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239|回复: 3

传统饰品通览——耳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15 16: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玦是一种开口的环状装饰物,一般呈扁平体,圆形,中心有孔,佩戴于耳上。

新石器时代,人们已经将玦用作耳饰。各地的新石器文化遗址中,均发现此种饰物,出土位置大多在墓主人耳际。但这些遗址基本分布于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及华南地区,而在黄河流域则少见。商周以后,中原地区及北方地区的居民,也喜欢在耳部佩戴这种饰物。北京琉璃河西周燕国墓和山西侯马上马村春秋中晚期墓葬都出土过玉玦。


制作玦形耳饰的材料,主要是玉,此外还有骨、石、玛瑙、象牙等。


玦形耳饰的款式虽然变化不大,但随年代的推移,也有一些差异。


新石器时代的玦形耳饰,以素面无纹者居多,中间的孔径较大,缺口两端的宽度比中间部分略显大些,如江苏南京城北阴阳营新石器时代出土的实物。


商周时期的玦形耳饰则比之前宽阔,中间的孔径变小,玦身的宽窄不很明显。精美者在器物表面雕琢纹样,常见的有涡纹、龙纹、兽纹或蟠螭纹等。

    到了战国末年至西汉初期,玦形耳饰的基本样式又有些变化,缺口两端变得狭窄,中间部分则有所放宽,四川凉山喜德拉克汉墓出土的玉玦,就属于这种类型。

战国以后,玦已经不再流行,汉代玉玦已经极少,并逐渐变大,成为佩玉。耳饰玉玦已经被耳珰所取代。宋代以后,出现了仿古的玉玦,主要模仿春秋战国形制,但多不符古制。


除了这些普通的玦形耳饰外,还有一些玦的造型比较奇特。


第一种:玦面厚薄不一,一面为平行,另一面则有坡度;有坡度的一面内厚外薄。四川西昌河西西汉墓即出土有这种耳饰。


第二种:玦身特细而孔径特大。广西西林普合西汉墓曾有出土,可能为当地少数民族所用。


第三种:玦的外围雕饰有四个对称的云形花牙,正面近边缘处刻一道阴线弦纹。广西田东战国晚期墓出土的玉玦即为此形。


第四种:玦体呈圆柱体。江苏常州戚墅堰圩墩新石器时代遗址,河南洛阳东周墓和广西武鸣马头战国墓都出土过。


第五种:玦体被雕刻成龙形、夔形或兽形。兽首和兽尾相合处的空隙,即为玦的开口。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和山西天马曲村西周墓出土的玉玦,都作此样式。


第六种:玦体极薄,呈扁圆形,下缘朝内凹陷,上缘开口,缺口的两端,各钻一个小孔,以便穿戴。云南江川李家山古墓出土的玉玦就是这种形状,且成组出土,估计使用时以细绳穿组,再悬挂在耳部。这种双耳挂满玉玦的人物形象,在湖南长沙古墓出土的青铜人形刀柄上还有具体反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0-7-6 20:2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发表于 2010-7-11 16: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绝人以玦啊
发表于 2011-3-5 15: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佩饰是怎么带的?像耳环一样夹在耳朵上?古人带这样的耳玦应该是不扎耳孔的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4 16:24 , Processed in 0.21013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