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639|回复: 76

命题作文之看图说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1 12:46: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P>
<P>这是一副有关汉服的图片,觉得自己文采不错且对此话题有兴趣者,可撰文一评,对较优秀的评文,我个人将从自己的积分中给以5000分的馈赠。</P>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07-7-1 14: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P>“俺战国人怎么能佩汉环首刀?而且还佩在右边?而且还是悬挂式佩法?”</P><P>这作者真有水平,就算恶意诋毁汉服是汉朝衣服,也总该弄明白两者在样式上的统一性吧?</P>
发表于 2007-7-1 15:37:51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本人也是“滑天下之大稽”
发表于 2007-7-1 16: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P>  屈原的确是不穿“汉服”地呀……</P>
<P>  人家穿地是楚服。</P>
<P>  按照文字定名的严谨性,“汉”这个民族称呼的起源,不包括汉朝以前的历史阶段,如果以“汉文化”来论,还可以概括。</P>
<P>  而按照“汉文化”来讲,并不全是“汉族”一族的文化成果,所以严谨的讲,“中国汉文化传统服饰”,专业选择叫华服,而不是汉服……</P>
<P>  其实这是个再客观不过地事实,只是各位脑子里只有“民族服”这三个字在发热。</P>
<P>  不是觉得作者滑稽吗?你们真地有机会问问屈原,看他知道“汉服”是个什么说法。我相信他老人家一定对“华”服更有亲切感,“华夏”在楚辞当中就有了。</P>
<P>  尊重屈原老先生,就要客观地尊重他那个时代,的确没有“汉服”地这个说法地事实。汉以前,没有以“汉”论族的称呼,你们谁能用“汉”来概称夏商周时期,用“汉”来代称“春秋战国”?我相信七国里,谁都不会同意。再问问他们是否知道“华夏”,尊重事实来描述事实,这才是严谨地吧?</P>
<P>  我说的“汉服”具有相当地不尊重客观事实地混淆区,脑子冷静下来,好好想想,究竟是谁不严谨,谁错了。</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1 16:33:10编辑过]

发表于 2007-7-1 18:26:09 | 显示全部楼层
<P>我赞成万佛的说法,汉文化应当是自汉朝建立起才有的,汉朝以前的当称“华夏”。当我们提起“汉文化”或者“汉服”的时候,怎么去称呼汉代以前的文化和服饰呢?我们可以称“五千年华夏文明”,却无法称“五千年汉文明”。</P><P>有些人因为“中华民族”内里所包含的“民族团结意识”和身份证上的“汉族”二字而杯葛“中华”、“华夏”的传统称呼。但是我们无法给我们的祖先炎帝、黄帝、周公、孔子印制含有“汉族”的印记的身份证,也无法给“诗经”、“楚辞”打上“汉文化”的烙印。如果因“汉”而抛弃“华夏”,我想我们面对炎黄二帝、孔孟圣人时会很尴尬。</P><P>所以我认为,“汉”这个字眼对我们传统文化的涵盖程度相对有限,还是“华夏”的适用范围更广一些,服饰文化也同样如此。</P>
发表于 2007-7-2 09:35:22 | 显示全部楼层
<P>说来说去 汉就是华夏 华夏就是汉 诸子百家就是汉家经典 唐诗宋词就是华夏文明 汉服就是汉人的服饰 华服还是汉人的服饰 扯来扯去都是汉人的东西 </P>
<P>换了马甲就不认识啦!~~~</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2 9:38:59编辑过]

发表于 2007-7-2 12:50:05 | 显示全部楼层
<P>  一知半解~,不过没关系,这次他蒙对了,他自己却没认识到这点,看来果然是一知半解,不过很会顺便替自己打广告……。</P>
<P>  这幅画的道理的对错,并不是画者自己没有自觉能说明的,我们看的,还应该是画里所表现出的矛盾,和它的现实依据是否存在,作者本身可能不完全明白提出这种矛盾的意义,不过他的出题人明显很清楚这个题目针对的问题。</P>
<P>  华夏既“汉”?战国时期的服装,不是以汉服做名字的,那个时期有它自己的名字;还是上面的问题,战国时没有“汉族”这个定义,“汉族前身”的范围,也是模糊不清的,怎么严谨的以“汉”这个字(民族也好,文化也好)来说明“战国”时期的真实文化、民族状态?画里表现的假设和事实并没有错。</P>
<P>  如果说以“汉服”是“汉民族服饰文化”类型来囊括,那么“汉民族服”的民族准确性又体现在哪?好好调查战国时期的民族具体情况,再回来看,可不可以用现在这“汉族”定义来简单概括当时的“前身”内容:</P>
<P>  现在这个“汉族”和“汉族前身”的华夏族等同么?状况没有那么简单……</P>
<P>  依照楚国的情况,就不止包括周天子分出去的中原华夏族群,那么也就从侧面证明,现在“民族主义”提倡的现代“汉族”具像化,血统有限化是胡扯,“汉族”不是纯而又纯,文化方面亦然;</P>
<P>  反过来从现代民族真实情况来看,前不久有人还提到瑶族的人一多半是“汉族”转过去的,是舍兄那个帖子吧,汉族也同时有相当数量的一部分转入到其他各民族当中,汉文化的影响,也亦然。</P>
<P>  所以我认为,囫囵吞枣的将前期“华夏”文化与“汉”等同,这从文化的非民族界线的共通传承方面作用来讲,是可以成立的,但是基础是“文化”影响,与是哪个民族的民族属性无关。</P>
<P>  而以严格的“汉民族主义”论来看的话,就要严格它的起源和真实情况,学术方面也要严格它的命名含义,那么这幅画指出的正是“汉服”不严谨的弱点。</P>
<P>=================================================================</P>
<P>  如果认为这幅画里的“华夏既汉”是准确、正确的观点,那么因“汉服”而起的对其他民族服装文化的以民族主义为标准的相斥分别,也就不能在“汉族”的有限范围内立足了。</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2 14:04:16编辑过]

发表于 2007-7-2 13:38:50 | 显示全部楼层
<P>`</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4 14:46:24编辑过]

发表于 2007-7-2 13:45:16 | 显示全部楼层
<P>`</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4 14:46:44编辑过]

发表于 2007-7-2 13:48:51 | 显示全部楼层
<P>  问题是对历史文化的总结,毕竟要严谨的尊重各个时期的文化事实,如果漫画里对屈原老先生讲的是“华服”,老先生应该就不会做出“我怎么能穿汉服”的误解了。</P><P>  将任何一个时代粗相化,都以后世才起源的定名来套,显然很多细节不能得到尊重,这也是这幅画对汉服学术性的挑战。</P><P>   使一脉相承的文化对立的,不是文化意识本身,而是后世下定义的人对文化事实不尊重、甚至粗暴对待的简单定性。我屡次强调,文化复兴不是民间一时闹热就能成功的,最后它必然走向严谨的学术事实,任何一方面不能贯穿解释各时期的真相,都是不足以信任的,推广就更难了,大多数那些没有严谨性的民间热潮,最终也只流于一时热潮的能量,大多数的结果是不了了之……</P>
发表于 2007-7-2 13:50:09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孤帆明夜</I>在2007-7-2 13:45:16的o(︶︿︶)o 唉:</B>
我们用汉字写离骚,用汉语念楚辞,屈老夫子会不会也有意见?还不止一个屈大夫,还有先秦诸子百家呢,看来都是问题~</DIV>
<P>这一点,也可以来论证一下,不如请教语言学家,“汉”以前的文字,有没有形容它的专用名词,是不是“汉字”这个词。</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2 13:50:32编辑过]

发表于 2007-7-2 14:04:19 | 显示全部楼层
<P>`</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4 14:47:13编辑过]

发表于 2007-7-2 14: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P>  所以各类文化研究,也都保持了对古代文化本位的一定尊重和详细概括 ,就比如服装文化的“华”“汉”两个字的选择,专业更倾向于华,追溯到最早,也能够体现出它的准确范围。</P>
<P>  我大概说一下我印象中的汉代以前的对文字类型的描述,不一定全面,欢迎指正:</P>
<P>  对文章类的形容,应该是“文”,对文字的形容,是“文”或“字”。</P>
<P>  比如甲骨和金器时期,都称为“文”(纹),代表用画(象形)符号记录事情,而在春秋战国时,有了形容单个符号的名称“字”,秦统一六国时,就提到,楚“字”太繁,六国的“字”都不一样,需要统一使用。</P>
<P>  现代,在文字专业叙述上,提到这个时期,也都以“文”“甲骨文”“金文”“楚字”来严谨的定位,你听说过“楚汉字”“金汉文”“甲骨汉文”的称呼吗?</P>
<P>  平时不提出这点来,大家对这个度的确是不怎么在意,但是不证明“忽略”都是可以(与对历史事实的解释定位和相关应用)允许的。</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2 14:19:14编辑过]

发表于 2007-7-2 14: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P>`</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4 14:47:47编辑过]

发表于 2007-7-2 14:27:49 | 显示全部楼层
<P>  我想你理解有问题,也或者不同的人对同一现象都会有不同理解。</P>
<P>  不过就它针对汉服这一项,重点应该不是在遵照哪个时代的本位,既然有人认为汉服的概念有资格成为现代汉民族服的定义,那么它就要经得起包括专业和其他民众对“汉服”各方面细节的或简单或严谨的质疑,而漫画中质疑的这种混淆,存不存在?</P>
<P>  民间最早对各类文化的归纳可能有缺陷,不过它与专业理论,应该没有本质对立,只是因为它还没有上升到很严谨的服饰文化研究程度,这的确不能说明民间的定义不对,但是事实很简单,你的定义没能解释汉以前的华夏文明的真实定位,那就不是事实的错,而是民间的定义还有问题。</P>
<P>如果想用“汉服”来概括包括汉以前的祖先服饰文化,那么就只能以文化出发,文化可以超越朝代和民族称谓的界线,不过结果就是“汉服”成了“汉文化服”的实际范围,就是现在专业上叫做华服的这个范围;</P>
<P>如果要“汉服”严格遵守它的民族主义定义,只包括“汉民族”开始形成而来的服装文化,那么它就不能跨过“汉”民族形成的历史时段去概括与它有差别的“华夏”时期,包括按“汉民族”实体来讲,现代称谓的“汉民族”,最多也只能从汉代开始算起。</P>
<P>  无论什么理论,都是用事实来验证,在现实中出现这个定义对事实的描述矛盾,难道还说是历史事实的错么?</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2 14:33:30编辑过]

发表于 2007-7-2 14:29:11 | 显示全部楼层
<P>`</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4 14:48:21编辑过]

发表于 2007-7-2 14:41:03 | 显示全部楼层
<P>`</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4 14:48:50编辑过]

发表于 2007-7-2 14:44:19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孤帆明夜</I>在2007-7-2 14:29:11的o(︶︿︶)o 唉:</B>
您说的没错,需要特指哪一历史时段哪一种结构形态的文字时,得用“楚字”、“鲁字”等来特定它。但是,所有的那些,在今天在专业层面之外,均被理解为汉字了。如果一定要究辩考析,那么“汉字”这一词,也是不足统摄全部的。</DIV>
<P>恩————,我觉得与其说“在今天在专业层面之外,均被理解为汉字了”,不如说这样的叫法,其实也不够严谨,在大致形容一个范围得情况下使用的,但它不能代表最准确的定义,所以在更严谨的范围内,专家也不会肯定这句话的完全正确,都是要有前提的。


<P>而我们在复兴文化时,与汉字不尽相同的汉服问题,也是出在它是个“不严谨”的概称,它称不上严谨的“定义”,它的“定义”本身显然也不包括更详细的汉民族服饰文化事实,所以它总能被很多人从各方面挑出一堆毛病。


<P>  另外,明夜网友希望你不要误解“民间文化”与“专业文化”的距离,民间文化要走向强大,其实也是向着专业化迈进的,达到了“客观严谨”的标准,民间文化,也就专业化了,专业化怎么来的?还不是从最简单的基础研究开始?这与民间文化并没有区别。


<P>  但是两者在理论事实的认定上,最后应该是相同的,因为事实都是一样的;如果出现两者不同甚至矛盾,那就说明标准不一样或者目标侧重不一样,对汉服来说,汉服回答不了的漫画上的问题,华服可以回答,而两者也同时表现出民族服饰文化的属性,究竟是谁的问题呢?我想,很多对汉服提出疑问的人,一定也感觉到了这点。</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2 15:45:52编辑过]

发表于 2007-7-2 14:56:09 | 显示全部楼层
<P>
</P>
<P>另外,人永远有自己意识不到的理性局限。如您在论证华服一词的合理性时,一样存在着影下黑的地方。
是啊,目前任何一个学科都没有挖掘到底,谁也不敢说自己就完全没有影下黑的范围,但是有些理论是要靠深入研究得出的各方面规律才能判断正确性,而有些理论非常接近事实,可以通过实物的考察和符合其范围的逻辑判断得出最基础的结论,如果上一层的结论有错误,在更深的研究中会体现出来。</P>
<P>  就汉服和华服来说,显然汉服还没有研究到华服的这个距离范围之前,就出现了各种矛盾,从而提出对它的理论性的质疑,相对而言,最客观的结论也就是,定义中的范围与事实范围不符,华服至少在这点上,走的路要比汉服深的多,方向也比它更接近真实。而且如果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除非汉服以后就作为一种不严谨的“泛称”,一旦它要严谨的树立自己的理论,它会越来越像华服,最后,就可能成为和华服完全重合的服饰文化定义。既然强调出有“汉服”的存在,那就要有它存在的意义。</P>
<P>  那么曾经的“汉服定义”,存在的意义是什么?透过事实看规律的“理论”是最要求简洁准确的,既然“汉服”强调的是“民族”文化倾向,而华服里已经有包括这方面的论述研究,那么汉服这个定义存在的意义是什么?</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2 15:49:03编辑过]

发表于 2007-7-2 15:55:54 | 显示全部楼层
<P>我们祭汉祖的时候,他会不会也说:我叫刘邦,不叫汉高祖?</P>
<P>切~~~</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4 06:41 , Processed in 0.08044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