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844|回复: 4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2 22: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李广(——前119),西汉名将,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人。

    据史书记载,李广为秦国名将李信之后,身世显赫。自幼熟读兵法,猿臂善射,慨然有丈夫立志四方,男儿建功异域之志。公元前166年,匈奴老上单于率军十四万人边掳掠,李广以良家子弟从戎参加了自卫反击战,并以作战骁勇,杀敌众多而荣封散骑常侍,得以时常护卫皇帝出行。在巡行各地中,李广曾多次力排险阻,格杀猛兽,以至文帝对其勇壮极为赞叹,曾言:“惜广生不逢时,若在高祖创国之时,以其技艺,万户侯当不在话下。”大有惺惺相惜之态。

    公元前156年,景帝刘启即位,李广升为骑郎将,官阶虽然不高,但按汉代军制,作为禁卫侍从骑兵部队的首领,却是相当荣耀的。七国之乱时,李广奉命随周亚夫平叛。在昌邑(今安徽碣山东)史战中,李广勇夺叛军军旗,立下赫赫战功,但因擅自接受景帝长弟梁孝王刘武授予的将军印,被人举报遭到景帝的猜疑,因而回京后不仅没有得到赏赐,反而被调往亡谷充任太守。

    汉初由于盛行黄老学说,崇尚无为而治,更主要的是因综合国力不强,因而在处理与匈奴的关系,自高祖刘邦以来便历代相沿“和亲’’政策,即将公主远嫁匈奴单于,以求相安无事。但“和亲’’并没能真正阻止住凶奴贵族的掠边。因而李广上任后就疲于应付不时入犯的匈奴散骑。这种零星的战斗,突然频繁,比正规战争要凶险得多,李广由于陷入连续的厮杀,马不离鞍不得休停。这种情况传到都城,引起朝臣的焦虑,纷纷上疏请求将李广内调,景帝却不为所动,只是次弟将李广调往上郡、雁门、代郡、云中等地担任太守,让他连年苦战在漫长的西北边境线上。  

    公元前129年,李广率军从雁‘门出征匈取,突遭匈奴主力,单于久仰李广盛名,颇想结识,令部下务必生擒。由于寡不敌众,李广在鏖战中受伤晕倒被俘。为安置李广,匈奴人用搭袋在两匹马当中做三个临时担架,抬李广挟持而行。走三十余里后,李广醒来攒起精神翻身跃上旁边的敌骑,将敌兵推下,以弓当鞭,向南疾驰,逃回边关。因李广出征损失惨重,被武帝刘彻革除军职,贬为庶人。但因此却在匈奴军中赢得了“飞将军”的美称。  

    在故乡蓝天山中,李广度过了一年悠闲岁月。但即便是栖身山林,他也没有放弃为国尽忠的远大抱负,习书精射之余,悉心培育弟子。霍去病即是其弟子中杰出的一员。

    公元前128年,匈奴掠边杀辽西太守,击败材官将军韩安国,边塞震动,武帝遂重新启用李广,拜为右北平太守,直至123年。李广射虎当为这几年的事情,至民国时虎头石下尚有李广祠祭祀。

    李广身材魁伟,两臂修长,时人称为猿臂。李氏家族众多子弟中,虽个个善射,却以他为尊。李广为人迂讷、不善辞令,与朋友同事相处饮酒常以射箭为乐,李厂:治军简练,决不用各种琐碎的纪律烦忧土兵。其部行军队伍不整,到了宿营地人人自便,夜间休息不击刁斗,开;放游流哨,军中公文尽量从简,不过他的警戒哨却放得很远,所以李广行军从未遭到突袭。加之李广廉洁爱兵,每得赏赐则分麾—F,饮食与众共享之,特别是广漠行军遇水、粮乏绝之时,士卒不尽饮,他不近水;士卒不尽食,他不尝食,由于同甘苦,故将士皆乐随之为伍为其效命。他在右北平任上几年,匈奴兵常常相互告诫:“飞将军在此,毋犯]’’此地民众赖以安居。“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既是后人对李广一生威震匈奴的写照,又表达了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公元前121年,博望侯张骞率军万骑出征匈奴,李广率四千骑兵先行。李广率军挺人敌区几百里后,突遭左贤王四万骑兵围困。匈奴兵以排山倒海之势从四面八方压了下来,箭如雨下,顿时汉兵大乱。李广当机立断,命爱子李敢率几十名骑兵冲阵,以壮军威。李敢一马当先,率兵杀开一条血路,冲出敌军包围,然后又返身从侧翼杀回。望着血染征胞的爱子,李广对士兵大叫:“不要怕!匈奴兵稀松得狠!” 军心籍此稍稳。李广趁机集结部队,加强防守。为消灭汉军,匈奴兵实行了人海战术、轮番攻击,均被击退。但汉军坚持到傍晚时已伤亡过半,箭矢也即将射尽,而敌军正在酝酿着一场更猛的攻势。此时,李广令士兵引弓不发,亲自端起了威力最大的大黄弩。这种弩是十石弩,开弩要六百斤的气力,射程达400米。匈奴骑兵见汉军停止射击立即重新集结,阵地上一片静寂。边风扯动军旗,前方传来匈奴战马的阵阵嘶鸣,大战将临,就连那些身经百战的士兵都吓得面如土色。可是李广却镇定地从箭袋里挑出几支锋利的四棱铁箭扣在掌心。匈奴兵开始了攻击,只见李广一箭就将带队的裨将当胸射穿毙命。一箭刚出,一箭又发,嗖嗖几箭,匈奴前队的将士接连落马,匈奴军兵大为惊愕,以为汉军有天神相助,进攻队伍一触即溃。翌日,敌我双方又是一番苦战,匈奴兵仍没能攻克汉军的营垒,但李广的部队此时只乘五、六百人。直到此时,汉军主力才迟迟赶到解围。由于李广军损失惨重,援军又长途跋涉极其疲顿,汉军已无力实施追击。所以这次出征,李广功过相抵,仍未得进爵。

    接连的失利对李广刺激很大。特别是其堂弟李蔡,当年与他一道参军,人品、才能皆不及他,如今已进爵安乐侯,位置三公了。过去的部将乃到土兵,许多人也都取得了封号。而自己血战多年,官不过九卿,连爵位和封邑却没求得一个,长期的惆怅失落使李广变得更加郁郁寡欢,沮丧万分。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刘彻决定派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各率5万骑兵远征漠北,以彻底解除匈奴对汉边郡的侵扰。李广知悉后强烈要求出征,天子以为老,弗许。良久,乃许之,以为卫青部前将军。

出塞后,卫青从俘虏口中得知了匈奴首领伊雅斜单于的驻地,决定轻装前进突袭。因来时他曾受过武帝私下告诫:“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加之私心作崇,想借此役捕获单于立功而使天子恢复其好友公子敖的侯爵与封邑,遂调李广到右翼与右将军赵食其合兵一处,从侧翼进击策应。然而因右翼行军路线尽是荒漠,大军迷路而延误了会战,使单于得以突破汉军重围远循。卫青虽率部追杀,也未擒获,只得悻悻而返。在回军路上,卫青遇到迟迟赶来的右翼兵马,遂派长史携酒敬奉李广并询问迷路缘由,意图拉拢李广将走失单于的责任推给右将军赵食其,遭到正直的李广拒绝。卫青大为恼火,又派长史催逼李广的幕僚速去中军核对行军文书,意在笼络李广的左右为李广开脱,李广仍不为所动,坦然对长史说:“校尉们无罪,迷失道路的责任在我而不在他们,我是一军之主,到时自会到大将军处禀复。”从而把责任统统揽到自己身上。

按照法律,误期当斩。虽可赎为庶人,但耗资甚巨,而李广一向清廉,家无余蓄,难筹巨资赎罪‘加之命途多舛,失意至极,虑及花甲之龄还要接受刀毛吏的质询,遭其侮膊,遂萌死意。天色将晚,李广巡营已毕,望着这些同生共死的将士,恋恋不舍地走回军帐,悲愤地仰天长叹:“我自幼从军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竟不能一当单于,这次可有了与单于交战接手的机会,大将军却令我改变行军路线,苍天又让我迷路。不当单于,天乎?人乎?!”说罢拔剑自刎,一代名将就这样凄惨地含恨殒去。这正是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 本帖最后由 渔猎游民 于 2009-4-2 22:24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9-4-2 22:26:58 | 显示全部楼层
叽叽歪歪以笔为刀的角色什么时代都有哦,呵呵,也算中国特色了。

李广实在是失败,何必为什么大汉江山肝脑涂地呢?

既然他们喜欢进谗言,那就应该被匈奴鱼肉,这正是天意。

天意不可违。。。。。
 楼主| 发表于 2009-4-2 22:28:44 | 显示全部楼层

罗马的荣光也不过如此。。。。

·外文别名:
         The Gladiators (USA) (working title)      

·剧情介绍
  20世纪50-60年代的史诗巨片时代早已逝去,金戈铁马、刀光剑影的故事也已被大多数观众淡忘。今天,导演雷德利-斯考特却要重拾这一题材,将宏伟的古罗马角斗场再现于银幕之上,为人们讲述了一个有关勇气与复仇的故事。

  马克西默斯(卢塞尔-克劳饰)是一位战功赫赫的罗马帝国将军,麾下的帝国军团节节胜利,无坚不摧。行将作古的帝国皇帝马库斯-奥里利乌斯(理查德-哈里斯饰)非常赏识马克西默斯的才干,有意选择他继承皇位。

  奥里利乌斯对马克西默斯的宠信招致太子康默迪乌斯的极度妒恨。他谋夺了皇位之后便下令处死马克西默斯和他的家人。虽然马克西默斯最终免于一死,但还是被贬为奴,进而被训练成一名角斗士,为嗜血的人们表演一幕幕你死我活的搏杀。但是,马克西默斯从未放弃复仇的心愿,因为他坚信人的意志比皇权更为强大。最后,马克西默斯终于有机会与康默迪乌斯面对面地站在罗马城的大角斗场上,进行一场生死决斗。
发表于 2009-4-6 15:3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渔猎游民 于 2009-4-2 22:26 发表
叽叽歪歪以笔为刀的角色什么时代都有哦,呵呵,也算中国特色了。

李广实在是失败,何必为什么大汉江山肝脑涂地呢?

既然他们喜欢进谗言,那就应该被匈奴鱼肉,这正是天意。

天意不可违。。。。。

本来看到你一楼满篇错误还想帮你指正下,但看到二楼后马上改变了主意。
你这种可笑的* 奸理论怕是用来黑李广的吧!
换句话说就是“宁叫我负天下人,莫叫天下人负我?”
且漫说李广难封是真的怀才不遇还是并无实才,就说这守城之功竟全在李广?您怕是没有听过苍鹰郅都,也不知道程不识的治军严谨吧!守成之功岂在一子?
以一己私怨便想挟持报复国家民族,莫不是楼主是中行説李陵转世?
发表于 2009-4-6 15:52:17 | 显示全部楼层
贴一篇楼主所说的叽叽歪歪:

请点击—>李广非良将论<—请点击

内容提要:李广作为司马迁心目中的良将,其将才和为人被司马迁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后世很多人便也附会司马迁之说,认为李广的将才比肩张良、韩信。其实,历史上真实的李广既无张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谋将之才,更无韩信“连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的大将之才。治军疏怠、行军无方、轻进求战足以看出他无大将之才;坑杀降卒、擅杀他将、不听节制更是显出他的寡仁少德。何况李广一生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更是历经汉匈五次大战。机会可谓不少。然而李广却无尺寸之功以得封,可见他的“不封”实在是因自身能力不及所造成的。

[ 本帖最后由 萧野 于 2009-4-6 15:53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3 10:59 , Processed in 0.09364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