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182|回复: 23

[原创]PS绘:皇建有极--大明皇帝像(附十二团龙衮服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6 07:33: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绘制工具:Photoshop CS2
绘制时间:5天
说明:准备绘制《明舆服图志》,这是初稿卷一之皇帝冠服·皇帝常服、十二团龙衮服考

      根据定陵出土的明神宗皇帝红四合云纹缎绣十二章衮服以及缂丝十二团龙衮服式样并参考明代皇帝画像绘制:


局部(翼善冠):


局部(衮服):


明代皇帝十二团龙衮服复原对比像
      1958年北京定陵万历皇帝棺内西端南侧出土一件缂丝衮服,出土时衮服上面放有绢质标签,墨书“万历四十五年……衮服”等字样。衣长135厘米,两袖通长234厘米,大襟宽135厘米,小襟宽98厘米,袖宽55厘米,袖口宽18厘米,盘领贴边宽3.2厘米,领口宽17厘米,领口直长19.6厘米。此件缂丝衮服由大襟(含左袖)、小襟(含右袖)、后片(领部至下摆底边)三部分组成。后片与其他不相连缀。里子为黄色方目纱,面与里之间有衬层,以绢、纱、罗杂拼缝制。两腋下均钉有丝带鼻,腋下留有开口,以便与衣襟上的罗带相拴结。    衮服主要纹饰为十二章,其中团龙12,用孔雀羽线缂制,前身、后身各3(径32厘米),两肩各一(径29厘米),下摆两侧各二(径28厘米)。日、月、星辰、山纹分布在两肩、盘领背部下方和肩部。四只华虫(雉鸡)在肩部下侧。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织成两行,相对排列于大襟上。


  衮服图案内容完全符合封建礼制,主体纹饰以十二章为主题十二团龙为主体进行设计。前襟正面上、中、下为三个团龙,最上面的为正面龙,下面两个分别为左侧升龙和右侧升龙。背面三个团龙,形制与前襟同。两肩部各一团龙,为升龙,左肩右向右肩左向。左右两侧横摆上各有二团龙,上面为升龙,下面为降龙。每条龙生动有力,具有明代龙纹的特点。团龙内还饰有八宝及海水江牙纹饰。除龙纹外的其他十一章装饰部位是:曰、月饰于肩部,曰(红色)在左肩,月(白色)在右肩;星(五色)平列于后肩部;山饰于后背部;华虫饰于两袖上部;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分别饰于前襟和后背的上、中、下三团龙的两侧,左右对称。十二种纹饰象征皇帝文武兼备,处事英明果断,光明普照大地,恩泽施于四方。除上述纹饰外,还有“卐”字、“寿”字、蝙蝠和如意云遍布全身,寓意皇帝“万寿洪福”。同时还出土红色缎绣十二章衮服,衮服左右开衩内的侧摆是明代礼服之特有,明英宗在大典、政务、等重大场合都需穿着此礼服。明代由于皇帝姓“朱”既红色,所以大红色也为皇家专用。

衮服复原:


       按万历《大明会典》所记,明朝皇帝冠服制度中,以衮冕服等级最高。是皇帝祭祀天地、宗庙、社稷、先农,以及正旦、冬至、圣节、册拜时服用的礼服。其制由冕(冠)、衮(由上衣和下裳两部分组成,饰十二章图案)、大带、革带、玉佩、蔽膝、绶、中单相配,构成一套在特定场合服用的礼服。但这只是典制上的规定。事实上,明朝自英宗而后,皇帝服装中还另有一种袍式的衮服,上面也饰有前述的十二章图案。这种衮服与《大明会典》、《明史·舆服志》所载衮服制度的不同之处,不仅在于不取上衣下裳之制,而且不一定戴冕,虽腰围革带,却不系蔽膝、玉佩和绶等其他装饰物。有关这种衮服的情况,《大明会典》、《明实录》、《明史》等文献均失于记载,明清两代的私人著述亦未言及。然其实例则有两处可见:一为南薰殿旧藏帝王像。该画像中,自明英宗始,明朝诸帝的着装均为此种衮服。一为明定陵的出土文物。定陵出土明神宗朱翊钧此种衮服共为5件。其中,刺绣品3件,均为红色底料;缂丝品2件,底色为一红一黄。袍服式样、图案构成均与南薰殿旧藏明朝帝王像相同。

明世宗、孝宗像:



  而自太祖至宣宗的画像皆着只有团龙纹的常服。明史舆服志记载皇帝常服:洪武三年定,乌纱折角向上巾,盘领窄袖袍,束带间用金、琥珀、透犀。永乐三年更定,冠以乌纱冒之,折角向上,其后名翼善冠。袍黄,盘领,窄袖,前后及两肩各织金盘龙一。带用玉,靴以皮为之。

明太祖、成祖像:



      这种袍式的衮服在明朝皇帝的冠服制度中属于什么性质的礼服,它的服用场合是什么,它与《会典》所规定的上衣下裳式的衮服又是什么关系呢?

      首先,这种袍式的衮服是与《会典》所载上衣下裳式的衮服并行的,可在祭祀天地、皇帝登极等盛大典仪场合服用,替代上衣下裳式衮服的,与上衣下裳式衮服等级相同的礼服。其根据有二:

  第一,按照《大明会典》的记载,祭祀天地、宗庙时皇帝应服衮冕服,而文献却有皇帝祀天时服用黄袍的记载。朝鲜《李朝实录·成宗康靖大王实录二》:“戊申十九年(弘治元年,1488)闰正月……戊子……上曰:‘闻皇帝法令严明,信乎?’思慎(朝鲜登极使卢思慎)曰:“然……先皇帝(指宪宗朱见深)或于用人间以私意,今皇帝(指明孝宗)则铨注登庸一出于正。又性不喜宝玩之物,虽风雪不废朝会,临群臣皆以丧服。惟祀天祭用黄袍……。”又,同书《中宗大王实录二章福寿如意衮服六》:“戊子二十三年(嘉靖七年1528)……三月……丙申,正朝使洪景霖复命。上引见。问曰:‘中原有何奇也?’景霖曰:‘正月十三曰天子行祀天祭,十四曰设庆成宴。’……上曰:‘皇帝(指世宗)冠带何如?’景霖曰;‘祀天祭时则黄袍,常时则黑袍而黄色胸背矣。’”以上记载为朝鲜使臣亲见亲述。且按《大明会典》所记皇帝衮服的颜色,洪武十六年定制“玄衣黄裳”,自洪武二十六年始改制为“玄衣纁裳”,到嘉靖八年又重恢复为洪武十六年所定的“玄衣黄裳”之制。前引两例,一在弘治元年,一在嘉靖七年,正是“玄衣纁裳”的衮服制度时期,黄袍与之相较,在颜色上反差颇大,故朝鲜使臣将二者混淆似不太可能。另外,袍式服装与上衣下裳式的服装在样式上也不难区别。故此,朝鲜使臣的说法当是可信的。又,按《大明会典》卷45《礼部三·登极仪》及《明史·礼志·登极仪》所记,皇帝登极时当服衮冕御奉天殿。但《玉堂丛语》卷一《言语》则记载:“世庙登极之曰,御龙袍颇长,上癢视不已。” 当然,如上史料并没有谈到袍上是否饰有十二章图案。但作为皇帝祭天、登极这样明确规定须服衮冕服的盛大场合,是不可能服用没有十二章图案的常服的,如果不是常服,而是衮服,那么这样的黄袍或龙袍就应是饰有十二章图案的袍式衮服。惟其如此,才符合明代的冠服礼制。

    第二,明英宗之后虽然出现了袍式衮服,但上衣下裳式的衮服并未废止,而是继续被使用着。《明史·舆服志·皇帝冕服》有一段记载颇能说明这一问题。原文:

    嘉靖八年,谕阁臣张璁:“衮冕有革带,今何不用?”璁对曰:“按陈祥道《礼书》,古革带、大带,皆谓之鞶。革带以纛佩韨,然后加以大带,而笏搢于二带之间。夫革带前系韨,后系绶,左右系佩,自古冕弁恒用之。今惟不用革带,以至前后佩服皆无所系,遂附属裳要之间,失古制矣。”帝曰:“冕服祀天地,享祖宗,若阙革带,非齐明盛服之意。及观《会典》载蔽膝用罗,上织火、山、龙三章,并大带缘用锦,皆与今所服不合。卿可并革带系蔽膝、佩、绶之式,详考绘图以进。”又云:“衣裳分上下服,而今衣恒掩裳。裳制如帷,而今两幅。朕意衣但当与裳要下齐,而露裳之六章,何如?”已,又谕璁以变更祖制为疑。璁对曰:“臣考礼制,衣不掩裳,与圣意允合。夫衣六章,裳六章,义各有取,衣自不容掩裳。《大明集礼》及《会典》与古制不异。今衣八章,裳四章,故衣常掩裳,然于典籍无所准。内阁所藏图注,盖因官司织造,循习讹谬。今订正之,乃复祖制,非有变更。”帝意乃决。因复谕璁曰:“衣有六章,古以绘,今当以织。朕命织染局考国初冕服,日月各径五寸,当从之。裳六章,古用绣,亦当从之。古色用玄黄,取象天地。今裳用纁,于义无取,当从古。革带即束带,后当用玉,以佩绶系之于下。蔽膝随裳色,其绣上龙下火,可不用山。卿与内阁诸臣同之。”于是杨一清等详议:“衮冕之服,自黄、虞以来,玄衣黄裳,为十二章。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其序自上而下,为衣之六章;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其序自下而上,为裳之六章。自周以后浸,变其制,或八章,或九章,已戾于古矣。我太祖皇帝复定为十二章之制,司造之官仍习舛讹,非制作之初意。伏乞圣断不疑。”帝乃令择吉更正其制。

      从明世宗与张璁等君臣之间的对话可以看出,嘉靖八年以前,皇帝上衣下裳之制的衮服仍在服用,且嘉靖初年的衮服仍在沿用着永乐三年所定的“玄衣八章”和“纁裳四章”的制度,只不过没有用革带,故佩、绶、蔽膝等装饰物均附属于裳腰之间。又,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13《礼部》“笏囊佩袋”条也间接地说明了这一情况。该条记:“凡大朝会时,百寮俱朝服佩玉。殿陛之间,声韵甚美。嘉靖初年,世宗升殿。尚宝卿谢敏行以故事捧宝逼近宸旒。其佩忽与上佩相纠结,赖中官始得解。敏行惶怖伏罪,上特宥之。”按前述可见资料,皇帝在服用袍式衮服时,并无佩、绶、蔽膝等装饰,据此则嘉靖初年那次大朝会,世宗皇帝所服衮服当属上衣下裳式的衮服。另外,明神宗定陵出土文物中,除了有袍式衮服外,还有黄素罗绣六章(火、宗彝、藻、粉米、黼黻)裳1件、红素罗饰龙、火二章蔽膝2件、织金锦成料做成的绶2条(每条含大绶1件、小绶2件)、冕2顶、红罗大带2条,以及中单、玉佩等若干件,这又从实物的角度证实了袍式衮服与上衣下裳式衮服的同时并存情况。
    其次,这种衮服与乌纱翼善冠和玉革带相配,用作皇帝的寿服。这种情况,至少在明朝中后期已经形成。如,明神宗定陵发掘后证实,神宗的尸体即是头戴乌纱翼善冠,身着红七巧云纹缎绣十二章袍式衮服,腰围玉带的装束。这是实物例证。另外,文献资料也有这方面记载。清朱孔阳《历代陵寝备考》卷50引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记载崇祯帝自缢后,大顺政权为其改殡情况:“崇祯十七年三月……二十三曰辛亥,改殡先帝后。出梓宫二。以丹漆殡先帝,黝漆殡先后。加帝翼善冠、衮玉渗金袍。后袍带亦如之。”所记崇祯帝改殡后的寿服与神宗尸体的著衣情况基本相同。另外,从南薰殿旧藏帝后画像看,有的系帝后生前所绘。如请翰林院编修胡敬辑《南薰殿图像考》,记载南薰殿旧藏明太祖朱元璋带轴画像多达12幅,还记载了一些曾为朱元璋“写御容”的画师,这些画像应大多系朱元璋在世时所绘。但成祖而下诸帝画像则基本应是帝王去世后所绘遗像。

      作此推测理由有三:

  第一,自宋朝始,有“画影”(又称“画神像”),即为死者画遗像之俗。此俗在明代仍十分盛行,也对明朝的宫廷礼俗产生了较大影响。《南薰殿图像考》载崇祯帝即位后下令为其生母绘制遗像一事,即反映了宫廷中的这一礼俗。该书卷下记:“孝纯皇后刘氏,光宗妃,庄烈帝生母……万历三十八年十二月生庄烈愍皇帝。已,失光宗意,被谴,薨。庄烈帝封信王,进贤妃。及即位,上尊谥,迁葬庆陵。帝五岁失太后,问左右遗像,莫能得。傅懿妃者,旧与太后同为淑女,比宫居,自称习太后。言宫人中状貌有相类者,命后母瀛国太夫人徐氏指示画工,可意得也。图成,由正阳门具法驾迎入。帝跪迎于午门,悬之宫中,呼老宫婢视之,或曰似,或曰否,帝雨泣,六宫皆泣。”另外,世宗之父兴献王生前未御大宝,但南薰殿旧藏画像中竟有他衣着十二章袍式衮服的坐像。他的画像无疑是在他死后被追尊为兴献帝时才画的“神像”。

  第二,按《南薰殿图像考》卷上记,成祖而下诸帝这种画像严肃、衣冠整肃、绘制精美的坐像,仅有成祖1轴、仁宗1轴、宣宗1轴、英宗1轴、宪宗1轴、孝宗1轴、武宗1轴、世宗1轴、穆宗1轴、神宗1轴、光宗2轴、熹宗2轴、兴献帝2轴。从《中国历代帝后像》所刊这些画像看,画像中诸帝的面容均与其去世时的年龄相符。如果前述画像不是“神像”性质的画像,在年龄上不会出现如此一致的巧合。

  第三,从《南薰殿图像考》一书的记载情况看,南薰殿旧藏帝王画像中没有建文帝朱允瞣、景泰帝朱祁钰和崇祯帝朱由检三帝画像。三帝中,建文帝在位4年,景泰帝在位7年,崇祯帝在位17年,如果前述诸帝画像不是“神像”性质的画像,而是在世时所绘,不可能三帝在世时均不绘制此种画像。而三帝没有画像的原因,则应是三帝失去帝位后,死后无人再给他们绘制“神像”。因为,建文帝于建文四年(1402年)燕军攻入南京后,皇宫起火下落不明,明成祖朱棣虽诡称建文帝死于宫中之火,但朱棣这个篡位者,是不可能让人给建文帝画“神像”的。景泰帝朱祁钰在英宗复辟后废为郕王,死后以王礼葬于京西金山,兄弟二人既已反目成仇,英宗自然也不可能让人给他画像。崇祯帝朱由检亡国后自缢煤山,大顺政权虽加以殓葬,但由于前述的这类画像,主要是用于享祀太庙中,李自成是明朝的推翻者,因此他也决不可能组织画工为这位亡国之君绘制“神像”。这一情况从另一侧面告诉我们,如果三帝系在皇权无危的情况下正常去世,宫廷中肯定应保留有他们的画像。三帝无像的情况恰恰说明前述诸帝之像应属“神像”性质。既然是“神像”,是诸帝驾崩后,画工为其画像,在绘制衣冠时参据亡者的寿服制度,便是情理之中的事了。这也是明英宗而下诸帝画像中的冠服与神宗寿服和崇祯帝装殓后的冠服基本相同的原因所在。当然,今人也有上述诸帝画像是“朝服像”的说法。如果从画面中诸帝端坐御座,背负黼皁的场景看,确与朝仪相符。但按《大明会典》、《明史》等文献所记,正旦、冬至等朝贺大典时,皇帝应服衮冕服。《宫廷睹记》亦载:“冕服亦不常服,止朝贺用之。其郊天祀祖俱服冲天冠,以便跪拜。”但前述画像中,诸帝虽服衮服(袍式),却未戴冕,而是戴乌纱翼善冠,这与文献记载的朝服形像显然不合。又,常朝时皇帝的冠服虽具乌纱翼善冠,但袍服却是有四团龙图案而没有十二章图案的常服。据此,笔者认为,前述画像只有在绘制时参考了皇帝御朝时的场景,而冠服则反映的是明英宗而后皇帝的寿服制度。又,冲天冠即乌纱翼善冠,则皇帝祭祀天地、宗庙时,若服用袍式衮服,与之相配的冠则应是乌纱翼善冠。

乌纱翼善冠:


      我在搜集资料中发现,宣宗已有穿多团龙袍的画像,但还没有十二章,还是常服的一种,然而很明显和英宗以后出现的袍式衮服上团龙分布有联系,可见常服结合衮服而创新还是有其发展基础的,但是把十二章加上常服这种重要的服制事件却不见于记载,这大约也和皇后的真红大袖衣上加翟纹是一样的,明代皇室很善于把礼服常服合而为一但又不上为制度,这也算“个性穿着”吧~

明宣宗、宪宗对比像:


      我这次画的衮服上的团龙和十二章纹样主要参考定陵出土的红四合云纹缎绣十二章衮服,南京云锦研究所已经成功复原出来。


      但是这件复原品在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六章的顺序上有点问题,参考那件黄色缂丝衮服以及明朝皇帝画像,这六章的从上而下顺序都是宗彝、藻、火、粉米、黼、黻,但是复原的却是宗彝、粉米、藻、火、黼、黻,不知道是否原件即是如此排列?

      总结一下,十二团龙衮服的图案排列如下图所示。十二章中的龙分为升龙和降龙,在画像中可以发现,有些龙袍的降龙就位于前后三团龙的中间那条,而胸口那条多以正面坐龙为主,最下面的即是升龙。宗彝在画像中有白色和蓝色两种,出土的黄衮服就是白色,而红衮服为蓝色。另外火在画像以及黄衮服中都是圆形,和藻、粉米一样,但红衮服上是水滴形绣片,光宗的一张坐像上隐约看似也是水滴形。粉米的米粒有向心放射状排列,也有整齐横竖排列,有红色圆底也有无底的。黼有斧刃相向的,也有斧背相向的。总之,每张画像和每件实物的纹章图案都不完全一样。从出土实物上看,宗彝已经排列在胸前第一团龙的下方两侧,在腰腹部,很容易被腰带遮挡,所以画像中就把这六章位置往下移,使其能完整表现。


      出土的衮服两件复原品的圆领处都加了黻纹领。从画像看,这应该是里面中单的领子,太祖到宣宗,常服内露出的都是红色中单领子,无黻纹。黻领中单用于衮冕中,《明史·舆服志》载:“中单以素纱为之。青领褾襈裾,领织黻文十三。”而皇后翟衣所用中单才是红领。但是袍式衮服所用都是红黻领。定陵出土中单40件。其中16件出土时套在衮服或龙袍内。有交领、圆领两类。面料有缎、绸、绫等。有夹、单、绵。有长袖、半袖与无袖之分。而出土的衮服上都是缝上了黻领,并非中单领子露出,仿佛如皇后褙子的黄色立领一样,我觉得这种形制更接近寿服。

中单示意图:


我把我描的12章纹和团龙发上来,文件大小所限,所以不会很大,画示意图什么的还是能用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30 4:24:11编辑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7-4-6 07:34:36 | 显示全部楼层
        珍贵文物在她针下“重生”
  1956年,明定陵地下宫殿出土一件稀世珍宝——万历帝十二章铺金织翠缂丝龙袍。由于垫在棺底,龙袍残旧褪色,图案模糊不清,仅剩用金线与孔雀羽线织的部位色彩尚可辨别。
  1979年1月,十三陵办事处委托苏州刺绣研究所复制这件珍宝。当时的顾文霞已是该所所长、总工艺师。为了圆满完成任务,她与技术人员5次赴京,与首都明史学家及织绣专家反复探讨,查阅大量明代织绣图案及故宫珍藏的明代织绣文物色标,最终确定底色为皇帝专用的宫黄色,以六红、七蓝、五绿为基本色,加上明黄、中黄、深褐色、浅褐色、赭石等28色。
  之后,顾文霞带领技术员反复绘制纹样、配置花彩、琢磨技法……原龙袍中大量使用了孔雀羽线,而孔雀羽线的捻制与缂造方法久已失传。怎么办?她辗转难眠,满脑子琢磨的都是如何恢复失传的技艺。1982年,借赴定陵汇报之机,她专程到北京动物园要了一些漂亮的孔雀羽毛,将尾羽上的羽绒小心翼翼地一丝一丝摘下来,反复实验,终于渐渐悟出了门道。
  1984年1月,苏州刺绣研究所缂制成功了这件罕见的明代缂丝龙袍。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专家鉴定认为,复制的龙袍外观效果与明代原件完全符合,特别是织金及孔雀羽显翠效果复制得十分逼真,是缂丝工艺织造史上一项杰出的科研成果,为恢复古代珍贵丝织品闯出了路子。

顾文霞(右)与徐绍青、李娥瑛研究衮服复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07-4-6 08: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撷芳主人又出新作了!辛苦辛苦![
好帅气的皇帝啊!
好详细的资料,收藏了~
发表于 2007-4-6 09:44:52 | 显示全部楼层
<P>开始改变风格了~~~  顶一个再说</P>
发表于 2007-4-6 09:55:58 | 显示全部楼层
<P>从原来的用线表达衣纹到现在用反光+明暗块面表达衣料的华贵;既画出了古画上有的细致花纹,也画出了古画上没有的西洋油画式的块面效果;可见撷芳兄无论是对汉服的认知还是PS的运用都在一日千里啊,真是羡慕羡慕。</P>
发表于 2007-4-6 12:3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哗啦哗啦
发表于 2007-4-6 12:46:46 | 显示全部楼层
[em02][em02]我来流口水了,帅哥
发表于 2007-4-6 15:41: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主人最近非常喜欢画明代事物,我个人觉得明代的衣服大约是与我们这个年代最接近,我个人还是很喜欢明服风格的,秦汉风的太远了......................
最近甚至开始讨厌红黑配.............
不过,最近自己不太正常,请勿介意:)
真是太有气势了,主人的画功在这几张画中我觉得比以前的好很多唉,是画风不同的关系??反正我很喜欢,我全考下了,主人的考证真是仔细啊..............
佩服,朝鲜那边的与这个一比,果然无愧于附属国的地位,想当时我一看到那个复原的衣服时(就是红色那件))完全是震惊二字来形容:)
虽然楼上MM对那位帅哥流口水,我倒不感冒,我甚至想,是不是太帅了点??晕,难道画丑不成?自己最近果然不正常.........
发表于 2007-4-7 00:51:26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好。
发表于 2007-4-7 13:07:49 | 显示全部楼层
<P>[em02]</P><P>建议加些胡子就更帅了,呵呵</P>
发表于 2007-4-7 16:55:23 | 显示全部楼层
[em17][em17][em17]
发表于 2007-4-7 16:57:07 | 显示全部楼层
<P><FONT color=#000066><FONT color=#000000>又见</FONT><b>撷芳主人</b></FONT><FONT color=#000000>佳作</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7 17:06:33编辑过]

发表于 2007-4-7 20:32:48 | 显示全部楼层
赶来学习
佩服你啊撷芳主人
 楼主| 发表于 2007-4-8 04: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壁纸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07-4-8 06: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P>顶起! 我们汉民族的母朝大明的衣服就是好看。</P><P>嘿嘿</P>
 楼主| 发表于 2007-6-30 04:25: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全部恢复了~~[em01]
发表于 2007-6-30 14:5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此亮丽的服饰也只有我大汉皇帝才有!!!!!!
发表于 2007-6-30 17: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总是默默得做实事,佩服。
发表于 2007-6-30 17:01:12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卫武公</I>在2007-4-8 6:10:16的o(︶︿︶)o 唉:</B>
顶起! 我们汉民族的母朝大明的衣服就是好看。


嘿嘿
汉民族的母朝为什么是大明呢? 母朝的具体内涵,可否一闻?
发表于 2007-6-30 20:4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PS绘:皇建有极--大明皇帝像(附十二团龙衮服考)

<P>同上</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2 07:00 , Processed in 0.28509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