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83|回复: 12

大家批驳一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7-19 22:46: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1><FONT size=3>说说“汉服” (并汉族服饰小史)
由 kzeng 在 周二, 2005-01-25 22:51 提交 历史 </FONT></H1>
<H1><FONT size=3>呵呵,看到关于汉服的讨论,忍不住说两句。最近一阵子好像重新设计和穿着各式各样的“汉服”的挺多的,也挺流行,也有嚷嚷说汉族没有自己的服饰,需要把他们的那些“汉服”作为汉族的礼服。呵呵,汉族需要自己的礼服(其实,民国的时候已经颁布礼服的式样了,下文会说到),但是他们那些“发明”也太不伦不类了(不好意思,用语有些尖酸刻薄。)</FONT></H1>
<H1><FONT size=3>其实,所谓的“汉服”问题,中国历史遇到过两次半。最早的“半次”是隋唐统一之后的服饰问题,因为当时的北方受胡人的影响比较大(呵呵,原来北方的汉族 精英“衣冠南渡”了),服饰与秦汉时相比亦有所更改,但是由于之前北魏孝文帝的“孝文改制”,使得“群臣皆服汉魏衣冠”,所以到了隋唐,服饰的问题并不是很突出,不过参照前朝旧制,略加改动,加以推广罢了,譬如隋时的朝服尚赤,而唐尚柘黄,这和各朝的舆服制度有关(所谓改正朔,易服色),下面还要再详细说。</FONT></H1>
<H1><FONT size=3>第二次汉服问题是明朝建立的时候。其实这次的问题也不是特别显著,因为元朝时汉官服式仍多为唐式圆领衣和幞头,但是朱元璋力图消除蒙古族服制对汉族的影响,“悉命复衣冠如唐制”,呵呵,其实这种做法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因为元朝统治下的汉人衣冠改动并不是很大,元朝的这种做法其实是继承了金朝的制度。也许是出于对蒙古人的痛恨,也许是朱洪武想借此来增加自己夺取天下的合法(理)性,(呵呵,类似的例子可以看看我以前写过的一篇关于汉语中的蒙古借语的帖子,朱元璋非要把这个“站”字改回“驿”字,可是失败了,这也是现在“北京站”与“东京驿”区别的由来),洪武二十六年,明朝重新确立了自己的服式,其实和宋元时的朝服式样差别不大,主要是把幞头稍加改动。当然,也要改一下服色,明朝尚朱色。民间基本上没有变。不过,元朝的高级礼服--所谓质孙服的,被贬成差役的服式了。呵呵,前朝华服贬为今朝贱服的并不少见:)</FONT></H1>
<H1><FONT size=3>第三次汉服问题应该是最显著的了,推翻满清建立民国之后,民国政府马上在1912年颁布了《剪辫通令》,并参照西洋制定了《服制条例》;20年代末,政府又颁《服制条例》规定了男女礼服和公务人员的制服。也就是说,推翻满清以后,中国是确立了汉族的礼服(或称作国服)的。猜猜民国时的“汉服”是什么?男礼服有两式:褂式和袍式,具体的标准是:褂式:“齐领对襟,长至腹,袖长至手脉,左右及后下端开,质用丝麻棉毛织品,色黑,钮扣五”;袍式:“齐领前襟右掩,长至踝上二寸,袖与褂袖齐,左右下端开,质用丝麻棉毛织品,色蓝,钮扣六”,女子的礼服也有两式,一是旗袍,二是短衫长裙,两种都是蓝色。</FONT></H1>
<H1><FONT size=3>这里可能马上会蹦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民国不用类似现在那些“汉服”款式的服装做礼服,为什么要选旗袍和长衫等呢?</FONT></H1>
<H1><FONT size=3>其实这也是本文的核心问题, 也是我说那些人的“汉服”不伦不类的原因。古代中国的衣服,一直和特定的“礼制”相结合,社会上层和普通老百姓的衣着有着严格的区分,也就是“舆服制度”(乘车和乘车的制度),譬如汉朝的法律规定,农民只能穿本色的麻布衣。明朝的平民妻女的衣服只能用紫色,绿色和桃红,一般劳动大众只能用褐色。同时由于老百姓平时需要劳动,自秦汉起就一切以朴实实用为主,椎髻,穿短衣裤,即便是逢年过节,所着服饰也不能僭越,更何况他们也买不起昂贵的绫罗绸缎,付不起复杂的手工缝制(譬如,衣服上镶花边,滚牙子,所谓的十八镶绲等),所以千百年来,民间的服饰基本上就是衫,袄,袍等,虽然每朝每代都有变化,但是总的趋势是朝着简单实用的方向发展。与之相对比的是社会上层复杂的服饰规矩。穿什么样的衣服,戴什么样的帽子,还有佩什么样的绶,都有严格的要求。呵呵,现在闹着要恢复“汉服”,是恢复布衣之父呢?还是恢复纨绔之服?还是想重新回到衣冠 = 等级的时代?</FONT></H1>
<H1><FONT size=3>就是因几千年来的衣冠等级制度,民国在推翻满清后,才采用了上述的礼服,既朴实又美观,也打破了由服式代表的社会等级制度。紧随着满清的民国还没有使用现在这般fancy的“汉服”,自民国改革礼服70多年的今天,反而有人又要翻出几套不伦不类,看起来像演低成本古装剧一般的衣服,并自诩为中华文化,岂不是有些可笑了么?“汉服”没有错,如果喜欢,仍旧可以按照民国时的礼服,穿长衫,穿旗袍;整出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反而不美观。再说了,其实民间的服装变化的不是很大,如果你真想“汉服”一把,到一个北方的乡间的集市上,买一对五斤半的千层底儿布鞋或是双梁鞋(标准的宋、明鞋),一件对襟儿袄儿(宋时改唐朝的上襦而成),一条夹裤(有裤腰和裤管组成,裤管由两块裤片缝制而成,没有外侧缝,穿着不分前后,宽大舒适,标准的唐宋之物),这才是正经的“汉服”:)</FONT></H1>
<H1><FONT size=3>Trackback URL for this post:</FONT></H1>
<DIV class=node>
<DIV class=content>
<DIV class=box>
<DIV class=content>http://www.kzeng.info/trackback/610</DIV></DIV></DIV></DIV>

发表于 2005-7-19 23:45:44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布兰卡</I>在2005-7-19 22:46:56的o(︶︿︶)o 唉:</B>

<H1><FONT size=3>双梁鞋(标准的宋、明鞋)</FONT>
</H1></DIV>
<P>建議寫這文章的老兄去批發一些來,這些個論壇上的生意一定還不錯。[em05]</P>
发表于 2005-7-20 00: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P>这篇文章也算是很早的了,在百度-汉服吧里,有一个专门的帖子收集“汉服的反对声音”,这就是其中一篇。其实针对这篇文章批驳得也算多了,但既然楼主把它转了来,大家再旧话重提也无妨。</P>
<P>本文的作者的观点,无非就是要说“汉服”乃官宦贵族之服,本身就不是人民大众的,因此,费力恢复汉服多此一举,反而不如民国时设定的所谓“礼服”来的省事。</P>
<P>作者只看到皮毛却未看到心髓。不知华夏之义在于“服章”二字,不知服章之正雅与礼乐文化的联系,不知复兴不等于还原——因此,得出文中的结论,不足为奇。</P>
<P>纵使那些“皮毛”,仍有不妥之处。</P>
<P>首先,对社会主体阶层的认识不准确。对“平民大众”的理解,他忽略了无数非体力劳动的平民:商贾,儒士、生员、监生等读书人,中低级官吏,僧道……古今中外,这类人是社会运转的的主要参与者,自然也是服装潮流的主要对象。</P>
<P>其次,对劳动人民的理解仿佛生来只属于悲苦,仿佛只能粗布短褐一气儿几千年。实际上,服制的限制也非死水一潭,而且历朝历代弹性不一。比如明初规定平民结婚可以借穿九品官服。百姓的帽珠虽不许用金玉等,但可用水晶、香木;农民可以穿绸、纱、绢、布,商人只可用绢、布……由此看来,即使走卒贩夫,对于服饰的审美趋向与上层阶层是一致的。</P>
<P>第三,民国初年,在仓促间确立的“国服”本身的文化内涵就相当浅薄,并且在美感上也不如正统的华夏衣冠,已经违背了世界民族服装“有源可溯、有根可寻”的原则。所以,中山装、旗袍作为国服,那才是真正的不伦不类。</P>

 楼主| 发表于 2005-7-20 01:24:33 | 显示全部楼层
民国的礼服是否实际上是在晚清服饰上的重新设计和改良?旗袍是这样的
发表于 2005-7-20 02: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P>这篇文章的作者连一个基本的逻辑关系都没有搞清楚,民族服饰必须有其特定的民族文化、历史渊源。民国时期所制定的“中山装”、改良而来的“旗袍”可有任何汉族服饰文化传承与历史渊源?</P>
<P>封建时代的服饰体系往往都存在严格的等级、礼制色彩,其他历史悠久的服饰体系概莫例外,这一点根本就不能成为否认民族服饰文化渊源的理由,汉民族服饰中不合理的等级制度特征难道在今天就不能剔除吗?显然不是这样。</P>

发表于 2005-7-20 10: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个民族都一样,都是由等级制度的社会发展而来,欧洲,印度,非洲,难道他们的等级制度下的文化就是合理的,我们等级制度下的文化就是不合理的?写贴的人要么目光短浅,要么刻意攻击,根本经不起三两句问。
发表于 2005-7-20 11:54:13 | 显示全部楼层
<P>是嘀是嘀~~</P><P>要是喜歡,可以找出各種理由,要是不喜歡也可以找出各種理由。那麽,努力工作,讓更多的人喜歡漢服吧。[em48]</P>
发表于 2005-7-20 18:37:27 | 显示全部楼层
汉民族民族意识的觉醒和华夏文化正宗的回潮是很自然的事情,和国家的国力与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这个趋势是不会改变的
发表于 2005-7-20 23:48: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点同意楼上。
发表于 2005-7-22 13: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P>是啊</P><P>中山装和旗袍,可以说跟汉民族的传统服装没有直接的关系,尤其是中山装,那是孙中山先生留学日本时候根据日本的学生装改良的,原形完全是西式的。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之所以被定为民国时期汉族的礼服,其实,原因就是因为穿着上的方便,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是国父的发明(中国这种崇“上”的心理千百年不变,跟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没什么差别。)。而旗袍,本来就是满族的传统服装,虽然穿起来也挺东方美的,但是,总不能糊涂到把它当汉族传统服装吧。如果说,因为它穿着方便,真正的汉服穿的不方便,就说人家满族的衣服是汉服吧。那她怎么不说蒙古族的服装是汉服,说苗族的服装是汉服啊,那些服装穿起来未必比汉服难啊。这根本是说不通的,没有逻辑的。</P>
发表于 2005-7-23 17:4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民族服饰”和某个民族在一定历史时期所穿着的流行一时的服饰是两个概念,一些朋友往往把这两个概念弄混淆了。“民族服饰”必须有明显的历史传承关系、必须反映本民族特有的文化特征;而一个民族一度穿着的衣服就未必了,比如现今各民族都大量穿着西服,但西服使用再广、时间更长,也仍然属于西装,不会成为“民族服饰”。
发表于 2005-7-29 20: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P>该文作者是典型的半罐子咯荡咯荡——鉴定完毕。</P><P>汉唐兄,劳兄牵挂了,今天既然上来,就留只言片语,打个招呼罢[em07]</P>
发表于 2005-7-29 20:50:55 | 显示全部楼层
<P>什么是双梁鞋?是木屐么?我天天穿。</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5 03:02 , Processed in 0.07445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