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55|回复: 5

墨家 (小资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9-10 12: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  </P>
<P>墨家 </P>
<P>一</P>
<P>概况</P>
<P>
中国古代主要哲学派别之一。约产生于战国时期。该派创始人为墨翟(见墨子),故名。墨家是一个纪律严密的学术团体,其首领称“矩子”,其成员到各国为官必须推行墨家主张,所得俸禄亦须向团体奉献。墨家学派有前后期之分,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会政治、伦理及认识论问题;后期墨家在逻辑学方面有重要贡献。
前期墨家在战国初即有很大影响,与儒家并称显学。它的社会伦理思想以兼爱为核心,提倡“兼以易别”,反对儒家所强调的社会等级观念。它提出“兼相爱,交相利”,以尚贤、尚同、节用、节葬作为治国方法。它还反对当时的兼并战争,提出非攻的主张。它主张非命、天志、明鬼,一方面否定天命,同时又承认鬼神的存在。前期墨家在认识论方面提出了以经验为基础的认识方法 ,主张“闻之见之”、“取实与名”。它提出三表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方法。
后期墨家的传承情况不详,有分为两派或三派之说。它对前期墨家的社会伦理主张多有继承,在认识论、逻辑学方面成就颇丰。后期墨家除肯定感觉经验在认识中的作用外,也承认理性思维在认识中的作用,对前期墨家的经验主义倾向有所克服。它还对“故”、“理”、“类”等古代逻辑的基本范畴作了明确的定义,区分了“达”、“类”、“私”等3类概念,对判断、推理的形式也进行了研究,在中国古代逻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墨家的主要思想汇集在《墨子》一书中,其中《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6篇又称《墨辩》,一般认为是后期墨家所作。


墨家的代表人物 </P>
<P>

墨子 (公元前468—376)


中国战国初期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姓墨名翟。
生平 近代学者一般认为,墨子生于公元前 476年左右,卒于公元前390年左右。墨子出生何地,也有争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他是“宋之大夫”,《吕氏春秋·当染》认为他是鲁国人,也有的说他原为宋国人,后来长期住在鲁国。墨子自称“今翟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似属当时的“士”阶层。墨子“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长期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宣传他的政治主张。

哲学政治思想</P>
<P> 墨子哲学思想的主要贡献是在认识论方面。他以“耳目之实”的直接感觉经验为认识的唯一来源,他认为,判断事物的有与无,不能凭个人的臆想,而要以大家所看到的和所听到的为依据。墨子从这一朴素唯物主义经验论出发,提出了检验认识真伪的标准,即三表:“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废(发)以为刑政 ,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墨子把“事”、“实”、“利”综合起来,以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和社会效果为准绳,努力排除个人的主观成见。在名实关系上,他提出“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的命题,主张以实正名,名副其实。墨子的认识论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他忽视理性认识的作用,片面强调感觉经验的真实性。他曾以有人“尝见鬼神之物,闻鬼神之声”为理由,得出“鬼神之有”的结论。
墨子的世界观中存在着深刻的内在矛盾。一方面他强调“非命”、“尚力”,认为决定人们不同遭遇的不是“命”,而是“力”。另一方面,墨子又肯定“天志”和“鬼”的作用。他把“天”说成是有意志的人格神,宣扬“顺天意者”,“必得赏”;“反天意者”,“必得罚”。他认为“兼相爱,交相利”就是“顺天意”,“别相恶,交相贼”就是“反天意”。
墨子在政治上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等主张。“兼以易别”是他的社会政治思想的核心,“非攻”是其具体行动纲领。他认为只要大家“兼相爱,交相利”,社会上就没有强凌弱、贵傲贱、智诈愚和各国之间互相攻伐的现象了。他对统治者发动战争带来的祸害以及平常礼俗上的奢侈逸乐,都进行了尖锐的揭露和批判。在用人原则上,墨子主张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主张“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他还主张从天子、诸侯国君到各级正长,都要“选择天下之贤可者”来充当;而人民则要服从君上,做到一同天下之义。
逻辑思想 墨子也是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重要开拓者之一。他比较自觉地、大量地运用了逻辑推论的方法,以建立或论证自己的政治、伦理思想。他还在中国逻辑史上第一次提出了辩、类、故等逻辑概念。并要求将辩作为一种专门知识来学习。墨子的“辩”虽然统指辩论技术,但却是建立在知类(事物之类)明故(根据、理由)基础上的,因而属于逻辑类推或论证的范畴。墨子所说的“三表”既是言谈的思想标准,也包含有推理论证的因素。墨子还善于运用类推的方法揭露论敌的自相矛盾。由于墨子的倡导和启蒙,墨家养成了重逻辑的传统,并由后期墨家建立了第一个中国古代逻辑学的体系。
</P>
<P>影响 </P>
<P>墨子的哲学思想反映了从宗法奴隶制下解放出来的小生产者阶层的二重性,他的思想中的合理因素为后来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所继承和发展,其神秘主义的糟粕也为秦汉以后的神学目的论者所吸收和利用。墨子作为先秦墨家的创始人,在中国哲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墨子在上说下教中 ,言行颇多 ,但无亲笔著作。今存《墨子》一书中的《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等篇,都是其弟子或再传弟子对他的思想言论的记录。这是研究墨子思想的重要依据。 </P>

<P>三</P>
<P>墨家的哲学</P>
<P>基本观点

儒墨两家哲学堪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显学"。与儒学不同的是 墨学思想同样是站在西周文化的传统中 却主张从应一般百姓的立场上谈"兴天下之利" 除"天下之巨害"的重要性及其方法。而这种兴利除害的理论预设即为其著名的"兼爱"思想 提出了"爱无差等"的理想命题。此外 墨学的开创者墨子是有神论者 认为天与鬼的智慧和权威远远超过古代圣王 是因为天是掌握正义 赏善罚恶 爱利百姓的最高主宰。可以说 墨家思想是以宗教代替一切道德与权威 而展现其理想的平民主义思想。

由于墨家思想的平民性格 其涉及理论的内容也就特别着重于大众化的福利取得与平民式的自我超升。不论是主张和平的兼爱 非攻 或是"必顺乎天"的尊天 事鬼 其要点在于使人的能力的发展与一切动作仪型能如实地遵循天的意志 而且在社会中的举事任职 也都有一定的标准 这不仅是形式上的要求 还更是一种自我的反省与自觉。也正是这种对于标准的反省 逻辑性的思辨及理论验证的检查就格外重视 因此发展出相当严格的逻辑体系。

墨家哲学中的社会哲学主张是积极进取的 充满"舍我其谁"的态度 不但从理论上发抒国与国 家与家 人与人之间兼爱 非攻的思想 主张贤人政治 还透过实际行动 亲身参与各种反战行动与建设事业 在知与行上完全奉行从百姓到天子"尚同于天"的原则 希望达到世界大同的理想。由于其站在平民角度上立论 讲究节俭刻苦 杜绝浪费 使其文化哲学理论呈现素朴保守之风。

重要哲学家及其思想

墨家哲学代表人物即为墨子。

墨子死后 后期墨家分裂成许多派别 而他们的共同点都是以《墨经》为研读与发展思想的主要依据 基本上成两派 一是从自然科学 逻辑思辨的法则与认识论问题着手 主张人的认识能力是获得知识的工具 但必须透过感官与思维作用始得 而逻辑的真伪的标准 只有透过客观的自然世界或人类社会现况的检证 才能取得。另外一派是发展墨子的宗教理念 他们试图在现实政治权力无法取得或予以保护的情况下 仍能奉行墨子平等兼爱的社会理想 因而发展成劫富济贫的游侠之路。

墨子的思想在战国时代十分盛行 门人弟子遍布天下 影响层面很大。墨子以其务实的淑世理想 高越的人格情操 丰富的思想内容 完善的教材设计 形成了一个极其严密而充满宗教精神的团体 深深吸引了无数百姓与和识分子。也因为这个团体的切实践履态度 参加各小国反战保卫的活动 协助农耕及军事防御建设 左右墨氏之徒在各国的施政措施 在在显示出墨家势力的庞大。但在墨子死后 墨家团体无法出现德望 学识真正有领袖之风的"巨子" 而且墨氏思想与音主政者的权力与利益有所抵触 受到政治势力的排挤 而其在哲学理论的建构上也不乏矛盾之处 更遭遇其他学派的严格挑战 后期墨家各学派也彼此不服 是以在汉武独尊儒术以后 墨学便失去了学术上的传承。在这样一种颓势中 墨学重名实辨的思考与科学研究的热情 在一片强调伦理道德 法治武功的学术市场上便失去了一席之地。值得安慰的是墨子精神在民间的发展 游侠的侠义作风与方士的炼丹 不可不谓多少受到墨子学说的启发。

兼爱
    人人平等互助互爱。
    非攻
    反对侵略战争。
    尚贤
    不分贵贱唯才是举。
    尚同
    上下一心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兴利除弊。
    天志
    掌握自然规律。
    明鬼
    尊重前人智慧和经验。
    非命
    通过努力奋斗掌握自己的命运。
    非乐
    摆脱划分等级的礼乐束缚,废除繁琐奢靡的编钟制造和演奏。
    节用
    节约以扩大生产。
    节葬
    不把社会财富浪费在死人身上。
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在战国时代唯一能与儒家抗衡的就是墨家学派 虽然墨学不像儒学发展的那般源远流长 但其有关政治学上所主张的贤人政治与中央集权 在社会学上所主张的兼爱反战与重节俭反奢华 在宗教思想上尊天重鬼与非命 在科学态度上讲究理性与实践 无一不在中国思想界或大众日常生活中造成实质性的影响 比起许多言论在辩论台上的尔争我执 相抗不下 未尝不是一种幸运。 </P>
<P>四</P>
<P>学派著作例子</P>
<P>&lt;&lt;墨子&gt;&gt;文篇选</P>
<P>言不多辩:</P>
<P>【原文】

楚王谓田鸠曰:“墨子者,显学也。其身体则可,其言多而不辩,何也?”曰:“昔秦伯嫁其女于晋公子,令晋为之饰装,从衣文之媵七十人。至晋,晋人爱其妾而贱公女。此可谓善嫁妾,而未可谓善嫁女也。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桂椒之椟,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今世之谈也,皆道辩说文辞之言,人主览其文而忘有用。墨子之说,传先王之道,论圣人之言,以宣告人。若辩其辞,则恐人怀其文忘其直,以文害用也。此与楚人鬻珠、秦伯嫁女同类,故其言多不辩。”

【译文】

楚王对田鸠说:“墨子,是声名显赫的学者。他亲身实践还可以,他讲的话很多,但不动听,这是为什么呢?”田鸠回答说:“从前秦伯把他的女儿嫁给晋国的公子,叫晋国给她准备好首饰服装,跟着陪嫁去的穿着华丽衣服的婢女有七八十人。来到晋国,晋国人喜欢陪嫁的婢女,而看不起秦伯的女儿。这可以叫做善于嫁婢女,而不能说善于嫁女儿。出国人中有一个在郑国卖珍珠的,做了一个木兰的匣子,这匣子用肉桂花椒熏过,用珠子和宝玉点缀着,用红色的美玉装饰着,用绿色的翡翠环绕着。郑国人买了他的匣子而还给他珍珠。这可以说是善于卖匣子,不能说是善于卖珍珠啊。现在社会上的言论,都说一些巧辩华丽的话,君主只看重那些华美的言辞,却忘了它们是否有用。墨子的学说,传扬先王的道理,论述圣人的话,来宣传众人;如果修饰他的言辞,就怕人们流连于它的文采,忘了它的价值,为了言辞而损害了实用。这和那个楚国人卖珍珠,秦伯嫁女儿完全一样,所以墨子的言论大多不好听。”</P>
<P>----------------------------</P>
<P>以上资料为网上搜集</P>
 楼主| 发表于 2007-9-10 12: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P>希望喜欢和欣赏墨家的朋友能把本学派的精华传递出来...</P><P>百家各有长短, 互相促进</P>
发表于 2007-9-14 13:27:49 | 显示全部楼层
<P>偶喜欢墨家的思想,支持墨家!呵呵!~</P>
发表于 2007-9-19 14:0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顶!
发表于 2007-9-28 20: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注意,不要随便用“哲学”这个词。
发表于 2007-10-1 18: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写一些介绍墨家的系统性理论吧,不过个人认为墨家是无法摆脱其草根特性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7 10:13 , Processed in 0.07829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