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16|回复: 3

[分享]中国各代汉族服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8-6 23:3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 align=center>中国各代汉族服饰</P>
<P>西周时代,等级制度逐步确立,周王朝设“司服”、“内司服”官职,掌管王室服饰。夏商时期建立的冠服制度,这时已经基本完善,春秋战国时期,服章形制又被纳入礼治。王室公卿为表示尊贵威严,在不同礼仪场合,顶冠既要冕弁有序,穿衣着裳也须采用不同形式、颜色和图案。织绣工艺的巨大进步,使服饰材料日益精细,品种名目日见繁多。工艺的传播,使多样、精美的衣着服饰脱颖而出。这时,不仅王侯本人一身华服,从臣客卿也是足饰珠玑,腰佩金玉,衣裘冠履,均求贵重。男女的帽冠,更引人注目,精致的用薄如蝉翼的轻纱,贵重的用黄金珠玉,形状如覆杯上耸。鞋履,多用小鹿皮制作,或用丝缕、细草编成;冬天皮衣极重白狐裘,价值千金。女子爱用毛皮镶在袖口衣缘作出锋,还有半截式露指的薄质锦绣手套,无不异常美观。请注意,这都是我们现代服饰设计经常采用的手法。 </P>
<P>春秋战国时期的衣着,上层社会的宽博、下层社会的窄小,曲裾深衣是士大夫阶层居家的便服,又是庶人百姓的礼服,男女通用。深衣把以前各自独立的上衣下裳合二为一,却又保持了一分为二的界线,上下不通缝、不通幅。最智巧的设计,是在两腋下,腰缝与袖缝交界处,各嵌入一片矩形面料,其作用能使平面剪裁立体化,可以完美地表现人的体形,两袖也获得更大的展转运肘功能。据记载,深衣有4种不同名称:深衣、长衣、麻衣、中衣。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颁发命令,推行胡服骑射。胡服指当时“胡人”的服饰,与中原地区宽衣博带的服装有较大差异,特征是衣长齐膝,腰束郭洛带,用带钩,穿靴,便于骑射活动。春秋战国时期的衣服款式空前丰富多样,不仅表现于深衣和胡服。乐人有戴风兜帽的,舞人有长及数尺的袖子,有人还常戴鸱角或鹊尾冠,穿小袖长裙衣和斜露臂褶的下裳。这些都与当时多采的社会文化和生活密切相关。 </P>
<P>秦汉时期的衣料较春秋战国时期丰富,深衣也得到新的发展。特别在汉代,随着舆服制度的建立,服饰的官阶等级区别也更加严格。秦汉服装面料仍重锦绣,绣纹多有山云鸟兽或藤蔓植物花样,织锦有各种复杂的几何菱纹,以及织有文字的通幅花纹。汉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张骞奉命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国与西方各国的陆路通道,成千上万匹丝绸源源外运,中华服饰文化也随之传往世界。 </P>
<P>自秦而汉,深衣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东汉时期,通裁的袍服转入制度化。不论单、绵,多是上衣和下裳分裁合缝连为一体,上下依旧不通缝、不通幅;外衣里面都有中衣及内衣,其领袖显露在外,成为定型化套装。下着紧口大裤,保持“褒衣大裙”风格,足下为歧头履,腰间束带。汉代有了舆服制度,史书列有皇帝与群臣的礼服、朝服、常服等20余种,服饰上的等级差别已十分明显。 </P>
<P>魏晋南北朝时期,等级服饰有所变革,各民族服饰广泛交融。魏文帝曹丕制定九品官位制度,“以紫、绯、绿三色为九品之别”。这一制度此后历代相沿杂而用之,直到元明。南北朝时,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人民错居杂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相互渗透,形成大融合局面,服饰也因而改易发展。北方游牧民族短衣打扮的袴褶渐成主流,不分贵贱男女,都可穿用。女子衣着“上俭下丰”。南北朝时,襦裙套装流行一时,这种装饰原始于汉代,东晋时延续并具有了上衣短小、下裙宽大的特色。少数民族服饰受汉朝典章礼仪影响,穿起了汉族服装。北魏迁都洛阳后,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改拓跋姓氏,率“群臣皆服汉魏衣冠”。这次改革旧俗,史称“孝文改制”,使秦汉以来冠服旧制得以延续,推动了中华服饰文化的发展。
隋唐时期,中国由分裂而统一,由战乱而稳定,社会文化繁荣,服饰的发展无论衣料还是衣式,都呈现出一派空前灿烂的景象,彩锦、刺绣、印染花纹等,更是锦上添花。隋唐时期男子冠服的主要特点是,上层人物穿长袍,官员戴幞头,百姓着短衫。皇帝、百官的官服用颜色区分等级,用花纹表示官阶。女装富有时装性,宫廷妇女服装发展到民间,被纷纷仿效,又往往受西北民族影响而别具一格。隋唐时期最时兴的女子衣着是襦裙,即短上衣加长裙,裙腰以绸带高系,几乎及腋下。从宫廷流传的“半臂”服,有对襟、套头、翻领或无领式样,袖长齐肘,身长及腰,以小带子当胸结住。因领口宽大,穿时袒露上胸。半臂服历久不衰。当时还流行长巾子,披搭肩上,绕于手臂之间,名曰披帛。唐人善于融合西北少数民族和天竺、波斯等外来文化,胡服新装也十分流行。 </P>
<P>宋代基本保留了汉民族服饰的风格.</P>
 楼主| 发表于 2005-8-6 23:38:52 | 显示全部楼层
<P 0cm 0cm 0pt">明代以汉族传统服装为主体,自唐宋以来,龙袍和黄色就为王室所专用。百官公服自南北朝以来紫色为贵。明朝因皇帝姓朱,遂以朱为正色,又因《论语》有“恶紫之夺朱也”,紫色自官服中废除不用。最有特色的是用“补子”表示品级。补子是一块约40—50厘米见方的绸料,织绣不同纹样,再缝缀到官服上,胸背各一。文官补子用鸟,武官补子用兽,各分九等。平常穿的圆领袍衫则凭衣服长短和袖子大小区分身份,长大者为尊。明代官员的主要首服沿袭宋元幞头而稍有不同。皇帝戴乌纱折上巾,帽翅自后部向上竖起。官员朝服戴展翅漆纱幞头,常服戴乌纱帽。受到诰封的官员妻、母,也有以纹、饰区别等级的红色大袖礼服和各式霞帔。上层妇女中已开始穿用高跟鞋,并有里高底、外高底之分。明代普通百姓的服装或长、或短、或衫、或裙,基本上承袭了旧传统,品种十分丰富。服饰用色也有区分,平民妻女只能用紫、绿、桃红等色,以免与官服正色相混;平民百姓只许用褐色。一般人的帽子,除唐宋以来旧样依然流行外,朱元璋又亲自制订两种,颁行全国,士庶通用。一种是方桶状黑漆纱帽,称四方平定巾;一种是由六片合成的半球形小帽,称六合一统帽,取意四海升平、天下归一。后者留传下来,俗称瓜皮帽,系用黑色绒、缎等制成。</P>
 楼主| 发表于 2005-8-6 23:4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平天国虽然是汉族人的政权 但他们的服饰好象已经不是汉服了
发表于 2005-8-7 10:55:28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我也看过太平天国的服饰,连发式也没有恢复明朝的样式,天王以下都是披头散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5 06:56 , Processed in 0.07704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