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533|回复: 16

[原创]明 冠服 大臣朝服祭服复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4 02:24: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此贴作废,望斑竹删除。。。。。。。。。。。。。。

[ 本帖最后由 mgr25 于 2009-4-29 21:52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7-10-4 02:2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此贴作废,望斑竹删除。。。。。。。。。。。。。。

[ 本帖最后由 mgr25 于 2009-4-29 21:53 编辑 ]
发表于 2007-10-4 09:55:13 | 显示全部楼层
<P>从楼主画的裳来看,应是嘉靖八年改制後的样式,但在祭服中有了方心曲领,而这个方心曲领在嘉靖八年的改制中是被废除了的,楼主在上面的方案中也提到了的</P>
<P>还有革带与蔽膝和绶的关系,在典章中有明确记载为缀于革带、且又没找到明确的嘉靖改制後的朝祭服画像塑像、再加上礼部志稿在记载改制时,明世宗曾对之前服制混乱时出现蔽膝和绶系于腰间进行指责的前提和情况下,再处理成系于腰间就似乎就是没有根据的了</P>
<P>这是我一点不成熟的看法</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4 10:11:20编辑过]

发表于 2007-10-4 21:26:55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有关明代朝祭服的绘画、雕塑等作品的确没有多少是能够完全反映明嘉靖该制後情况的,但有有一点,永乐定制可以肯定就是蔽膝和绶系于腰间的,至于改制後的实际情况,我一直寄希望的是《徐卿显宦迹图》,此图反映的是万历年间的情况,图中有朝服的正面和背面图象,弥足珍贵,应该能反映出嘉靖改制後革带、蔽膝和绶的情况,肯定是非常难得的资料,但现在所见只是故宫院刊所引的小图,细节根本看不清,此图现藏故宫博物院,并未展出,我曾专门问过著名的古书画鉴定家、故宫的单国强老师,但单老先生回答我,明人的宦迹图故宫藏有多卷,徐的那卷已经记忆不清了。虽然如此,我还是对此画特别关注,如能一见那是最好,另外故宫中其余的明人宦迹图也一定对研究明代服饰大有裨益,只可惜藏在深闺,实在是一大遗憾。又,明史记载,明代亦有冠服图多卷,计:《乘輿冕服圖說》一卷,嘉靖間考古衣冠之制,張璁為注說;《武弁服製圖說》一卷,親征冠服之制,張璁為注說;《玄端冠服圖說》一卷,燕居冠服之制,張璁為注說;《保和冠服圖說》一卷,宗室冠服之制,張璁為注說,这些倘若没有散佚,再加上《明中東宮冠服》,如果我们能有,可能疑问就会少很多了,但话又说回来,就算还在,那恐怕也不是我们能翻阅的了,只好再道一声遗憾。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4 21:29:49编辑过]

发表于 2007-10-4 22:03:55 | 显示全部楼层
<P>再向楼主朋友提一点自己的意见,我个人认为这个帖子中,你关于大带的考证很有价值,是一大亮点,但有的叙述欠准确,楼主说,朝鲜礼服大带类似于介绍的第二种,从资料上看,朝鲜前期的大带似乎是和定陵大带是类似的,已经没有了耳,但两根穗子(组)却并不像定陵那样在绅的内侧,而是在绅外侧,即靠近大带的两端,此可见朝鲜王朝《世宗庄宪大王实录》的插图,到了后期,大带有了很大的变异,首先是组也被取消了,其次是将绶缝缀在大带两绅中间,大带整体缩短,在大带两侧各延伸出一条系带,因朝鲜末期的朝、祭服上衣开衩,此系带从上衣开衩处进入,将大带固定在上衣内中单的前部。还有,此图片中的说明文字有别字,楼主如有时间,希望能校正一下。</P>
<P>还有一点想请问楼主朋友,不知楼主绘制的朝、祭服大带的组是否是单独一物,另系于大带之上的?</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4 22:07:14编辑过]

发表于 2007-10-4 22:43:07 | 显示全部楼层
<P>什么叫玉佩可以用大理石,琉璃,玻璃来替呀,看这个,白玉的</P>
<P> </P>
<P>岫玉的(玉玦)
</P>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07-10-4 22:53:30 | 显示全部楼层
<P>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确实如此,呵呵,是我太偏执了,莫怪,</P>
发表于 2007-10-5 17:47:46 | 显示全部楼层
<B>以下是引用<I>伍兹曼杜</I>在2007-10-4 11:15:40的o(︶︿︶)o 唉:</B>
<P>这个问题我也考虑过很久,但是从现实的操作度来讲,革带直接的虚束是最容易办到的方法,况且革带前后挂敝膝缀大绶,始终只见于会典记载,实际的画像或者雕刻作品基本上没有见过,我很怀疑,这个只是书面的规定,实际上并没有被贯彻执行。
</P>


<P>由于我们并不清楚蔽膝与绶究竟和革带是怎么样的一种联系方式,而传世画像等作品和朝鲜实物又多是表现革带虚系,所以在推测上面肯定存在难度。

<P>在嘉靖服制改革中,熟知古礼、靠大议礼之争进入内阁的张璁曾对明世宗说(大意),古制革带加蔽膝、绶与佩,然后加大带,笏搢于二带之间,而且革带前系蔽膝、後系绶的做法自古就是如此,但是现在革带不用了,以至于那些佩物无所依据,全部附属在裳腰之间,与古制不符了。然後明世宗说,礼服没革带不符合齐明盛服的古训,并让张璁将革带系蔽膝、佩、绶的方式绘制详细的图本奏上,然后颁布施行。

<P>张璁在嘉靖八年的服制改革中相当于总顾问或总指导者的角色(拍板人是皇帝),而改制的指导思想也是所谓的恢复古制,如果在改革时,革带、大带以及佩物的系带方式就是前面张璁讲到的那个古制,现在想想,有专家提出,改制後革带实束,外加大带,大带将革带罩住的说法也非无中生有,但不管怎样,还是需要明确的实物或绘画等作品做支撑。还有,张璁呈给明世宗那份革带系蔽膝、佩、绶的方式的详图还在,那很多问题恐怕就迎刃而解了,那这恐怕也是所谓痴心妄想了。</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5 17:49:13编辑过]

发表于 2007-10-5 22: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P>我觉得如果大带罩住革带的话,装饰物就没有意义了。</P>
<P>定陵出土的II型玉革带,上有十三块带板,双铊尾,正好是I型革带的前半部分,嘉靖八年定皇帝衮冕“革带前用玉,其后无玉,以佩绶系而掩之”。但是后面部分到底有多长呢?这点不清楚。II型革带的后边部分和I型革带的后边部分是不是一样长的呢?I型革带的后边部分装饰了七片,长度是被固定了的,但是II型革带的后边部分没有了玉片的限制,长度是否可以调节,或者仅以绶的顶部宽度为准?</P>
<P></P>
<P>在《阅世编》里面提到了圆领的腰带是“带宽而圆,束不着腰”。
</P>
<P>《阅世编》“腰带用革为质,外裹青绫,上缀犀玉、花青、金银不等,正面方片一两,傍有小辅二条,左右又各列三圆片,此带之前面也。向后各有插尾,见于袖后,后面连缀七方片以足之,带宽而圆,束不著腰,圆领两胁,各有细钮贯带于巾而悬之,取其严重整饬而已。”</P>
<P>双铊尾革带的用玉情况,方以智《通雅》:今时革带前合口曰三台,左右各排三圆桃。排方左右曰鱼尾,有辅弼二小方。后七枚,前大小十三枚。</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5 23:47:52编辑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07-10-6 01:40:39 | 显示全部楼层
<P>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带銙的大小,对革带的长度是有影响的,比如我看到两副不同的革带饰件,其中一副的铊尾差不多7、8厘米长,另一副的铊尾是11.8厘米长,前一副的桃形片是2.7*2.7厘米的,后一副则是4*4厘米,两相比较,革鞓的宽度也不尽一致。</P>
<P>另外,早期发掘的一些墓葬,发掘报告没有对出土文物进行详细报道,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P>
<P>总的来说,还是需要具体的数据,才能说明问题。</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6 1:47:19编辑过]

发表于 2007-10-6 10: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P>呵呵,看来楼主朋友的研究确实是非常仔细,佩服!</P>
<P>我国现存最大的雕版图书,藏于国家图书馆,刻于明嘉靖年间的《赐号太和先生相赞》,现在能见到的几张引图中有几张,可见图中大臣的革带是实束而非虚束,此书是明朝司礼监刻本,非同坊间刻本,且对比其余书中插图的服饰,真实度都很高,应该是比较可信的资料,由此一点似也可证明,明朝官员着常服,革带也未必尽是虚束。(另外,此书中目录中有“钦命園丘陪祀相  钦命園丘陪祀相赞”,极可能有着冕服的嘉靖皇帝像或着祭服的大臣像,这是在我所知的资料中,唯一一个有很大可能出现过明朝冕服实际穿着效果的一个了)</P>
<P>《赐号太和先生相赞》插图之一(局部)</P>
<P><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7-10/2007106152538891.jpg" border="0"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attachments/dvbbs/2007-10/2007106152538891.jpg\');}"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6 15:27:07编辑过]

发表于 2007-10-8 21: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P>看一下这幅图,其中的革带MS是虚束。</P>
<P>
</P>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07-10-11 16:27:30 | 显示全部楼层
<P>我还有个疑问,据明朝典章记载朝服上衣为赤罗青缘衣,下裳为赤罗青缘裳,青色在明前期指蓝色无疑,传世的一些朝服像的衣缘也是蓝色的,但从《徐显卿宦迹图》及明人所绘的《范仲淹像》来看,明后期的朝服衣缘似乎转变成了黑色(也可能是深青色)。虽不见于明文记载,但从明代服饰与制度脱节的规律来看,似乎可以如此这么认定。楼主可不可以再添加一幅朝服为黑缘的效果图呢? 昨天我在吧里发了这个疑问,正好今天看见先生在此,就再发一次吧!</P><P></P><P></P><P>
</P>
发表于 2007-10-11 16:29:13 | 显示全部楼层
<P>明官员朝服像</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11 18:13:38编辑过]

发表于 2007-10-11 16:30:53 | 显示全部楼层
<P>徐显卿宦迹图</P><P></P><P>明人绘范仲淹像</P>
发表于 2007-10-12 09:47:17 | 显示全部楼层
非专业人士,无可置辞,叹赏而过。
发表于 2007-10-12 17:45:25 | 显示全部楼层
<P>最近比较忙,虽然改绘不是很费时间,但是难抽空出来了,还请原谅啊!!)</P><P>==========================================================================================================</P><P>没关系,楼主以后有时间再补绘吧,能看见你的画还真是一种享受啊,考据很认真,人材!!!</P>[em1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5 20:47 , Processed in 0.12177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