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89|回复: 0

汉族洪门的故事

[复制链接]
抢楼 抢楼 本帖为抢楼帖,欢迎抢楼! 
发表于 2013-3-7 14:4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汉族洪门的故事

为人不识陈近南,便是英雄也枉然

地振高岗,一派溪山千古秀
门朝大海,三河合水万年流

三姓结万李桃红,九龙升天李朱洪
日月双悬十八子,洪志复汉正乾坤

五人分开一首诗,
身上洪英无人知;
此事传与众兄弟,
后来相会团圆时。

一拜天父创洪门,龙虎龟腾入门中,公伯子男尽收眼,兄弟齐拜香台前。
二拜地母佑吾济,我帮兄弟紧相联,一颗忠心奉国家,勿忘我门已故人。
三拜日光列天堂,遥寄我心予亡灵,列宗列祖慰生平,反清复明托我身。
四拜兄嫂请留心,日月同力复大明,惮心竭虑功成日,我灵早赴洪花亭。
五拜洪门始五祖,兄弟相离情难舍,举世不忘肝胆者,我祖尽是反清人。
六拜我宗万云龙,聚集群英起宏基,飞马猝倒九月九,英雄未捷身先死。
七拜我宗陈近南,泣血忠魂为国家,洪门英名传天下,帮友结誓从此人。
八拜我洪已亡人,兄弟聚义在洪门,忠心义胆得誉名,已亡兄弟令我尊。

三八二十一

明大复心一



你看着这些,是否似曾相识?

我今天给大家讲洪门的故事,洪门对外称天地会,对内是洪门,以天为父,地为母,日为兄弟,月为姊妹,称为天地会。神州沉沦,天崩地解之时,天地会就出现了。组织起一次次波澜壮阔的反清革命。

孙中山也是洪门弟子,《孙文学说》:“洪门者,创设於明朝遗老,起於康熙时代。盖康熙以前,明朝之忠烈士,多欲力图恢复,誓不臣清,舍生赴义,屡起屡蹶,兴虏拼命,然卒不能救明朝之亡。迨至康熙之世,清朝已盛,而明朝之忠烈亦死亡殆尽。二三遗老,见大势已去,无可挽回,乃欲以民族主义之根苗,流传后代,故以反清复明的宗旨,结成团体,以待后有起者可藉为资助也。此殆洪门创设之本意。然其事必当极其秘密,乃可防政府之察觉也。夫政府之爪牙为官吏,而官吏之耳目为士绅,故凡所谓士大夫之类,皆所当忌而须严为杜绝者,然后其根株乃能保存,而潜滋暗长於异族专制政府之下。以此条件而立会,将以何道而后可?必也以能全群众心理之事迹,而传民族国家之思想。故洪门之拜会,则以演戏为之,盖此最易动群众之观听也。其传布思想,以不平之心,复仇之事以表之,此最易使士大夫闻而生厌远而避之者也。其固结团体,则以博爱施之,使彼此手足相顾,患难相扶,此最合乎江湖旅客无家游子之需要也。而终乃传以民族主义,以期达其反清复明之目的焉。”

什么叫做洪门?
有的说:“洪门就是汉门,因为丧失了中原的土地,所以在“汉”(正体“汉”)字里要除去‘中土’就成为洪字了。”
有的说:“因为明太祖年号洪武,所以拿洪字来起名的。”
有的说:“据洪门秘册所载,洪门真主为朱洪竺,军师为陈近南,大将为万云龙等人,最初起于福建,以少林寺为主动o(︶︿︶)o 唉。”
还有一种说法:“明末崇祯皇帝年间,有山西太平县人殷洪盛,又名洪英,贤明练达,有义气,有侠肠。四方豪杰,都慕名来归。当时称为集贤馆。崇祯皇帝殉国后,满清的军队入关,明朝忠臣史可法在扬州督率军队抵抗清军南下,抵抗不住,史可法为国殉难,殷洪盛又投到明朝将官黄得功那里。后来黄得功又被清兵打败,黄自刎殉难。殷洪盛率师继续和清兵打仗,不能胜,被清兵击毙,他儿子洪旭,和洪盛的人就到杭州投潞王。那知潞王降了清,洪旭乃再投奔郑成功。洪盛门人蔡得忠、方大洪、胡德帝、李式开、马超兴等都成了郑成功的部将,继续和清兵激战。当他们在史可法领导下和清兵激战时,被清兵围攻甚急,史可法殉国。他们突围而出,共约今后见到面的时候,应报一‘洪’字为暗号,继续奋斗,有恢复明朝天下的意义。”
还有的说:“延平郡王郑成功据守福建,抗清复明,接着渡海光复台湾,继续抗清;并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台湾创立“金台山”、“明远堂”,“汉馨香”、“挽澜水”,与大臣将帅结义为异姓兄弟,部卒也同时宣誓,这是洪门开山立堂之始。郑成功在台湾开山立堂后,非常重视以沿海各省作为桥梁,达到进攻清廷恢复明朝的目的。他派盟弟蔡德英等五人及其军师陈近南偷偷潜入清军占领区,谨慎地发展灭清复明的秘密组织。共分为两路,蔡德英在东南几省发展,称洪门;陈近南在西北几省发展,后经顾炎武、王船山二人演变成为汉留,称哥老(袍哥)。洪门和汉留组织大致相同。”

本来就是极秘密的保护汉族根苗的组织。洪门的源流,人言人殊,从来不一致,因为它化名特多,有红帮、三点会、三合会、三河会、天地会、致公堂等等;尚有分支别名,不胜枚举。但是一致的对外称曰“天地会”,对内则称“洪门”。由于清廷对天地会党徒的严刑究办,杀戮株连,所以洪门集会方式多用囗头传述来秘密结社,对来源出处,难免鲁鱼豕亥,错综杂沓了。
洪门创立有许多说法:一说是起于康熙甲寅十三年(1674年)七月二十五日;一说是雍正甲寅十二年(1734年)七月二十五日。

洪门组织的起源,有着许许多多的传说。因为当时的秘密组织,都有异常浓厚的政治色彩。在满清王朝统治之下,只要与「造反」二字沾上一点边,便是凌迟碎剔,九族株连的大罪,更何况洪门还扛着「反清复明」的旗帜呢?因而,它的组织活动、都在极其秘密之下进行的,若干组织大计以及纵横关系,洪门大都不以文字记载。如此一来,流传后世的文字数据自然极少之又少。后人著述有关书籍时,参考的只是辗转抄存或口头上的记述。因此.众说纷纭,扑朔迷离。关于这段埋没了的历史,在洪门中流传着一股惊心动魄且颇富传奇色彩的故事。
洪门是明朝遗臣在国破家亡之余、为免剃发结辫之辱,寄迹空门,假借云游四方之名,团结各地英雄豪杰之实,从事「反清复明」活动的一种秘密组织。
洪门组织运用「神道仪式」和「豪侠义气」各分向社会高低各阶层深入推进,以「行仁结义」策动反清复明之义举。洪门的秘密口号是「明大复心一」,反过来看读就是 「一心复大明」。

洪门原来称「汉留」,到康熙年间方才正式改名为洪门,在与满清政府展开殊死战斗中,为避免满清政府的注意,在名称上或称 天地会,三合会,或称 添弟会,哥弟会,名号变幻,神奇莫测。
「 汉留」据《汉留全史》云:汉留的「留」与「流」「刘」同音,因此 ,汉留 有三种解释。一是「汉留」是汉族遗留的意思。先贤怜悯明朝的覆亡,痛恨满清的入侵,留下革命的种子,作为灭满清复明朝之计,因此称为「汉留」。二是「汉流」,指汉人之流亚也。因恐怕汉族子孙被满清收买,因此创立「汉流」,以示区别,用以表明我是汉人之流,不是满人之流,因此取名「汉流」。三是「汉刘」,是取汉室「刘关张」桃园结义的「义」。凡是人们结拜,必定要供奉桃园,也必定效法桃园,因此便取名「汉刘」。
洪英求见史可法「 议创组织汉留」一日,洪英来到了杨洲求见史可法。督师扬洲的兵部尚书 史可法闻报洪英求见,不觉大喜,久闻他精通文韬武略,是当今难得的人才,便亲自迎出把他接进府中。两人一见如故,秉烛夜谈,相见恨晚。洪英欣然答应留在府中,协助史可法筹划抗清大计。
洪英建议史可法在北方建立秘密组织「汉留」,把 北方英雄志士及民众组织起来,以「反清复明 」相号召,扰乱清廷后方,使清军无暇南下,以便江南有充足的时间准备抗清大计。史可法听罢,知此策虽无法解然眉之急,却不愧是一条长远之策,便命洪英着手准备「组织汉留」大计。
到顺治二年「一6×4五年」初,局势更加危急,传说清帝已命多铎率兵南下,攻打南京的福王政权。史可法见此情刑,心急如焚,便命洪英迅速北上,一面探听清廷虚实,一面筹组「汉留」组织,以配合明军作战。洪英领命,率子洪旭及弟子蔡德忠等人,昼夜兼程,向北而去。没几天时间,便来到北京。经过多方探听,得知清帝的确已命多铎领兵南征,现正在调集人马,便赶紧派人回扬州报信。洪英探听到吴三桂也驻扎在城外,因从前曾有数面之缘,便冒险前去,游说吴三桂起兵反清,怎奈吴三桂不允。于是,洪英便离开京城,遍访王夫之、傅山、黄宗羲、顾炎武、共商大计,议创「汉留」组织,以图反清复明。未几,洪英忽闻清军已南侵、扬洲吃紧,便赶紧和洪旭、蔡德忠等人星夜南归。当大家奔走到安徽芜湖时,得知扬洲已于四月十五日陷落,文宗-史可法以身殉国。后来史可法被洪门尊为文宗。洪英探知黄得功驻扎在芜湖附近,便领众人前去投奔。不久,黄得功兵败自刎而亡,一时间群龙无首,部众溃散。洪英于是毅然挺身招抚,在短时间内集合了两万余人,继续抗战清兵。不幸于顺治二年「一6×4五」年 五月十三日被清兵围困在离芜湖西南六十余里的三汊河口,洪英拒不向清兵投降,宁愿战死沙场。所部终于全军覆没,只有洪旭与前五祖突出重围、幸免于难。一代明室忠臣,壮烈千古,而洪门组织继往开来。洪门能起于「汉留」,行于「海湖」,就是因为洪英的原故。因而后人称洪门,又叫「海湖」,「汉留」。洪旭与前五祖-蔡德忠、方大洪、马超兴、胡德帝、李色开、突出重围离开三汊河后,来到浙江抗洲,投奔明璐王,不久明璐王降清,洪旭等人便又离开杭洲投奔郑成功而去,为反清复明大业而继续努力奋斗。

五祖领命后,便回到福建。一日,五祖路过蒲田九莲山少林寺,因天色已晚,便借宿在少林寺中。该寺方丈智通,系明室后裔,擅武艺,精剑术,欲恢复明室而在暗中绩极搜罗人才。如今寺中已有一百二十八名志士,均精娴武艺,悍锐绝伦。他们明为少林僧人,暗中从事反清复明活动。智通见五祖相貌堂堂,气度不凡,便有心结纳。大家因志向相同,趣味相投,于是智通便请五祖留在寺中,待机而动。五祖见寺中已聚集了不少反清志士,逐削发为僧,以少林寺为基地,发展 反清力量,并且随智通学习武艺,苦练不缀。
不久,郑君达也来到了少林寺。郑君达是郑成功的侄儿,后被尊为洪门五义之一,素怀大志,随父在粤经商,父死后,得知郑成功部将蔡德忠等人隐居少林寺,于是偕妻郭秀英、妹郑玉兰及子道德、道芳,相投依附,共图大事。郭秀英、郑玉兰和后来的钟文君被称为洪门三英。这已是康熙元年「一六六二年」的事了。但是清兵大举来火攻,蔡德忠等人逃出少林寺后,不幸被清兵追上。怎奈众人个个带伤,战不多时,便有十三名僧人先后遇难,只剩下了前五祖。就在这危急时刻,突见五人五骑急驰而来,冲进了清军阵中。只杀得清兵血肉横飞,转眼间逃之么么。这五人是杨仗佑、方惠成、吴天成、林大江、张敬之,是地方豪杰之士,因不愿投身清廷,以贩马为生,同时广交天下豪杰。这五人后被洪门尊为中五祖。于是,前五祖与中五祖共语衷肠,各抒抱负,情投意合,便结成生死之交,而修八拜之盟。
前五祖,一日,五人来到惠洲府的长沙湾口,遇到船户谢帮恒。谢帮恒原是明惠洲府的一名参将,因不愿投身清廷,便隐居长沙湾,明以打鱼为生,暗中联络志士,进行反清活动,被尊为洪门五义之一。谢帮恒闻知少林惨祸,不觉义愤填膺,于是告知五人,在惠州宝珠寺聚集着一批反清志士,介绍他们前去投奔。辞别了五义谢帮恒,五人来到宝珠寺,取出谢帮恒的书信呈上。不一会儿便由宝珠寺僧吴天佑、洪太岁、姚必达、林永超、李式地迎入寺中,共谋反清大计。这五人便是洪门中所称的后五祖。可惜 蔡德忠等人立足未定,便被清廷鹰犬侦悉行踪。张近秋亲统清兵,包围了宝珠寺。于是,血战再起。奋战之下,蔡德忠等五人冲出重围,却被张近秋等清兵紧紧追赶。正在危急之际,树上突然跳下一名樵夫,手持樵斧,一斧便把张近秋砍落马下而亡,清军见主将被杀,顿时大乱。这名樵夫叫吴延贲,是史可法部将吴烈之子,因避清廷的追捕,隐居乌龙山作了名樵夫,是洪门五义之一。
蔡德忠等人逃到了右寻镇高溪庙,便在寺中养伤。等到创伤痊愈,五人便刺臂书血,共立盟誓,计划复仇。这是洪门刺血之盟的开始。于是,五人又离开高溪庙,辗转来到赣洲城西的阎君庙。此庙是黄昌成、钟玉英夫妇的隐居地。夫妻俩本是明唐王部将,战败后隐居此地,暗中聚集志士,以图反清大业。黄昌成是洪门五义之一,钟玉英与郭秀英、郑玉兰合称洪门三英。彼此会商结果,于是便嘱黄昌成妥为隐蔽,暗中招贤纳士,以图后举。蔡德忠等决定离开江西。五人前往湖广地区后,听说有一股反清力量潜伏在襄阳附近,于是便前往襄阳。
一日,五人在襄阳城中,却意外地遇到了盟友郑君达之妻郭秀英、妹郑玉兰及子道德、道芳。他乡遇故知,大家都有说不出的高兴。寒喧后,蔡德忠等方知郑君达被清廷杀害,遗体就安葬在襄阳城东丁山之下。原来郑君达遇害后,郑玉兰姑嫂便聚集君达的部分心腹爱将,图谋报仇,等待时机。今天他们一行就是准备去祭扫郑君达的。为表哀思,蔡德忠等便随他们共同前去致祭。这批反清志士,在坟削沥血为誓,务必联同天下反清力量,驱除满清,还我河山。此时,襄阳总镇陈文耀忽接密报,便率清兵赶来。于是众人便在坟前紧急商议,郑玉兰乃自告奋勇,由姑嫂二人率若干志士迎战。郭秀英又将遗孤二人,托蔡德忠等护出重围,成长后继承父志。郭秀英、郑玉兰姑嫂及三十余名反清志士,到底人孤势单,部属牺牲殆尽。姑嫂二人见状,为免被俘遭辱,于是带伤杀出重围,双双投入三合河而牺牲。后由五义谢邦恒得尸葬于河畔,并立碑志之。蔡德忠等数十人突出重围之后,在路上遇见宝珠寺僧吴天佑等人,便商议前去解救郭秀英、郑玉兰姑嫂及所率志士等人。于是分三队前往应援。蔡德忠等埋伏在森林之中。正好陈文耀领兵回城,经过此处,便一声呐喊,奋勇冲杀。五人乘陈文耀不备,将其射杀而死,至是奸臣陈文耀、张近秋先后毙命,少林僧人始消清廷火烧少林寺雪恨。蔡德忠等杀了奸臣陈文耀后,便迅速撤离丁山。在路上却意外地遇见了陈近南。
陈近南又名陈永华,是郑成功手下的大将,文武双全,被洪门尊为宣宗。在蔡德忠等人奉命返回大陆后不久,也被派回内地,发展秘密组织,策动反清起义。
陈近南探知吴三桂潜蓄异志,或许能灭清复明,于是康熙九年「一六七零年」在雅洲开精宗山,以便将来取事。后见吴三桂虽叛清,但却不是为了复明,大失所望,于是养晦待时,观望不发。陈近南隐居白鹤洞,自号白鹤道人。潜心研究道法,暗中访贤纳友,以图东山再起。今日故人重逢,真是喜出望外,于是便随陈近南往白鹤洞而去。不久,又遇见杜龙、杜芳、陈彪等来会,众人倾诉抱负,肝胆结交。于是,陈近南率众人,移距白鹤洞不远,有个下普庵,后有一堂比较宽敝,俗称红花亭,可作为凄身筹划之所,由陈近南主持一切。
一日,前五祖步出下普庵,路过龙虎山时,又遇中五祖 吴天成、杨仗佑、方惠成、林大江、张敬之。号称五虎大将,专门劫富济贫,袭击清军 。正商谈间,只见陈近南闻讯后也赶到此地,于是大家互相引见,便一起回到下普庵。又一日,蔡德忠等五人在下港尾河旁散步,见河中浮来一物,近看是一只石香炉,大家都很诧异,于是捞起观看。见是青麻白碇石所造,两耳三足,炉底有「反清复明」四字,又有小字一行,注明重五十二斤十三两。五人见状,都十分惊奇,以为天示报仇之预兆。于是,便携回红花亭,告知陈近南。陈近南识得炉底之字,为汉留文字,意即「反清复明」,所注重量为帮中暗号,五十二斤十三两,即为「五湖、南北二京、十三省」的意思。于是对众人说:「此是满清将覆,明朝复兴的天意」

不久,吴廷贲、谢帮恒从广东而来,黄昌成、郑玉英、周洪英也率众从江西来会,此外还有明朝遗臣志士,不期而来者有千余人。一日,众人正在红花亭计议组织兴师伐清,忽来一少年,面如桃粉,唇若抹朱,两耳垂肩,双手过膝,风度气概,如同刘备,有帝王之相。他自称:「叫朱洪竹 ,是崇禛皇帝之孙,西宫娘娘李妃所生太子之子,因哀痛国亡家破,太祖高皇帝之鸿业,一旦毁于满清之手,大汉子民,沦为异族之奴,屠城剃发,非礼非法;因此志存报仇复国,恢复列组列宗之鸿业,拯救兆民庶黎于水火,蓄心久矣。今见诸位仗剑起义,故特来相投。」说完,又取出御制宝袋香囊为证 。于是众人把他拥为盟主,称为小王,即以次日为吉日 宰牲祭旗.,设坛开堂,昭告天地。 康熙十三年「一六七四年」七月二十五日丑时,众人齐集红花亭,推陈近南为香主,分列执事,同盟结义。陈近南主香,宣读盟誓:「各位英杰,歃血盟誓,先来者为兄,后来者为弟,存心忠义,反清复明,以报少林之仇,剃发之耻,恢复大明江山,发扬洪家威风。」并决定檄告天下义师,定于八月十五日同时大举勤王,众豪杰豪气干九霄,是夜,夜色朦胧,突然天发红光,众人惊异,以为有天意助成,「红」与「洪」同 音,且太祖年号为洪武,小主讳名洪竹 ,又系奉洪英为主,因此以「洪」为姓,而拆「洪」字为「三八二十一」,作为帮中秘密暗号;以红花亭为兄弟盟誓之所,以同盟日为兄弟诞生之日,而称此会为「洪家大会」。至此,便由汉留发展而为洪门,揭开了洪门的历史帷幕。

红花亭结义之后,香主陈近南于是与各路英雄主脑人物密谋筹划起义。以何开、陈彪为守府,杜芳、杜龙为大将军开路先锋,吴、洪、姚、李、林后五祖为左营五将 ,吴、方、张、杨、林中五祖为右营五虎大将 ,蔡、方、马、胡、李前五祖为后队督兵。此时,苏洪光也来投效,陈近南见他勇猛,立他为创令先锋,逢山开路,遇水造桥。安排始定,不觉东方又涌起红光一阵,大家即以「洪」为号,以「义」为主 ,将苏洪光改名为天佑洪,祭旗兴师,一路浩浩荡荡,气冲牛斗,大队人马直指湖北的武汉地区。
当大军路过万云山万云寺时,遇该寺住持万云龙。万云龙原名吴德起,浙江台州人,原是明潞王部将,因在山东起义反清,失败后逃到此地出家为僧。陈近南见他仗义勇为,且又武艺超群,于是把小主朱洪竹介绍给他,拜万云龙为大哥,推为中军元帅。万云龙后被洪门尊为达宗。进军之初,势如破竹,攻下许多州县城镇,
到接近武昌,却遇上了八旗清兵。激战中,万云龙手舞双龙枪,亲率一队人马,纵横驰骋,往来应援,不幸中箭而亡。洪门弟兄见万大哥阵亡 ,不觉军心涣散,小主朱洪竹也在乱军之中不知去向,于是香主陈近南只得下令撤退。
清廷自然不会给这些「叛逆」茍延残喘,于是清将屡次投书招降 ,均被陈近南等拒绝 。于是众人商议,决定将残余部众分成五股,分路突围,以保存洪门日后起义的实力。如能安全脱险,则分散各地潜伏,伺机建立洪门山头 ,作长期抗清之计。并且由陈近南留下一首诗,使各人牢记在心中,以作他日联系相认之用,这首诗成为洪门史上颇为著名的诗句,诗曰:五人分开一首诗,身上洪英无人知;此事传与众兄弟,后来相会团圆时。后来,蔡德忠到福建,建立了青莲堂;方大洪到广东,建立了洪顺堂;马超兴到云南,建立了家后堂;李色开到浙江,建立了宏化堂;林永超到甘肃,成立凤凰郡的会堂;李式地到广西,成立金兰郡的会堂;吴天佑到四川,成立建章郡的会堂;姚必达在湖北,成立福浦郡的会堂;洪太岁到江西的白狗洞,成立了陇西郡的会堂。这就是「洪门遍地开花」的开始 。

洪门组织发展很快,影响极大,各省纷起秘密结社,先后出现了三点会,三合会、匕首会、双刀会,红枪会、大刀会、小刀会等抗清复明组织。同时又在道教中发展反清复明的秘密组织,创立‘白门’,以后发展演变成白莲教、红灯照、红枪会等组织。

还有青红帮哥老会,就等下次讲了。

哎,中国的历史课本上,连洪门两个字都没提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2 07:42 , Processed in 0.13471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