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803|回复: 20

我想,中国民间文化保存得多,而国家文化保存得少,所以总觉得一些东西看起来很俗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2-11 17:36: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想,中国民间文化保存得多,而国家文化保存得少,所以总觉得一些东西看起来很俗气,不庄重。
发表于 2007-2-11 19: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P>不敢苟同LZ的观点。什么叫“国家文化”?是“官方文化”还是“一个国家的文化”?如果是后者,那么她的主干之一就是民间文化。</P><P>你应该想想为什么今天许多民俗性的东西看起来如此的俗气,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产生她的人出了问题,这是人的问题。是我们自己和浑厚的思想绝缘、和高雅的美育失语了,是中国人的素质下降了!这种民族整体素质的下降我个人认为从元代开始就出现了,民族的慷慨大气不存,高屋建瓴之审美素养不存。还原于你眼前的民族文化,不要说什么“官方文化”“民间文化”,整一个当下文化就是小家子气,恶俗......你可以拿博物馆里任何一样明清的民间器物与汉唐的做个对比,问问自己还能说“民间文化”俗吗?(不要指望借现代人还原或虚拟的传统来发现传统,无论是器物、装饰、还是历史剧,它只能更多的沾污你的眼睛,扩大你对文化的误读。因为产生文化的现代人的主流很“俗”)</P><P>除了人素质下降的原因外,我们的视听审美在不断地被西化,我们文化的时尚着眼在不断地被西化。自己手中的传统已经僵化没有活力,与我们的生活失去了最密切的联系。今日所谓的开发保护传统,功利多过文化生活的自觉,如此产生的“民间文化”怎能期待它有鲜活的躯体、庄重的灵魂、惊人的美艳啊?!!</P><P>举几个例子,江南小镇朴素清丽的粉墙黛瓦间挂着一串串鲜艳的大红灯笼,产生审美上极度的不协调,古人会这么做吗?随便找个锣鼓队,无论是打出的锣鼓喧天还是队伍的装束装饰......我想,文化盛期的古人一定不会承认这是自己传下来的吧~</P><P>所以不要想是不是什么多了,什么少了,或是民间文化俗了。最根本的问题就是人!就是你自己~</P>
发表于 2007-2-11 20:35:27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所谓的民间文化和国家文化到底指什么,它们的区别在哪里?余窃以为还是说民俗文化和文人文化比较好,二者共同构成了我们的民族文化,一俗一雅,各有特色,它们既代表了中国文化的两种不同走向,同时又相互影响各汲对方所长.怎么能抑此扬彼呢?不过当下民间文化的东西"相对泛滥"士人阶层的雅文化发展相对滞后,令不少外国人乃至很多国人都以为中国文化就只是那些大红大紫的东西,这是很值得忧虑的
发表于 2007-2-11 21: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P>  民族整体素质的下降为什么是从元代开始的,反正在这一点上不敢苟同,要说下降那也应该是从唐朝开始的,封建文化在唐代攀上顶峰,到达了极限,再也爬不动了也就该走下坡路了.不过这种下降也不是突然一下就降到底的,即使元明清不也还有那么多科学家艺术家么,清末洋鬼子打进来时不仍有那么多仁人志士以身殉国么,19世纪全世界都让欧洲人瓜分了好歹中国没有亡国就是靠这些"素质低"的人撑着的啊.我这么说并不是否认民族素质下降的事实,但我们也不应丧失信心正如鲁迅先生所言"中国人是愚弱但还不至于无药可救"这也正是先生一生奋斗的动力.当然这条路是曲折而漫长的,先生的事业尚未完全成功,至于当下我认为媒体应该发挥出引领文化前进方向的作用来(天汉民族文化网就是很令人欣慰的东西)国家也该拿出监管的行动来,不能一天到晚光说不练.总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们努力吧但千万不能埋怨人,要摆正心态,要明白他们素质低不完全是他们的错</P>
发表于 2007-2-16 23: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P>这个问题不是理论层面可以说的吧!</P><P>先说些配色</P><P>红配绿、紫配兰、红配兰,请问是俗还是雅。</P>
发表于 2007-2-19 18: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P>各人的眼光都不同,你怎么知道别人也这么想?????</P>
发表于 2007-2-26 16:37:43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兰月婉吟</I>在2007-2-16 23:55:00的o(︶︿︶)o 唉:</B>

<P>这个问题不是理论层面可以说的吧!</P>
<P>先说些配色</P>
<P>红配绿、紫配兰、红配兰,请问是俗还是雅。</P></DIV>

我认为这些颜色的搭配在明度和纯度都用的恰到好处时,也都挺好看的
发表于 2007-2-26 20:36:56 | 显示全部楼层
<P>中国传统文化受到的摧残实在太多了.</P><P>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娃娃抓起,复兴伟大的中华传统文化!</P>
发表于 2007-2-26 22:59:44 | 显示全部楼层
<P>楼主说什么呢?</P><P>没明白......</P>
发表于 2007-3-24 20:55:10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语................
发表于 2007-4-11 11:32:57 | 显示全部楼层
<P>从清末到改革开放前,国民是把苦难受够了,整天连温饱都顾及不了,传统文化代替不了衣食,所以没人顾及它,改革开放后,不愿意再受穷得人把全部精力都用在挣钱上,那么谁愿意受穷呢,所以传统文化就被人渐渐淡忘,倒是五彩斑斓的洋文化,春草一样疯长了,不过很多人已经意识到这点,正慢慢把它拾起来,是真心弘扬汉文化也好,是附庸风雅也好,都会为汉文化的再生作出或大或小的贡献,而且,在民间,有很多传统也保存得很好,这是值得欣慰的。关于国家,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对汉文化的中断而全力搞活经济,也不会有今天的富裕,没有了今天的富裕,又有谁会饿着肚子去复兴传统。</P>
发表于 2007-4-21 22: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P>初看题目,拍手称赞,细细一想,却不敢苟同</P><P>这也许就是不想与想,习惯与创新的矛盾吧</P><P>要想打破这样的习惯,需要的可能不是改良所谓素质低的问题吧,而是从上而下的国泰民安,国富民强吧,呵呵</P><P>配色不是简单的搭配在一起,而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表现,不是吗?呵呵</P>
发表于 2007-4-22 06:05:52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文革害的,现在普通话变得不亲切,肉麻。中国人在国外也是被看成不文明的象征。在国内也是。
发表于 2007-5-13 13:50:54 | 显示全部楼层
<P>  我觉得变化从女性缠小脚开始~~~~</P><P>但母亲变的谨小慎微,中国也就失去了大国风度~~~唐代女子尚未缠小脚~~~~~~~~~~</P>
发表于 2007-5-15 00:02:28 | 显示全部楼层
<P>中国传统文化从文革起就断代了。</P><P>所谓的破四旧</P>
发表于 2007-5-15 10:46:08 | 显示全部楼层
<P>一看到秧歌就头晕,不明白这种东西怎上了大雅之堂。。。据说现在一提汉族舞就说TA,经典的红绿配,经典的挽髻红花,经典的妈妈级浓妆。。。。俗到家了。。。。。简直令人发指。。。。。</P><P>楼主的国家文化和民间文化是指“雅”与“俗”吧,但古代的“俗”也比现在的“雅”还雅,现在的俗雅都到了让人五体投地的地步了。</P><P>比如戏剧吧,在下从小就烦京剧,因为弄来弄去就是那个,,,,不好看,小家子气,配乐似乎是千篇一律,没有那种大气磅礴的气势,更别谈高雅优美,没什么审美价值,对其他剧种也不感冒。可是去年寻台时看了央11的浙江小百花越剧的演出,一下子就震住了,当时就觉得,这根本就是心里一直追求的戏剧形象吧!</P><P>对戏剧不了解,但形象的审美人人都会,单从这方面而言,小百花革新的相当成功,据说在以前越剧也是俗得不行呢。。。虽然对越剧还是不通,但有她们的演出,偶就扒在电视上看,,,呵呵,也许这就是雅吧。</P><P>以上纯属个人爱好啊</P>[em05]
发表于 2007-5-15 10:59:08 | 显示全部楼层
<P>单论艺术的话,唐宋时期是中国文艺的颠峰,不要小看宋朝啊,论经济,论文化,论科技,比前朝有过之而无不及,撇开外战单说生活质量,宋朝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可算是拔尖了,简约古朴和风雅精致,这些都是现代人想都想不到的,不要因为一个方面不如意就全盘否定。。。。。</P><P>唉,,,想听唐宋的大曲,想看大面,谁有?</P>
发表于 2007-5-23 22: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P>真不明白为什么大家要在“雅”“俗”之间纠结,雅俗本无高下,只是不同的审美情趣而已</P><P>从信天游到昆曲,从杨柳青年画到写意白描,从秧歌到祭礼舞乐,从唢呐锣鼓到古琴琵琶,我觉得都一样令人感动</P><P>甚至随着年龄渐长,我觉得那些乡土气息浓郁的东西,更贴近人类本身,也更贴近艺术本身。文化和艺术,本来就是生命的悸动和宣泄,在这种本能流露面前,乡土与庙堂、俗与雅、甚至美与丑之间的区别都显得渺小。</P><P>而所谓“素质高低”这种人类扯出来的划分方式,在生命的艺术面前什么都不算。</P><P>只要这块土地上,还有人为了丰收去歌唱、去摇摆,这块土地就永远有生命和希望。</P><P>至于唱的是梆子还是歌剧,跳的是秧歌还是芭蕾,这都是细枝末节无关紧要的问题。</P>
发表于 2007-5-31 01:06:15 | 显示全部楼层
<P>感觉中国的传统文化断代主要是因为十九世纪时期 西方压倒东方 只要是传统的东西都被当作封建糟粕给扔到垃圾堆去了 西方什么都是好的 但人家好的又没学到 又把自己好的丢了</P><P>直到现在中国经济有了一定发展 才有了些自信 才开始注意自己的传统文化</P>
发表于 2007-5-31 01:55: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不是雅俗的问题,关键在于很多所谓的文化,其实并是真正传统文化的本来面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4 04:12 , Processed in 0.07320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