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墨子闲诂卷一 </P>
<P>亲士第一 </P>
<P>
入国问朝而不关注仁人志士,就会亡国。见到贤人而不急于任用。就会延误其君。不是贤人,无人与你共缓急,不是志士,无人与你共商国事。怠慢贤人,忘了志士。这样而能保全国家。那是从来没有的事。 </P>
<P>
从前晋文公曾经出逃,而最终作了诸侯的盟主。齐桓公也曾经离走他国,而最终称霸于诸侯。越王勾践遭受吴王的侮辱,而后竞成威震中国的贤君。他们所以能扬名于天下,都是因为在本国受到了莫大的屈辱。因此,最好的是不要失败。其次,先败而后成功,这就叫做善于用民。 </P>
<P>
我听说:并不是没有安定的居处。而是自己没有一颗安定的心;并不是没有足够的钱财,而是自己没有一颗满足的心。所以君子对自己很严格,而待他人却很宽厚;普通人对自己很宽厚,而待他人却很苛刻。君子在得意的时候,不会改变他的志向,不得意的时候,他的心情也一样平静,虽然杂处在一般平庸的人群中,也始终没有怨心,因为他有着自信的力量。 </P>
<P>
所以凡事从最艰难的做起,结果必定达到自己的愿望。从来没有听说过专拣自己喜欢的事去做,而得不到极坏的结果的。 </P>
<P>
权臣伤君,谄君害主。仁君必定有肯说直话的臣僚,上面必有耿直的部属。一般议事的人都敢于陈述己见,直言不违,而在下位的也可据理相争,这样才可以长期地赐养人民。保全自己的国土。如果做臣下的都重视自己的爵禄官职,近臣缄默,远臣也喋不出声,以致怨恨深结于民心,国君左右尽是些谄谈无耻的人臣,臣下虽有好的建议,都被阻塞,那国家就危在旦夕了。桀纣不是因为没有天下之士啊:而最终残遭杀戮而丧失了天下,所以说,与其送件国宝,不如推荐贤士。 </P>
<P>
现在这里有五根锥子,有一根最为尖锐,那么这一根一定最先折断;这里有五把刀,有一把最为锋利,那么这把刀一定最先缺坏。所以甘甜的水井最容易用干,高大的树木最容易被砍伐,灵验的龟骨,最先被用烤干占卜神异的赚蛇,先被人捉去曝晒求雨。所以比干被箭杀死,是因为他太耿直,孟贲的死,是因为他太逞勇,西施被沉溺,是因为她的美貌,吴起被车裂,是因为他有功劳。这些人很少不是死于他们所长。所以说,太满了就装不下了。 </P>
<P>
所以,虽有贤明的国君,不爱无功之臣,虽有仁慈的父亲,不爱无益之子。凡是不能胜任其职而处其位的,一定不是久居其位的人。不能胜任其爵而领其俸禄禄,也必定不是久享其奉绿的主人。 </P>
<P>
好的弓不容易拉张,但可以射得高扎得深。良马难以乘骑,但可以任重道远。好的人才不容易驾驭,但可以使国君的地位增高。江河不嫌小溪小泉的水注入,所以水量增大。贤人做事踏实不夸张,能通情达理,所以能成为天下大器。因此,江河里的水,不是仅来于一个源流,价值千金的狐白裘,不是仅以一只狐狸腋下毛集成的。哪有圣人不取志同道合的人而争取能满足自己私意的人呢? </P>
<P>
所以天地并非光明永恒,大水并非一定清澈见底,大火并不是永远明亮,大德并不是那样高不可攀,有这样思想和心胸的人,才是千万人的领袖。要是思想象箭一样直,心胸象磨刀石那样平滑而装不下东西,那就不足以覆盖万物了。所以溪谷狭窄就干得快,河流浅显就枯得早,石田不会生长五谷,国君的深恩厚泽出不了宫中,就不能流行全国。 </P>
<P>
修身第二 </P>
<P>
君子率军作战虽有阵法,仍以勇敢为根本。丧葬活动虽有礼仪,仍以哀痛为根本。士虽有学问,仍以德行为根本。所以树根植得不深不稳,就没有必要希望枝繁叶茂。近人不亲,就没有必要去招徕远人。亲戚不归附,就没有必要去广结宾朋,做事没有始终,就没有必要去开展各种业务。举一例也弄不明白,就没有必要去广博多识了。 </P>
<P>
所以先王治理天下,定要明察远近,君子明察远近,就是修身啊!发现他人品德不修,或自己被人毁谤,就应当对自身加以检讨,这样就积怨少而品行修好了。凡是谗害他人的话不要听,打击报复的话不要说,伤害人的意念根本不要存于心,那样,即使有谄谀之人,也无法施展其伎俩。 </P>
<P>
所以君子做事能力一天比一天加强。志愿一天比一天推进,计划一天比一天强盛,这就是做君子之道啊!在贫穷的时候要显示出他的廉政,在富足的时候要显示他的义气,生时被人爱戴,死时为人所哀伤,这四项是不可虚假。而且要反之自身。凡是藏于心的,不要竭尽其爱;动之于身的,不要竭尽其恭;出了口的,不要竭尽其雅驯;畅于手足,达于肌肤。到了白发坠落而不肯舍弃其志的,只有圣人了吧! </P>
<P>
意志不坚强的人,智慧就不通达。说话不守信用的人。行为就不会有结果。拥有财富而不肯分给人的,不足以与他交朋友。守道不坚定,阅历不广博,辨别是非不清楚的。不足以与他交游。本不固未必危。光勇敢而不修行,以后一定懒惰。源头浑浊的流水不清,行为不可信的,名誉必损。名声不是无故而生的,名誉也不会自我长成。功成名就,名誉不可以虚假,这都要反之自身。只讲不做,口才虽好,也没人听。虽努力却夸其功,即使劳苦也无人接受。聪明的人心里明白而不多说。努力做事而不夸张自己的功劳,就这样而名扬天下。讲话不求多而求智,不求文采而求明察。没有智慧又不能明察事象,如果再加上自己又懒惰,那就事与愿违了。善不出自内心的,不能保留、行为不从自身辩明的,不能去做。名不会简单地得到,誉不能巧立,君子的言行是一致的。重在图利,不顾名誉,而这样可以为天下之士的,是从来没有的事。 </P>
<P>
所染第三 </P>
<P>
墨子先生见到染丝人染丝就感叹地说:“在青色染液里染丝,丝就变成青色。在黄色染液里染丝,丝就变成黄色。浸入的染液换了颜色,丝的颜色也就变了。丝五次染于不同的染液中,就成为五种颜色了,所以染丝不可不谨慎啊!”不仅染丝如此。国君的思想同样也受到身边的臣士的思想影响。如虞舜受到许由、伯阳的熏染,夏禹受到皋陶、伯益的熏染,商汤受到伊尹、仲胞的熏染,周武王受到姜太公、周公旦的熏染。这四个国君,由于受到正确的思想影响,才可以称王于天下,立为天子,功盖四方,名扬天下。大凡列举天下以仁义出名的人,都要提到这四位国君。夏桀王受到干辛、推哆的熏染,殷纣王受到崇侯、恶来的熏染,周历王受到厉公长父、荣夷终的熏染,周幽王受到傅公夷、蔡公教的熏染,这四位国王,由于受到不正确的思想的影响,才导致国家灭亡,身遭死难,贻笑大方。大凡要列举出天下不仁不义、可耻可辱的人,都要提到这四个称王的人。齐桓公受到管仲、鲍叔牙的熏染,晋文公受到舅犯、郭偃的熏染,楚庄王受到孙叔敖、沈令尹的熏染,吴王阖闾受到伍员、文义的熏染,越土勾践受到范兹、大夫文种的熏染,这五位君主由于受到正确的思想影响,所以能称霸诸侯,功名流传于后世。范吉射受到长柳朔、王胜的熏染,中行寅受到籍秦、高强的熏染,吴王夫差受到孙{名隹}、太宰{喜否}的熏染,知伯摇受到智国、张武的熏染,中山国君尚受到魏义、偃长的熏染,宋康王受到唐鞅、佃不礼的熏染,这六位国君,由于受到不正确的思想影响,所以才导致国灭家亡,身遭刑杀,宗庙毁灭,断子绝孙,君臣离散,百姓流亡。大凡列举天下贪婪、暴虐、苛刻、烦扰的人,都提到了这六位国君。能使国君安稳的条件是什么呢?是他实行治国方法正确。而这种正确的治国方法,是来自于影响国君的那些正确思想,所以善于做国君的人,在选择人才方面竭尽全力,在管理官吏方面就省事清闲了。不善于做国君的人,尽管伤身费神,忧心劳意,但国家却更加危急,自身更加受辱。象这六位国君,并不是不重视他们的国家安危,不爱惜自己,而是不懂得治国的要领。之所以他们不懂得治国要领,正是由于他们所受到的思想影响不正确。 </P>
<P>
不仅仅国君受到身边的臣士的思想影响,臣士也要受到身边的人的影响。如果他们的朋友都好讲仁义道德,淳朴谨慎,畏惧法纪,那么他们的家庭日趋富有,他们自身日趋安全,他们的名誉与日俱增,他们也就能胜任其官职了。如段干木、禽滑厘,传说这类人就是这样。如果他们的朋友都好夸耀,无事生非,结党营私,那么他们的家庭就日趋贫困,自身日趋难保,名誉日趋损落,他们就不能胜任其官职了。象子西、易牙、竖刁这类人就是这样的。《诗》里说:“染料必选纯正,染浸必谨慎。”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P>
<P>
法仪第四 </P>
<P>
墨子说:“天下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没有法则,没有法则而能成功地做事情是没有的。即使是士人将相,都有法则所依,虽然是做百工的,也都要有法则遵守。百工用矩画方形,用规画圆形,用绳墨画直线,用悬锤量偏正。无论是巧工还是拙工,都以这四者为法则。巧工能做得适合,拙工虽然不能做得适合,但是摹仿地做,仍然可以超过自己的笨拙。所以百工制做东西时,都有法则所依。” </P>
<P>
现在大者统治天下,其次治国,若是都没有法则所依,这就比不上百工聪明了。那么,应当用什么来做治国的法则呢?如果以自己的父母做为法则如何?天下做父母的太多,可是仁慈的父母却很少,假使人人都以自己的父母为法则,这种法则就不好。法则不好就不可以做为治国之标准法则。如果以自己的师长为法则如何?天下做师长的很多,可是仁德的却很少,倘若人人都以自己的师长为法则,这种法则就不好,不好的法则就不可以为治国的标准法则。如果以自己的国君为法则会怎样呢?天下做国君的很多,可是仁德的却很少,要是人人都以自己的国君为法则,这种法则不好,不好的法则就不可以做为治国的标准法则。所以父母、师长和国君三者,都不可以为治国之法则。 </P>
<P>
那么什么可以做为治国的法则呢?最好是法天。天的运行广大而无私,他施恩赐惠无穷无尽,他的光明长久不衰,所以圣王以天做治国法则。既然以天为法则,动作行事,一定视天而定,天所欲为的去做,天所不欲的就停止去做。然而天所欲和所恶的又是什么呢?天希望人们能相亲相爱,而不相互仇恨抢夺。怎么知道天要人们相亲相爱,而不相互仇恨抢夺呢?因为天兼爱人们,兼利人们。凭什么知道上天兼爱人们,兼利人们呢?因为上天宽宏大量而使人们拥有,使人们得到供养。 </P>
<P>
现在天下无论大国小国,都是天的城国。人无论是长幼贵贱。都是天的臣民。所以没有人不饲养牛马、喂猪犬、酿米酒、制米饼,以敬侍天。这不正是上天宽宏大量而使人们拥有,使人们得供养吗?天既然宽宏大量让人们有得供养,怎么还可以说天不要人们相爱相利呢?所以说:“爱人利人的。天—定降福与他。仇恨和抢夺他人的,天一定降祸给他。每天残杀无辜的人,一定会有祸患降临。”为什么说人们若相互杀害,天一定要降祸患给他们呢?是因为上天要人们相爱相利,而不要人们相互仇恨相互抢夺。 </P>
<P>
从前的圣王,象夏禹、商场、周文王、周武王、兼爱天下的百姓,带领他们敬奉上天,祭祀鬼神,他们给予百姓的好处多,所以上天降福给他们,让他们立为天子,天下的诸侯都服侍他们。暴虐的君王,如夏桀、商纣、周幽王、周厉王,兼恶天下的百姓,带领百姓咒骂上天,侮辱鬼神,他们抢夺百姓的太多,所以上天降祸给他们,使他们失掉了国家,身死后还被天下人唾弃,被后代子孙毁骂,直到现在也不休止。所以做坏事得祸的,桀、纣、幽、厉都是。而爱人利人得福的,禹、汤、文、武都是。爱人利人而得福的人是有的,仇恨和抢夺他人而得祸的人,也是有的。 </P>
<P>
七患第五 </P>
<P>
墨子先生说:“国家有七种祸患。这七种祸患是什么?城墙城池都守御不住而去修理宫室。这是一患;敌国已侵入国境,四方邻国无一搭救,这是二患;民力耗费在无用的事情上,国家的财宝浪费在接待宾客上,这是三患;做官的人只顾保持俸禄,游说的人只爱结交,君王修订法制来惩治臣下,臣下惧怕而不敢直言规劝,这是四患;君王自以为圣明聪颖而不问国事,自以为国家安定和强大而不用作防守准备,四方邻国图谋攻打他而不知道有所戒备,这是五患;所信任的人却不忠诚,而忠诚的人却得不到信任,这是六患;禽畜和粮食不够吃,大臣不能胜任其职,国君行赏赐并不能令人欢喜,行诛罚并不能令人惧威,这是七患。国家如果有此七种祸患,国家必亡。守卫城池时,如有此七患,敌军一到,国家立即倾覆。哪国有七患,哪国必遭殃。 </P>
<P>
大凡五谷,是百姓所赖以生存的,也是国君所用以供养的。因而百姓若没有所依赖的,国君也就没有供养的,百姓若没有吃的,就不可能做任何事情了。所以粮食不可以不尽力地生产,土地不可以不尽量地耕种,财用不可以不节约。五谷丰收,国君就能尝尽五味,五谷欠收,则不能尝尽五味。一谷不收叫做“馑”,二谷不收叫做“旱”,三谷不收叫做“凶”,四谷不收叫做“馈”,五谷不收叫做“饥”。遇到“馑”年,做官的自大夫以下都减去五分之一的俸禄;遇到“旱”年,则减去五分之二的俸禄;遇到“凶”年,则减去五分之三的俸禄;遇到“馈”年,则减去五分之四的俸禄;遇到“饥”年,则全无俸禄,仅供给饭吃罢了。因此国家遇上“凶”“饥”年的时候,国君撤掉鼎食五分之三,大夫撤掉悬挂的乐器,读书人停止上学,国君朝服不更新,诸侯的宾客、邻国的使者,款待不能丰盛,撤掉{马参}{马非},不修道路,马不喂粟,婢妾不能穿丝织品,这就表明穷困到极点了。 </P>
<P>
譬如现有一人背着他的孩子在井边打水,孩子掉到井里,那么孩子的母亲一定没法将孩子从并中救出来。如今国家遇上“凶”年,百姓饥饿无食,这种祸患比孩子掉进井里更为严重,可以忽视而不细察的吗?年成好的时候,百姓就仁慈善良,遇上凶年之时,百姓就吝啬凶恶,百姓的性情哪有一成不变的呢?参加生产的人少了,吃饭的人多了,那就没有丰年了。所以说:“财不足。就要反省生产是否合于农时,粮食不够,就要反省用时是否节制。古代人不误农时生产财富,用财时节约保本,那么财产就充足了。即使是前世的圣王,岂能保证五谷年年丰收而不遭旱涝之灾呢?但他却没有挨饿受冻的百姓,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他农时抓紧尽力,而给养时十分节约。如夏书上说:“禹有七年的水患”,殷书上说;“汤有五年的旱灾”,他们所遭的凶灾是何等的严重,然而百姓却没有受冻挨饿,为什么呢?是因为他们勤于生产,节俭于用罢了。所以说:“仓里没有储备粮食,就不能应付凶年的饥饿;库里没有储存的武器,即使自己有义却无法征伐无义的;城墙要是修得不完备,自家就无法防守,思想上考虑不周全,就不能应付突然的事变。”这有如庆忌,没有周全的考虑,就不要轻率出去。夏桀对商汤没有防备,因而被放逐,商约对周武王没有防备,因而被杀死。架和约虽贵为天子,富有天下,然而为什么都灭亡于百里大小的国君手中呢?那是因为他们有了富贵,却不做任何防备。所以防备确实是一个国家的重要工作啊!粮食是国家的宝贝,武器是国家的爪牙,城墙是用来守卫的,这三者,是国家维持必备的工具。所以说,用正常的差役,修治城墙,百姓劳累而不伤;用正常的田赋,征收租税,百姓费力而不苦。百姓苦的不是这些,而是基于官府大量搜刮百姓财物。以最高的赏赐赏给无功的人,耗尽国库去添置车马、衣服和珍奇玩物,折磨役使百姓去修建五宫楼阁,死后又厚制棺停、多做衣裳,生时修建亭台楼榭,死时大修坟墓。所以百姓苦于外,府库空竭于内,君主满足不了享乐,百姓承受不了痛苦。因而国家遭到敌国入侵就损伤,百姓遇到凶饥之灾就逃亡,这是防备不周全的罪过啊! </P>
<P>
因此,粮食,是圣人的宠物啊!所以《周书》上说:“国家没有足够三年的存粮,这个国家就称不上国家;家里没有足够三年的存粮,儿子就称不上儿子。”说的就是国家的防备啊!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9-10 15:44:47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