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114|回复: 14

大家来看看,龙泉剑师穿的工作服是什么服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16 11: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
    《“飞洪”铸剑》 4月15日</P>
<P>    龙泉坐落在浙江的西南部山区,龙泉,因剑而得名。很少有人能说清龙泉古城的历史有多长,历史的尘埃太厚了,封蒙了数千年漫长的岁月。</P>
<P>    龙泉宝剑虽经沧海桑田,乃至进入今天的高科技时代,但它同样因山因水因人而古风、雄风遒劲。</P>
<P>    2004年的深秋,一个不会一句汉语的挪威小伙子飞洪来到龙泉,打破了古城的宁静,他要在龙泉拜师学铸剑。</P>
<P>    这个有着传统行规,技艺传子不传外的铸剑业,最后能收下这个洋徒弟吗?</P>
<P>  挪威“飞洪”痴迷龙泉剑 “欧冶”喜收洋学徒

  3月9日上午,一个独特而又“复古”的拜师仪式在龙泉市剑池路将军庙内举行,一位黄头发、蓝眼睛的外国小伙首先跪拜了铸剑祖师爷欧冶子的神像,接着向他的师傅——龙泉国际铸剑大师周正武叩首、敬茶,正式成为周正武的弟子。这位外国小伙来自挪威,他的中文名字叫飞洪。
  据悉,飞洪是第一位到龙泉学习铸剑的洋弟子。</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丽水日报》2006年03月24日报道</P>
<P>  习武六年迷上中国功夫</P>
<P>  飞洪来自挪威南部泰勒马克(Telemark)郡首府的希恩,希恩是挪威最古老的城镇之一,我们所熟悉的非常有影响的剧作家易卜生就出生在那里。
  挪威人特别崇尚运动,休闲时刻,总是忘不了锻炼身体,一到周末,在郊外,在林荫的小道上时不时可以碰到跑步的人们,或独自一个,或三五成群。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由于这些年来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越来越大,一股学习中国功夫的热潮悄然在国外兴起。在挪威也不例外,挪威的不少地方都有中国功夫学校或武馆,学习中国功夫的挪威人不计其数。
  在龙泉正武刀剑锻造所,接受记者采访的飞洪,不但能听懂每句提问,还能用汉语跟我们交流。</P>
<P>  “7年前,那时我读高中,我和我的朋友要锻炼身体,于是开始学习中国武功,就是洪家功夫。”飞洪说的洪家功夫就是洪家拳,南拳拳种之一,俗称洪拳,相传已有30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广东流行甚广,是广东“洪、刘、蔡、李、莫”五大拳之首。其流传区域亦广,在香港、澳门、澳洲、美国、加拿大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也颇有影响。飞洪给自己取的中文名字正是缘于对洪拳的热爱。
  “我们开始的时候是每周二、周四学习洪家拳两天,一年以后逐渐增加了学习的时间。”飞洪说。洪拳是以龙、虎、狮、豹、蛇、鹤、象、马、猴的象形与特性结合武术技法创编而成。讲究气、势、声、劲运用,冲、展、闪、转的动作协调、统一,能达到攻防兼备的效果。其徒手套路有铁线拳、三进拳等26路。发劲含蓄,拳势威猛,刚劲有力,这让飞洪越练越着迷。
  飞洪回忆起往事说:“后来武校搬迁到一个离我家很远的地方,要坐一个小时祇(︶︿︶)o 唉獭N?搜ЧΨ颍?颐刻旆叛Р换丶易≡谖彝?Ъ依铮?庋?梢越谑∈奔涞轿湫HァQЯ送绞痔茁啡?暌院螅?鲜?涛颐窃跹?弥泄?叮?铱?冀哟サ督!!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7-4-16 11:56:30 | 显示全部楼层
<P>  周正武,浙江龙泉市人, 浙江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工艺美术师,国际铸剑大师,传统刀剑研究员,古董刀剑收藏家。
  出生于铸剑世家,从事刀剑研究制作20余年,专门研究制作传统手工精品刀剑和挖掘恢复失传刀剑技法。
  曾获 2003 年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银奖和浙江省工艺美术协会金奖,同年入选浙江卫视记录片《风雅钱塘》,山东卫视记录片《城市名片》的制作。2004 年收入长城影业公司的百集大型记录片《中国民间艺人》,同年接受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和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之《安得倚天剑》《百变神刀》,中央电视 7 套,《搜寻天下》之《龙泉古风》节目录制。并自己创办”龙泉正武刀剑锻造所”和”龙泉刀剑博物馆”。
  2005 年作品《汉武剑》代表中国地区唯一作品入选在澳门艺术博物馆举办的《国际铸刀大师作品展》并成为中国第一位参加世界级铸剑大师展出的中国刀工,奠定了中国精品刀剑在国际上的地位,为中国刀剑在国际上的发扬光大作出了重要贡献。
  周正武历任中国5大刀剑论坛版主。现为上海刀友论坛,百兵斋论坛受邀版主。</P><P>
  周正武自述。</P><P>  自幼年开始受父辈们的熏陶,额头上至今还留着 6 岁时受的剑伤。儿时经常睡在炭堆和炼炉旁,常常拿着废弃的剑条学大人们锻打磨制当游戏,每天回家总是一张黑透的“包公脸”,这就是我童年的大部分经历。
  16 岁后是正式走进铸剑行列的时候,当了 3 年学徒做尽了打铁、打水、磨剑的粗重活,终于有一天可以出师了。
  数年后当为乌兰夫、习仲勋等国家领导铸剑后以为自己成熟了。那时整个龙泉的剑都属沿袭民国后期的全钢制油淬,剑身镂颗龙凤七星,剑体无刃。至 90 年代后更是连磨石也弃在一边用机器打磨抛光,产出的剑只能算观赏品或武术用品。以至到后来国际上慢慢谈忘了龙泉刀剑的存在。我们这些所谓的“铸剑师”只是在生产着一种剑形的工艺品以作养家之用。
  终于有一天,一位热爱刀剑的朋友给了我一个称之为“拔刀斋”的刀剑论坛。从那时起,论坛里的古刀剑收藏家,包括论坛主人无刀(皇甫江先生,现是我最要好之兄弟)展示的不同于我们所作之刀剑后,我完全被中国和日本古时的刀剑所倾倒。古时的百炼成钢,精湛的锻造艺术与文化,深厚的内涵使我夜不能眠。
  虽然以前研究过传统的刀剑艺术,但与眼前的国粹相比才知以前一切乃坐井观天。好刀剑如不千锤百炼苦下工夫,一味成品那是对刀剑的亵渎。从此,我一头扎进更为崇高的艺术殿堂,想有朝一日光复龙泉之刀剑。起早摸黑,白天做刀剑,晚上与许多刀剑专家刀友讨论刀剑制作与发展。终于在 2 个多月后,一把由我与父亲合锻的“千锤百炼”出世,并将它命名为“光复”,深受广大刀剑爱好者喜爱和支持。
  在以后的 4 年时间里,一路过关斩将,先后挖掘整理,复原了大批失传技艺,使我的作品也发展成中国刀剑精品系列和日本刀剑系列等十余个品种,深受专家好评。大批国内外刀剑爱好者赴龙泉以求一剑。浙江,山东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在我处多次录制播出刀剑节目,给予了国粹更大的支持。
  在努力发展的同时,不断与外界交流,与港、澳、台,国外刀剑人士积极探讨刀剑文化合作,并成功参与台湾科学工艺博物馆《亚洲古兵器大展》与澳门艺术博物馆《百炼成钢》“当代国际铸刀大师作品展”,为中国刀剑在国际上发扬光大努力作出积极贡献。</P><P>  周正武,1968 年 4 月生于浙江龙泉。现任龙泉正武刀剑锻造所所长、龙泉刀剑博物馆馆长(自创)。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职称、国际铸刀大师。 </P><P>  1984 年拜父为师始学铸剑
  1988 年为前国家副主席乌兰夫、副总理习仲勋铸剑
  1996 年获浙江省助理工艺师称号
  2001 年获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2002 年开办研究、制作传统刀剑的“正武刀剑锻造所”
  2002 年锻出第一把以传统折叠复合锻造的暗花纹剑,以署名“欧冶”在国内知名刀剑论坛《拔刀斋》发表引起哄动
  2002 年受邀出任国内著名刀剑论坛《刀友论坛》传统区版主
  2003 年获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银奖
  2003 年登入浙江卫视《风雅钱塘》记录片《龙泉宝剑》
  2003 年登入山东卫视《城市名片》记录片录制
  2004 年创办以龙泉刀剑为主题的《龙泉刀剑博物馆》
  2004 年受邀出任北京尖和堂古刀剑论坛版主
  2004 年登入长城影业公司大型记录片《中国民间艺人》
  2004 年作品获浙江省工艺美术精品奖和优秀奖
  2004 年登入中国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龙泉剑魂〉》节目录制
  2004 年登入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安得倚天剑〉》节目录制
  2005 年 7 月登入中央电视台《搜寻天下》节目
  2005 年作为中国地区唯一代表参加澳门艺术博物馆《当代国际铸刀大师作品展》,获国际大师称号
  2005 年作为中国地区唯一代表参加台湾高雄科学艺术博物馆《亚洲古兵器大展》
  2006年5月13日代表中国刀剑参加澳门举办的《亚洲古兵器大展》提供展品25件,并发表《龙泉宝剑的历史与技艺》的演讲。
  2006年5月19日新作品《唐剑》荣获2006深圳国际文博会,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金奖。</P><P> 
  龙泉市武术器械厂<a href="http://www.lqyx.com/wushu-sword/main.htm" target="_blank" >http://www.lqyx.com/wushu-sword/main.htm</A></P><P>  周正武(欧冶)在国内著名公共刀剑论坛网址:
  拔刀斋刀剑天下论坛: <a href="http://www.hfsword.com/new/index.htm" target="_blank" >http://www.hfsword.com/new/index.htm</A>
  名刀网刀友论坛: <a href="http://mingdao.ftvnet.net/bbs/index.php" target="_blank" >http://mingdao.ftvnet.net/bbs/index.php</A>
  &lt; 龙泉欧冶 &gt; 版主    网名:欧冶
  中国百兵斋: <a href="http://www.chinabbz.com/main.asp" target="_blank" >http://www.chinabbz.com/main.asp</A>   
        <a href="http://www.chinabbz.com/bbs/" target="_blank" >http://www.chinabbz.com/bbs/</A>
  &lt; 龙泉刀工 &gt; 版主
  刀剑知识:www.lqouye.com</P><P>
  龙泉铸剑</P><P>  央视国际 2004年11月09日 15:48
  中央电视台编导:宫垣</P><P>  宝剑,对于每一个男性都是充满诱惑的,古往今来,莫不如此。</P><P>  不知是为武侠小说中所描绘的“倚天不出,谁与争锋”的气势所折服,还是被唐诗宋词里所赞叹的“宝剑双蛟龙,雪花照芙蓉”,以及“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境界所感染。许久以前,我便开始为一些古籍中曾经记载过的绝世宝剑而痴迷。每当看到那些与宝剑有关的故事,我总是会去想象,当年古人手持三尺利器,仗剑天涯、除暴安良、笑傲江湖,该是怎样的一番豪情壮志,义薄云天。</P><P>  而当心中的o(︶︿︶)o 唉逐渐消退时,我又忍不住想去了解这些宝剑背后的故事,究竟是怎样巧夺天工的技艺,才能铸造出如此削金断玉的神兵利器呢,那些传说中十年磨一剑的神秘铸剑师,又都经历了怎样的呕心沥血才大功告成?这些问题在我脑海里,始终萦绕不去。所以,当决定做一期关于宝剑的节目时,我选择了铸剑大师欧冶子为楚王铸剑的故事。</P><P>  相传,欧冶子为楚王一共铸了三把宝剑,它们就是鼎鼎大名的龙渊、泰阿和工布,他铸剑的地方也因此而得名龙渊,但到唐代,为了避高祖(李渊)讳,才以泉代渊作龙泉,一直沿用至今。</P><P>  去龙泉没有直达的火车,只能先到其附近的丽水,然后还要乘近两个小时的汽车。一路上,江南水乡山清水秀的景致不时映入眼帘,禁不住让人想到物华天宝这个词,无怪古人常感叹,吴越之地多出名剑。</P><P>  在这短短两个小时的路上,我们和铸剑师周正武逐渐熟络起来。周正武出身于宝剑世家,从16岁起,就随父亲学习锻铸刀剑,至今已有20年,可以说,是在刀剑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如今,在当地可以算是一位颇有名气的铸剑师了。</P><P>  和周正武相识是一件幸运的事,因为他是当地仅有的几个还在沿用手工锻造宝剑的铸剑师之一,而我们所希望拍摄到的,也正是这种要经历千锤百炼,良工锻炼而成的铸造过程。为此,我们在周正武的作坊里拍摄了一整天,终于完整记录下了一把宝剑诞生所需要的全部工序,目睹了一块粗糙的毛铁成为锋利兵器的神奇变化,那熊熊燃烧的炉火,叮叮当当的打铁声,无不让人感觉古意盎然,恍惚隔世。</P><P>  在整个拍摄过程中,最让人兴奋的还要数拍摄试剑的一个段落了。当时,三捆碗口粗的草席竖立在我们面前,宝剑被高高举起了,持剑的人用力一挥,宝剑在空中划了一道优美的曲线,转瞬之间,三捆草席竟然全部被拦腰折断,断口处没有任何的泛毛的现象,真是令人惊叹不已。</P><P>  在“龙泉刀剑博物馆”里,我们见到了许多更加精致的刀剑。其中,一把仿汉剑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这把剑的外表十分朴素,可以说并不起眼,然而,当把它拔出剑鞘时,却有一股寒气扑面而来,我第一次感受到,原来这就是古诗里所描绘的“剑气冲霄汉”。据周正武介绍,这把剑也是他所铸之剑当中最为满意的一把,无论就剑的外观,还是锋利程度,都可以算是近乎完美了。我拿着这把剑,小心翼翼挥动了几下,居然也有一种英雄豪气油然而生。与此同时,对这些默默无闻的铸剑者,也更多了一分敬意。</P><P>  在离开龙泉的时候,我和周交换了相互的QQ号,他告诉我说,他说自己现在在国内的几大刀剑论坛担任版主,有什么问题可以去发贴咨询,我说那你的网名叫什么,他笑了笑说,“我叫欧冶”。(编导:宫垣)</P><P>
</P>
发表于 2007-4-16 13: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激动啊。
发表于 2007-4-16 13: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em17][em17][em17][em17][em17][em23][em23][em23][em23][em23]
发表于 2007-4-16 13: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P>老外穿上汉服还挺潇洒嘛,支持</P>
 楼主| 发表于 2007-4-16 14:02:43 | 显示全部楼层
<P>  是否认为又是日式风格了?因为好象没有衽口。</P>
发表于 2007-4-17 20:51:05 | 显示全部楼层
<P>顶~</P>
发表于 2007-4-17 21: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P>他在中國的生活費怎樣呢? 不用上課讀書或者上班嗎..?</P>
 楼主| 发表于 2007-4-17 22:26:28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不是介绍里都有了嘛
发表于 2007-4-19 01:25:39 | 显示全部楼层
<P>虽然刀剑现在变成艺术品.但是这样随便外传的吗?</P><P>真想大骂?景泰蓝已经没掉了,</P><P>我们教给他,他给我们带来的什么?</P><P>来而不往非礼也!</P>
 楼主| 发表于 2007-4-19 08:3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楼上朋友,自己没工夫主动在网搜索研究一下,至少好好看看送上门来的主帖,再乱放炮比较好。
发表于 2007-4-24 23:28:08 | 显示全部楼层
[em01][em01]咋外国人拜师就这么容易呢,学功夫,学铸剑的。。。。[em01][em01]
发表于 2007-4-25 12:45:47 | 显示全部楼层
<P>建议楼上朋友,自己没工夫主动在网搜索研究一下,至少好好看看送上门来的主帖,再乱放炮比较好。
=====================================</P><P>早看了.他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你倒倒说.假慈悲</P>
 楼主| 发表于 2007-4-26 13: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P>楼上的礼仪智勇何在?空挂着一个汉风的名头,要名副其实才有面子。否则就是挂名头了。</P><P>自己都不会上网去查第三方信息,还玩网那?现在任何直接信息都是检索的线索,不能局限在别人吃过的食物里面钻牛角尖。</P><P>所谓的拜师学义,和那个传播变脸的把戏绝技不同。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学会的。</P><P>造剑的工艺和诀窍很多、很复杂,有些都要大师级人物自己琢磨,特别是对于基于新物质条件下技法的适应,不是光看和光教就可以玩通的。而且当地有协会把握技术保持问题,并且经过认同之后才收徒的。</P><P>这个问题有如京剧、相声的所谓收徒,都是一种文化传播的目的。要是严格按照技术水平衡量,外国人徒弟的那点水平连业余入门的都不如。</P><P>文化传播的目的确实都已经达到了。瑞典小伙子本来是喜爱、然后就是协助销售,为了更好的理解这才希望直接体验的。并非谁理解的那样,泄露什么秘诀。泄露秘诀要看是不是单纯技巧还是一整套非物质文化体系的东西。比如靠一两个技术技巧的中国传统技术,就需要严格保密,比如景泰蓝技术、变脸技术、宣纸技术等。遗憾的是中国人自己都搞不清楚问题的单纯和复杂,保护不利都泄露出去了。</P><P>非物质文化传承这个名词带来的问题本身的内涵,就是值得理解的。建议出去查查看。</P><P>和科学一样,不是光在课堂上听,实验室里学就可以掌握的,需要自己通过实践失败 教训的总结变成自己理解和接受习惯的东西才行。最关键的还要有文化积淀和水平,没有这个,光玩皮毛,耗费一辈子时间都不够。</P>
发表于 2007-4-26 13: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P>看第五张。。就像是日本的衣服。。。上面还有几个字。。呵呵</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4 16:24 , Processed in 0.11265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