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369|回复: 46

[转帖]北京奥运引爆汉服争议 中国人,你该穿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23 20:32: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DIV class=autoTrim style="WIDTH: 90%">北京奥运引爆汉服争议 中国人,你该穿什么?</DIV>
<DIV class=blogsubtitle>04月22日 19:19 作者: <a href="http://mongxing.861018.blog.163.com/" target="_blank" >炎黄 中华</A> </DIV>
<DIV>
<DIV>
<P>距离北京奥运不到一年半,本月初一份有关“汉服”的倡议书,以网络为起点和阵地,掀起了一场北京奥运中国人该穿什么的激烈辩论。 </P>
<P>  奥运无论在哪个国家举行,各国无不尽力展现本民族的独特风采,而衣服是人的第二皮肤,是给人的第一印象,也是民族风采的载体——这份以北京奥组委和“华夏民族同胞”为对象的倡议书据此建议,2008年北京奥运采用中国远古时代的“深衣”作为礼仪服饰,让奥运开幕和闭幕式上的中国运动员队伍,以及整个奥运会期间的礼仪服务人员都身着“深衣”,或者在开幕式上出现“深衣方阵”。另外又建议以古代汉朝的服饰“汉服”,作为中国代表团汉族成员的参会服饰。 </P>
<P>  倡议书又说,中国以“礼仪之邦”自诩,然而现今在本国之内的重大场合却使用外族的握手礼,因此建议北京奥运恢复“拱手作揖”的华夏之礼,将“拱手作揖”作为北京奥运的礼仪形式。 </P>
<P>  事实上,中国应复兴汉服的呼声,在中国民间酝酿已数年。这一次的发展显示这阵“汉服热”正从原本的少数热血青年的爱好,汇集成群体的声音。倡议书引人瞩目的地方,是倡议人不再限于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而是包括了大学的教授,以及中国科学院、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名校毕业的博士硕士,更不乏民间文化机构的领导人,还有来自台湾、新加坡、加拿大的学者。在今年的中国人大会议上,两名代表也分别建议将汉服定为中国式学位服,以及将其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服饰的标志,加以推动复兴。 </P>
<P>  上述倡议书不但被国内20多个网站转载,部分内容还进入官方喉舌媒体《人民日报》,可见民间人士的倡议,也正进入官方的视野。 </P>
<P>知道多一点 </P>
<P> 汉服的特点  </P>
<P>  交领(领子外形看起来如英文字母“Y”)右衽(“Y”由左边往右边系),宽袖博带(没有纽扣)。 </P>
<P> 深衣的特点 </P>
<P>    上衣和下裳相连在一起,用不同色彩的布料作为边缘。孔氏正义曰:“所以称深衣者,以余服则上衣下裳不相连,此深衣衣裳相连,被体深邃,故谓之深衣。” </P>
<P>  深衣特点是使身体深藏不露,雍容典雅。据说创始于中国远古黄帝轩辕氏时代,另有证据显示可追溯到商朝。 </P>
<P>民族主义与文化认同之辩 </P>
<P>  不过,随着“深衣”“汉服”与奥运挂钩的倡议在舆论界传开,中国舆论界对汉服代表狭隘的民族主义、形式主义、文化排他主义的批评和质疑也接踵而来。事实上,自汉服复兴说引起注意以来,类似批评就一直如影随形,挥之不去。 </P>
<P>  著名文化人余秋雨不久前即不客气批评说,建议中国人在重要场合穿“汉服”,这与中国有人拒绝圣诞节,或要赶出星巴克如出一辙,是进入了民族主义的概念之中。余秋雨还批评,如果规定汉服为礼服,那将置中国另外55个少数民族于何地? </P>
<P>  对于后一点,作为奥运礼服的提议者,是以“深衣”和“汉服”的区分做出回应。倡议书执笔人,济南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赵宗来受访时强调,本次倡议重点突出“深衣”,将汉以前即存在的“深衣”从广义的“汉服”中独立出来,由此表达分别选择出整个华夏民族和汉族的代表服装。 </P>
<P>  至于民族主义的问题,赵宗来解释说,中国文化推崇推己及人,例如敬老是从自己的父母想到他人的父母,而不可能将自己的家人与他人并列。所以在北京奥运上穿独特的民族服装,并“不是强调中华民族特别怎么样,而是先尊重自己,然后尊重别人”。  </P>
<P>  赵宗来也澄清,建议以“深衣”为奥运的礼服,并非想要把这套概念强加于社会,或者批评所指的“借助行政力强制中国人接受汉服”。他说:“我们是希望通过这事引起社会的重视。即使不成功我们也希望中国人能够认识到汉服。” </P>
<P>汉服:民族主义之辩 </P>
<P>  纵观各种汉服网站和汉服支持者的论述,一个经常被突出的论点是:中国其他55个少数民族都还保留各自的民族服装,惟独人口最多的汉族没有。他们说,现在被视为中国人传统服装符号的旗袍马褂不能代表汉族传统,甚至还是汉族当年被满族征服与压迫的屈辱记号。</P>
<P>    这个论述在振振有词的背后,透露着一种文化的“正统论”和“纯净主义”的意涵。在复兴汉服的呼声的左右,总存在两个狭隘民族主义的批评,一边是这个民族本身对传统的严重失落感。因此,汉服的问题在网民当中经常挑起复杂的情绪,不论是同情或反对的意见都可能是强烈的。一场“复兴汉服”的民间运动,正是在奇异的夹缝中存在。 </P>
<P>  一向对汉服持同情态度的上海复旦大学历史教授顾晓鸣认为,提倡汉服的活动是中国青年人的一种民族文化的自觉,是对过度洋化和盲目追赶西方时尚倾向的一种文化的反拨。在寻找汉服,寻找中国式符号的努力背后,是年轻人寻找失落的自我和身份的渴望。 </P>
<P>  顾晓鸣最近在有关“汉服”的争议中即提出,雅典奥运会上许多国家以自己的民族服装出场,中国队的西装曾使海外华人失落和尴尬。 </P>
<P>  然而,在中国的特殊条件下,这种社会新价值或主流文化符号的探寻过程经常显得不太自然。文革和过去计划经济时代集体主义的经验,让很多知识分子甚至普通百姓对任何文化上的“规定范式”或“正统主义”都异常怀疑甚至反感。结果是,国际化或者西化的价值观和文化形态,有时更容易打入社会大众的生活,“统一”民众的穿着、生活习惯,以至思想观念。 </P>
<P>  当汉服还未被社会大众所认识和接受的时候,它面对的尴尬与危机是:被标签为“新时尚”及“复古表演秀”。中国的文化系统中缺乏强烈的国教传统,传统民族服装也缺少神圣性,把将近2000年以前的服装样式嫁接到现代生活,(汉服)穿着者在现实中就经常遭遇“你们在演戏?”的好奇提问。再者,某些样式的汉服也被人误会为宗教界人士的道袍。 </P>
<P>  有网上评论就讥讽说:“汉服运动其实就是美国嬉皮士运动的同类,只是一种风行一时的亚文化运动而已;那些博士的确是有点多余,定国服和奥运出场服只是一小部分人的臆想而已。” </P>
<P>在民族主义和形式主义以外的声音 </P>
<P>  在这场汉服与民族主义的辩论中,有学者向本报指出更大的问题在于整个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符号的极其匮乏。 </P>
<P>  中国文化部部长孙家正曾经坦言:“我到现在都搞不清楚什么服装能够真正代表中国的服装?这恐怕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最大的困惑。”事实上,岂止服装,中国人的文化认同符号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P>
<P>  对此,专门研究人类非物质遗产的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高丙中提醒说,如果撇开民族主义的论述,从文化认同符号和文化多样性的角度看,未尝不能为汉服找到合理复兴的另一种论述根据。</P>
<P>    “我们到印度、日本旅游,看到当地人穿莎丽或和服,会觉得他们服装更多姿多彩,旅游经验更有趣。所以汉服复兴是看你怎么去说的问题。” </P>
<P>  其实,近期中国出现阵阵“复古风”:论语热、读经、私塾热,都是社会从民族传统资源中寻找认同符号的尝试,汉服热只是其中一种。但由于固执于民族主义的论述,这些“热”经常显得浮躁或偏狭。 </P>
<P>  《人民日报》一篇针对“汉服”的评论提出,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各民族文化不断交流激荡的时代,需要的是“将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精神,需要的是能够虚心学习其他优秀文化的心灵”。这样的精神和心灵,有助于打造出中华民族的时代新文化。 </P>
<P>  此时此刻,汉服因为教授等高级知识分子的倡议,在社会上又增加了知名度,但是距离它被正式认可为中国民族服饰,路途依然遥远。 </P>
<P>  为北京奥运提供正装的恒源祥集团表明,将不会选择汉服、唐装或中山装的任何一种单一款式作为中国奥运代表团的着装首选。他们希望这次设计出的服装,不仅让运动员在奥运会期间穿着,奥运会结束后也能吸引普通消费者来购买。与此同时,包括中国“十佳设计师”陈闻在内的多名中国国内顶尖设计师也表示,唐装汉服不能完全代表当代中国文化,中国体育代表团的服装应有时尚感,并符合国际礼仪。 </P>
<P>  这意味着汉服倡导者心目中,中国人“羽衣飘飘,文质彬彬”亮相在世界面前的浪漫想象,再次落空。 </P>
<P>  新的奥运服饰设计将如何代表中国人的民族特色,当然也是未知数。 </P>
<P>  难乎中国人,民族服装的问题有时比语言问题更尖锐。你可以不开口说话,但你总不能不穿衣服对吧?</P></DIV></DIV>
发表于 2007-4-23 21:30:05 | 显示全部楼层
穿汉服,西服都可以接受,就是别穿旗袍。那是国耻。
发表于 2007-4-23 22: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P>静下来好好讨论嘛  争的那么厉害干吗  以和为贵  复兴汉文化</P>
发表于 2007-4-23 22:54:37 | 显示全部楼层
<P>无聊的争议是没有意义的。</P>
发表于 2007-4-23 23:0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封。提醒WING保持风范,修改部分用词不当之处。
发表于 2007-4-23 23: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沈从文先生认为:胡服是西北地域性服装的代表①。胡服是古代中原对西北及北方少数民族服装的泛称,主要特征为短衣窄袖、左衽束腰,下着裤装、革靴,以毛、皮革为主要材料,有短小精悍、保暖防晒的特点,其强烈的地域性特色惟西北独有。唐代张守节在《史记·赵世家》的《正义》中称胡服是“今时服也”,指唐人日常所穿之服。开元年间,这种发端于西北的衣裤装辐射周边、影响中原,引发全国效法,流行达到极致,在<B black; BACKGROUND-COLOR: #a0ffff">中国服装史</B>中实属罕见,其伟大意义在于:使中国古代的服饰制度在此时发生了重大变革,即由周代建制以来的服饰主流上衣下裳制一跃成为上衣下裤制并沿袭至今,这是中国古代服饰史上的划时代巨变②。
  胡服囊括了西北民族简朴实用的服装特点和淳厚的文化气质。短衣窄袖利于乘骑射箭等日常活动,中原的襦裙、深衣内着<B black; BACKGROUND-COLOR: #ffff66">开裆裤</B>,而胡服完善的合裆裤可防止骑行时裆部摩擦,革带系扣固定性强,垂挂火药刀具等日常物件,开蹀躞带之先河。靴履屐舄中惟靴有统,是独具西北特色的服饰品,是游牧民族活动于山间草隙防狼犬咬啮而发明。“胡服骑射”曾掀起我国最早的服装改革,战国赵武灵王抛弃衣裳连属制深衣,果断吸纳游牧民族的胡服和骑射之术,使赵国军队作战便捷而成为军事强国。胡服骑射废弃下裳改着裤,对革新中原传统服装有着深远的意义,使胡服得到肯定和传承,衣裤装影响日甚,秦兵马俑服装就集中体现了它对戎服的影响。因时代不同、民族变迁,胡服所蕴涵的服饰内容也不尽相同。战国胡服指对襟或左衽窄袖短袄、合裆长裤、束腰革靴及毡帽 ;秦汉时其色彩纹样呈融贯东西方风格的强烈时代特色;魏晋南北朝胡服由大小袖子、长及膝的衫及膝部加缚的大口裤即裤褶服构成 ;隋唐胡服达到鼎盛,典型特征为尖顶浑脱毡帽、翻领小袖袍、钿镂带、条纹小口裤及软底透空靴 ;宋元后,胡服发展缓慢并形成固定模式,是现代西北民族服饰的雏形。
  胡服的产生源于多种因素的作用 :西北气候寒冷干燥,有“春风不度玉门关”之说,胡服从生存目的出发自然地形成上衣和下裤二部式结构的典型体形型样式③,窄袖紧身四肢分别包裹,能够有效地抵御寒冷、防止人体水分蒸发 ;西北农牧混杂特征的生产生活方式是孕育胡服实用便捷性的前提,良好纺织业使衣用材料得以保障,兽皮加工的鞣制技艺也相当出色;广阔的黄土农耕环境和严酷的草地游牧生活,筑就了西北民族质朴豪爽、粗犷悍厉的民族气质。
  探究胡服兴盛繁荣并使中华服饰主流巨变的原因何在?首先在于它本身的属性。 1. 机能上日趋合理。除满足适应气候、维护人体安全的防护性和对骑射劳作等活动的适应性外,胡服逐步具备了完善的社会机能,包括结构造型合理、色彩纹样丰富、静态内敛含蓄、动态自由不羁的审美机能,简洁实用中使西北民族敦厚质朴的气质得以自然流露的仪容机能,并传承为西北服装所特有的标识机能。2. 款式上更加丰富。贯头衣、短袄、裤褶服、满裆裤、缚裤、条纹小口裤等不断沿革,还采用增幅、开衩、加裆等前所未闻的缝制工艺。3. 装饰上更为新颖。茱萸花卉、珍禽瑞兽、联珠贵字、狩猎民生、胡人商贾等纹样涵盖了大自然一切美好形象和新鲜事物。配色合理,出现了复色、灰基调色和无彩色。刺绣、染缬、彩绘等装饰手段的大量运用,蹀躞带等饰品增添了“环佩有声”的美妙声觉效果,极大地提高了其可欣赏性。4. 材质上更为精进。从以兽皮为衣发展到皮革、毛、麻和棉为服用材料,靴鞋还使用了众多复合材料。5. 使用对象上愈加广泛。除西北固有的民族之外,还传入中原南方等地,农人士卒、文武官吏乃至一国之君等不同阶层的男女老少都穿用。胡服风采也顺着丝绸之路这条丝帛旒金、香麝溢芳的大道西传,远播中亚、西亚,影响了伊朗、印度的服饰风貌。这些内在特质证明,胡服始终在积极地择新竞优,不断融入新鲜血液,终于酝酿成这千古巨变。
  其次,胡服的繁荣得益于周围社会事件的影响 :1. 社会状况的影响。社会的昌盛与动荡对服装会产生显著的影响,与此同化的服装心理是胡服发展的助推力。春秋战国的民族融合,为游牧民族质朴坚强的品格带来了新的文化生机,其内在的魅力为胡服的传播推波助澜。秦汉时推行休养生息,胡服逐渐发展壮大,在功能结构、装饰材质等多方面有所突破。魏晋少数民族内迁和其政权的建立,使胡汉文化兼容并蓄,苍凉动魄的游牧民歌、豪迈犷放的边塞诗赋顺势向中原传播,在实用功能上优越于中原服装的胡服,以更能适应动荡的社会生活为契机而被竞相模仿,获得高度流行性。原田淑人曾总结 :“自少数民族在北疆崛起后,胡俗早已浸润在汉俗中,从胡服的盛行可见,为隋唐服装的前趋。”隋唐呈现出一种“大有胡气”的全面开放,是当时服饰文化的一大特征。胡服达到鼎盛并产生了质的飞跃,“古人上衣下裳,直至周隋用胡服,而男子始不复著裙”,服饰主流成为上衣下裤并沿袭至今,这是划时代的革命④。 2. 丝绸之路的影响。丝绸之路使西北成为开放的文化交流区域和存储站,也使西北服饰融汇了东西方的精华,在胡服的面料和绣饰中出现了希腊、罗马流行的忍冬纹和雕刻中崇尚的裸体人像,波斯的有翼神兽、联珠纹,中亚、西亚的骆驼狮子等,但先民并非纯粹模仿,而是经过汲取创新形成胡服、中西合璧的纹饰特征 ;3. 唐代开放格局的影响。唐朝以开放的态度吸收外族异域的优秀文化,高丽乐、中亚舞、天竺画盛行,唐都长安成为中外文化交流和经济中心,贵族大贾、留学生和少数民族上层的云集对城市风尚的变化起着巨大影响,好新慕异的服装观念迅速深入人心。在社交活动中,胡服体现出矫健骁勇的阳刚之美,代表着生活习惯的变化,外在地表现人的精神气质,这种特征与时代精神相契合因而形成波及社会各阶层的流行风尚。
  胡服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它起源早、跨越时空长、发展脉络清、服饰包罗多、涉及民族广、文化底蕴纯,与中原服饰的宽衣博带、紫衣金钗形成鲜明对比,为<B black; BACKGROUND-COLOR: #a0ffff">中国服装史</B>增添了精彩的一笔。胡服是游牧民族服饰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它与西北民族组成的形象更具有独特神韵,看似不计较衣饰,只短衣长裤、毡疙瘩简简单单,实则在造型、结构、款式、材质、装饰等方面处处留心、处处提炼,这与酸汤面、拉条子、牛羊肉泡馍等饮食习惯,信天游、唱花儿、吼秦腔等民歌民风,丧礼大哭大嚎,婚礼骑驴跨马,节日社火腰鼓等民族习俗一起,成为西北少数民族直抒胸怀、塑造自身形象的一种方式,它显示的意义已经超出了服饰本身,因而在<B black; BACKGROUND-COLOR: #a0ffff">中国服装史</B>中占有独特地位。
  
  注释:
  ①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上海,1997,第262页。/②瞿宣颖:《中国社会史料丛钞》,上海书店出版社,上海,1985,第101页。/③李当岐:《服装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1996,第64页。/④(日)原田淑人著,常任侠、郭淑芬、苏兆祥译:《<B black; BACKGROUND-COLOR: #a0ffff">中国服装史</B>研究》,黄山书社,黄山,1988,第83页。
  
  石历丽 西安美术学院服装系教师
发表于 2007-4-23 23:07:15 | 显示全部楼层
证据给出来了 想封随便
 楼主| 发表于 2007-4-23 23: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天啊,我发这个贴子不是让你们来斗嘴的啊,此文写的不错,从奥运着手概括的写了汉服的经历,更主要的是探讨如果申请奥运失败汉服何去何从,如何将汉服与汉文化发光大。这是一个坎儿啊。
发表于 2007-4-23 23: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P>即使本次奥运会上不能出现汉服的身影,也不用气馁,时间会证明一切。总结经验,焉知将来汉服不会统领风华绝代?</P>
发表于 2007-4-23 23: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P>服装不是第一位的 我们要复兴传统文化嘛  求同存异啊</P>
发表于 2007-4-24 00:26:50 | 显示全部楼层
<P>  我个人认为天汉不应该轻易剥夺任何一个会员说话的权利,中国SUNYANG是不是捣乱的人,他那么多o(︶︿︶)o 唉呢,都可以看得出来。</P>
<P>  我个人也最讨厌从某些幼稚的地方传染来的坏风气,男人女人学者民工全都一个o(︶︿︶)o 唉的语言水平。</P>
<P>  如果天汉成了和某些地方一样的环境,我连看都不会再来看。</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24 0:31:29编辑过]

发表于 2007-4-24 00:44:06 | 显示全部楼层
<P>西周的那条饿没见过,图好了拿证据吧;</P>
<P>包山楚墓哪个时期的,与赵武灵王隔了多少年?按照服装接触、了解、接纳的这么一个过程,它早几年出现在楚墓里,能证明是“汉族”原创的吗?现在我们仍以先进的罕见的外国产品为时髦,楚国王孙不会这样么?既然是临国“汉族”的创造,赵武灵王为何还定名改革为“胡”服骑射?这不是明显的史册错误了么?5000年竟没有后世王朝去证明、更正?</P>
<P>合裆裤的改革促使了骑兵的出现,楚国有骑兵没有?没有骑兵的话,合裆裤并不“充要”,原来的足衣也穿了近千年,怎么突然有这个合裆的需求?结合上面的疑问,如何解释?是“汉服”的裤子刚发明出来?还是“不成熟”的“胡服”合裆裤被“偶然”选中了?</P>
<P>大家都可以想想。我个人认为,胡服的裤子是更早发展的,被汉族“拿来”的。</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24 0:55:45编辑过]

发表于 2007-4-24 01: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P><b>此时此刻,汉服因为教授等高级知识分子的倡议,在社会上又增加了知名度,但是距离它被正式认可为中国民族服饰,路途依然遥远。</b> </P><P>--我们任重道远!</P>
发表于 2007-4-24 01:27:36 | 显示全部楼层
<P>我觉得汉文化之所以有这么大的魅力,与其宽容、博大,能吸纳其他文化之精华变为自己的一部分是分不开的。</P><P>现在的关键是汉文化吸收了外来文化,而把自己丢了。</P><P>我们现在就是要把丢掉的找回来。</P>
发表于 2007-4-24 13:45:35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wingsmm</I>在2007-4-24 8:55:06的o(︶︿︶)o 唉:</B>

<P><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7-4/200742483944108.jpg" border="0"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attachments/dvbbs/2007-4/200742483944108.jpg\');}"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7-4/200742483957966.jpg" border="0"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attachments/dvbbs/2007-4/200742483957966.jpg\');}"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P>
<P>这个还是什么好解释的,有人笑话汉人穿开裆裤,又有人更绝,汉人穿裤子是从胡人那学的!</P>
<P>恰恰证明华夏人----汉人是东亚能证明有裤子穿的最早的!</P>
<P>当一件东西,你赋予了它特殊意义的时候,你离事实已经越来越远了!</P>
<P>别为了自己的结论只收集自己有利的证据,这不是做学问的态度!</P>
<P>另外,骑马和穿裤子未必有直接关系:</P>
<P>古希腊人的多立安方阵的两翼,为了防止被侧翼包抄,也是会安排骑兵掩护的;</P>
<P>在此发展起来的马其顿人战术体系,号称为“铁锤+砧板”的铁锤=====马其顿骑兵也是不穿裤子的。</P>
<P>文明与裤子无关~~~~~~~~~~~~~~~~~~~~~~~~~~~~~~~~~~~~~~~~~~~~~~~~~</P>
<P>性感与胸部无关(就唐人所谓的“开放” 而言)~~~~~~~~~~~~~~~~~~~~~~~~~~</P>
<P>这个推理在西方可能不行,在东方可能就是例外!</P>
<P><FONT color=#ff0000 size=6>马其顿骑兵</FONT></P>
<P><IMG src="http://www.macedonia.info/alexander-500-gif.jpg" border=0></P>
<P><FONT size=6>看这些人的眼神,你看到了羞耻感了吗?</FONT></P>
<P><a href="http://cache.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uninfo/1/958973.shtml" target="_blank" >http://cache.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uninfo/1/958973.shtml</A></P></DIV>
<P>我就说你拿资料乱证明………………
<P>好好的专业资料到你那里乱给解释~……,你这叫误导知不知道?这样与汉网一个作用!
</P>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07-4-24 13:45:58 | 显示全部楼层
<P><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7-4/2007424134517717.jpg" border="0"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attachments/dvbbs/2007-4/2007424134517717.jpg\');}"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P>
<P>红色框内是你资料里“东周楚裤”的描述是吧,可我没有从任何一句里看到“合裆”样式的影子。</P>
<P>第一处蓝色框里“似以为”,橘黄色里圈的“有了‘裆的概念’”,这句话什么意思?是确定的意思了吗?</P>
<P>“裆”的概念与“合裆裤”是完全一样的吗?如果饿没记错,宋代就有一种将开裆裤中间腰部或裆部做点状连接,这种连接取一点做两只裤腿的连接,并不将裆部完全缝合,论实用结构,它就是防止有左右向的两只裤腿反向,也有防止成套裤腿丢失或穿错的功能,但论遮蔽合裆,作用根本与合裆裤不能相提并论!但是它毕竟在裆部做了点连接,按现在“裆”的样子,也可以成为连裆,那与完全封闭的“合裆裤”,不是一个作用!</P>
<P>作者还“似以为”“裆的概念”这样来形容,到你这里就变成“确定有”了?这就是你给作者做的解释~……</P>
<P>灰蓝色框里,圈的是你引以为据的“楚合裆裤”的描述,可是图片并没有见到,后面的图片是o(︶︿︶)o 唉的,还是同样的问题,你怎么确定它的“合裆”概念?</P>
<P>
o(︶︿︶)o 唉古墓里出土了西周时期的合裆裤证明的是什么?墓主是当时的“华夏”族吗?按照“汉服”的定义,这件合裆裤证明的恰恰是胡人的合裆裤在“汉族”之前就已经成型。</P>
<P>o(︶︿︶)o 唉古墓的合裆裤证明了中国“华服”领域里,中国境内,很早的出现了合裆裤,但是就民族而言,不能确定它与汉族有什么关系!</P>
<P>你可以去问问作者,他的前提是“汉服”还是“华服”,从这两个领域给出的解释,能随便理解为一个定义吗?</P>

<P>你就这样给大家解释资料,只会误导人。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24 14:09:55编辑过]

发表于 2007-4-24 14: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P>我全部解释完了,你自己看吧。</P>
<P>还是那句话,作者的理解也有作者的目的和试图证明的东西,他没有确定的地方留下了他的痕迹,你却将这些定成“已确定”,这不是作者的错,这是你的错。</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24 14:14:13编辑过]

发表于 2007-4-24 14: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wingsmm</I>在2007-4-24 8:55:06的o(︶︿︶)o 唉:</B>
<P>恰恰证明华夏人----汉人是东亚能证明有裤子穿的最早的!</P>
<P>当一件东西,你赋予了它特殊意义的时候,你离事实已经越来越远了!</P>
<P>别为了自己的结论只收集自己有利的证据,这不是做学问的态度!</P>
<P>另外,骑马和穿裤子未必有直接关系:</P>
<P>古希腊人的多立安方阵的两翼,为了防止被侧翼包抄,也是会安排骑兵掩护的;</P>
<P>在此发展起来的马其顿人战术体系,号称为“铁锤+砧板”的铁锤=====马其顿骑兵也是不穿裤子的。</P></DIV>
<P>你这段话,恰恰证明你是个一直半解的外行。

<P>“华夏”“汉”这些你眼中等同的定义,你去问问学者们他们认同这种观念吗?这种观念严不严谨,他们是以怎样的“华夏”前提去做学问的~,你是否能完全引用他们的“华夏”研究来证明你的“华夏既汉”的范围。“当一件东西,你赋予了它特殊意义的时候,你离事实已经越来越远了!”这句话你应该对自己说。

<P>

<P>“另外,骑马和穿裤子未必有直接关系:”

<P>这点我也同意,不过不穿裤子能骑马的情况,必然有其他克服摩擦力的方式,就罗马人和中原汉族人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罗马人有钢盔和马鞍可以克服摩擦力,同时期的汉族人是什么状况?汉族人是否已经出现骑兵,当时的胡人之一“秦国人”,再“华夏既汉”的定义里,是否算汉人,还是算胡人,这些综合因素的考虑下,再考虑赵武灵王国内为何将改穿裤子的改革定为“胡服骑射”,是赵国人自己定的,还是后人为他们定的,这样再来论述东方裤子出现的成因,更严谨些。</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24 14:26:07编辑过]

发表于 2007-4-24 14:39:16 | 显示全部楼层
<P>就“汉族合裆裤不是和胡人学的”这个论点,你应该先证明“汉族合裆裤与胡服骑射中的合裆裤是一种裤子”,再证明“这种裤子是中国本土有的”,才能反驳“胡服骑射的合裆裤不是和胡人学的”。</P>
<P>如果你只能证明“汉族有合裆裤”,但是不能证明“楚裤”和“胡裤”是一种类型的合裆裤,那不能够足以反驳“汉族学胡人穿合裆裤”这个结论。</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24 14:47:06编辑过]

发表于 2007-4-24 14:44:08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wingsmm</I>在2007-4-24 14:34:23的o(︶︿︶)o 唉:</B>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7-4/2007424143348873.jpg" border="0"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attachments/dvbbs/2007-4/2007424143348873.jpg\');}"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
要教小学生念字一样,一个一个的指给你!</DIV>
<P>我也对你无语了,你去拿来图片证明这个作者说的“合裆裤”和你想的那种合裆裤是一样的!才能证明你的论点~,听明白了吗?!</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8 09:59 , Processed in 0.21595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