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075|回复: 8

迷途于形式,复归于道术:再论汉服复兴的思想内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18 09:49: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经过短短七八年的时间,在历史上断层三百余年的汉服已经广为人知,逐渐被主流社会容纳,可以说,汉服复兴取得了超乎预期的成功。下一阶段,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不再是急于让全社会知道汉服,而是自身传统文化素养的提高。汉服者浅薄的传统文化积淀,将不足以承担汉服复兴所要承担的文化使命,在这个角度上看,汉服复兴又远未成功,仍然在迷茫与跌撞探索方向。

    有些刚接触汉服的朋友会疑惑,为什么在华夏传统文化多个领域尚且寥落的今天,汉服群体能够一枝独秀。然而,这表面的繁华,又有几分来自文化复兴自有的动能?对明清鼎革的历史悲情,对民族政策的不满宣泄完毕之后,很多同袍陷入了不知汉服复兴本身文化根脉的迷茫。
汉服复兴在形式中迷失自我

    向大众宣传文化复兴的同时,我们自己却走向了形式主义,这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迷失在服饰形式中。拒绝面对汉服承载的文化,而单纯的推崇服饰,或将其视为古典文化服饰元素,这是单纯热衷于器物的表现。而一场文化复兴,是以观念的蜕变和文化内核的再阐发为先导,以器物为其体现的。丧失思想的追求,缺乏向内在自我的精神探索,汉服群体如同无线的风筝,漫无目的,自娱自乐,就不再是汉服复兴,而只是服饰复古。丧失思想的指引,汉服只是在当今再现一种古典的服饰风格,只是众多服饰风格中的一种,它会慢慢的被大千世界的服饰文化消解掉。


    (二)、迷失在礼仪形式中。不探索礼仪表达的内涵,只去追求形式上的严整。“礼者,因人之情,缘义之理,而为之节文者也。”古人作礼,以人的情感和道义为根本,制定相应的仪式作为表达和节制。汉服复兴走礼仪的路线,一方面是为汉服提供现实中的实践方向,另一方面是在实践礼仪中探求它立足于人情和道义的所在,返本开新,完成华夏复兴从心性到秩序重构的过程。


    如果只是为做活动而活动,为表现礼仪而行礼,这只能作为古典礼仪的展示,而不具备复兴的价值。长此以往,把汉服圈带入形式主义的礼仪展示方向,形式上越严谨,就越会构筑起与主流社会的壁垒,愈发远离时代,走向亚文化群体。这样的礼仪实践,反而是作茧自缚,汉服只能是小众的古典服饰文化的自娱自乐。少部分人这样做,展示古典礼仪文化对于让社会大众了解传统还是有益的,但是,整个群体都走入形式主义,不知探索心性与行为的结合,汉服复兴将丧失继续存在的动能。自以为在做着有利于汉服复兴的事情,实际上是蛀空汉服复兴的文化内核。


二、汉服复兴的道与术

    很少有哪个文化领域像汉服群体这样执着于站在华夏传统整体复兴的角度立论,因为华夏社会是以衣冠礼仪为血肉的礼制社会,法制的推行只需要依赖政令,礼制的复归却要取决于民族精神的再造。华夏文明的特性,决定了汉服者要承担这一宏大的历史议题。汉服复兴是以实践传统精神的方式来重新构建华夏的文化复兴,而非单纯向社会传达汉服这一历史文化中的存在。这是文化复兴与单纯的知识普及的区别。

    敝人在《汉服三义新解》一文中,论述过汉服复兴有道、术、器三个层面,分别对应思想阐发、礼仪实践、服制考据三个维度。一种文化的传承有序,必然有自己的道术,没有道术,就没有内在的学理,只能做点缀大千世界的文化元素。道与术又缺一不可,没有了道,术就失去了依托,没有了术,道就无法推行。


    汉服复兴的道,不是关起门来修身养性,而是在实践衣冠礼仪中继承的往古圣贤的道统,是在实践传统文化精神的行动中涵养自己的心性,塑造传统的人格,所谓“力行近乎仁”是也。冠礼,劝谕冠者孝悌的德行;婚礼,所以明宗族、夫妇之义;祭礼,肃穆之中可知隆礼尊贤。简言之,圣贤之道落实于汉服复兴,可以“仁义”二字论之。圣学的教法,经由衣冠礼仪化民成俗以行仁义,则仁义自非空论。

    汉服复兴的术,就是弘扬这一理想的礼仪实践,礼仪是心性在行动上的呈现,是道的承载者。本于心性的礼仪,不是展示古典礼仪,而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开出新的礼仪范式,所谓“称情而立文”是也。这其中,既有对古典礼仪的继承,又有立足于心性的革新。汉服活动采纳的礼仪不应该抱住某个方案不放,而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变化,变化的标准就是能否合乎这一时代人情和道义的表达。

    道与术的相合,是情与礼的相合,是心性与秩序的相合,是内圣与外王的相合。汉服复兴对于华夏传统的作用,就是沿着这条中轴线发挥出来,才会导向传统整体的构建。

三、士冠礼之三加新诠

    礼,有仪,必有其义。以“礼之始”的冠礼为例,来剖析汉服复兴的道术如何体现在礼仪实践中。

    士冠礼“三加弥尊,谕其志也”,三次加冠和礼服一次比一次更尊贵,是为了教谕冠者树立努力上进的志向。三加之礼,是把一生浓缩在短暂的行礼中,把人生应有的追求用代表不同地位的礼服诠释出来,这就要求所用的礼服,能明确表达出在相应时代承担的功能。明制的士冠礼,三加服分别用深衣、襕衫、公服。公服用于第三加,代表那个时代“学而优则仕”的理想,所以能诠释出行礼中的劝导含义,而在可预期的时期内,公服不再是官员的标志,已无法在现实中承载相应功能。我们不妨组合出直裰、深衣、玄端的三加服,对其含义阐释如下:直裰对今人已非常正式,可作为成人的基本礼服,诠释责以成人之礼的含义,用于初加;深衣为先王之法服,诠释学识渊博、修道立德的含义,比直裰递进一层,用于再加;玄端为衣裳古制,可做祭祀圣贤之礼服,诠释掌握祭祀权,以示冠者能成为一方德高望重之士,比深衣再递进一层,用于三加。新的三加服方案,涵盖汉服的三种基本制度(通裁制、深衣制、衣裳制),逐层隆重,含义递进,又洗去第三加公服代表的“学而优则仕”的官本位思想。
    新方案继承“三加弥尊,谕其志也”的义,此为汉服复兴之道;改变三加用服,化三加诠释的官本位思想为尊崇学识、德行,礼仪因时而变,此为汉服复兴之术。道术相合,如是而已。


四、从不曾存在离开思想的文化复兴

    几年来,汉服群体在喧嚣与浮躁中,逐渐失去了思想的能力,走向单纯的古典服饰文化圈。没有思想,汉服复兴因其群体行动的特征,就会被民粹性质的政治思维占领,从而沦为意识形态运动的附庸。任何一种文化的复兴和变革,离开了思想都是空谈,翻遍历史,这个世界上,也从未存在过不以思想为根基的文化复兴。一群缺乏独立思想能力的人自视为文化复兴者,只能算妄自尊大,最终为别人做了嫁衣。汉服者如果认为自己是在玩古典风格的服饰,必然会丧失文化复兴的眼界,我们玩不过世俗的服饰观念。只有站在重建华夏传统的角度,才会获得文化的制高点。

    曾几何时,汉服者不见了当初的踌躇满志,汉服群体丧失了学习的精神,变得浮躁如许,这值得每一位同袍认真反思。《中庸》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博学审问是知识的积累,慎思明辨是思想的探求,笃行是落实于现实的践履,这是为学的三个阶段。把传统的精神融入实践中,必然离不开思想的探求,思想的过程就是领悟传统的过程,也是对传统再阐发的过程。

    在礼仪实践中涵养心性,在涵养心性中摸索礼仪的新变,力行近乎仁,一个文化复兴者体会到实践中的仁者之乐,传统会因此重新焕发出救赎世态、化民成俗的力量,这会给汉服复兴运动带来无尽的动能。


                                     齐鲁风,撰于庚寅年十月初十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11-19 20:24:37 | 显示全部楼层
發人深思!
发表于 2010-11-25 19:5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脱离民族文化的民族服饰是无源之水,齐鲁风言之有理,作为汉服爱好者,是通过推广民族服饰来唤醒人民对自身民族文化的深刻理解和认识。打铁还须自身硬,同志们还要努力提升自己的水平啊。
发表于 2014-8-22 01:49:2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宁馨何如  之 重回天汉有感 原于2009年末发表

我认为帖子少的原因很多,但我感受比较深的一点则是究竟天汉的核心理念是什么?用什么来吸引大众?用什么来凝聚人心?用什么来鼓舞斗志?“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里面提到了天涯和汉网,他们差异很大,但是都有自己吸引人的核心理念,大家去那儿之后都知道要干什么。那么我们来这里要做什么呢?

    这两年个人的事情比较多,参与活动很少,关注也不够。但是除了个人原因之外,客观的原因则是走过最开始接触汉服的兴奋期之后,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下面是我的简单思考。

    汉服运动背后体现的问题,就汉民族而言:首先是满清入关之后对汉民族的民族压迫问题(当然也会连带起对历史上民族压迫的反思)以及由此带来的对中华文化的主体的扭曲阉割和民族洗脑问题;第二是在近代以来西方势力的殖民主义扩张包括今天的“西化”当中汉民族同样面临民族主体性能否保存的问题;第三是在包括内外力量推动的现代化运动中民族文化能否生存发展的问题;第四是对当今存在一系列问题的民族政策的反思的问题(能不能表述为“逆向不平等”?)

    以上四个问题概括起来可以说是三个:“夷化”“西化”“现代化”。而汉服运动的困境则是来自于这多种矛盾的交织。汉服运动首先面对的就是汉服自身历史的被扭曲问题,而整个社会关心则是整个国家如何应对西化和现代化问题。可以说是将错就错,整个社会的主流思想是无论过去怎样,现在的任务是如何实现国家的现代化,是面向未来。而汉服运动则是关注历史上的被扭曲,被人们认为是关注过去。社会主流的话语是整个中国如何奋进,而汉服运动的话语则是汉民族如何如何。如果不解决这两个矛盾,汉服运动很难得到大众的支持并进入主流话语体系。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族前进发展的方向,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整个中国的前进方向。打个比方,中国这个大家庭,汉族是长子、少数民族是小兄弟的话,小兄弟选择什么工作,可以主要考虑自己的个性。长子却要承担更多责任,必须在考虑自己的个性发展的同时,考虑整个大家庭的发展方向。这是汉族在中国无可回避的宿命。作为主体民族,汉族不可能只考虑本民族的利益,还必须承担起带领整个国家前进的责任。

    所以,我认为,跟某些网站片面强调本民族利益,甚至将本民族利益与国家利益割裂开来不同,我们应当旗帜鲜明地打出爱族与爱国两面大旗,实现爱民族与爱国家的统一。要用本民族的发展推动整个国家的发展,在整个国家的发展中推动本民族的发展;用汉族文化的恢复发展带动整个中国文化的发展,在整个中国文化发展的大格局中发展民族特色文化。正视过去才能开辟未来,只面向过去不面向未来则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只面向未来不正视历史则会留下无穷的隐患。所以,二者必须统一起来。

    只有真正实现民族平等,才能有真正的民族团结,才能为整个中国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4-8-22 09: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司胡同 发表于 2014-8-22 01:49
转贴:宁馨何如  之 重回天汉有感 原于2009年末发表

我认为帖子少的原因很多,但我感受比较深的一点则 ...

赞同!真正的平等才能带来团结,人为的强调差别、区别待遇,其实往往会事与愿违。
比如,违背宪法精神的所谓“优待”......
发表于 2014-8-23 03:2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卧云斋 发表于 2014-8-22 09:17
赞同!真正的平等才能带来团结,人为的强调差别、区别待遇,其实往往会事与愿违。
比如,违背宪法精神的 ...

道德经上说:大国居下。

只有大国,才有实力居下。富贵的,有本钱简朴。强大的,才有资格谦让。

国家没实力,居下叫做丧权辱国。做了领导,妻子家族掌控中国珠宝业,一件羽绒服穿上十几年才没人笑话。弱小的人退后,叫做懦弱。

优待真是不对的。平等,尊重,无伤 耳。

作为法定少数民族,我们要体谅国情,做个好公民。不应增加人口负担,家境小康的应该拒绝加分。作为主体民族,汉族应该尊重少数民族在其本来区域的生活方式。不要以夷狄蛮民视之。大家都是愿意过好日子的。中国要想过上好日子,那么汉族要强而团结。汉族强大,才有资格谦让。汉族不强大团结,却要居下,就会被看不起.  这就是我,作为少数民族,支持汉服的原因。我想过好日子,我不愿意作为中国人被看不起,因此汉族必须团结强大。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4-8-23 03:3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族前进发展的方向,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整个中国的前进方向。打个比方,中国这个大家庭,汉族是长子、少数民族是小兄弟的话,小兄弟选择什么工作,可以主要考虑自己的个性。长子却要承担更多责任,必须在考虑自己的个性发展的同时,考虑整个大家庭的发展方向。这是汉族在中国无可回避的宿命。作为主体民族,汉族不可能只考虑本民族的利益,还必须承担起带领整个国家前进的责任。"


说出了我的心里话,这就是引 宁馨何如 的旧帖子的原因。
发表于 2014-8-26 12:05: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司胡同 发表于 2014-8-23 03:30
"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族前进发展的方向,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整个中国的前进方向。打个比方,中国这个大 ...

:victory: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2 13:04 , Processed in 0.07062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