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596|回复: 24

以汉唐气魄对待‘洋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8-12 10: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4>以汉唐气魄对待‘洋节’ </H4>
<P>  近些年来,中国人开始重视春节、元宵、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甚至还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议把除夕、端午、中秋等定为法定假日。

<P>  这反映了中国人已经逐渐摆脱过去百年来那种“中国传统文化落后,西方现代文化先进”的民族虚无主义观念,开始重视中国人的传统文化,认识到“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大根大本大源”。

<P>  不过,也应该注意到,虽然有一部分中国人强调要重视传统节日,但是情人节、万圣节、圣诞节等“洋节”却受到更多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的重视,而这又跟“洋节”背后的商业活动有关。因此,有不少主张重视传统节日的中国人,是相当敌视“洋节”的。

<P>  这样的情绪可以理解,但却是偏执的、不健康的。事实上,以汉文化为主体的中华文明,在其鼎盛时期,比如汉唐,甚至到了宋朝,都是以开放的、宽容的态度来面对异质文明的。比如说,传统节日中的盂兰盆节、腊八节等,都是源自于印度的佛教节日。

<P>  近年来,中国领导人一直都在强调要“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无疑是个宏大的国家民族建设目标,但是要复兴的不应仅仅是政治经济军事实力,而是在这之上的哲学、文化和艺术等,即民族精神。

<P>  谈到中国的往昔辉煌,人们常常会提到“汉唐气魄”。何谓汉唐气魄?就是大无畏的、敢于拥抱一切外来异质文明的开放精神。既然古人都能热情欢迎来自天竺的佛教文化,现代中国人难道就不能以开放的心态来看待现代西方文化,包括“洋节”?

<P>  上海市政府搞的“七夕私语时——中国情人节惊艳派对”,把七巧节和昆曲艺术结合起来,确是令人激赏的尝试。不过,如果今后也能把昆曲、书画、茶艺等传统艺术,巧妙地和西方情人节、万圣节、圣诞节等“洋节”结合起来,就更好了。

<P>  假如能这样做,那么尽管名义上是“洋节”,形式和内容却是“很中国的”——就像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怎样看都不像是印度人,而是中国人。</P>

<IMG src="http://image2.sina.com.cn/dy/c/2005-08-10/U661P1T1D7463882F21DT20050810202201.jpg" border=0>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12 10:14:23编辑过]

发表于 2005-8-12 11: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P>楼主文章是转帖?原创?请注明一下,谢谢。</P>
发表于 2005-8-12 12:34:33 | 显示全部楼层
<P>这是新加坡《联合早报》上面的文章:</P><P><a href="http://www.zaobao.com/gj/zg050812_502.html" target="_blank" >http://www.zaobao.com/gj/zg050812_502.html</A></P>
发表于 2005-8-12 13:5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同意作者“有不少主张重视传统节日的中国人是相当敌视“洋节”的”这种说法,实际上我们现在是差不多放弃了自己的民族传统,而以西方节日为贵、以西方节日文化为“时尚”。真正“敌视”洋节的人恐怕没有几个,在民族节日文化全面复兴后,西方节日也完全可以过的,没人要刻意排斥它。
发表于 2005-8-12 14:03:45 | 显示全部楼层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4 width="100%"><TR><TD glow(color=#9898BA,strength=2)" vAlign=center width=*>  <b><FONT color=#000066>汉唐时期的文化在世界上就先进,自然不害怕外来文化,现在我们有这个文化资本吗?说难听的,现在要求文化气魄是“穷大方”</FONT></b></TD></TR></TABLE>
发表于 2005-8-12 16:05: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部分同意楼上观点。
发表于 2005-8-12 18:36:14 | 显示全部楼层
<P><FONT size=2>噫吁嚱,危乎高哉!</FONT></P><P><FONT size=2>无汉唐之实力,何必冒充汉唐之气魄!</FONT></P>
发表于 2005-8-13 14:55:1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汉唐气魄对待‘洋节’

保護民族文化,可以向法國學學。
发表于 2005-11-14 11:49:03 | 显示全部楼层
<P>爱传统文化的有钱人太少了,都去挣钱好了,向孙凤翔那样。。。</P>
发表于 2005-11-24 22:47:22 | 显示全部楼层
<P>鼎!</P>
发表于 2005-11-27 12: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H2>作为一个人汉族看到上面的话,真的很伤心,希望不是汉族人说的。你们可知道西方节日是如何流行世界的?</H2>
发表于 2005-12-14 03:26:29 | 显示全部楼层
<P>看完了,想了想,没什么可说的</P>
发表于 2005-12-16 13:35:40 | 显示全部楼层
<P>我认为不妥。</P><P>汉唐,那时候中国文化是强势,外来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造不成太大冲击,只能丰富中华文化。</P><P>而目前,我们文化在国际上是弱势,是需要先拯救,巩固,发展的,外来文化来的过于剧烈会对残存的传统文化带来毁灭性冲击。</P><P>目前让国人先重视起传统文化并恢复到一定程度时,我们自然也就放任西方文化的进入了。</P><P>久病之人,需先固本,再用药医。</P>
发表于 2005-12-27 20: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P>汉唐,那时候中国文化是强势,外来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造不成太大冲击,只能丰富中华文化。</P><P>而目前,我们文化在国际上是弱势,是需要先拯救,巩固,发展的,外来文化来的过于剧烈会对残存的传统文化带来毁灭性冲击。</P><P>目前让国人先重视起传统文化并恢复到一定程度时,我们自然也就放任西方文化的进入了。</P><P>久病之人,需先固本,再用药医。</P><P>

----------------------------------------------</P><P>有理!</P>
发表于 2006-1-7 15: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P>          我是完全同意,楼主的那片文章。对待洋节就是要有大气魄。</P><P>           汉唐强势,我们现在是弱势。这是不错,可是封闭不是通往强盛的道路不,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我觉得这句话放在什么地方都适用,同样适用于传统文化。</P><P>            汉唐势强,不是他们强,才导致的大气魄;是他们大气魄才导致的强。汉自高祖白登之围,经太宗,孝景,至武皇帝灭匈奴,还不是苦修内功,外结西域,广纳各家之长,最终才达到威服四夷?唐承隋制,隋出自北周,本来就是具有开放的气魄和融合的精神,在这个基础上才导致的由称臣突厥到天可汗。</P><P>            有容乃大,才是我中华昌盛的精髓。推广传统文化的目的不是让仅仅让你我这些本来就爱好她的人在这里小范围的自娱自乐,而是要向整个社会世界推广。正如各位所言,传统文化在现在社会中的基础很薄弱,这种情况下,你一味的排斥人家,还要人家接受你,有这等好事?若要人知,先要知人吗!</P><P>            各位以久病之人做了一比,我也有一比,久病之人,更宜找专家会诊,广聚方药。</P>
发表于 2006-1-8 10: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是一家之言,站在作者的思想角度我完全同意他的想法~但从另外的立场则不然~不过立场是随时变动的~只看哪个立场的关乎性强
发表于 2006-1-8 15:41:44 | 显示全部楼层
<P>我们自己的民族节日当然要过了,而且要隆重,热烈.要自上而下的重视,但是西洋的一些精华的节日我们也要学.这我想和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是一致的吧?  汉唐时期不就吸收了不少外来的东西吗? 汉唐之所以强大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很开放.开放才能发展,但是开放并不意味着要放弃原有的,开放是要吸收外来精华并将他和原有的精华结合,剔除原有的糟粕,</P>
发表于 2006-1-8 22: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P>我所见所闻是中国现在的传统节日在年轻人眼里日趋淡化
那些洋节日倒闹得沸沸扬扬
我很担心中国文化受不了外来文化的侵袭
全盘西化将老祖宗的灿烂文明丢得一干二净
我公司一MM
是我同学校毕业的
比我只小一届
每每看外星人一样看我
只因为我喜欢中国古典文学和艺术
喜欢写写诗什么的
她说"现在像你这样的人真的很少了"
我看得出她是很不能理解甚至是基于一种同情来看待我的喜好的
无法说什么
我和她的思想之间有太深鸿沟
但觉得很悲哀 因为她说的确是实情</P><P>当务之急并不是如何接纳 事实上早就接纳得不能再接纳了</P><P>而是如何不令自己民族的传统被湮没</P>
发表于 2006-1-22 01:5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常说汉唐是中国的鼎盛时期,鼎盛是甚么意思呢?就是炉火纯青,
旺盛,所以很多东西都可以化解。现在的火候呢?没有到,所以融化
不了,火候不够,而杂物多,确实是危险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2 2:36:29编辑过]

发表于 2006-1-31 22:4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待西方的节日要以开放的姿态,然后使之成为一面镜子照照我们自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5 09:56 , Processed in 0.10808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