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34|回复: 0

【转发】汉服世代--东岛投稿|汉服运动没死,死的只是商家,老的只是一代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7-2 22:5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载自“汉服世代”微信公众号,于2022年6月13日 21:59
东岛主人 汉服世代 2022-06-13 21:58 发表于福建
昨天看了汉服世代的文章《汉服运动大概可能已经死了》,其讲述的当前的现象——如今汉服运动越来越局限“扮演古人”。

诚然如此,但是这个原因在哪里?这是考据或者推崇“复原汉服”的人的问题么?我也认同当代汉服要与古代文物逐渐相远,这样才能走向更有生命力的未来,但是这个速度与方式是值得探讨的。

综合这篇文章,我只能说——格局小了,逻辑乱了,方向偏了。

一、汉服运动死了么?
为什么汉服商家接二连三的闭店?
我觉得可以很明确地说没死,当前的汉服成果十分丰硕,现在与十几年前的状态,简直天壤之别了,那时民众大多不知道汉服一词,如今官方起码在表面上也“支持”了,现在大部分的做文化相关行业的人,往往都会穿一件汉服应景,所以“怎么能说不火呢”?

为什么闭店,直接原因就是当下大环境,民生领域经济下行,商家们的营销能力有限,控制成本能力有限,低端商家的涌入导致商家之间竞争愈发激烈,而顾客购买力却没有提升。
顾客购买力没有提升反而降低,
原因无非是以下几点
(1)原来疯狂买汉服的那群人不买了;
(2)没有新的人来疯狂买汉服;
(3)汉服的领域没有触及到更多的面。

我想“汉服世代”那篇文想要探讨的也是第三点吧。
二、今天的主流是
高级的、精致的、考究的影楼装么?
是高级精致考究的么?我看大部分不过是粗糙、随意与花哨的吧。汉服圈内的话,考究与粗糙怕是能对半分,看圈外呢?那些国学圈、婚庆圈、演艺圈用的衣服考究么?江苏那个学位服大学用的衣服考究么?我们本地马上要全幼儿园开展开笔礼了,据说可能会消耗上万套汉服,报价是20-30元每件,你能指望高级到哪里?

“曾经我们社会上争取奥运礼服、学位服、祭祀礼服、主持人服、空姐服……如今连心气儿都没了”。为啥呢?因为那时候只是理论建设阶段,而现在我们发现重点已经不是我们设计出来什么,而是在相关领导愿不愿意用。如果教育部门说咱要用汉服做学位服了,分分钟几百个方案都出来了。
现在面对的就是这样的实现,你说我们可以先做方案,然后等人家看选啊,现在方案少么?很多,我们又不清楚领导们怎么想到,是要有点汉味啊,还是完全汉点啊,成本如何啊。而且商家与设计师的知识产权怎么能得到保障?还是要求完全贡献出来呢?

三、从“始于衣冠”到“达于博远”,
这些年我们没有新东西么?
文中说“溪山琴况去世之后,继续解决了中式学位服没有?去呼吁改变颁奖礼服没有?”但我们发现正是因为汉服发展了,我们才明白需要解决的不是衣服,而是人的观念。

所以汉服的发展必然经历一个大肆发展的过程,让人习惯、适应、觉得得用。

文中说“在考据文物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一套中式或者汉服剪裁方法没有?Nothing”,我感觉是想说“汉裁”这事儿,我是觉得目前这是个叠床架屋,生造的概念,相应的是否有“苗裁”“藏裁”“和裁”?我觉得一个服装的制式定了,那么自然就有一套制作方法,无论量体裁衣、手缝、激光裁剪、CAD出版,都不过是一个技术手段罢了。

文中说“在学术研究建设上,有新的理论建树没有?Nothing”,这个我也不敢苟同,起码就有小将的元素重组理论、古墓仙思路、尊周承明等,我以前写过一个文,罗列过当下的系统思路。

所以说“怎么能说没有呢”,但是毕竟我们要面对市场,有实际的作品产生,目前来说古墓仙、尊周承明影响下的作品产出很多,其他理论很多都只是说说而已或者并非直接指导。

所以如果你有一个理论,一定要做出相关作品,很多有情怀的同袍都可以参与实践,而市场能接纳,又要靠理念的传播与作品美感。

四、昔日的“深衣”被称作了“长襦”
能影响啥?
这是无劫缘提出了一个说法,马王堆那个直裾应该叫“长襦”。我认为这个就是一个单纯的学术问题,跟当下发展并无关系。

这里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古人怎么称呼这个衣服,一个是我们今天怎么归类这件衣服。前者完全是一个史学问题,而后者各自拿出来论据就好了,是深衣或者长襦或者袍或者几个可以都是。

这个影响到深衣的历史了么?影响到深衣的继续推广了么?马山N15长衣依旧被认为是深衣,《礼记》只要在,深衣的精神也就还在,汉代帝后礼服依旧被认为是“深衣制”,司马温公、朱子依旧推动了深衣的复兴,明代也依旧有很多深衣的实物、容像与文献,深衣也随着朱子学传播到了日韩越南琉球,清代依旧有人研究深衣,清末也有人做了深衣,当代汉服复兴运动早期也推广过深衣。

以上的历史种种有人否认么?不过是马王堆直裾的名物讨论而已,就改变了汉服复兴格局么?怎么就“把深衣切割成碎片,然后拱手让人?”了?

深衣是谁的?要我说,深衣其实已经突破狭义汉服的概念,他本身就彰显了汉文化的深远影响,他是中国的,也是东亚的,如果有可能,也可以随着华夏文化的远播,成为世界的。
五、
在传统服饰方面,
我们跟日韩怎么竞争?
历史上,汉服对日韩服饰的影响不容质疑,而当代汉服运动,早期也参考过一些韩国服饰,我们今天做汉服的很多面料,也有用日本、韩国的。

我们跟他们争夺的是什么?文化道统?如今东亚并非传统汉文化圈了,其实目前争夺的是在西方面前的影响力,所以在网络上有了一些或者有必要,或者很无聊的归属争夺战。

现在西方的禅宗,几乎都是日本文化的辐射下的,而非中国的,深衣与家礼学关系紧密,而这方面日韩家礼学比较盛,好在如今国做深衣的商家也很多,我的小店有现货深衣,经年汉服很早就出了特别考究的明制深衣,这两年小明工作室也出了深衣大全套,还有很多的商家也都有售卖,很多组织也会用深衣去做传统礼仪。

作为一个不太称职的汉服商家,我觉得我们现在国内汉服在面料设计等方面的精致程度跟日韩还是有差距的,否则我们也不会去韩国买纱缎,去日本买正绢等了。所以我们是精致考究过度了么?起码在制作领域,我们不是过度了,是远远还不够。

再一个就是影视剧,我个人不怎么看电视剧的,但是常听说目前国内的影视剧在服化道方面多不如日韩,也有说当下国内又有了一些服化道还不错的剧。如果我们在复原度精致度上不做追求,我们的通过影视剧恐怕都无法跟日韩竞争。

六、是谁在嘲笑谩骂攻击
汉服运动早期的衣服与文物不一样?
文中贴了一个图,已经看不清水印了,感觉特别像春梅狐狸的人人网。她本身就是汉服圈的叛逃者。擅长有各种手法讥笑汉服圈,我也曾经被他截过一段发言,但我后面“我并不完全认可”,这句话她偏偏故意不截,她就是擅长用真假掺杂、节选引导等手法来颠倒黑白,

汉服圈内真的对此熟视无睹么?我看不是,很多人都在反思且行动,所以有了更加精良的考据,有更进步的体系。古墓仙在服饰方面有的广阔的实践力,又弥补了历史依据的不足;尊周承明从道统文化角度出发,体系完备而审美统一。这写都是很好的回应,就连我跟我的朋友卡卡也都写过一些辩驳她的文章,鱼汤乃至于直接跟她打了官司,让她不敢再胡说八道了。

而且一些服饰达人也进入了汉服圈,他们认同亲近汉服,他们的学术为汉服发展而服务,最近陆楚翚《我在明朝穿什么》一书出版,接下来还会出版汉服设计类书籍,这不正是文中所说的“形制不完美、不考据,那么就来完善、完美啊”,而且就连汉元素时装,都有了新的发展。

不可否认会有一些汉服小警察,大多不过是有点知识虚荣心的小孩子而已,大部分推崇考究汉服的人群,他们对于“汉服运动早期的衣服”,也不过是用一个“时代眼泪”来概括,何尝谩骂,毕竟早期的人做的是开创性工作,是理念的发扬,而不是服饰本身的研习。

所以说确实有谩骂的人,但是那些人本身就不是可对谈的人,而可对谈的人又何尝谩骂,何尝“袖手旁观”?
七、看到领域就能解决市场么?
一个良好汉服生态应该是全方面的。有人关注理念、有人关注考据、有人关注穿搭、有人关注科普、有人关注生产,有人做商业、有人搞学术、有人做传播。

如今的问题,可能是理念有偏颇,可能商业有欠缺,可能传播有误区,但是关人家考据的有什么关系呢?你可以号召更多的人去做理念的弘扬,可以探索商业的方向。

文中说“总是抱怨汉服市场狭小,是小众文化,那么——用中式学位服替代西式学位服……用汉裁童装去替代西裁古风儿童装”

说实话,我觉得这些东西并不能解决市场问题,这个只是理念的问题,一个商家做了一个中式学位服就能销量上去了?做了“汉裁童装”就能避免低迷了?完全不可能。

市场看的还是具体的款式,就算是一个中式学位服,也有千百种的设计,一个汉服童装,也有无数的可能。你做了人家就买么?低成本商家跟进,你也没有任何办法。

这个市场的打开是靠商家么?可能很大程度上是这个领域的群体意识,一个具体的案例更能影响人的意识,比如学位服吧,最近三槐明澈的兰罗袍簪花的毕业照火了,也许就学校会意识可以用它做毕业服,但是兰罗袍是什么新款么?很多很多的商家都在做;商家意识不到它可以做毕业服么?也不是。

所以说理念本身并不能改变市场,能改变市场的可能是这个理念下的爆款新闻。

反而古墓仙、尊周承明其实给与了很多商家,尤其是小商家生存的机会,因为他们不断整理新的款式,塑造新的穿搭,小商家们能跟进,圈内人群还能把这些小商家养起来。同时小商家们更加关注版型、质感,区别于低成本大批量的款,从而也能拥有一批受众。可以说这也得益于古墓仙与尊周承明的持续输出。
八、也说说“古装运动”问题,
应该对谁呐喊?
当下汉服圈内衣服越来越华贵,头饰越来越大,一些汉服复兴认为我们应该更加关注汉服日常化,提倡妆造简单,让老百姓能易通勤穿着等。

但是现实很骨干,这个是商家的原因么?老百姓也是喜欢花哨的,啊所以素雅的衣服也是不好卖,如果只是衣服款式问题,那多几家像“随时”“听旬”等的店铺就行了。

目前老百姓虽然接受汉服,但尚不能把汉服当做平时的衣服来看,这个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目前汉服的存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彰显个性,那么必然在一段时间内不能等同于大众服装。恐怕只有花哨多了,大家真的看腻了之后,才能复归素雅、复归简单。
这是汉服社团机构的问题么?现在很多汉服社团喜欢做大活动因为这样才有影响力,虽然参与人数越来越多,活动已经从“同袍模式”变成了“观众+展演人员”模式,这必然导致“展演人员”头越来越大。

但这样也是没办法,通勤穿普通汉服很难成为宣传话题,而社团也很少会组织这类活动。不过我也并不悲观,目前大活动也没有那么好做,未来更加需要小而频的活动,这样大家的“展示性”就没有那么强烈了,通勤汉服也许会多起来。

大头妆造其实也了促进汉服模特行业,这个行业在国内尚属于起步的阶段,还有很多的路要走,并不是说复原方向就已经走得很好了。而且我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很多大头的资深党,她们日常汉服便装往往穿得十分得体好看。

b站上像“蝈蝈”等这类穿搭博主本身就是日常党,她的粉丝们也很多都是日常党,但是大家从来都没有觉精致复原汉服与日常通勤汉服有什么矛盾,很多人两者都喜欢,而且很多美学思路是想通的。
之前汉服世代做了一篇文章,意思是模仿大品牌的配色与基本廓形,改为汉服裁剪样式。但是这里的问题是,参考时装做汉服或者汉元素这个其实商家都会,根本不用讲,而“参考”的过于明确,商家怎么敢打擦边球呢?作者说我只是提供一个学术理论思路,说实话,这种思路不要也罢,我想起来我小时候学的课文《我要的是葫芦》,一个没必要,且不可能的思路你说它有什么用?

而通勤与时尚路线,在承明群体与古墓仙群体中也有推动,承明中有“汉洋折衷”,古墓仙有“时尚x制”,这个探索起码都是可以践行的并且推行的。

任何理论家都有应该明白,你呐喊的对象是谁,你是吆喝一下就有人干,还是需要把配方吆喝出来?
所以“降低汉服门槛,让每个人都能穿汉服,让汉服充满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应该是对谁的呐喊?
对其他方面的理论工作者?人家有自己的研习方向啊。

对商家?只要有利润、不挨骂,人家自然就跟进了。

对社团或者商业活动机构?这个倒是可以呐喊一下,社团确实可以组织一些倡导日常化的活动。

对网红?这个也可以,有一些博主做的已经很好了。
我写这篇文章,因为我觉得“汉服世代”一些内容就是瞎耽误工夫,为什么不把精力放在更重要的地方?N女士说这是个人自由,但是我觉得商讨一个分歧的时候,首先应该确定共识,否则根本就不在一个频道上,我们是讨论这个工作是否“自由”?还是我们讨论如何更高效传播现代汉服?

现在是汉服市场化时代,很多早期的汉服先驱,既没得名、也没获利,也不禁令人唏嘘,现在做事需要考虑的东西很多很细了,不可能如同早期那样做一些高屋建瓴的工作,现在汉服复兴的工作应该是更加精细的,你的理论与见识真的能为人解决问题,才是真的有价值。

祝福汉服运动更上一层楼,从业者安稳进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2 07:31 , Processed in 0.06141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