P>
<P><FONT size=4>民<FONT face="Times New Roman">00:59:08</FONT></FONT></P>
<P><FONT size=4>你谈论的是国家服装,而我要的是民族服装<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FONT></P>
<P><FONT size=4>文<FONT face="Times New Roman">00:55:45</FONT></FONT></P>
<P><FONT size=4>也就是说那是你观点,我不会去干涉你怎样弄。汉服这个东西并不是你专有的,你个人也无权代表那个群体说你对这个占有专有权。这是很简单的一个道理。<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FONT></P>
<P><FONT size=4>民<FONT face="Times New Roman">00:59:39</FONT></FONT></P>
<P><FONT size=4>那请以后把你所有的汉服该(改)成中华传统服装<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FONT></P>
<P><FONT size=4>文<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00:56:28</FONT></FONT></P>
<P><FONT size=4>同样,我说你无权来要求<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FONT></P>
<P><FONT size=4>民<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01:00:29</FONT></FONT></P>
<P><FONT size=4>既然你以国家为核心理念。<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FONT></P>
<P><FONT size=4>文<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00:57:29</FONT></FONT></P>
<P><FONT size=4>我不去管以那个为核心理念(那也只是你以为的核心理念)。<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FONT></P>
<P><FONT size=4>民<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01:01:02</FONT></FONT></P>
<P><FONT size=4>你回避问题<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FONT></P>
<P><FONT size=4>文<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00:57:54</FONT></FONT></P>
<P><FONT size=4>我只是说你无权用自己的思想去要求别人怎样。</FONT></P>
<P><FONT size=4>……</FONT></P>
<P><FONT size=4>文<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01:03:48</FONT></FONT></P>
<P><FONT size=4>有些人可能会认为这是个问题,有些人可能会根本不认为这是个问题。有些人可能认为这个问题,你是正解。有些人可能会认为你这个解法完全错误。这不是一个非常清楚的数学问题。中间有种种可能性。我只是持更审慎的看法。<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FONT></P>
<P><FONT size=4>民<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01:07:40</FONT></FONT></P>
<P><FONT size=4>所谓审慎就是不去解答<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FONT></P>
<P><FONT size=4>民<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01:07:56</FONT></FONT></P>
<P><FONT size=4>这个是我对你的解读</FONT></P>
<P><FONT size=4>民<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01:08:34</FONT></FONT></P>
<P><FONT size=4>也是对你的回复的解读<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FONT></P>
<P><FONT size=4>文<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01:05:11</FONT></FONT></P>
<P><FONT size=4>我只是不愿意贸然的试图用一种很简单的方法去回答。用一种非此即彼的逻辑去回答</FONT></P>
<P><FONT size=4>民<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01:08:54</FONT></FONT></P>
<P><FONT size=4>世界确实不是黑白分明<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FONT></P>
<P><FONT size=4>民<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01:09:04</FONT></FONT></P>
<P><FONT size=4>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FONT></P>
<P><FONT size=4>民<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01:09:29</FONT></FONT></P>
<P><FONT size=4>在自己的立场上看,就是黑白,在局外看,无所谓黑白<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FONT></P>
<P><FONT size=4>民<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01:10:00</FONT></FONT></P>
<P><FONT size=4>我绝对不会为以色列屠杀巴勒斯坦人而感到什么。因为巴勒斯坦和我没有关系<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FONT></P>
<P><FONT size=4>文<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01:06:40</FONT></FONT></P>
<P><FONT size=4>承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真是一种很好的看法。所以不要用一种立场去要求所有的立场。<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FONT></P>
<P><FONT size=4>民<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01:10:22</FONT></FONT></P>
<P><FONT size=4>但是你和我有一个立场是一样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FONT></P>
<P><FONT size=4>民<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01:11:05</FONT></FONT></P>
<P><FONT size=4>你是汉族,你是汉服推广者<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FONT></P>
<P><FONT size=4>文<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01:07:47</FONT></FONT></P>
<P><FONT size=4>我不这样看。我认为中东问题很复杂,但我同样认为以色列的行为是值得谴责的。这中间有一个最基本的人类理性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FONT></P>
<P><FONT size=4>民<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01:11:17</FONT></FONT></P>
<P><FONT size=4>这个你难道要否认吗?<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FONT></P>
<P><FONT size=4>文<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01:08:35</FONT></FONT></P>
<P><FONT size=4>我是汉族,我是汉服推广者。但我更愿意从文化的角度来看这件事情。<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FONT></P>
<P><FONT size=4>民<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01:12:01</FONT></FONT></P>
<P><FONT size=4>我觉得,为自己民族的生存,屠杀是很正常的,现在奴才不正在歌颂屠夫成吉思汗,努尔哈赤吗?<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FONT></P>
<P><FONT size=4>文<FONT face="Times New Roman">01:09:46</FONT></FONT></P>
<P><FONT size=4>历史不仅仅是弱肉强食。要不然那些儒家坚持的是什么</FONT></P>
<P><FONT size=4>民<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01:12:20</FONT></FONT></P>
<P><FONT size=4>文化是谁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FONT></P>
<P><FONT size=4>民<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01:12:40</FONT></FONT></P>
<P><FONT size=4>你从文化来看,那么是哪个民族的文化?</FONT></P>
<P><FONT size=4></FONT>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4></FONT></P>
<P><FONT size=4></FONT>
<P><B><I><FONT size=4>四、民族文化,民族</FONT></I></B><B><I><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 size=4>DNA
</FONT>
<P><FONT size=4></FONT></FONT></I></B>
<P><FONT size=4></FONT>
<P><FONT size=4>“文化是谁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你从文化来看,那么是哪个民族的文化?”——言下之意是民族传统文化当然是汉民族的文化,所以复兴传统文化,落脚点应该放在汉民族本身上,即所谓的“汉本位”。按此逻辑:即为“汉服——汉民族”或者“汉服——汉民族传统文化——汉民族”。不管是复兴汉服,还是复兴传统文化都必须以现时现刻的汉民族为根本出发点。这就是汉民族主义者在对待汉服复兴、民族文化复兴上的根本立场。</FONT></P>
<P><FONT size=4>姑且不谈现时现刻的汉民族与历史上世世代代祖祖辈辈的华夏民族这一称号在整体与历史上的联系与区别;姑且不谈祖辈创造的精神财富,就应该绝对的归现时的某代子孙占有支配,而不应该是斯时斯世地球上所有人类的财富,以及我们子孙后代的财富;也不谈我们华夏民族海纳百川,吸收别的民族创造的精神财富的事实,以及华夏文化传至日本、韩国以及整个东亚,甚至对欧洲的影响。</FONT></P>
<P><FONT size=4>我只是想紧承其后问一句:“汉民族是谁的民族?”</FONT></P>
<P><FONT size=4>如果回答是汉人的民族,那我只能很遗憾的回答,此答案是同意反复,等于没有回答。</FONT></P>
<P><FONT size=4>或者我该换个角度来问:是什么使得汉民族之所以为汉民族,同其他的民族区分开来呢?</FONT></P>
<P><FONT size=4>是人种吗?华夏民族向来不是种族主义者,“希特勒灭犹”这样的事情在华夏民族看来是不可思议的。所谓“华夷之辨”,主要是从文化上、生活方式上来讲的。在讲汉服的重要意义时大家通常都会提到孔夫子的话“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华夏传统着装为右衽,为束发;夷狄为左衽,为披发,这就是从文化,从生活方式来说的。同样,《论语》里还写道: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段话翻成白话:孔子想到未开化的地方去居住,有人说那里落后怎么办?孔子说,有君子去住,还会落后吗?<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华夏,夷狄之辨,实质上是开化与未开化,早拥有华夏文化与晚拥有华夏文化的差别。虽然有点文化优越论的嫌疑,但却是清楚地表明了华夏与夷狄是从文化来区分的。尽管以前不是华夏,是夷狄,但只要接受了华夏文化,认同华夏的生活方式,就可以被华夏民族接受,吸纳。如南北朝时候的五胡乱华至唐的华夏一统,实质上是一个五胡的消亡过程,但五胡之消亡并不是五胡人种之消亡,而是文化上自觉、不自觉接受华夏文化,认同华夏生活方式,最终被并入华夏民族的过程。这方面突出的例子是原属夷狄的北魏拓跋族的华夏化,由拓跋氏的北魏到宇文氏的北周,再到隋,到唐,由夷狄而至华夏正统。</FONT></P>
<P><FONT size=4>不可否认,华夏传统文化是华夏先民海纳百川创造的,但汉民族与华夏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却绝对不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一笔糊涂关系,而是,借用一个生物学的比喻,是民族与民族<FONT face="Times New Roman">DNA</FONT>的关系。正如同猴子之成为猴子,并不在于某代猴子有多出色,而是在于从一代代猴子身上传下来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DNA</FONT>。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猴子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DNA</FONT>就是一成不变的,猴子也在生物的物竞天择的大自然规律中,将猴子适于生存的东西代代相传下来,而且每一代猴子的经验,都可能以某种方式进入了遗传<FONT face="Times New Roman">DNA</FONT>,但这些相对于整个<FONT face="Times New Roman">DNA</FONT>来说,毕竟是微调。</FONT></P>
<P><FONT size=4>如果可以调查<FONT face="Times New Roman">DNA</FONT>的话,今天的埃及人中一定尚存有大量古埃及人的后裔,然而古埃及的金字塔成了今天的世界奇迹与疑团,而古埃及的楔形文字成了今天除极少数专家认识外的死文字。古埃及人的后裔即使在生物学意义上还在,又如何呢?一个丢掉了民族<FONT face="Times New Roman">DNA</FONT>的民族,即使躯壳还在,作为一个民族,却已经彻底的死去了。</FONT></P>
<P><FONT size=4>自然界有一条根本的法则,不管是那个种族,都在自觉不自觉的进行一切努力,争取种族能够生存、繁衍、繁荣下去,说得更白点,就是传承<FONT face="Times New Roman">DNA</FONT>。对民族而言,传承民族文化,也就是传承民族<FONT face="Times New Roman">DNA</FONT>;光大民族文化,也就是增强和改进民族<FONT face="Times New Roman">DNA</FONT>。“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张横渠先生认为儒者当如是安身立命的四句话,“为往圣继绝学”就是传承民族<FONT face="Times New Roman">DNA</FONT>。</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15 0:03:22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4 23:58:46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危
我华夏文化从三皇五帝、夏、商至周初成规模,至先秦诸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奠定华夏文化的辉煌根基,至秦独以法家之术宰制天下,至汉初以黄老之术与民休息,至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至魏晋南北朝的玄学清谈、佛教东传,至以儒家为主流,儒、释、道三家共存互补的传统文化根本架构的形成,到宋时的文化高峰,再到宋以降至明、清传统文化的衰落,一直到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文革以来直到今天。华夏传统文化一而衰,再而竭,几成断绝之势,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FONT></P><P 0cm 2.0? mso-char-indent-count: 21pt; TEXT-INDENT: 0pt;><FONT size=4>纵观华夏历史,凡华夏文化兴盛之时,我华夏之族必处盛世,抑或必孕育着新的盛世。<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贞观”、“开元”之治的背后是儒、释、道三家交融,海纳百川的文化气魄;宋时“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的盛事后是华夏文化各个方面正向其高峰挺进的阶段。</FONT></P><P 0cm 2.0? mso-char-indent-count: 21pt; TEXT-INDENT: 0pt;><FONT size=4>而明、清两朝极其专制之时,也是传统文化生命力极其衰落之时。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以及西方文明的挑战,康有为、梁启超等戊戌变法志士曾发出过“保种”、“保教”的呼喊。“保种”,保的是以华夏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保教”,保的是儒教,保的是以儒家为主体,儒、释、道三家为基本架构的传统文化。保种即为救亡,在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奋斗百年后,这一任务以<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49</FONT>年o(︶︿︶)o 唉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为完成标志。再反观“保教”的呐喊,这一呼声很快在救亡的主旋律下喑哑,先辈们首先惊诧于西方对手的强大,继而目眩于西方文化的别开天地,再则痛感于华夏文化生命力衰落所致的僵化,而最终失去了对华夏传统文化的自信心,终将中华民族之挨打现状归结于华夏文化本身,于是就有了“新文化运动”的打倒孔家店,于是就有了文革中横扫传统文化的悲剧。“保教”变成了“毁教”,哭耶,笑耶?<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FONT></P><P 0cm 2.0? mso-char-indent-count: 21pt; TEXT-INDENT: 0pt;><FONT size=4>以中医为例,在中医越来越受到世界重视的今天,我所熟识的一位中医学博士,他的学位论文就是建立在以小白鼠作为实验对象所获得的数据的基础上的。众所周知,中医的基本在经脉穴位、阴阳五行平衡,是建立在人体经验的基础上的。离开了这些,小白鼠身上有中医吗?在今天众多中医学院老师、甚至中医院医生连替人把脉都不会的情况下,难道还能指望谁可以替小白鼠把脉吗?</FONT></P><P 0cm 2.0? mso-char-indent-count: 21pt; TEXT-INDENT: 0pt;><FONT size=4>以汉字拉丁化方案为例,在新文化运动、建国初期,诸多文化学界名人、社会贤达投身其间,甚嚣尘上。当今简化汉字的方案背后,就有这一逻辑的影子在。如若施行,则我华夏文化离死亡也就差一口气了。与今天的以色列岌岌于恢复快要灭亡的古犹太语,而今大见成效相比,不啻为冰火两重天。让人一寒、一叹。</FONT></P><P 0cm 2.0? mso-char-indent-count: 21pt; TEXT-INDENT: 0pt;><FONT size=4>就算是在传统文化的精髓——国学领域,当今学界热衷于追捧的是以西方学者为主体的汉学。虽然他们的研究有独到之处,然而其背后却是西方的思维方式,这是由他们所处的西方文化决定的,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若长期奉西方汉学为圭杲,则华夏文化的根基必一点点被西方的思维所侵蚀。</FONT></P><P 0cm 2.0? mso-char-indent-count: 21pt; TEXT-INDENT: 0pt;><FONT size=4>这些普通的例子后面隐藏的是这样的一种思维方式:华夏传统文化是没落的,落后的,是封建主义(最大众意义上来用)的,而西方的思想才是先进的,最合于今天时代潮流的。所有传统文化的东西,都要拿西方的思想来比照。就算是为传统文化辩护,也会说,这个西方的思想其实在我们老祖宗那里已经有了。犯得着用西方文化里有的东西来证明我们的传统文化吗?说白了,就是西方思想中心论,就是对自己本民族的文化缺乏自信。这样做的后果将是没人再能够以传统文化的眼光来看问题,就算是面对传统文化,大家也会采用西方的思想来判断。即使有些东西,看形式是传统文化的,其实也就披了一层传统文化的皮,骨子里还是西方的那一套。有些传统的东西丢失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丢失我们自己看世界,看人生的立场。</FONT></P><P 0cm 2.0? mso-char-indent-count: 21pt; TEXT-INDENT: 0pt;><FONT size=4>诚然,如果民族灭绝,则民族<FONT face="Times New Roman">DNA</FONT>必不复存在,又何谈<FONT face="Times New Roman">DNA</FONT>的传承。但是当“保种”的任务已经完成,时代的任务转化为富国强民,而又恰逢华夏传统文化危如累卵、华夏民族<FONT face="Times New Roman">DNA</FONT>空前虚弱的时候,“保教”这一历史任务就是无可逃避的。换句不太恰当的话来讲:“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我们忽视,甚至敌视华夏传统文化已经有<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0</FONT>多年了,对华夏传统文化有欠账,而且欠了很多年,欠了很多。此时如仍旧沉迷于纠缠历史上的民族恩怨,计较于汉民族一时一地的利益,汲汲于在表面上、口号上强调汉民族的认同,则未免有点本末倒置了。华夏民族传统文化复兴,则民族<FONT face="Times New Roman">DNA</FONT>强,则汉民族毋需太多表面的东西,自然就可以增强凝聚力,团结国人,那些表面的东西还需要去争吗?若华夏民族传统文化消亡,则华夏民族也必将不久于世间。</FONT></P><P 0cm 2.0? mso-char-indent-count: 21pt; TEXT-INDENT: 0pt;><FONT size=4>或许有人认为这是在危言悚听。试粗粗分析一下。</FONT></P><P 0cm 2.0? mso-char-indent-count: 21pt; TEXT-INDENT: 0pt;><FONT size=4>若华夏文化消亡,则必是被西方文化所取代。可是西方文化在西方有一个长长的过去。那是从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一步步试错,一步步踏踏实实演变过来的。今天我们看西方的诸多制度、典籍好像都有很强的逻辑性,似乎可以由理性、逻辑一点点推演出来。实则不然,西方社会的成功有其必然性,也有其偶然性。偶然性是指西方在文明发展的各个关口所遇到的机缘巧合。必然性,是指西方文明是以古希腊文化为基地,如同一颗树,发芽、破土、生长,再伴随各种条件逐渐繁荣长成参天大树。今天看到的西方诸种运行良好的制度,其运行是以西方数千年文化传统熏陶出来的千千万万普通的人为基础的。去掉了西方文化、西方传统在西方人之间形成的不成文的默契和共识,这些制度是无法良性运行起来的。不可想象,没有美国的o(︶︿︶)o 唉文化,而突然采用美国的那一套法律制度,会带来什么后果。</FONT></P><P 0cm 2.0? mso-char-indent-count: 21pt; TEXT-INDENT: 0pt;><FONT size=4>正如同商界流传的一句话“成功不可复制”,每个企业成功的一套东西,都是由该企业内部长出来的,其制度的背后是企业在发展中形成的独特的文化。即便有别的企业能完全模仿,可是在模仿企业的文化生长阶段、制度磨合阶段,由于外界的环境早已经和被模仿的企业不一致了,也通常是死路一条。今天,诸多盲目引进西方制度的国家,落得邦分崩离析的下场,便是丢弃了自己的文化、制度,引进西方制度,却没有与之配套的文化作为支撑的后果。</FONT></P><P 0cm 2.0? mso-char-indent-count: 21pt; TEXT-INDENT: 0pt;><FONT size=4>如今的华夏,若也丢掉自己的民族传统文化,而机械的套用西方的制度,却又缺乏西方千年发展而来的文化同其配合,必至于捉襟见肘、疲于查漏补缺,心力交瘁而亡。就如同一棵大树,新扎一小根于旁吸取营养,而将其所有主根统统砍断,则此树不死何为?</FONT></P><P 0cm 2.0? mso-char-indent-count: 21pt; TEXT-INDENT: 0pt;><FONT size=4>又或有人言:不要去管什么中西,只要和现实相符,就“洋为中用,古为今用”,什么好用,就拿来用。听听好听,实则不然。首先什么是现实?现实不是从时间轴里拿出来的单单一块解剖的切片,现实一端连着古,一端连着今。把现今的情况放在西方的历史文化传统里是一种现实,把现今的情况放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里又是一种现实。如果放开这一切不管,只是针对具体问题,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不去管文化背景如何,则免不了“淮南为桔,淮北为枳”,终成苦果。吸收,借鉴总得先有一个根基,一个立场才好吸收借鉴。未尝听有学书法者起手即博采众家之长,而能成大家者。凡书法大家之成,总是先依一定门径,学好一家面目,打好根基,方能博采众家,有取有舍。譬如树木的嫁接,总是在一棵树的主干上嫁接另一棵树的枝,未尝有从两棵树上各取一枝,然后行嫁接之事,而枝能活者。何哉?无根无本之木也。</FONT></P><P 0cm 2.0? mso-char-indent-count: 21pt; TEXT-INDENT: 0pt;><FONT size=4>反思当今中国的诸多问题,其根源都在于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无情抛弃的同时,对西方文化制度皮毛的盲目吸收。这样只能造成西方垃圾同传统文化糟粕的结合,其为害更烈、更酷。试观之于今天的教育制度和官场、商场的o(︶︿︶)o 唉可证斯言!</FONT></P><P 0cm 2.0? mso-char-indent-count: 21pt; TEXT-INDENT: 0pt;><FONT size=4>这也是当今中国社会缺乏原创力的根本原因。试以新文化、五四运动诸贤并共和国缔造者及前辈学人印证之。这一批人大部分都对传统文化持激烈批判态度,但这其中绝大多数人的国学造诣都要远远高于同时代的一般人,再加以受西方文化的冲击而眼界大开,以及时代的磨砺,此所以成英姿特出,才华横溢的一代人。而随着这代人的凋零,传统文化传承的断代,西方文化的大行其道,给人的感觉却是现在大陆中国人总体原创力的急剧下降。不仅仅是在科学方面,甚至在传统文化研究方面,也落在外国人后面。何哉?因为我们缺乏了自己看世界,解决问题的独特视角。这个看世界,解决问题的独特视角,并不是某个天才灵机一动,凭空横空出世的。这些独特的视角其实也只是传统文化的幽深大河偶尔激起的浪花。丢弃了自己能在其中以最舒服姿态游泳的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即使有真正的天才思想,那也只能是昙花一现后,归于沉寂。一个失去了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人,就如同一朵花,没有了根,再怎样也是美丽有限。任何持久而宽广创造力的比拼,实际上都是背后文化的深度、广度还有活力的比拼。</FONT></P><P 0cm 2.0? mso-char-indent-count: 21pt; TEXT-INDENT: 0pt;><FONT size=4>然则在此危急存亡之秋,如何复兴民族传统?</FONT></P>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4 23:59:40 | 显示全部楼层
<P 0pt? 0cm><B normal?><I normal?><FONT size=4>六、机</FONT></I></B><B normal?><I normal?><FONT size=4> </FONT><P><FONT size=4></FONT></P></I></B><P><FONT size=4></FONT></P><P 0cm 2.0? mso-char-indent-count: 21pt; TEXT-INDENT: 0pt;><FONT size=4>首先是复兴而不是复古,中国古代文化全面存在的社会基础已经不复如初了。按照<st1: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许倬云">许倬云</st1:PersonName>教授在《中国古代文化特质》一书里的观点,古代中国文化建立在社会三原色上:精耕细作的农业、儒家理念的文官体系、亲缘连带关系。这三个基本元素互为因果,互相影响铸就了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而现今随着这些元素的消亡、崩溃,完全复古的社会条件已经不存在了,传统文化必然要随之而起变化,适应新的生活状态。但这也决不意味着传统文化就不适应于时代了。我们现在正处在城市化道路上,不管这条路是否正确,不管将来是否还要走下去,农村人口将在很长一个时期,仍然占人口的绝大部分比例,传统的精耕细作仍然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占据农业的主导地位。相对于这样一种生产状态,扎根于传统农业的传统文化在农村仍然有它在较长时期存在和发展的空间。而且这种存在和发展对农村是有利的。由于传统文化在农村的沦丧,不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对农村传统文化、传统道德的伤害是无法估量的。市场经济体系对农村的纳入不可能建立在一个无道德、无秩序的基础上。而丢弃了原有的道德、文化体系,就不可能建立什么新的道德体系。而且在城市里,传统文化、传统观念的树立也利于农村人口更容易融入城市,目前主流的西方文化同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在文化上天然存在鸿沟,这也是有利于城市化过程的。同时,在一个日益资本化、人与人关系日益疏远化的时代,在一个友情开始淡漠、亲情开始疏远的社会,我们需不需要重新呼唤“仁者爱人”、“重友情、亲情”的传统文化?在一个传统文化沦丧、各种西方思潮狂卷,极端个人主义盛行,日益自私、自利市侩化的时代,我们需不需要呼唤一批“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社会中坚力量来取代目前只知附庸风雅、自私、小资、浅薄唯西方文化是从的,以“白、骨、精”为核心的所谓中产智识阶级?在世界文化冲突,文明冲突日益激烈的时代,我们需不需要奉行“中庸之道”、讲求“和而不同”的儒家文化来梳理我们同世界各种文化、思潮的关系?</FONT></P><P 0cm 2.0? mso-char-indent-count: 21pt; TEXT-INDENT: 0pt;><FONT size=4>新的时代,新的社会问题,新的时代格局既呼唤着传统文化的复兴。这是必要性。我们还要看看可能性。华夏文化<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000</FONT>年来打在我们身上的烙印早已经深入骨髓,凝成了我们汉民族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DNA</FONT>。尽管在当今社会西方思想,西方观念似乎占据学界、商界主流的状况下,传统文化的分子仍然一有机会就从高头讲章、觥筹交错的社交场所、甚至街头巷尾、下里巴人的嘻笑怒骂里流淌出来,让人心领神会,拍案叫绝。尽管传统文化的极衰已经经历上百年,传统文化的精髓早已经远离了一般大众,但是传统文化<FONT face="Times New Roman">DNA</FONT>仍然隐隐的支配着我们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而我们大家只是日用而不自知,由马克思所说的自觉阶段,退化为自发阶段。在每一个华夏儿女心中都有一种传统文化的情节在,今天来天汉的每一个人,认真读这篇东西的每一个人,就是明证!我坚信只要汉民族还在,大家对华夏文化的心还没死,传统文化就必能复兴。</FONT></P><P 0cm 2.0? mso-char-indent-count: 21pt; TEXT-INDENT: 0pt;><FONT size=4>虽然从目前国内、国际现状来看,是华夏传统文化沦丧到极点危局,然也未尝不是华夏传统文化凤凰涅槃,飞龙在天的机遇。关键在于我们要继承传统文化的什么,发展传统文化的什么?</FONT></P><P 0cm 2.0? mso-char-indent-count: 21pt; TEXT-INDENT: 0pt;><FONT size=4>首先谈继承。</FONT></P><P 0cm 2.0? mso-char-indent-count: 21pt; TEXT-INDENT: 0pt;><FONT size=4>同欧洲国家由封建王国水到渠成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历程不同,我们由传统的帝国转变为现代国家中间是经历了极大的跳跃。如前所叙,文化是经过了极大的断层。要继承就要跃过断层,同传统文化接气,同古人接气。由于我们大多数人对传统文化的精髓已经很隔阂,一百多年的西风东渐已经使得我们心中对传统文化充满了成见。因此,我们首先要虚心,面对传统文化,我们首先要将自己心中的西方观点、对传统文化的成见、偏见倒空,以空杯的心态去装载传统文化。在对传统文化没有深入了解到一定程度之前,不要轻易的去否定,去菲薄。学习传统文化,要把自己当作古人去学,把自己设身处地的想成当时写作传统文化经典的人,当作经典中出现的人。如果做不到,那也可以把古人当作现代社会里一个真诚的朋友,将古代的事情设想成现代世界里的事情。只有我们首先把古人当成我们的朋友,把古人的生活当成我们的生活,我们才能真正同祖先接气,领悟传统文化里精微的东西。</FONT></P><P 0cm 2.0? mso-char-indent-count: 21pt; TEXT-INDENT: 0pt;><FONT size=4>这里面首先有一个语言的问题。我们所有的传统文化典籍,都是用文言文写的,这就同我们现代通用的白话文有了隔阂。现代文虽比古文易读,但是要领略古人思想精妙处,还是得读古文。古文和现代白话文的差别虽然没有现代白话文与英文的差别大,但古文中有精妙之处,是白话文无法表达的,正如同白话文之于英文,英文之于白话文。要真正理解传统文化的精微处,不能只依靠白话文翻译。而且白话书面文盛行不过百年,而文言古文有一个常常的过去,其所积蓄,蕴含的能量也远远要大于目前的白话文了。</FONT></P><P 0cm 2.0? mso-char-indent-count: 21pt; TEXT-INDENT: 0pt;><FONT size=4>第二个问题是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要继承什么的问题。诸子百家,琴棋书画无一不是传统文化的结晶。但是我们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到底该从何着手呢?从最主流,影响最大的角度讲,当然是文字最厉害了。文字的要求最低,门槛最低,可是整个中华传统文化基本都在典籍里。而艺术却是最接近感观,最直接打动人心的。对一般人而言,文字经典为主,艺术为辅。对以传统艺术为专业者,也一定不可忽视经典。而不管是学习文字经典,还是艺术。先大概要对文化历史有个粗粗的了解。当知道华夏传统文化,在唐宋间基本分成两截。唐前为一截,宋时起又是一截。以思想而论,唐时的儒学主要是承春秋战国时的儒学,而到宋时一变为宋明理学。以国画而论,宋以前以人物为主要内容,宋时则变为山水。以文学而言,唐诗宋词的变化就是一例。可以这样说,先秦诸子百家为传统文化奠定了一个辉煌的底子,而宋时的文化又影响了将近一千年,直接影响到现今我们对传统的看法。所以我的看法是学习华夏文化经典,先秦诸子百家是一个无法忽略的关口,而宋时的文化又是一个需要用力的关口,如儒家的宋明理学。这是从纵向来看的。从横向来看,华夏传统文化是儒道释三家为基底的,而其间又以儒家作为最根本的骨架。所以这三家的东西也都可涉猎。</FONT></P><P 0cm 2.0? mso-char-indent-count: 21pt; TEXT-INDENT: 0pt;><FONT size=4>再谈一下发展。我自己的看法是华夏传统文化,自宋新开一面目而达至其顶峰以来,则华夏文化在总体上呈衰微之势。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很关键一点是异族的入侵,宋、元、明、清,四朝近千年,中间就历两朝异族入主中原,对华夏文化元气的损伤是怎样估量也不过分的。宋以前虽有异族入侵事,但华夏文化正朔虽有时危如累卵,然从未断绝过。既然华夏文化有上千年积弊,则必然要发展。首先是要从根子上恢复活力。以儒家文化为例,乾嘉儒生虽于考据之学有所发展,然于儒家文化根本之“仁”、之“大义”、之体用则未免去之远矣。要发展,就应该到先秦儒家那里去寻找儒家的勃勃生机,再不济也要到宋儒那里去看儒家精微之处。</FONT></P><P 0cm 2.0? mso-char-indent-count: 21pt; TEXT-INDENT: 0pt;><FONT size=4>同时也要看到传统文化里的不足之处,比如一味的尊崇古人,述而不作导致的对创新的不鼓励。再如重人治,重德治与相应的制度建设上的不足(当然反过来却正好是西方重制度的一种有机补充)。再如传统华夏文化的精英政治思想与民主、自由思想的互补。传统文化如何吸收这些理念,而不是让这些理念、观念生硬的在中国推行,是传统文化复兴重要的课题。这些西方的理念是挑战,也是传统文化复兴的机遇。君不见,佛教文化之于魏晋时的传统文化耶?</FONT></P><P 0cm 2.0? mso-char-indent-count: 21pt; TEXT-INDENT: 0pt;><FONT size=4></FONT><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4></FONT></P><P><FONT size=4></FONT></P><P 0pt? 0cm><B normal?><I normal?><FONT size=4>七、汉服运动与传统文化复兴关系</FONT></I></B><B normal?><I normal?><FONT size=4> </FONT><P><FONT size=4></FONT></P></I></B><P><FONT size=4></FONT></P><P 0cm 2.0? mso-char-indent-count: 21pt; TEXT-INDENT: 0pt;><FONT size=4></FONT><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4></FONT></P><P><FONT size=4></FONT></P><P 0cm 2.0? mso-char-indent-count: 21pt; TEXT-INDENT: 0pt;><FONT size=4>最后回到主题上来,谈一下汉服运动同传统文化复兴的关系。</FONT></P><P 0cm 2.0? mso-char-indent-count: 21pt; TEXT-INDENT: 0pt;><FONT size=4>首先,如果说什么服饰最能体现传统文化,则非汉服莫属。因为汉服是伴随传统文化的破土、发芽、生长而长出来的,最能外在的体现传统文化的精神。衣冠制度在传统文化里从来不仅仅是衣冠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其本身就是传统文化里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舆服制》本身就是传统史书里一个重要的部分。传统文化复兴则衣冠不可不考虑。</FONT></P><P 0cm 2.0? mso-char-indent-count: 21pt; TEXT-INDENT: 0pt;><FONT size=4>其次,汉服在历史上的消亡不是自然消亡的,而是由外族入侵,用血和火生生灭去的。正如同朱明王朝推翻元人统治光复华夏文明后马上复华夏衣冠一样,这一举措也应该在满清被推翻后,客观抑制华夏衣冠复兴的条件去除后予以复兴的。然而,其时正逢西学东渐的高潮,反专制封建的概念被扩大化为反传统文化,后再逢乱世,则此契机一去不复返。而当此国学复兴之季,衣冠复兴亦宜矣。</FONT></P><P 0cm 2.0? mso-char-indent-count: 21pt; TEXT-INDENT: 0pt;><FONT size=4>其三,在传统文化尚未复兴之时,衣冠复兴先行有利于引起更多人关注,引起更多人思考。往浅薄里说,衣冠最容易在表面上体现传统文化,不妨把汉服运动看作是传统文化复兴的一张大海报,一张有力的宣传单,看作传统文化复兴的华彩序章。</FONT></P><P 0cm 2.0? mso-char-indent-count: 21pt; TEXT-INDENT: 0pt;><FONT size=4>其四,当汉服穿在身上时,引发的是对文化民族的自豪感;汉服穿在身,大家更会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立身中正,这也是传统文化礼乐教化之意。</FONT></P><P 0cm 2.0? mso-char-indent-count: 21pt; TEXT-INDENT: 0pt;><FONT size=4>总之,汉服复兴之于传统文化是梅报春来,一枝已放春消息,但一枝独秀不算春,百花千花春才到。传统文化复兴,任重而道远。</FONT></P><P 0cm 2.0? mso-char-indent-count: 21pt; TEXT-INDENT: 0pt;><FONT size=4></FONT><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4></FONT></P><P><FONT size=4></FONT></P><P 0cm 2.0? mso-char-indent-count: 21pt; TEXT-INDENT: 0pt;><FONT size=4></FONT><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4></FONT></P><P><FONT size=4></FONT></P><P 0cm mso-char-indent-count: 21pt; TEXT-INDENT: 0pt -21pt; -2.0?><BR line-break?></P>
发表于 2006-11-15 17: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P 0cm 0cm 0pt">漢服運動的發軔誠然和一個民族的悲情意識有關,現在“別的民族都有自己的服裝,爲什麽漢族沒有”仍然是最有力的宣傳扣號。但如果把漢服僅僅定義為民族服裝,甚至讓其承載某种極端的主義,這復興之路必定越走越窄。</P><P 0cm 0cm 0pt"><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P 0cm 0cm 0pt">同樣如果把華夏文化定義為一種民族文化,在全球西化的今天,復興仍然不會有持久的動力。儒道為代表的文化,不是民族文化,今天來談復興民族文化,收穫的頂多是民俗復興,儒道所代表的是一種普世價值,是一種天下主義的文明體系。有這樣的價值認同,纔會有足夠的胸懷和氣魄復興文化。就像我們現在穿西服並不把它看成某個民族服飾,而是對一種“現代化“的認同一樣,漢服爲什麽不能作為一種為全世界所認同文化體系的直觀體現。</P><P 0cm 0cm 0pt"><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P 0cm 0cm 0pt">另一方面,當我們不斷在談論,僅僅有服裝是不夠的,而讓漢服承載過多東西的時候,常常忽略一點,漢服不需要承載任何東西,一個服裝體系本身就是一個文化系統。其憑藉自身的實用舒適,憑藉自身的美也能夠為人接受。</P><P 0cm 0cm 0pt"><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P 0cm 0cm 0pt">漢服與文化,民族應作如是觀:</P><P 0cm 0cm 0pt"><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P 0cm 0cm 0p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漢服</P><P 0cm 0cm 0pt"><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P 0cm 0cm 0p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民族<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文化</P><P 0cm 0cm 0pt"><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P 0cm 0cm 0pt">三個獨立系統,互相用箭頭連接</P>
发表于 2006-11-15 18:37:28 | 显示全部楼层
<P>只不过,如此西化所面临的困境更是艰巨,曾在网易上看到一个关于儒家和中国经济发展的专题,其中便是将之放在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反面位置上。</P><P>因此,儒家的复兴,必然有所取舍。</P>
发表于 2006-11-16 14:52: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個服裝體系本身就是一個文化系統



[em17][em17][em17]

发表于 2006-11-18 20:58:28 | 显示全部楼层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b>舍兄对汉服 民族 文化三者的关系认识得相当清楚</b></FONT>     <b>支持</b></P>
发表于 2006-11-18 21:03:32 | 显示全部楼层
<P>忘記這文章在我的轄區了,發鑽石</P>
发表于 2006-11-18 21: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hehe  现在QQ聊天可以造就语录体新做</FONT>
发表于 2006-11-21 16:54:02 | 显示全部楼层
<P>来迟 来迟 酒就不用罚了</P>
发表于 2006-11-23 13:59:42 | 显示全部楼层
<P>我提出的问题比较直接: 华夏民族=汉族,很好. 今天我们做汉服, 需要不需要把56个民族都包括进去? 华夏定义虽然大, 但是很明显目前的几个自治区的兄弟民族是不被包括在内的. 如果说政治带动文化, 为什么不可以从服装开始? </P><P>希望有一种服装,成为这个世纪,-如果是中国人的世纪的话-的集体回忆.</P>
发表于 2007-2-9 06:29:32 | 显示全部楼层
<P><FONT size=4>我绝对不会为以色列屠杀巴勒斯坦人而感到什么。因为巴勒斯坦和我没有关系<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FONT></P><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4></FONT> </P><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4>不喜欢这句话。</FONT></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4 07:33 , Processed in 0.07921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