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茶礼,文化综考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爱将焚香,挂画,插花,点茶视为人生四大雅乐,进而也发展成了用一种程式去体验其中奥妙的四大雅道,既香道,书道,花道,茶道。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伴随着茶叶的出现开始兴起,到唐宋时期中国茶文化才真正发展到顶峰,唐时期既由茶文化发展出来一种茶道,也就是今天日本鼎鼎大名的茶道,茶道是通过一种品茶形式去修身养性,品位人生,感悟自然道法的严格仪式过程,因此最初只是修身克己,思想得到一定升华之后,在去通过品茶去品位人生世事,最后的最高境界才是达到“悟道”的地步,因此,这也是茶道学习者需要经历的三步,唐宋时期茶道讲究的是茶禅一体,通过严格的仪式修炼自己,通过品茶“得道”,最终达到茶 人 境三者合一得天人合一思想,因此,唐茶道真正在乎得不是冲茶,品茶,前二者只是一个媒介,通过此带入仪式中,又通过仪式升华到自己的心界,因此“醉翁之意不在茶,而于禅也”。日本茶道虽是学自于唐宋茶道,但却也有不一样的地方,唐茶道虽然也有一定的请客待客奉茶仪式,但也有看重行为洒脱,融合于自然当中的一面,而且中国本来就看重“无道既道”“心中有道”更多的看重宜情,自然,幽雅洒脱等方面,追求人本性中的自然法道,而不是强化欲速则不达,因此虽然有一定的仪式,但可以自由的程度大些,不必严格依照。而日本茶道程式非常僵化,大到主客每一步的举止行仪,小到茶具的摆放位置,杯箸放左放右,对事茶者(多半是主人或家里女主人)的要求更为严格,先迈哪只脚,怎样行动都有严格的规定,其实,这样繁琐的程式也有它的好处,培养忍性耐心,不停用同样的动作来磨练自己,锻炼坚毅的品性,其意义早已远远超离了品茶的本意,而看上去更像是主客一起进行的一门修炼课程,而中国当时的茶道,除了对主客之间的应答礼仪,事茶者制茶,泡茶,奉茶的一套程式有统一标准规定之外,其余则是更看重个人的感悟,自身的修养
中国茶文化主要包含四大块:茶道,只品茶过程中自身的修炼自我的修养以及参禅悟道感受自然,茶境,指品茶时的环境,幽雅的环境,对修身养性是有很大帮助的,因此,茶道与茶境分不开,茶礼,指茶事过程的礼仪祭祀等形式,茶艺,指表面的一层,即制茶冲茶时的技艺或者艺术加工,可惜的是,如今茶道与茶境文化自然已成了日本的茶道,茶礼则被韩国学去并发扬光大,只剩下最肤浅的茶艺(也算是冲茶过程中的艺术修养 但仅仅限培养情操艺术方面),看着邻国都有了“茶道”自己堂堂中国发源地怎能没有?因此把此拣去算是兜了底儿,这就是近年来刚刚兴起的茶艺,更夸张的是,竟然发展成为一种表演形式,没有主客间一起的修养及心理交流,有的只是下面的一群当看电影似的观众,或者是一种街头现买现卖当卖油条式的饮食推销,下面请个客人,冲壶茶给他喝,而台下那位自然而然的想到的是期待茶的美味,所以,这又成了一种饮食文化了,唯一的亮点就是冲茶时的技艺,这样既有趣又值得观赏冲出的茶也自然美味,再加上茶艺小姐带又表演性质的仪式,还可以看到美女红袖添香,也算不错,至于道不道的,就全靠自己去体味了,可悲呼?孰可悲呼?因此,中国的茶文化只能是茶艺,叫茶道就有点暴殄天物了
中国历代茶道按种类分可以分为三个,既煎茶道,点茶道,泡茶道,唐时期流行煎茶道,宋时在有煎茶道的基础上又有点茶道,同时宋时还盛行“斗茶”通过品茶猜茶品,打禅趣,日本的茶道,就是吸收了煎茶道和点茶道以及斗茶的形式(自己又在其基础上发明了“抹茶道”)宋亡以后,代表雅文化的上层社会“雅道”失传,被元统治的都是一些汉人平民哪有什么文化,明以后才发明了泡茶道,就是现在人们所习惯的,喝茶方式的雏形。如果说唐宋茶道讲究的是茶禅直接结合的话,那么盛于明中期的泡茶道则更多忽略了表象上所表达的禅的意境,而是在茶艺上表达茶趣一体,形式上注重“道”,现在的中国茶艺追其源头来其源也是泡茶道,其中最流行的”茶道表演“,始于清代宫廷,也可以说,到了清代,茶艺中本身蕴涵的修道意义才转化为完全以表演形式奉茶的表演意义。但现在的茶艺又和明时的泡茶道不太一样,正确是说是内涵更加退化了,现在的茶艺文化,则是由清代出现的工夫茶道发展而来,虽然工夫茶道流行于福广地区,但也有很多不拘小结或者说退化的地方,比如说每个步骤起的一些华丽的词名,技巧上华而不实,使用盖碗,高冲壶,“点兵”等方式太过强烈(茶道整个氛围应该是安静 温和并天人合一的)不出示茶具(茶具不仅是茶本身 也是整个茶文化的载体)动作上的夸张过去其形式本身的夸张,鉴赏茶叶好象很无聊,闻香品茗杯口在一起送给客人很不卫生,更重要的是,没有客人同步骤一起品茶养性的互动感,要知道,表演不是本意,更重要的是茶道精神,哪怕仅限于品茶上
下面就说一下明中期盛行的泡茶道仪式,按理说真正的茶道文化应该在唐宋 可惜的是仪式方面已经断代不复存了 而且 唐宋虽然有茶道的仪式 但他们往往更喜欢单纯的品茶 主人邀请客人来品茶 没有侍女冲茶,只主客几个人,旁至多只有一童子捧案侍立,寻找一分特殊的环境 没有冲茶-奉茶-品茶的仪式,而是拿出现成的茶招待客人 大家坐在一起只喝茶 不多发言 观察周围的景色 思想问题 最重要的是保持一种清 静 和 寂的氛围, 礼仪形式也从简,童子捧案向客人进茶,客人立身回礼
明时期的泡茶道将侍女的侍茶茶艺与主客品茶悟道结合在了一起 有点介于唐宋时期的品茶和后来茶艺表演之间 既有茶艺也有修身养性方面的特征,因此也可以归为茶道, 一般只用于主人待客上 席间请茶师来主持茶艺 但明又有了一种新文化意义上的发展 既茶艺成为大家闺秀的闺中之乐 作为修身养性的锻炼过程 同时又可以培养艺术情趣 艺术情操 使得自己心灵手巧 兰心惠质 建立德馨 因此颇受大家闺秀的青睐 其意义如同于抚琴 刺绣 插花 重在自娱自赏 做茶艺前可先抚琴 然后净手焚香 备器侯用 温杯熏杯。。其形式与现在工夫茶大抵一致 茶艺的过程中还可以赏月赏画 作为自身的修养 (过程中,注重动作姿态的优雅)
下面就来说说待客中的茶道 唐宋时期的茶境 既品茶的环境 以户外为主 多选择禅室道场内 清风明月下 村野郊外 林里山间等惬意的地点 以自然环境为主 到了明代明人发明了专门的茶庐茶室这样特殊的地点 室内陈设多以配合茶艺表演操作而设置 基本格局每间茶室几乎差不多 个别的布置 如挂画摆设等皆按照主人喜好与品位来安排 不同的布置代表了主人不同的品位和不同的思想感悟
室内基本陈设:茶师位置一般在室内北面 对面随意摆放几张绣墩作为主人和客人的座位 中式茶道中的坐次很随便 不拘一格 主要是感受自然的氛围(日本茶道中客人皆列排坐于室内的左右两边 皆严襟正坐,座次的排位很关键,品茶时将杯子传递每人只品一口 有点类似先秦时朝会的感觉 氛围庄严肃穆)茶师用一长条方桌 背后设一屏风 中间一坐墩 桌左边设茶洗,水,桌右边摆设一插花花瓶 茶师坐着事茶 侍女捧案于旁边
准备器具:一茶座(最好表面带格为漏水装置); 一茶煲(盛开水用);一茶炉(煮茶用 旁最好带有小挡风屏);一茶洗(洗茶杯用);一茶叶罐(装茶叶用) ;一茶罐(捣茶叶用)茶勺(盛茶叶用) 茶漏(盛茶汤用) 茶捣(捣碎茶叶用)茶竹(夹茶杯用的夹子)放于一瓶里;一小香炉,茶座上摆放一套闻香杯 一套品茗杯 外加茶壶
对主客要求:做到安静,有礼有序,正装出席,不说话私语,主人礼让客人
对茶师要求:动作有序不紧不慢,庄重,行动优雅(注重)有礼。人员一般为一茶师,两陪侍侍者,侍者站屏风左右斜向捧案而立,无案时应合手而立(合手,手搭于腹前掩于袖中)茶师与侍者行礼时都应合手而鞠躬
仪式:
待客赏境(茶境)——茶艺前,主客聚齐,主人与客人依次行礼问安,一般是客人行礼,主人答礼。主人招待客人,陪其谈话,顺便请客人参观茶室,主人向客人展示自己的布置,并请客人点瓶,作为话题。
品初礼茶——茶艺开始前,主客落座,这时都不再讲话,茶师率其侍女进,到桌前,横列一排鞠躬致敬,主客起身答礼,然后皆落座。茶会便正式开始.
净手焚香—— 侍女先捧水盆进 茶师净手(象征性)然后依次走道客人跟前 先客后主,主客也需净手 古代人认为茶事是心诚庄重的,同时亦要保持清洁 净手无疑已等于净心)然后茶师点燃香炉 一放于自己桌上 一让侍女放于客人坐中间的矮案上 静气之香在茶文化中是必不可少的 除了增添意境外 还利于环节气氛 增添平和的气息 更利于在座人们心灵之间的联系交流
展示茶具——然后茶师将茶具放于案上,侍女捧案将茶具(主要是茶杯)分发给客人供其观赏点评,
洗茶
岩泉初沸——第一步先煮水,泡茶道直接用开水冲泡茶叶末即可。(唐宋时期的煎茶法则是将茶饼直接煮成茶汤,因此第一步需要“捣茶-煮茶-调茶”,用茶勺取茶叶放入茶罐中,用茶捣将茶叶捣碎,捣时要慢,细,雅;再将茶叶放入茶炉中,注入开水煮茶;煮好后,用茶拌轻调茶汤,盛起复放回,调法很有技艺)
孟臣三沐——水开(茶汤煮好)后,用茶漏盛开水轻轻淋洗于茶壶上(谓之温壶);再打开茶炉,用茶漏盛茶汤注入茶壶中,尽量注过多量的水,然后用壶盖轻轻一扫,茶汤顺流淋满壶身(冲泡);然后盖上壶盖,再盛茶汤淋壶身(使茶壶里外皆有茗香)。(在没兴用茶壶泡茶之前,直接用茶漏将煮好得茶汤淋于茶杯上,也为三淋,第一步用开水轻淋杯身,第二步注入茶汤,第三步复用茶汤整个淋之,淋法有技艺,或冲或滴,或紧或慢)后来有了茶壶,不同茶器质料泡茶时能更加有利于保存味道,例如紫砂,还有一种茶壶,顶盖处有孔,这样是使茗香能散发出来,同时又利于蒸发味佳,明茶艺爱用露孔散气,称之为“茗香壶”
洗杯-温杯-熏杯——与料理茶壶是一样的,茶杯也需要温-洗-薰,这边用精致的茶壶还须泡上一些时间,先取出手帕(最好为绸巾)放于桌上叠成小方,逐个擦拭茶杯,再用茶夹夹杯依次放入茶洗中过水清洗,再夹茶杯于茗气前滚热温烫,最后将茶杯放于香炉前熏香静气。
盛汤倒茶——茶泡好后,依次往茶杯里注水,玉液回壶,如果茶壶是“茗香壶”的话,还可将茶杯里的水重新浇回茶壶中。
茶香合壁 递手传香——回壶后,再次注入茶水,这回将闻香杯盖于其上,左手托起 右手覆于杯上 端至胸前 左右晃三次 是为茶茗之香与茶气之香交合在一起,然后取下闻香杯,双手端于鼻前,捻转而嗅,然后侍女再将闻香杯奉与客人,客人依次如状品嗅,
奉茶——将所有茶杯注上茶水后,取闻香杯覆于其上,再取丝帕覆茗香上反复静气,然后将丝帕放于左手,用右手折叠,将茶杯放于丝帕上,然后双手放茶杯于案上(用丝帕垫茶杯主要是怕烫手,而且一些好质的丝料隔热,至于动作,则是为了好看,同时亦要讲究奉茶时的幽雅礼仪),然后侍女捧案依次奉于客人,先客后主。侍女奉茶时,应举案至眉一下,以示尊敬,客人原座躬身答礼,方可接过案
品茶——  品茶时,先合香;茶师示意,众人左手托杯,右手覆于杯上,一起端于胸前晃动三次,谓之茗气合香。再闻香;右手取下闻香杯,左手托于鼻前,捻转而嗅,然后才是品茗;左手端起茶杯(连带丝帕),端至嘴前,右手将茶杯于丝帕上转三圈,谓之观汤色,然后遮注杯前部而饮(其实不只茶道时这样,古人无论喝酒还是品茶,都要将手遮于杯前部,防御品饮时的不雅观)然后放下。(对于品茶时动作最为注意,也算是整个茶艺中唯一要求行仪,规矩得体的地方吧,先前都不是注意动作的,最多是“弄茶”一做一观而已,因此,品茶时左手右手等动作,是为注意的)品饮一共举三次。因品茶至多三口,亦不能大口喝,只能细细抿之,一品苦涩,二品甜腻,三细细回味。
品道——品完三口茶后,将茶杯放于自己桌上,众人静肃一段时间,不仅回味刚才喝过的茶,也默默感受这一切。
礼尽谢茶——最后宾主起立,茶师及侍女横列一排行礼,主客回礼,一同谢茶。茶师走后,主客留下来细细赏香品茶,或听琴悦耳,或高谈阔论,或安静思考,静静感悟这茶境,感受这宁静致远的氛围,客散后,主人相送至门外,也算是品茶会圆满成功的举行了吧 附录1:日本的茶道   (一)茶道之源流 中国茶叶最早传入日本,约在汉代就开始了。唐代,日本僧人来华,高僧最澄禅师和空海禅师到中国天台山国清寺流学,回国时带回 茶籽栽种于日本滋贺县。宋代,日本荣西禅师两度留学中国,又带回茶籽,栽种于日本佐贺县。(荣西禅师着有<吃茶养生记>一书,是 日本第一部茶书)。 而根据日本历史中记载:「天平元年(公元729年),圣武天皇在宫中,召集僧侣讲谈般若经后,有行茶礼仪。」又说:「平安时 代桓武天皇时,传教大师返国,带回茶种,种于比睿山附近地方,是 为日本种茶之始。」虽然历史悠久,却完全变质,与我国古时茶道旨 趣大不相同,日本敢据以夸张『国粹』,傲视西方,理由就在早已彻头彻尾改变,的确成了『日本茶道』。
    (二)茶道之精神 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是将饮茶视为生活规范,藉以修身养性,学习礼仪,以环境幽雅为主体,以高尚享受为目的。而其缺点乃是违 背时代,脱离现实,费时费事,名为固守茶道的传统,实仅维持茶道在充当古迹。     (三)茶道之流派
     1.主流派:〞千利休〞与〞三千家〞 1.村田珠光成立日本茶道1430年~1502年 2.千利休追随绍鸥学习茶道别号抛秋,是安土、桃山时代的茶博士茶艺非常精湛,遂集茶道之大成1522年~1591年 3.宗旦利休的孙子以宣扬茶道为专业儿子分立门户继承衣钵茶道 ___三千家 4.江岑〞表千家〞的元祖 仙叟宗室承接了乃父的隐居而成〞里千家〞的元祖一翁宗守住在武者小路成为〞武者小路千家〞
      2.其他流派:
      A.薮内流 B.远州流 C.石州流 D.镇信流 E.宗偏流 F.不味能 G.江户千家流...等等派别。
    (四)茶道之饮法与礼仪 以驰名的茶道〞数寄屋〞为例,它建筑在私人的花园中,包括可以容纳五人的『茶室』,与一间毗连的『水屋』(洗涤茶具之场所) ,另有一间『待合』(提供宾客暂待,等主人邀请进入茶室之场所)。从『待合』到『茶室』,有一条小径,幽静之至,奇石与石凳陈 列两旁,古松参天,枫叶满地,景致高雅。『茶室』的入口为活动格子门,高仅三尺,人须躬身而入,以保持谦逊态度。室内陈设简朴,瓶花佩合季节,且悬有名贵字画,供人欣赏。室之右角,设有小巧木架,挂着铜包锡的茶壶。茶碗各用饰盒贮藏。待客之礼仪与饮法── 1.宾客进入『茶室』之后,依序面对主人就座,宾主对拜称『见过礼』,主人致谢称『恳敬词』。2.室内从此肃穆,宾主危坐,静看茶娘进退起跪调理茶具,并用小玉杵,将碗里的茶饼研碎。 3.茶声沸响,主人则须恭接茶壶,将沸水注入碗中,使茶末散开,浮起乳白色饽花,香气溢出。4.将第一碗茶用文漆茶案托着,慢慢走向第一位宾客,跪在面前,以齐眉架式呈献。5.宾客叩头谢茶、接茶,主人亦须叩头答拜、回礼。6.如上一碗一碗注,一碗一碗献;待主人最后亦自注一碗,始得各捧起茶碗,轻嗅、浅啜、闲谈。(惟忌谈世事)
       日本茶道: A.茶─大多以蒸青绿茶(煎茶)为主,近年来也饮用乌龙茶。民间普遍用泡茶法,最不良的习惯就是喝冷茶,与中国所称忌喝冷茶 及隔夜茶有所出入。
        B.道─以日本之茶道基础来说,一大篇的繁文褥节和不断重覆 的规定动作,再加上宾主间严肃拘谨的心态与宁静萧瑟的气氛,最不 敢恭维的是一问一答的对话,将整个过程〔礼仪〕化,如同天皇召见一般,这样的茶道简直是作茧自缚
附录2:日韩茶道操作方法
日本韩国的茶道及茶礼,充分保留了宋和明代的特色,分别为点茶道及泡茶道,在这里,作者摘录了日韩茶道的操作步骤和方法,所谓“礼失而求诸野”,希望在中国茶道复兴的时候,能起到学习和借鉴的作用
一、韩国承明茶礼操作方案(泡茶道)
准备器具:几个茶杯 小茶壶 大茶碗 釜 大茶壶
第一步;叠茶布
第二步:拿布垫着大茶壶将水倒入大茶碗里
第三步:再拿布垫着大碗将水倒入小茶壶里
第四步:拿起小茶壶,拿茶巾擦拭(只三下,1 点茶底2 点茶身 3 点茶盖。皆象征性示敬 小茶壶一直不放下)
第五步:将水倒入已经陈列好的茶杯中 凤凰点头式 每个三下,此为温杯
第六步:拿起茶托,用茶巾擦三下,然后手拿茶叶罐将茶叶倒入茶托中,再将茶托中的茶叶倒入小茶壶中。(此时茶托一直举着)
第七步:将茶杯中的温水倒出去,倒前摇一摇是为预热,也三下,其步骤为拿起,而为了擦杯底,滞留左手的茶布垫不动,再缓慢温婉的倒掉茶杯里的剩水
第八步:将小茶壶中的水注入茶杯中,凤凰三点头式,正式倒茶
第九步:静气凝神,闭眼休息,然后奉茶
注:为了表示事茶而非普通沏茶,每个步骤都用双手来做而非单手
二、日本抹茶道操作方案
准备器具:
水缸(有的从水缸里的水放入釜中煮)
釜(泥塑、彩绘、青花不等)
钵
汤勺(为木式带把,就是我们吃拉面时用的,也是宋代的东东)
茶叶罐
茶碗(和明清时期不同,碗很大,一般为瓷制,著名宋代茶碗,比如兔毫窑变之类)
水洗(其实就是一个碗,放废水用的,所以叫水洗,一般为半圆状)
茶布(这个很重要,一个精致像手绢一样的布,专门擦茶碗用的,也表示对茶道的敬意)
茶抹(这是抹茶道不可缺的主要用具,主要是将茶叶粉抹开)
第一步:施礼 先将茶布叠好,擦拭茶勺、茶叶罐,叠好后放回去
(擦茶叶罐时,只轻轻点到即可)
第二步:等水开后,用汤勺盛水倒在碗里(用布叠好揭盒盖(怕烫)注入碗里水后,将剩下的水倒回釜里。另外,汤勺拿取后,一定要双手奉前,然后再单手盛水,这样表示尊重客人。汤勺放回去的时候,一定要把汤勺的勺部分对准自己,指向客人是很没有礼貌的,)
第三步:洗碗,水倒碗里后,用茶抹沾水将碗刷干净(注意:刷碗时茶抹一定要在碗里沾三下,沾水同时举起三下,举起时,举到自己心处并横举(这样是为了看有无折断),同时把碗端起,这样是为了做到示敬,然后开始刷)
第四步:把水倒在水洗里
第五步:擦碗 先把布叠好后盖在碗上,用手转三圈,然后再碗里把布再叠一次,擦碗内
第六步:对着茶叶罐施礼,表示对茶的敬意
第七步:右手拿起茶勺,左手再拿茶叶罐将茶叶粉放入碗中,一般三勺即可。(注意,拿茶勺时也要对着自己,不要向左向右)
第八步:左手将茶叶罐盖上放回去,右手再把茶勺放在茶叶罐上(对准自己)
第九步:拿茶勺注入水于碗里
第十步:抹茶开始,要做到快速摇动,左右对称,把握火候,力度适中
第十一步:做好茶后,把茶抹放回去,朝上放于桌上
最后:端起茶碗,转三圈,然后举到额,品三口,(客人也如此),施礼,结束。
一般来讲,客人喝完茶后,主人再刷碗,用茶抹刷碗并擦碗,擦整个器物一遍,以求卫生清洁。
三、茶礼中的几个问题
1 仪态问题
茶礼师女子坐时端正、腰背挺直,两腿并拢,双手自然搭于腹部,而茶台不宜过高;男子双腿微微分开,双手自然屈指搭于腿上。若站姿,则两腿并拢,挺直上身,目不斜视。
拿东西时,要双手去拿,如果一定要单手,另外一只手也要托住右手手腕,这样表示对茶事业和茶人的尊敬。
每个步骤之后,双手都要回到一开始的动作,既原来双手搭于腹部的位置
做茶前后都要鞠躬施礼,谢茶时,坐原地鞠躬,挺直上身,倾斜45度。(一般坐下后,有的三人走向前,然后站着鞠躬施礼,再缓慢转身到神台前,其中一人接过一人另一人奉的香炉,放上案台,一起行礼;有的做茶前站于台前,中间一人从其他人处接过香炉,然后一起齐眉一躬身,将香炉放于台前,再落座。此为以茶敬事客人和祖先之意)
做茶过程中,动作要患难、优雅、规整、到位,单要自然,不做作,比如翘兰花指之类,另外,做茶时不要说话
2 人数问题
做茶时,可一人,可二人,也可三人。二人其中一人坐、一人站于侧侍;三人其中二人站于侧侍茶,也可二、三人都站,其中一人为坐。(站者行礼后,退几步回到原处。)
3 其他问题
茶做好后,要由侍者奉茶给客人,并端碗于额,躬身施礼给客人,客人也双手接于额,然后端起,右手拿杯而左手托,微微喝三口,不可多饮。再以同样方式传给其他客人。每人皆三口,为品。
等泡茶这段时间,茶师及侍者要带头闭目养神,带动客人也这样。
另外,茶道相关装饰可有香炉、插花、挂画及弹吹等雅士助兴。
附录3:茶艺知识小贴士
凤凰三点头(明为注水后,一底壶头,展敬三次,清为上下高低三次)
回壶高冲(注水时转一圈(为了温度)然后高冲,再淋壶(保持温度),再盖盖,(盖时将多余水抹去
回壶低斟(注水时也转一圈,但低斟)
洗壶(将水注入茶壶,摇动茶壶几下,再倒出水(有的倒水时将杯一起淋下)
洗杯(在水洗里面洗 一个个洗 或不倒水洗里 直接在递杯一个接一个洗)
茶壶摆放,嘴不能对着他人
斟茶时只斟七分满
有的冲洗一遍后倒出茶不倒杯里,而是淋一遍杯子,使杯子直接有水,并和茶壶里的水一体保持住新鲜和温度
冲第一遍的茶一般会被倒掉
最后单洗碗时,将水倒入杯后,摇动几下再倒出水
设有闻香杯时,即可先闻、后品
茶布不仅要擦大壶提手、茶勺、茶叶罐、茶托、茶杯,还要时不时擦茶漏
注:茶艺中除了有洗杯、温杯、擦杯,还有熏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