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116|回复: 9

别样七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21 11:0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七夕节,源自于一个美丽的爱情传说,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今年的七夕节,由于"三七"聚首同一天(农历2007年七月七日),被民间誉为是"千年一遇"。这个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情人节",演绎着古典与浪漫。

<P><B><FONT color=#800000>中国式爱情信物</FONT></B>

<P>因为有情的存在,每一件物品有了亘古流传的价值,有了可以娓娓道来的故事。在三国诗人繁钦的《定情诗》里,描写了一对恋人用各种信物来见证他们的爱情,每一信物都被赋予了对爱情忠贞不渝的信念:"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何以道殷勤?约指一双银。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何以结恩情?美玉缀罗缨。何以结中心?素缕连双针。何以结相于?金薄画搔头。何以慰别离?耳后玳瑁钗。何以答欢忻?纨素三条裙。何以结愁悲?白绢双中衣。"这首诗共提到了十一个定情信物,有些信物已经永久地成为了历史典藏,有一些还幸运地流传至今。

<P><B>红豆最相思</B> </P>


<P>红豆寄相思,自诗人王维《相思》诗后,此说更沿用不绝。郭沫若曾为此专程到南方去考察,最后在广东鼎河山考证到它名为"海红豆";又称"小实孔雀树",树高可达二十余米,夏日满树银花,秋季果熟,其种子自然跃出果壳,呈朱红,形似跳动的心脏,坚不可摧。也许就因为它的形与质象征着爱情的坚贞不移,才有了许多关于相思红豆的古老传说。相传战国时期,宋康王霸占了韩凭之妻,恩爱至深的韩凭夫妇因此双双殉情,康王大怒,命人将二人分葬。十日后两个坟头各长出一棵大树,树枝相拥,树根相抱。人们为了纪念这段忠贞爱情,将此树叫做相思树,将其果实叫做相思红豆。红豆呈心形,颜色鲜红,没有杂色,上有心型纹路。其豆不碎、不破、久存不蛀不腐、色泽永保晶莹,就像韩凭夫妇矢志不渝的爱情。

<P><B>同心结</B>

<P>"何以结中心?素缕连双针"

<P>繁钦诗里几次说起"结", "结"是一个被赋予太多美好色彩的汉字,从远古到今天,它始终渗透在人们的生活和情感里。同心结也一直是古人表达情感的信物,所谓"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诗源》里有一个故事,说文胄与邻妇姜氏相爱,文胄送姜氏一枚百炼水晶针作为信物,姜氏打开箱子,取出连理线,穿上双针,织同心结回赠文胄。将那丝丝缕缕的锦带编成连环回文式的同心结来赠与对方,绵绵思恋与万千情愫也都蕴含其中了,相对其他的信物,同心结有一份含蓄的深沉,因为它融入了恋人的巧思。

<P><B>戒指</B>

<P>"何以道殷勤?约指一双银"

<P>用戒指定情的习俗在我国由来已久,到了晚唐时,戒指渐渐由男女互赠变为只由男子赠与女子,这和今天中西戒指的赠馈方式是类似的。范摅《云溪友议》中写书生韦皋少时游江夏期间,与少女玉箫从相识到相恋的故事。韦皋临回家乡前送给玉箫一枚玉指环,发誓少则五年,多则七年后会来娶玉箫。然而七年光阴过去了,薄幸的韦皋却不复再来,痴情的玉箫竟绝食而死。人们怜悯玉箫这一场悲剧,就把韦皋送给她的戒指戴在她的中指上入葬。多年以后,韦皋官运亨通,做到西川节度使,才辗转得知玉箫的死讯,他悔恨不已,于是广修经像,以忏悔过去的负心。后来有人送给韦皋一名歌姬,名字容貌竟与玉箫一模一样,而且中指上有形似指环的肉环隐现,韦皋知道是玉箫托生又回到了他的身旁,二人终于以再生缘的形式实现了隔世的结合。

<P><B>手镯</B>

<P>"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

<P>手镯在古代有很多的称谓, "跳脱"就是其中一种,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常见女子以手镯相赠恋人的情节。梁陶弘景在《真浩》中记述了仙女萼绿华曾赠羊权金和玉的跳脱。蒲松龄《聊斋志异.白于玉》中写书生吴生偶入仙境与一个紫衣仙女欢好,临别时,仙女把自己所戴金腕钏送给吴生留念。

<P><B>玉佩</B>

<P>"何以结恩情?美玉缀罗缨"

<P>玉在中国的文明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孔子说"玉之美,有如君子之德。"他认为玉具有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等君子的品节。《诗经》里有"言念君子,温其如玉"之句。古人给美玉赋予了那么多人性的品格,以至于到现在人们仍将谦谦君子喻为"温润如玉"。 "罗缨"是古代女子出嫁时系于腰间的彩色丝带,以示人有所属,清闻人《古诗笺》中把"美玉缀罗缨"解释为"以玉缀缨,向恩情之结。"古代女子为心仪之人的佩玉结缀罗缨,心意昭昭。

<P><B>簪 </B>
<P>"何以结相于?金薄画搔头" </P>


<P>搔头是簪的别称, 据《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宠爱李夫人,有一次取下李夫人的玉簪搔头,搔头之名由此而来。《鼓吹曲词.有所思》中写一个女子为远方的情人准备了一支玳瑁簪子,她用心地修饰这支簪子,加上双珠还觉不足,再加上玉饰,如此珍重,自是出于一往情深。却不料"闻君有他心",于是她把那簪子 "拉杂催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

<P><B>缠臂金</B>

<P>"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P>
"绾臂双金环"指臂钏,又称缠臂金,这是一种我国古代女性的缠绕于臂的装饰,是用金银带条盘绕成螺旋圈状,所盘圈数多少不等,一般三至八圈,也有多到十二三圈的。缠臂金的奥妙在于戴上之后无论从什么角度看,所见都为数道圆环,而相互不关联,宛如佩戴着几个手镯般美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21 18:41:12编辑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7-8-21 11:04:25 | 显示全部楼层
<P><b>耳环</b></P>
<P>"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 </P>

<P>我国女性从很早以前就开始用各种耳饰打扮自己了。最早的记录见于《山海经》"青宜之山宜女,其神小腰白齿,穿耳以 ",《三国志》中诸葛恪说:"穿耳贯珠,盖古尚也。"可知穿耳从三代时起至今不衰的时尚。耳饰又分为耳丁、耳 、耳环、耳坠等样式。清初李笠翁在他的《闲情偶记.生容》里将耳饰里小巧简洁的耳环称为"丁香",将繁复华丽的耳坠称为"络索"。他说女子"一簪一珥,便可相伴一生",可见耳环在古人审美观念中有很重要的地位。</P>
<P><b>裙</b></P>
<P>"何以答欢忻?纨素三条裙"
<P>古时将绢称为纨素,"纨素三条裙"指的是绢做的裙子。古时布帛门幅狭窄,一条裙子通常由多幅布帛拼制而成,因而有"裙"的名称。古代的平民女子都是朴素的戴荆钗、着布裙。因此,"钗裙"也是千百年来我国普通女性的代称。
<P>牛希济的《生查子》"春山烟欲收,天淡稀星小。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通过裙子写出了一场难舍难分的别离,最后两句尤为动人。它引自唐人江总之妻的《赋庭草》"雨过芊芊草,联云锁南陌。门前君试看,是妾罗裙色。"
<P>而关于裙子的情愫最让人感慨的莫过于武则天一首《如意曲》:
<P>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P>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P>这诗是她为谁写下的呢?一样身处于千丈红尘与茫茫人海,人世间的女子哪怕豪气干云如武则天,看到月光里的桂树,仍旧没逃得过夜夜绵长的思念,又有谁能躲得过?
<P><b>钗</b>
<P>"何以慰别离?耳后玳瑁钗"
<P align=left>钗为珠翠和金银合制成花朵或其他造型的发钿, 连缀着固定发髻的双股或多股长针,使用时安插在双鬓。钗不仅是一种饰物,它还是一种寄情的表物。古代恋人或夫妻之间有一种赠别的习俗:女子将头上的钗一分为二,一半赠给对方,一半自留,待到他日重见再合在一起。 辛弃疾词《祝英台近晚春》中的"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即在表述这种离情,纳兰性德词中"宝钗拢各两分心,定缘何事湿兰襟"也饱含与自己所爱分离的痛楚。
<P><b>香囊</b>
<P>"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P>

<P>香囊的历史由来已久,古时又称香包、香缨、香袋、香球、佩伟、荷包等等,古人佩戴香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据《礼记.内则》:"子事父母,左右佩用;……衿缨,以适父母舅姑。"就是说青年人去见父母长辈时要佩戴"衿缨"即编织的香囊以示敬意。又因为香囊是随身之物,恋人之间也常常把它当做礼物相互赠送,以表衷情。
<P><b><FONT color=#800000>当美食遭遇爱情 </FONT></b>
<P>梁实秋说过,一顿美食之后,连人生观都可以改变。从这一点来说,美食之后,应该最容易产生爱情。能随时随地用心灵去品尝生活的味道,才有幸福可谈。
<P><b>纯情的初恋---沧州"笑口常开"
</b>
酸酸的、甜甜的,样子很可爱,就像沧州的招牌菜--笑口常开。这道菜是用金丝小枣和白糖制成,先把枣核去掉,再把和着面的糖塞进去蒸熟。吃起来,糖是甜的,枣是甜中略酸的,混在嘴里的感觉一如初恋,发自内心的甜蜜,可吃到后来却有一丝酸涩,那种感觉永远美丽。
<P><b>直奔主题的爱情---广东莲子百合 </b>
<P>广东人的喜宴上,最后一道甜品一定是莲子百合,取其"百年好合、连生贵子"之意。广东人比东北人还要直爽,什么爱情不爱情,一结婚就直奔主题。
<P><b>富足者的乏味爱情---北京烤鸭</b>
<P>北京烤鸭享誉中外,浓郁的焦香让人垂涎三尺;吃第一口时,满口肉味,吃第二口时,就觉得腻了。这就像富人的爱情,看着让人眼热,身在其中,谁又知道它的烦厌?
<P><b>轰轰烈烈的爱情---重庆火锅 </b>
<P>即使是大热天里,重庆人也会光着膀子、摇着大蒲扇、挥着大毛巾吃火锅。那红通通的锅底,看着都吓人,可他们就爱吃,还吃得热火朝天。不过有时也让人担心,吃完火锅后,再吃其他的东西还会有味道吗?于是火锅越吃越辣了。
<P>
<P><b>降温后的理智之爱---东北拔丝苹果</b>
<P>东北名菜拔丝苹果是将切好的苹果肉放在滚烫的糖浆里一过,捞出来金黄金黄的、热腾腾的一大盘。如果把苹果肉放在水里一蘸,糖浆丝遇冷变脆了,放到嘴里,外面是甜而清脆,里面则是热而柔嫩,真绝了。有时想想,热烈的爱情虽然让人沉醉,但有时候也需要健康降温。降温后的爱情虽然少了曾经的如胶似漆,然个中味道却是甜的,恰如此菜。
<P><b>平凡人的爱情---o(︶︿︶)o 唉的馕 </b>
<P>o(︶︿︶)o 唉的男人出远门,家里的女人会在前一天晚上和了青稞面,用家里的大锅烙上一张脸盆大的馕,用布一包,给男人带上就可以上路了。馕这东西虽然吃起来索然无味,在沙漠里却是最好的食物。这就是老百姓的爱情,平凡而又深情、朴实而又真挚。
<P><b>相濡以沫的神圣爱情---云南过桥米线</b>
<P>这是一个心疼丈夫的妻子灵机一动想出来的一种食物:把汤烧好了用碗装着,浇上厚厚的油保温,再带上切得很薄的肉,找到了夫君,把肉和米线放到碗里,热气腾腾地端到男人面前。爱情不就是这样吗?倾心去为自己的心上人着想,你心中有我,我心中有你,人生至此,夫复何求?
<b>灌水爱情---天津大麻花 </b></P>
<P>麻花用油炸过,吃起来酥脆,满口溢香,第一口确实不错,可惜太过油腻,每次只能吃半个。但最喜欢的还是麻花的样子,几根条拧在一起,分不清哪根对哪根。这就像网络爱情,你是你,我不知是你;我非我,你道却是我,满拧的爱情!

<b>中国爱情字典

</b>中国式表白:我喜欢你
中国情人节:七夕
中国光棍节(非正式):11月11日是由几个形影相吊的"1"组成而被戏称为"光棍节"。</P>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07-8-21 11:33:02 | 显示全部楼层
<P>七夕不是情人节,“情人”二字不能承受七夕丰富的节日内容。555,俺一直在努力纠正这一被商家和媒体错误宣传了的概念…………</P><P>何况,中国人做好自己就可以了,何必追随西方弄个情人节、圣诞节这样的洋名节出来呢?!</P>
发表于 2007-8-21 12:28: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夕是传统的乞巧节,是女孩为自己前程乞福的节日。支持腊肠。
发表于 2007-8-21 13: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盛世霓裳</I>在2007-8-21 12:28:30的o(︶︿︶)o 唉:</B>
七夕是传统的乞巧节,是女孩为自己前程乞福的节日。支持腊肠。</DIV>
<P>扑住,大姐哇,腊腊好想好想你哇!!!!!!</P>
发表于 2007-8-21 13:51:05 | 显示全部楼层
<P>绾臂双金环"指臂钏,又称缠臂金,这是一种我国古代女性的缠绕于臂的装饰,是用金银带条盘绕成螺旋圈状,所盘圈数多少不等,一般三至八圈,也有多到十二三圈的。缠臂金的奥妙在于戴上之后无论从什么角度看,所见都为数道圆环,而相互不关联,宛如佩戴着几个手镯般美丽。 </P><P>传说中的铁线拳?</P>[em15]
 楼主| 发表于 2007-8-21 18:39:53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 twffan="done"><B>以下是引用<I>盛世霓裳</I>在2007-8-21 12:28:30的o(︶︿︶)o 唉:</B>
七夕是传统的乞巧节,是女孩为自己前程乞福的节日。支持腊肠。</DIV>
<P>呵呵 这点我很赞同 不过七夕还是有浪漫的味道 
<P>这个帖子也只是因为有人问我该给女朋友送什么礼</P>
发表于 2007-8-22 08:59:46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雨尘</I>在2007-8-21 18:39:53的o(︶︿︶)o 唉:</B>

<DIV class=quote twffan="done"><B>以下是引用<I>盛世霓裳</I>在2007-8-21 12:28:30的o(︶︿︶)o 唉:</B>
七夕是传统的乞巧节,是女孩为自己前程乞福的节日。支持腊肠。</DIV>
<P>呵呵 这点我很赞同 不过七夕还是有浪漫的味道 

<P>这个帖子也只是因为有人问我该给女朋友送什么礼</P></DIV>

浪漫气息不能忽略,我赞同。不过现在因为商家乱炒做,中国情人节这个名字已经误传良久了,唉………………
发表于 2007-8-22 22: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不错啊
发表于 2007-8-23 14:38:58 | 显示全部楼层
<P>非常好,学习 </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4 04:56 , Processed in 0.07502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