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72|回复: 14

(转帖)百名学者倡议汉服为北京奥运礼仪服装(组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5 07:54: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a href="http://news.qq.com/a/20070405/000062.htm" target="_blank" >http://news.qq.com/a/20070405/000062.htm</A></P>
<P>
</P>
<P  align=left>今日(<st1:chsdate w:st="on" IsROCDate="False" IsLunarDate="False" Day="4" Month="4" Year="2007">4月4日</st1:chsdate>)零时,天涯社区、汉网、秋雁文学社区等20余家知名网站联合发布倡议书,建议北京2008年奥运会采用我国传统的服饰礼仪——“深衣”作为北京奥运会礼仪服饰,并将汉族传统服饰汉服作为中国代表团汉族成员的参会服饰。在该倡议书签名的百人中,有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大学、四川大学的数十位教授、博士、硕士,也有来自河北明德学堂、加拿大多伦多汉服复兴会等民间机构的文化界人士。<p></p></P>
<P  align=left>  活动的第一发起者,河北明德学堂堂长傅路江昨天下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当他看到北京奥运中国代表团礼仪装备设计大赛启动的消息时,在华夏复兴网发表了《奥运会应该有我们的声音与符号》一文,短短几个月里得到了各界人士的关注与支持,经过讨论与策划,推出了这一倡议。该设计方案已提交北京奥组委。<p></p></P>
<P  align=left><p> </p></P>
<P  align=left>  <B>倡议书全文</B><p></p></P>
<P  align=left>  敬致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华夏民族同胞:<p></p></P>
<P  align=left>  华夏民族向来是热情好客的民族。北京奥运会上,我们将迎来世界各地的朋友,我们应该拿出东道主的热情,穿上我们民族的节日盛装,施以我们民族的传统礼仪,让华夏民族的热情与风采永远给客人留下最美好的回忆!<p></p></P>
<P  align=left>  北京奥组委发出了“世界给中国十六天,中国应还给世界五千年”的豪言壮语,令人振奋。中国,是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总和;华夏民族,以自古相传的华夏文化把海峡两岸以及世界各地的同胞联系在一起。因此,我们要展现给世人的是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是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文化精神,是我们今日的成就与未来的理想。一个完善的民族,必然有独特的个性;一个有长久魅力的民族,必然有悠久而灿烂的文化;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必然有自尊自信和真诚。因此,我们不仅要展现与世界相同的一面,更要展现中国独具风采的一面。展现出我们民族的自尊自信、彬彬有礼。让人类的文明在这里交会、融合!<p></p></P>
<P  align=left>  国际奥委会对北京的评估报告的结论部分指出:“在中国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将留下独一无二的奥运遗产”。在中国北京申奥代表团陈述中,中国奥委会主席<st1: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何振梁">何振梁</st1:PersonName>先生指出:“北京的奥运会将为北京、中国和世界体育留下一份独特的遗产。”(见《中国北京申奥代表团陈述全文》)如何使这份独一无二的遗产尽量减少日后的遗憾,是需要我们现在就考虑的问题。 <p></p></P>
<P  align=left>  无论奥运会在哪个国家举行,无不尽力展示本民族的独特风采。我们民族的风采如何展现?服饰和礼仪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方面。服饰,是人的第二皮肤,是给人的第一印象;身穿民族服装,民族的自尊自信、独特风采由此得以展现!礼仪,是待人接物的重要形式,穿上民族的礼服,采用民族礼仪,体现着民族的尊严,也体现着对客人的尊重!因此,奥运会上采用什么样的服饰和礼仪,应该给以格外的重视。 <p></p></P>
<P  align=left>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集中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品格。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团结人民、推动发展的精神支撑。五千年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国脉传承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面临严峻挑战以及各种复杂环境屹立不倒、历经劫难而百折不挠的力量源泉。”礼仪服饰是华夏文化的重要载体。 <p></p></P>
<P  align=left>  我们正处在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的大潮之中,我们应该成为弄潮儿,而不应该在大潮之中任其沉浮,更不应该在大潮中被淹没;我们正处在多元文化交流的环境之中,华夏文化这一元的兴盛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国家和民族软实力的提升,需要形式,也需要内容。“文质彬彬,然<st1: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后">后</st1:PersonName>君子。” <p></p></P>
<P>  我们高兴地看到:今年的两会上, 政协委员叶宏明提议,确立“汉服”为“国服”;人大代表刘明华建议,应在中<st1: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国的">国的</st1:PersonName>博士、硕士、学士三大学位授予时,穿著汉服系列的中国式学位服(<st1:chsdate w:st="on" IsROCDate="False" IsLunarDate="False" Day="11" Month="3" Year="2007">3月11日</st1:chsdate>中国新闻网);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网站上的汉族头像已经修改为身穿汉服的形象;在大陆和台湾两地以及海外的新加坡、马来西亚、</P>
<P  align=left>新西兰、日本、加拿大等地,出现了众多宣传深衣与汉服的网站,很多同胞不仅宣传着深衣与汉服,而且把中华服饰和礼仪带入到了他们的生活之中。所以,在奥运会上,中国人身穿深衣、汉族成员身穿汉服出场,就是落实到现实之中。 <p></p></P>
<P  align=left>  我们历来以“华夏民族”自称,也以“华夏”而自尊自信,那么,我们为什么叫做“华夏”?《尚书正义》注:“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左传·定公十年》疏:“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因此,如果不能展现我们的民族服饰之美,我们将愧对于“华”字;不能展现我们的民族礼仪,我们将愧对于“夏”字。中国自古就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所以,我们不能不重视我们的衣冠,不能不重视我们的礼仪。只有这样,五千年的华夏文化才能充分体现出来,这样才更符合十一五文化发展纲要的要求。 <p></p></P>
<P  align=left>  怎样把华夏服饰和华夏礼仪呈现于世人面前?我们倡议如下: <p></p></P>
<P  align=left>  <B>一、把“深衣”作为华夏民族“礼服”</B><p></p></P>
<P  align=left>  穿着人员和场合:开幕式、闭幕式上的中国运动员队伍,整个奥运会期间的礼仪服务人员。或者在开幕式上出现深衣方阵。 <p></p></P>
<P  align=left>  为什么要选择“深衣”作为华夏民族的“礼服”呢?因为华夏民族的礼服至少应该具备这样四项条件:第一,应该是与我们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持久相伴的服饰,而不是某个时代所流行的服饰;第二,应该是最能体现华夏文化内涵的服饰,而不是只求华美的时装;第三,应该是代表华夏民族整体形象的服饰,而不是某个群体形象的服饰;第四,应该是具有华夏民族独特风格的服饰,而不是各民族乃至世界各国服饰的拼凑组合。能够完全符合以上四项条件的,只有一项最佳选择,那就是“深衣”! <p></p></P>
<P  align=left>  深衣创始于黄帝轩辕氏时代(有非常确切证据的也可以追溯到商朝),一直到明朝结束,都是中华民族服饰中最主要的一种;深衣不是某个朝代的服饰,也不是56民族中某个民族的服饰,在《礼记》中专门有《深衣》一篇加以记录。因此,只有深衣足以代表华夏的服饰传统。由于我们一直重视文化传承,重视历史的延续,使得这种历史悠久的衣服在中国不但延续了两千多年,而且在明朝已经把“深衣制度”跟随“家礼”写入了官修的《性理大全》,作为每个学子的必修课,从而也使之成了民间节日庆典、冠婚礼仪所必备和习见的服装。 <p></p></P>
<P  align=left>  “深衣”的影响,不仅在中国,而且影响到东方很多国家。仅从服饰而言,日本的和服、韩国的韩服,都是源于华夏服饰。比如,日、韩、越等国家地区,由于历史上属于中华文明圈,所以他们的服装也是交领右衽,宽袍大袖,与我们一样,体现了东方文明的一致性,和华夏民族当年的精神影响力。但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家地区却是在宋明时代奠定其服饰形态的,所以他们的服装用古代的术语叫做:直身(也叫直裰、道袍),与华夏深衣属于同源而异流。 <p></p></P>
<P  align=left>  深衣是最能体现华夏文化精神的服饰。深衣象征天人合一,恢宏大度,公平正直,包容万物的东方美德。袖口宽大,象征天道圆融;领口直角相交,象征地道方正;背后一条直缝贯通上下,象征人道正直;腰系大带,象征权衡;分上衣、下裳两部分,象征两仪;上衣用布四幅,象征一年四季;下裳用布十二幅,象征一年十二月。身穿深衣,自然能体现天道之圆融,怀抱地道之方正,身合人间之正道,行动进退合权衡规矩,生活起居顺应四时之序。因此,把深衣作为华夏民族的礼服是最佳的,也是唯一的选择。除此之外,任何“创造”出来的服饰,都无法包含五千年的华夏文化内涵;56民族中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都无法代表华夏民族的整体。因此,建议华夏民族的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在入场式、闭幕式上身穿深衣,司仪及礼仪人员等也身穿深衣。至少应该有深衣方阵。 </P>
<P  align=left>在奥运期间,我们应该向全国人民倡导全国人民身着华夏民族最具特色的服装——深衣,尤其是北京市民以及观看比赛的市民、华侨。当然,观众、市民的服装幷不在奥委会考虑之列,但却是可以通过倡导,借助市民的爱国热情而迅速传递的!我们作为奥运的东道主,作为一个五千年历史的礼仪之邦,应当首先有一种主人翁的意识,就像古代的迎接大宾——主人会穿上自己最好的礼服!让客人永远难忘。 <p></p></P>
<P  align=left>二、把“汉服”作为汉族的服饰<p></p></P>
<P  align=left>  穿着人员与场合:汉族同胞与其他55个民族同时出场时。倡议汉族同胞穿汉服。 <p></p></P>
<P  align=left>  深衣代表华夏民族的形象,汉服代表汉民族的形象。汉服,是从深衣发展演化而来。先秦两汉时期,人们通常用“衣冠”来指称华夏之服。故而中国享有“衣冠古国”的美誉。“汉服”一词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书》:“后数来朝贺,乐汉衣服制度”。这里的“汉”主要是指汉朝,是指汉朝的服装礼仪制度。 <p></p></P>
<P  align=left>  所谓“汉族”的形成,直接与汉朝有关。正如胡人传统服饰叫“胡服”,汉人传统服饰也就有了相对应的名称“汉服”。所以,后来这个词汇的基本内涵也固定下来,即汉族传统服饰。它最初是其他民族对汉人传统服饰的称呼,进而成为汉人自我认同的文化象征。到了宋元明时期,一些异族执政者明确地用“汉服”来指称汉人服饰,如“辽国自太宗入晋之后,皇帝与南班汉官用汉服;太后与北班契丹臣僚用国服,其汉服即五代晋之遗制也。”元代修《辽史》时,甚至专门为汉服开辟了一个“汉服”条。从此来说,“汉服”中的“汉”本来幷非指现在所说的“汉民族”,而是指“汉朝”。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深衣”是汉朝之前就已经存在的,“汉服”则是从汉朝开始才有的名称。 <p></p></P>
<P  align=left>  我国有56个民族,至今有55个民族依然有自己的民族服饰,可叹的是惟独占华夏民族人口比例超过90%的汉族失去了自己民族的服饰,实在是不可思议!汉族不是没有自己的民族服饰,只是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这种服饰才从清朝开始中断了三百六十余年。有鉴于此,诚请奥组委在本次千载难逢的时刻,提倡汉族同胞身穿汉服,以此解决汉族的民族服饰问题。 <p></p></P>
<P  align=left>  三、华夏人士,行我华夏之礼:拱手作揖 <p></p></P>
<P  align=left>  “礼”分为礼义和礼貌两个方面,礼义是礼的内在含义,礼貌是礼的外在形式。《礼记·曲礼上》说:“礼从宜,使从俗。夫礼者,所以定亲疏、绝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我们知道“三代不同礼”,所以,礼仪的形式可以变通,但是,礼仪的内在含义却不能变,我们的民族不能没有自己民族的礼仪形式。 <p></p></P>
<P  align=left>  当我们国家的人员到别的国家访问时,我们尊重当地的礼仪形式,这是对其他国家的尊重;当别的国家的代表到中国访问的时候,采用中国礼仪也是对中国的尊重。如果我们抛弃自己民族的礼仪,在国内也采用外族礼仪形式,那不仅是我们对本民族礼仪的不尊重,也无法体现我们民族的自尊自信。 <p></p></P>
<P  align=left>  使用华夏民族的礼仪形式,是“自强不息”的体现,出国时尊重对方的礼仪形式,是“厚德载物”的体现。我们一直以“礼仪之邦”自许,却在本国之内的重大场合使用外族的握手礼,放弃华夏民族流传了数千年的礼仪形式,我们无法再自许为“礼仪之邦”。所以,建议用华夏礼仪中非常基本的拱手作揖礼作为我们的礼仪形式。(男女施此礼时,所不同的只在于:男子左手在前、右手在后;女子右手在前、左手在后。) <p></p></P>
<P  align=left>  以上倡议,是我们作为华夏民族的成员而郑重提出的,殷切期望着奥组委和国家政府予以斟酌,殷切期望着华夏民族同胞给以热情支持。(赵宗来 执笔) 来源:新闻晨报</P>
<P  align=left>附件二:联署人名单<p></p></P>
<P  align=left>  张婷婷(南京大学博士) <p></p></P>
<P  align=left>  王宁邦(南京大学博士) <p></p></P>
<P  align=left>  孟 欣(中科院博士) <p></p></P>
<P  align=left>  谢利子(中科院博士) <p></p></P>
<P  align=left>  林夷山(四川大学博士) <p></p></P>
<P  align=left>  袁 鹏(北京大学博士) <p></p></P>
<P  align=left>  陈瑞川(北京大学博士) <p></p></P>
<P  align=left>  卢宪英(中国人民大学) <p></p></P>
<P  align=left>  蔡洪波(北京某大学博士) <p></p></P>
<P  align=left>  盛志强(北京某大学博士 ) <p></p></P>
<P  align=left>  吴思忠(北京某大学博士) <p></p></P>
<P  align=left>  邓菡彬(博士) <p></p></P>
<P  align=left>  吕兆毅(教授,中农财智研发组织资深高级策划专家) <p></p></P>
<P  align=left>  汤侠声(北京大学教授) <p></p></P>
<P  align=left>  刘中文(哈尔滨<a href="http://weather.qq.com/preend.htm?dc17.htm" target="_blank" ><v:shapetype> <v:stroke joinstyle="miter"></v:stroke><v:formulas><v:f eqn="if lineDrawn pixelLineWidth 0"></v:f><v:f eqn="sum @0 1 0"></v:f><v:f eqn="sum 0 0 @1"></v:f><v:f eqn="prod @2 1 2"></v:f><v:f eqn="prod @3 21600 pixelWidth"></v:f><v:f eqn="prod @3 21600 pixelHeight"></v:f><v:f eqn="sum @0 0 1"></v:f><v:f eqn="prod @6 1 2"></v:f><v:f eqn="prod @7 21600 pixelWidth"></v:f><v:f eqn="sum @8 21600 0"></v:f><v:f eqn="prod @7 21600 pixelHeight"></v:f><v:f eqn="sum @10 21600 0"></v:f></v:formulas><v:path connecttype="rect" gradientshapeok="t" extrusionok="f"></v:path><lock aspectratio="t" v:ext="edit"></lock></v:shapetype><v:shape><v:imagedata></v:imagedata></v:shape></A><st1: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师范大学">师范大学</st1:PersonName>教授、苏州大学博士后) <p></p></P>
<P  align=left>  张忠民(河北经贸大学教授) <p></p></P>
<P  align=left>  韩 星(陕西<st1: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师范大学">师范大学</st1:PersonName>教授) <p></p></P>
<P  align=left>  尹德翔 (宁波大学副教授,南京大学博士) <p></p></P>
<P  align=left>  刘振伟(o(︶︿︶)o 唉师范大学副教授,苏州大学博士) <p></p></P>
<P  align=left>  陈爱中 (哈尔宾师范大学副教授,东北<st1: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师范大学">师范大学</st1:PersonName>博士) <p></p></P>
<P  align=left>  李 康 (哈尔宾师范大学副教授,哈尔宾<st1: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师范大学">师范大学</st1:PersonName>博士) <p></p></P>
<P  align=left>  张文德 (徐州师范大学副教授,南京<st1: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师范大学">师范大学</st1:PersonName>博士) <p></p></P>
<P  align=left>  云惟利 Dr Woon Wee Lee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副教授,博士)<p></p></P>
<P  align=left>  迟瑞芹(济南<a href="http://weather.qq.com/preend.htm?dc140.htm" target="_blank" ><v:shape> <v:imagedata></v:imagedata></v:shape></A>大学副教授) <p></p></P>
<P  align=left>  金 菡(济南大学副教授) <p></p></P>
<P  align=left>  赵宗来(济南大学副教授) <p></p></P>
<P  align=left>  韩 恒(郑州<a href="http://weather.qq.com/preend.htm?dc189.htm" target="_blank" ><v:shape> <v:imagedata></v:imagedata></v:shape></A>大学讲师,博士) <p></p></P>
<P  align=left>  王 玉(济南大学讲师,在读博士) <p></p></P>
<P  align=left>  鲍怀敏(济南大学讲师,在读硕士,汉风唐韵汉服工作室负责人) <p></p></P>
<P  align=left>  吕晨红(济南大学讲师,在读硕士)<p></p></P>
<P  align=left>  李勇刚(北京大学硕士)<p></p></P>
<P  align=left>  崔海鹰(硕士)<p></p></P>
<P  align=left>  宋立林(硕士)<p></p></P>
<P  align=left>  海丽娟(硕士)<p></p></P>
<P  align=left>  杨兆凯(硕士)<p></p></P>
<P  align=left>  陈景强(硕士)<p></p></P>
<P  align=left>  王璠(硕士)<p></p></P>
<P  align=left>  蒋 庆(阳明精舍山长) <p></p></P>
<P  align=left>  王财贵(教授,博士,台湾汉学教育协会理事长) <p></p></P>
<P  align=left>  王希贤(曲阜孔子学堂校长) <p></p></P>
<P  align=left>  高士涛(河北省国学研究促进会负责人) <p></p></P>
<P  align=left>  傅路江(河北明德学堂校长) <p></p></P>
<P  align=left>  吴孟恩(河北省振兴中华文化协会常务副会长) <p></p></P>
<P  align=left>  李道基(莲花池书院院长) <p></p></P>
<P  align=left>  柳河东(当代儒学网站长) <p></p></P>
<P  align=left>  段炎平(洙泗书院网主编) <p></p></P>
<P  align=left>  钱元祥(加拿大多伦多汉服复兴会会长)<p></p></P>
<P  align=left>  严杰(加拿大多伦多汉服复兴会副会长) <p></p></P>
<P  align=left>  杨儁立(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古琴协会会长) <p></p></P>
<P  align=left>  汤传忠(明德天下国学社社长,企业家) <p></p></P>
<P  align=left>  黄志宵(温州儒学研究会理事) <p></p></P>
<P  align=left>  吴光同(吴门琴社副社长) <p></p></P>
<P  align=left>  李清联(中国作协会员) <p></p></P>
<P  align=left>  周应之(上海<a href="http://weather.qq.com/preend.htm?dc252.htm" target="_blank" ><v:shape> <v:imagedata></v:imagedata></v:shape></A>孟母堂堂长) <p></p></P>
<P  align=left>  蒋稚翼(东南画院秘书长) <p></p></P>
<P  align=left>  童纬强(新加坡华人) <p></p></P>
<P  align=left>  申自强(礼仪专家) <p></p></P>
<P  align=left>  赖鸿标(台湾儒商) <p></p></P>
<P  align=left>  孟华(企业家) <p></p></P>
<P  align=left>  袁彦(企业家) <p></p></P>
<P  align=left>  倪师韵(著名琴人,斫琴师) <p></p></P>
<P  align=left>  高佳(民间学者) <p></p></P>
<P  align=left>  周北辰(民间学者) <p></p></P>
<P  align=left>  肖先华(民间学者) <p></p></P>
<P  align=left>  施扬(青年学者) <p></p></P>
<P  align=left>  沈志奇(青年学者) <p></p></P>
<P  align=left>  李明(青年学者) <p></p></P>
<P  align=left>  林权勇(律师) <p></p></P>
<P  align=left>  孙小青(律师)<p></p></P>
<P  align=left><p></p> </P>
<P  align=left> </P>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07-4-5 09:2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哇,看上去人物名单一串啊,就是不知道"羊羊羊"是怎么想的
发表于 2007-4-5 09:57:01 | 显示全部楼层
<P>他们的衣服什么时候设计出来?还是已经设计出来了?</P>
发表于 2007-4-5 10:24:11 | 显示全部楼层
蛮漂亮!最近呼声越来越高了啊[em01]
发表于 2007-4-5 10:34:14 | 显示全部楼层
<P>在搜狐首页上也看到这个消息了,真是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啊!</P><P>而且搜狐上的投票结果支持的人占大多数呢!</P>
发表于 2007-4-5 11: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P>发奖的时候用来做礼服还可以。</P><P>不适合用来作现代风格的代表</P>
发表于 2007-4-5 13:31:39 | 显示全部楼层
<P>的确是个振奋人心的消息.</P>
发表于 2007-4-5 13:5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7-4-5 19:34:46 | 显示全部楼层
[em01][em01][em01][em01][em01][em01]
发表于 2007-4-6 17:02:42 | 显示全部楼层
<P>好消息哈。。要是真那样就好了</P><P>我可不希望到时候是暴露装  那才真是丢脸丢大了</P><P>那我真是想死的心都有了。。。</P>
发表于 2007-4-6 17:4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嘿嘿,看到汉服复兴的希望了
发表于 2007-4-7 05:01:50 | 显示全部楼层
<P>我觉得运动员穿汉服入场不实际,有汉服细节特色的现代服装更有可能= = 不过我还是不抱什么希望,总觉得上层还是更偏好[唐装][旗袍]</P><P>我一万个赞同奥运会的所有礼仪小姐身着汉服!!!! 不过同样对此前景比较悲观.现在的政府,光看电视剧审查就知道,稍微触动[民族]问题的,哪怕唐朝的事情,都得改 = =</P>[em06]
发表于 2007-4-23 19:36:16 | 显示全部楼层
[em01]
发表于 2007-4-26 09:07:50 | 显示全部楼层
<P>支持</P>
发表于 2007-4-26 09: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严重支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4 16:38 , Processed in 0.07532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