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399|回复: 12

战国策-东周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6-30 10: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文】
<P>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以告颜率。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借救于齐。”</P>
<P>  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实也。愿大王图之!”齐王大悦,发师五万人,使陈臣思将,以救周,而秦兵罢。</P>
<P>  齐将求九鼎,周君又患之。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解之,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周赖大国之义,得君臣父子相保也,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梁。”颜率曰:“不可。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晖台之下,少海之上,其日久矣。鼎入梁,必不出。”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楚。”对曰:“不可。楚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于叶庭之中,其日久矣。若入楚,鼎必不出。”王曰:“寡人终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颜率曰:“弊邑固窃为大王患之。夫鼎者,非效醯壶酱甄①耳,可怀挟提挈以齐至者;非效鸟集乌飞,兔兴马逝,漓然②可至于齐者。昔周之伐殷,得九鼎,凡一鼎而九万人挽之,九九八十一万人,士卒师徒,器械被具,所以备者称此。今大王纵有其人,何途之从而出?臣窃为大王私忧之。”齐王曰:“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颜率曰:“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弊邑迁鼎以待命。”齐王乃止。</P>
<P>  【注释】</P>
<P>  ①醯:醋。甄:小口坛。</P>
<P>  ②漓然:本意为水急流的样子。</P>
<P>  【译文】</P>
<P>  秦国出兵进逼周地,索求周室九鼎,周君为此忧虑不安,就把这事告诉了大臣颜率。颜率说:“大王不必担忧,我愿到齐国去求助。”</P>
<P>  颜率到了齐国,对齐王说:“秦国实在太不象话了,打算出兵进逼周室来索求九鼎;我国君臣研究考虑,认为与其给了秦国,还不如送给贵国。保存危国且有美名,获得九鼎又实惠。希望大王考虑!”齐王听了大为高兴,于是出兵五万,派大臣陈臣思带领前去救周,秦兵因此便撤退了。</P>
<P>  齐王又来索求九鼎,周君又为此忧虑不安。颜率说:“大王不必担忧,我愿去齐国处理此事。”</P>
<P>  颜率到了齐国,对齐王说:“我国靠贵国主持正义,君臣父子才得以保全,我国愿意献出九鼎,但不知贵国打算从哪条路送到齐国来?”齐王说:“我打算借魏国。”颜率说:“那可不行,他们魏国君臣很想得到九鼎在晖台之下,少海之上进行策划已经很久了,九鼎进入了魏境,就甭想出来。”齐王说:“那我就借道楚国。”颜率说:“那也不行,楚国君也想得九鼎,他们在叶庭之中设法谋取,已非一日,如果九鼎进入了楚境,也甭想出来。”齐王说:“那末,我到底从哪条道才可以把九鼎运到齐国呢?”颜率说:“我们周王室当然私下也为大王发愁。这么大的鼎,不像醋瓶子、酱罐子,随便揣在怀里,挟在腋下,提在手上,就可以拿到齐国来;也不象鸟集乌飞、兔蹦马驰那样,轻捷迅速、毫不费劲儿地就可到达齐国。从前,周武王灭商,得了九鼎,只一个鼎大概就要九万人拖拉,九只鼎就要八十一万人,为此要准备各种器械、衣服、用具等物,也得要这么多人。现在大王即使有这么多人,但又从哪条路运到齐国呢?我也很为大王发愁。”齐王说:“你跑来跑去,原来还是不给呀!”颜率说:“不敢欺骗大国,只希望赶快决定到底走哪条路,敝国准备运鼎,等待大王下令。”齐王索鼎之事于是作罢。</P>
 楼主| 发表于 2005-6-30 10: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B></P>秦攻宜阳</P></B><P>  【原文】</P><P>  秦攻宜阳①,周君谓赵累②曰:“子以为何如?”对曰:“宜阳必拔也。”君曰:“宜阳城方八里,材士十万,粟支数年,公仲之军二十万③,景翠之楚之众④,临山而救之,秦必无功。”对曰:“甘茂⑤,羁旅也,攻宜阳而有功,则周公旦也⑥;无功,则削迹于秦。秦王不听群臣父兄之议而攻宜阳⑦,宜阳不拔,秦王耻之。臣故曰拔。”君曰:“子为寡人谋,且奈何?”对曰:“君谓景翠曰:‘公爵为执圭⑧’,官为柱国⑨,战而胜,则无加焉矣;不胜,则死。不如背秦援宜阳。公进兵,秦恐公之乘其弊也,必以宝事公,公仲慕公之为己乘秦也⑩,亦必尽其宝。”</P><P>  秦拔宜阳,景翠果进兵。秦惧,遽效煮枣(11),韩氏果亦效重宝。景翠得城于秦,受宝于韩,而德东周。</P><P>  【注释】
  ①宜阳:韩地,故城在今河南宜阳县东。
  ②赵累:周人。
  ③公仲:韩国相,名侈。
  ④景翠:楚将。景、昭、屈姓都是楚国的公族。
  ⑤甘茂:下蔡人。
  ⑥周公旦:周公名旦,武王之弟。
  ⑦秦王:秦武王,名荡。
  ⑧执圭,圭是上圆下方的玉,执圭是楚国的一种爵位。
  ⑨柱国:楚官名。
  ⑩译文依鲍本“中”作“仲”。
  (11)煮枣:在今山东菏泽县西南。</P><P>  【译文】</P><P>  秦军攻打韩国的宜阳,周赧王对臣下赵累说:“你认为事情的结果会怎样?”赵累回答说:“宜阳必定会被秦国攻破的。”赧王说:“宜阳城不过八里见方,城内英勇善战的士兵有十万,粮食可以支用好几年;还有韩国相公仲的军队二十万,加上楚国景翠率领的兵士,依山扎寨,相机发兵援救,秦国一定不会成功的。”赵累回答说:“甘茂是寄居秦国的客将,如果攻打宜阳有功,就成了秦国的周公旦;如果不成功,就将在秦国被革除官职。秦武王不听群臣父兄们的意见,执意要进攻宜阳,如宜阳攻不下来,秦王会以此为耻。所以我说宜阳一定能攻下来。”赧王说:“那么你替我谋划一下,应当怎么办?”赵累回答说:“请君王对景翠说:‘你的爵位已经是执圭,你的官职已经是柱国,就是打了胜仗,官爵也不可能再升了;如果不取胜,就必遭死罪。不如背离秦国去援救宜阳。只要你一出兵,秦国就会害怕你的乘秦军疲惫去攻打它,那一定会拿出宝物送给你,公仲也会敬慕你乘虚攻打秦国而使宜阳解了围,也一定会把他的宝物都送给你。’”</P><P>  秦军攻陷宜阳以后,景翠果然发兵。秦国大为恐惧,赶紧把煮枣地方献给景翠,韩国果然也拿出重宝酬谢景翠。景翠不但得到了秦国的煮枣城,又得到了韩国的财宝,并且东周还感激他的恩德。</P>
 楼主| 发表于 2005-6-30 10: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B></P>东周与西周战</P></B><P>  【原文】</P><P>  东周与西周战,韩救西周。为东周谓韩王曰:“西周者,故天子之国也,多名器重宝。案兵而勿出,可以德东周①,西周之宝可尽矣。”</P><P>  【注释】</P><P>  ①德:此处作动词,意即施惠对方。</P><P>  【译文】</P><P>  东周与西周交战,韩国要出兵援助西周。有人为东周对韩王说:“西周所处之地,是以前周天子的故都,那里有很多钟鼎、珍宝。如果韩国不出兵,既可以施惠于东周,西周也会献出珍宝。”</P>
 楼主| 发表于 2005-6-30 10: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B></P>东周与西周争</P></B><P>  【原文】</P><P>  东周与西周争,西周欲和于楚、韩。齐明谓东周君曰:“臣恐西周之与楚、韩宝,令之为己求地于东周也。不如谓楚、韩曰:“‘西周之欲入宝,持二端,今东周之兵不急西周,西周之宝不入楚、韩。’楚、韩欲得宝,即且趣我攻西周①。西周宝出,是我为楚、韩取宝以德之也。西周弱矣。”</P><P>  【注释】</P><P>  ①趣:疾。即督使疾战。我:指东周。</P><P>  【译文】</P><P>  东周与西周冲突,西周想和楚、韩两国联合。大臣齐明对东周君说:“我担心西周会给楚、韩两国献宝,让楚、韩两国为他自己向东周求地。您不如对楚、韩两国说:‘西周想给你们献宝,是抱有投机的态度。如果东周不急攻西周,那末,西周就不会给楚、韩两国献宝。’楚、韩两国要想得宝,就必须促使我们东周进攻西周。西周给楚、韩两国献宝,则是我们在为楚、韩两国争得宝物,而有恩于韩、楚两国,西周也就削弱了。”</P>
 楼主| 发表于 2005-6-30 10: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B></P>昭献在阳翟</P></B><P>  【原文】</P><P>  昭献在阳翟,周君将令相国往,相国将不欲①。苏厉为之谓周君曰:“楚王与魏王遇也,主君令陈封之楚②,令向公之魏。楚、韩之遇也,主君令许公之楚,令向公之韩。今照献非人主也,而主君令相国往。若其王在阳翟,主君将令谁往?”周君曰“善”。乃止其行。</P><P>  【注释】</P><P>  ①不欲:不为,即不前往。</P><P>  ②之楚:之,作动词去的意思。之楚:即去楚。</P><P>  【译文】</P><P>  韩相国昭献在阳翟,周君将派相国去,相国不愿去。苏厉为相国对周君说:“从前楚王与魏王会晤,君王您派陈封去楚国,派向公去韩国。现在昭献不是国君,而您却派相国去;假如他们的国君在阳翟,那么您将派谁去呢?”周君说:“好。”于是就没有派相国去。</P>
 楼主| 发表于 2005-6-30 10: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B></P>秦假道于周以伐韩</P></B><P>  【原文】</P><P>  秦假道于周以伐韩,周恐假之而恶于韩,不假而恶于秦。史黡谓周君曰①:“君何不令人谓韩公叔曰②:‘秦敢绝塞而伐韩者③,信东周也。公何不与周地,发重使之楚④?秦必疑⑤,不信周。是韩不伐也⑥,又谓秦王曰⑦:‘韩强与周地⑧,将以疑周于秦,寡人不敢弗受。’秦必无辞而令周弗受。是得地于韩,而听于秦也。”</P><P>  【注释】</P><P>  ①史黡:韩国史官,身世不详。</P><P>  ②韩公叔:韩氏公族,鲁国大臣。</P><P>  ③绝塞:横越边境的险塞。</P><P>  ④重使:以重臣或公子做使者。</P><P>  ⑤秦必疑:秦国必定怀疑。秦楚争霸,周使赴楚,秦必怀疑,因此不敢借路。</P><P>  ⑥韩不伐:即韩不受秦伐。</P><P>  ⑦秦王:此指秦武王。</P><P>  ⑧强:竭力。</P><P>  【译文】</P><P>  秦国要借道东周去攻打韩国,东周君担心借道给秦国,会得罪韩国;不借道,又怕得罪了秦国。史黡对东周君说:“您何不派人对韩相国公仲说:‘秦国敢于借道东周以攻打韩国,是因为相信东周。您为何不给东周以土地,派特使去楚国?这样,秦国一定怀疑楚国,不相信东周。如此,韩国就不会受到秦国攻打。’您再对秦王说:‘韩国硬要把地送给我们,想使秦国怀疑东周,我们不敢不接受韩国的赠地。’秦王一定无法找到借口,不让东周接受韩国的赠地。这样,东周既可以从韩国得到土地,又顺从了秦国。”</P>
 楼主| 发表于 2005-6-30 10: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B></P>楚攻雍氏</P></B><P>  【原文】</P><P>  楚攻雍氏,周粻①秦、韩。楚王怒周,周之君患之。为周谓楚王曰:“以王之强而怒周,周恐,必以国合于所与粟之国,则是劲王之敌也,故王不如速解周恐②。彼前得罪而后得解,必厚事③王矣。”</P><P>  【注释】</P><P>  ①粻:粮食,此外指供给粮食。</P><P>  ②恐:恐惧,顾虑。</P><P>  ③厚事:厚:厚待,殷勤。厚事:即殷勤侍奉。</P><P>  【译文】</P><P>  楚国进攻韩国的雍氏,周君把粮食供给秦、韩两国,楚王对周室甚为震怒。周君为此很感忧虑。</P><P>  有人为周君对楚王说:“凭楚王之威强而迁怒于周君,周君将会害怕,他必定会去联合供应粮食给他的秦、韩两国。那就会加强大王的敌手。所以大王不如马上去消除周君的顾虑。周君原来得罪了大王,后来又得到谅解,他必然会更加殷勤地侍奉大王。”</P>
 楼主| 发表于 2005-6-30 10: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B></P>周最谓吕礼</P></B><P>  【原文】</P><P>  周最谓吕礼曰:“子何不以秦攻齐?臣请令齐相子,子以齐事秦,必无处①矣。子因令周最居魏以共之。是天下制于子也。子东重于齐,西贵于秦。秦、齐合,则子常重矣。”</P><P>  【注释】</P><P>  ①无处:没有忧虑。</P><P>  【译文】</P><P>  齐臣祝弗对秦将吕礼说:“您为什么不使秦国与齐国亲善呢?这样我可以要齐国让您做相国,您可以使齐国尊奉秦国,就必无忧虑了。您如果再让周在魏国与齐国共同尊奉秦国。那末,诸侯就会在您的控制之下了。如此,您东可得到齐国的重用,西可得到秦国的尊重。齐、秦两国联合,那您就能久居高位了。”</P>
 楼主| 发表于 2005-6-30 10: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B></P>周相吕仓见客于周君</P></B><P>  【原文】</P><P>  周相吕仓见①客于周君。前相工师藉恐客之伤己也,因令人谓周君曰:“客者,辩士也②。然而所以不可者,好毁人。”</P><P>  【注释】</P><P>  ①见:举荐。</P><P>  ②辩士:能言善辩之士。</P><P>  【译文】</P><P>  东周相国吕仓引荐一位游客给周君,前相国工师藉怕这人会诽谤自己,因而找人对周君说:“来客虽然是个辩智之士,然而他不能被任用,是由于他好诽谤别人。”</P>
 楼主| 发表于 2005-6-30 10: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B></P>周文君免工师藉</P></B><P>  【原文】</P><P>  周文君免工师藉,相吕仓,国人不说也。君有闵闵之心。谓周文君曰:“国必有诽誉,忠臣令诽在己,誉在上。宋君夺民时以为台①,而民非之,无忠臣以掩盖之也。子罕释相为司空②,民非子罕而善其君。齐桓公宫中七市③,女闾七百,国人非之。管仲故为三归之家④,以掩桓公,非自伤于民也?《春秋》记臣弑君者以百数,皆大臣见誉者也。故大臣得誉,非国家之美也。故众庶成疆,增积成山。”周君遂不免。</P><P>  【注释】</P><P>  ①宋君夺民时以为台:宋平公剥夺百姓耕作时间来建造楼台。</P><P>  ②子罕释相为司空:子罕舍去相国去作司空(管理工役的官)。</P><P>  ③齐桓公:桓公名小白,僖公之子。</P><P>  ④管仲故为三归之家:管仲字夷吾,颍上人。管仲故意在家里建造一台,名曰三归。一说女子出嫁为归,三归是家室三处。</P><P>  【译文】</P><P>  周昭文君免除工师藉的职务,任命昌仓为相国,因此使国人大为不满。周文君为此感到很忧心。</P><P>  有人就对周文君说:“国家每做一事必然是有毁谤也有赞美,忠臣把毁谤都加在自己身上,而把赞美都归于君主。宋国的君主强占农时建筑游乐台,为此而遭受人民的反对,这主要是由于没有忠臣代他受过。子罕辞去相位而改任司空,人民非议子罕而赞美宋君。在齐桓公的宫中,一共拥有七个市场和七百个妓院,齐国人都斥责他,于是管仲就故意在自己家筑台,并命名为“三归台”,目的就是为桓公掩饰过错,自己并非有意伤害民心。《春秋》一书记载臣子杀死君主的事数以百计,他们都是很受赞誉的大臣。由此可见,重臣享有盛名,并不是国家的幸事。所以世有众多成强、增积成山之说。”周昭文君这才没有免去吕仓相国的职位。</P>
 楼主| 发表于 2005-6-30 10: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B></P>温人之周</P></B><P>  【原文】</P><P>  温人之周,周不纳客。即对曰:“主人也。”问其巷①而不知也,吏因囚之。</P><P>  君使人问之曰:“子非周人,而自谓非客,何也?”对曰:‘臣少而诵《诗》②、《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士。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今周君天下,则我天子之臣,而又为客哉?故曰‘主人’。”君乃使吏出之。</P><P>  【注释】</P><P>  ①巷:住所。</P><P>  ②《诗》:即《诗经》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P><P>  【译文】</P><P>  温地人来到东周,东周不接待。问他:“你是外地人吧?”回答说:“我是本地人。”问他住在哪里,他回答不出。看守边界的官吏就把他抓了起来。</P><P>  周君派人问他:“你不是东周人,为什么谎称自己不是外地人呢?”他回答说:“我年轻的时候读《诗经》、《诗经》上说:‘整个天下,无一处不是君王的领土;四海之内,无一人不是君王的百姓’,现在大王是天子,那末,我就是天子的百姓。怎么又说我是外地人呢?所以我说是‘本地人’。”于周君就令人放他走了。</P>
 楼主| 发表于 2005-6-30 10: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B></P>或为周最谓金投</P></B><P>  【原文】</P><P>  或为周最谓金投曰:“秦以周最之齐疑天下,而又知赵难予齐人战;恐齐、韩之合,必先合于秦。秦、齐合,则公之国虚矣。公不如救齐,因佐①秦而伐韩、魏,上党、长子,赵之有已!公西收宝于秦,南取地于韩、魂、因不困,徐为之东,则有合矣。”</P><P>  【注释】</P><P>  ①佐:辅助,帮助。</P><P>  【译文】</P><P>  有人为齐相周最游说赵臣金投,说:“秦国因周最到齐国,就怀疑诸侯联合进攻秦国;又深知赵国难与齐国交战,就担心齐,赵两联盟,因此它必定先与齐国结成联盟。秦、齐两国联盟,则赵国必有灭国之祸。您不如采取与秦、齐两国隧盟的策略,出兵援救齐国,帮助秦国进攻韩、魏两国。这样,上党、长子两地必为赵国所有。如此,您东得财宝于齐,西得土地于韩、魏,就能困阻赵将韩徐为进攻齐国的大军。那末赵国与秦,齐两国就可结成联盟。”</P><B></P>周最谓金投</P></B><P>  【原文】</P><P>  周最谓金投曰:“公负令秦①与强齐战,战胜,秦且收齐而封之,使无多割而听天下之战;不胜,国大伤,不得不听秦。秦尽韩、魏之上党,太原西土,秦之有已!秦地,天下之半地,制齐、楚、三晋之命。复国,且身危,是何计之道也!”</P><P>  【注释】</P><P>  ①负令秦:负,失去。意即失去秦国的支持。</P><P>  【译文】</P><P>  齐相周最对赵臣金投说:“您失去秦国支持的优势,与强齐作战,如果能战胜齐国,秦国就会与齐国结成联盟,加强齐国,不会让它多割地给您,您就得受诸侯的攻击;如果您被齐国打败,赵国就会大受损伤,不得不听命于强秦。秦国已取得了韩、魏上党的咽喉之地,而且太原以西又为秦国所有。秦国所控制的地盘几乎为山东六国之半,它完全控制了齐、楚、赵、魏、韩五国。这对赵国来说,将有灭国亡身之祸,这算是什么计谋啊?”</P><B></P>右行秦谓大梁造</P></B><P>  【原文】</P><P>  右行①秦谓大梁造②曰:“欲决霸王之名,不如备两周辩知之士。”谓周君曰:“君不如今辩知之士为君争于秦。”</P><P>  【注释】</P><P>  ①右行:古官名。</P><P>  ②大梁造:亦作大良造,秦爵名。</P><P>  【译文】</P><P>  右行秦对秦国的大梁造说:“您想让秦国称霸于诸侯,就要广为搜罗两周辩智之士,开展广泛的外交活动。”他又对周君说:“您处在大国包围之中,最好派辩智之士到秦国去,争取强秦,取得依靠”</P><B></P>谓薛公</P></B><P>  【原文】</P><P>  谓薛公曰:“周最于齐王也而逐之。听祝弗相吕礼者,欲取秦。秦、齐合,弗与礼重矣。有用齐、秦必轻君。君弗如急北兵,趋①赵以和秦、魏,收周最以为后行。且反齐王之信,又禁天下之率。齐无秦,天下果②,弗必走,齐王谁与为其国?”</P><P>  【注释】</P><P>  ①趋:促使。</P><P>  ②齐无秦,天下果:指齐若不与秦联合,则天下之兵必集而攻齐。</P><P>  【译文】</P><P>  有人游说孟尝君田文,说:“周最与齐国的关系很深厚了,可是齐王还罢了他的官。齐王听信祝弗的谋略,任用吕礼为相国。为的是要和秦国搞联盟。秦、齐两国若结成联盟,祝弗与吕礼就会被重用。他们如果被齐国重用,那秦国就不会看重您的地位。您不如马上出兵北向赵国,促使赵国与秦、魏两国联盟。并联络周最以为后援。这样,既能使秦国违反秦、齐两国的盟约,又将防止诸侯与赵国合纵。齐国没有秦国支持,则诸侯将会图谋齐国。这样,祝弗在齐国就呆不下去,祝弗离开了齐国,齐国还有谁来为它执掌国政呢?您不是又可以在齐国掌权了吗?</P>
发表于 2007-10-12 14: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战国策乃华夏谋略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3 19:26 , Processed in 0.18308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