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709|回复: 10

秦将白起(ZT)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9-12 11: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FONT face=宋体 size=3>★生于强秦★

白起者,郿人,郿即今陕西眉县常兴,又名公孙起,在白起的少年时代前,秦之国力已非六国能及,张仪的连横成功,更使秦的更加强大。楚怀王薨于赧王十九年,时秦昭王十年。楚国,是当时面积最大,人口最多,文化最先进的国家,控制了生产力最发达的地区(铁器最发达的越当时已经被楚平定)更征服了众多南蛮、东夷,就在此强势下,为秦所骗,国君被人扣住到死,南方之强楚已经一厥不震。但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一改传统的车战为马战,北方的赵国迅速崛起了,在楚怀王死后次年,赵灭掉了以彪悍闻名的中山,赵逐渐已经成为秦第一强敌。,魏虽然不如多年前的强盛,但毕竟是三晋里最早强大的,加上地理位置向来是秦东进的最第一阻力。三晋终究也是有共同利益的,尤其在抗秦问题上比起其他国家更为统一,互相之间的通婚更使得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比其他国家亲密的多,秦此时的主要敌人就是三晋。昭王十二年,这时秦已经制定了东进击败三晋谋图周王室的大战略,秦昭王又是一个雄心勃勃的霸者,此时强将就成了秦最急需的人才,于是白起就出现在中国历史的大舞台上了。

★展露头角★

昭王十三年,韩魏联军扼守崤函东部及伊洛山地,以阻秦东进。此时,魏襄王与韩襄王同年去世,子昭王僖王嗣立,国内新丧;赵国亦发生内乱,惠文王与公子章互相攻伐,武灵王被困饿死在沙丘宫。秦遂乘三晋内变,兴兵攻伐韩魏。于是爆发了伊阙之战,伊阙即洛阳南龙门山和香山的阙口,两山夹峙,伊河穿流其中,东周时,为京都南面的重要关隘,是洛阳南下,汝颖北上的必经之道。里有东、西两座青山对峙,伊水缓缓北流,远远望去,犹如一座天然门阙,所以古称“伊阙” ,后世又称之为龙门。首先秦攻打魏解邑(今山西省解县)以威胁魏安邑。魏韩方面,为避免秦三面合围的威胁,便起倾国之兵以攻秦,欲图夺回宜阳地区以阻止秦军东进的势头,以保两国安全,秦军方面,正计划击破韩魏东出中原,厚集兵力于宜阳地区做迎击的准备,昭王十三年(西元前二九四年),秦大将向寿,以一部分兵力攻打武使,并命左更白起攻击韩新城(今洛阳县南伊阙之北)。次年,魏将公孙喜率部援韩,韩僖王命令其率韩魏联军二十四万人大军救援新城。此时秦相楼缓下台,新相魏冉推荐白起代向寿为主将。白起上任后采用避实击虚、先弱后强的战法,将秦军主力军绕至韩魏联军后方,多次击破联军分队及后方留守之军,逐渐将韩魏联军主力包围于伊阙决战,由于连续的小失利,联军士气低落粮草不足,最后被聚歼于伊阙。是役全灭韩魏联军二十四万人,公孙喜被俘,白起战后立即占领伊洛地区韩地五城。韩魏精锐尽皆覆灭,从此一蹶不振,天下震惧。秦侵入中原遂成不可捍御之势。白起因功晋升国尉。次年,再升为大良造,发兵攻魏,魏献河东四百里地求和,白起不待使节交涉,继续进攻,魏军望风而逃,白起取魏城小大六十一座。白起一出便大建奇功。

★名扬天下★

伊阙之战后,燕齐赵三国纷争于中原东北地区,不断自相攻伐,无暇顾及中原之事。(田单乐毅故事)此时韩魏在秦连续攻击之下,已经不具备有威胁秦军的能力。于是,秦展开南面攻势意图继续削弱楚国。昭王二十七年(西元前二七六年),秦昭襄王命司马错发陇西之兵入蜀,并由蜀顺江而下攻占楚黔中郡,司马错又分部分兵力,自巴郡东出,准备东出巫峡以攻郢都之西。另一路军出武关,向东南挺进,攻取楚汉北及上庸等地,进入桐柏山地区。当时白起尚在北方,刚刚击破赵光狼城正在攻打代邑。次年,白起得王命南下,先以汉北上庸之军续攻楚占领鄢、邓、西陵等地(鄢邓二城在今襄州),第三年秦三路均越过秦楚边境山区,白起为大军总指挥,令各路快速突进楚境,三路军犹如铁爪以掏心之势直围郢都。楚军于郢都附近被聚歼溃败,郢都被占领,顷襄王东逃,徙都于陈(今河南省淮阳县)。于是秦以郢为南郡,封白起为武安君(能抚养军士,战必克,得百姓安集,故号武安。武安城在武安县西南五十里。战国时赵邑,即赵奢救阏与之战处。);以巫地为巫郡;黔中地为黔中郡;白起此时已经名震天下。

★百战百胜★

昭王三十二年,相国穰侯魏冉亲自伐魏,命白起攻大梁。这里有个典故是关于这次战斗的:

苏厉听说白起要攻打魏都大梁,而大梁一旦被秦占领,附近的西周王室就有危险。于是苏厉对周王说:“白起这几年打败过韩、赵等国,夺取了许多土地。现在他将要带兵攻打大梁,大梁一旦被白起攻下,周王室危险了!您应当想办法阻止白起出兵。”于是周王派苏厉前往秦国。苏厉对白起说:“从前,楚国有一个名叫养由基的人,是一个射箭能手,他距离柳树一百步放箭射击,每箭都射中柳叶的中心,百发百中,左右看的人都说射得很好,可是一个过路的人却说:‘这个人,可以教他该怎样射了。’养由基听了这话,心里很不舒服,就说:‘大家都说我射得好,你竟说可以教我射了,你为什么不来替我射那柳叶呢!那个人说:‘我不能教你怎样伸左臂屈右臂的射箭本领;不过你有没有想过,你射柳叶百发百中,但是却不善于休息,等一会疲倦了,一箭射不中,就会前功尽弃。’”讲完这段故事,苏厉把话题拉回来说:“你已经打败了韩、赵等国,取得了许多土地,功劳很大。现在,又要派你带兵出关,经过西周王室的所在地去进攻大梁,如果这一仗不能取胜,就会前功尽弃。你不如称病,不要出兵为好。”白起听了,笑着说:“我所向披靡,百战百胜,怎么会不能取胜呢?”

于是,白起不为苏厉之说所动,率兵出征魏国,大获全胜,破魏将暴鸢,歼敌四万。昭王三十四年,赵、魏联军趁秦军远归,攻取韩华阳(今河南新郑北),白起与客卿胡阳率军救韩,千里奔袭华阳(华阳,亭名,在密县,古华城在郑州管城县南三十里处。《国语》:“史伯对郑桓公:虢、郐十邑,华其一也。华阳即此。”)出其不意,如神兵天降,大破魏将芒卯(三国时谯周云乃孟卯)所领魏军十三万。随即与赵将贾偃交战,水淹敌二万人。芒卯贾偃皆被生擒,时三晋无人不惧百战百胜的秦武安君。

★长平大捷★

昭王四十三年,白起攻克韩陉城等五城(陉庭在今曲沃县西北二十里,在绛州东北三十五里),歼敌五万。四十四年,白起攻取南阳(此南阳在太行山南攸武处)太行小路,将韩国一分为二。四十五年,白起伐韩野王(野王在太行东南,春秋时为邢国),野王降。此年范雎为秦客卿,提出了著名的远交近攻的外交策略。四十七年,秦令左庶长王龁攻韩,夺取上党。上党民众不降擒反投于赵,于是秦以此为借口令王龁转而攻赵。赵令廉颇为将抵抗,廉颇率赵军主力抵达长平后,立即向秦军发起攻击。由于秦军势大,赵军连战不利,损失颇大。廉颇鉴于此,及时改变战略方针,决定转攻为守,准备依靠有利地形,构筑城垒固守,以逸待劳,以图挫动秦军锐气,使其陷入疲惫之中。廉颇的策略获得成功,秦军的进攻势头被很大的遏抑,造成两军对峙于长平的僵局,为打破僵局,范雎使人携千金入赵行反间记,言秦军不惧廉颇,只怕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子赵括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正好廉颇因为开始多败伤亡大转为坚守不应战,赵王此时已经比较不满意,而又听到秦国的反间之言,便派赵括代廉颇将对抗秦军。秦国闻知此事后,暗中派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而表面统帅王龁却只为尉裨将,并严令军中有如敢泄武安君为将者斩。白起到任后,研究了赵括没有实战经验只会纸上谈兵,又骄傲自大,听信谣言鲁莽轻敌,决定采取诱敌深入,困敌聚歼的战略方针,作出了如下部署:1将目前的前线部队转作为诱敌部队,等待赵军出击后,向主阵地长壁撤退,诱敌深入;2利用长壁地形构筑口袋形阵地,以主力守卫,准备抵挡赵军的进攻,并组织一只精锐突击队,准备赵军被围后,用于不断出击以消耗赵军有生力量和磨损其锐气;3,将二万五千人埋伏在两侧翼,待赵军出击后,插到赵军后方,切断赵军退路,完成对出击赵军的合围;4用骑兵五千渗透到赵军防御阵地中,牵制和监视留守的赵军。战争的发展果然按着白起预计的方向进行。赵括至军后,更改廉颇不准出战的约束,并置换了军吏,出兵攻击秦师,两军乍一交锋,白起便佯败后退。赵括不问虚实,立即实施追击。赵军前进到秦军的预定阵地——长壁后,遭到了秦军主力的顽强抵抗,攻势大大受挫。赵括见作战不利,打算退兵,但为时已晚,秦军两翼伏兵迅速出击,及时插到赵军进攻部队后面,切断了赵括主力的对外联系,构成了对进攻赵军的包围。另外的五千骑兵也迅速地前进到了赵军的的防御阵地,牵制、监视留守的赵军。白起又下令突击部队不断攻击被围的赵军。赵军连战不利,情况危急,被迫就地构筑营垒,放弃进攻,等待救援,由于粮道断绝,赵军士气日益低落。粮道断绝四十六日后,赵军开始自相杀食,赵括企图突围而出,分四队突击队冲击,皆全军覆没,赵括亲率精锐突击,被秦军强弩射回,赵括死于乱箭之下,赵军大败,赵军主将已亡,四十万将士皆投降。白起曰:“前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于是诈允赵军降却引赵军一步步慢慢全部坑杀,只留二百四十名童子军回赵。前后共杀俘虏四十五万人。此为中国历史著名战役—长平之战,长平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的一个杰作,白起在这场战争中,依靠自己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指挥秦军给赵军以毁灭性打击,开创了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奠定了自己被后世尊为一代名将的基础。

★抑郁自裁★

长平之战后秦分军一为二分别攻打赵韩。韩、赵恐慌,于是使苏代持重金见秦相应侯(即范雎)言若白起再建功灭赵则功大应侯,且秦此时灭赵并的不到多少土地。范雎被说动请秦王罢兵(代曰:“武安君禽马服子乎?”曰:“然。”又曰:“即围邯郸乎?”曰:“然。”“赵亡则秦王王矣,武安君为三公。武安君所为秦战胜攻取者七十馀城,南定鄢、郢、汉中,北禽赵括之军,虽周、召、吕望之功不益於此矣。今赵亡,秦王王,则武安君必为三公,君能为之下乎?虽无欲为之下,固不得已矣。秦尝攻韩,围邢丘,困上党,上党之民皆反为赵,天下不乐为秦民之日久矣。今亡赵,北地入燕,东地入齐,南地入韩、魏,则君之所得民亡几何人。故不如因而割之,无以为武安君功也。”于是应侯言于秦王曰:“秦兵劳,请许韩、赵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

秦王让韩割垣雍,赵割六城为求和条件,于是双方休战。白起闻后,从此与范雎有隙。九月,赵不行诺言,于是秦再次发兵,令五大夫王陵攻赵都邯郸。此时白起生病,不能为将。四十九年正月,陵攻打邯郸,赵军同仇敌忾顽强死守,急攻不下,秦再发兵助陵。结果陵死伤日大。白起病愈,秦王想让白起代王陵为将。白起拒绝(白起言曰:“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不可。”)秦王再次亲自任命,白起不去赴任;秦王派应侯去请,白起使终推辞,称病。于是秦王令王龁代王为陵将,续围邯郸,还是不能攻克。楚春申君及魏信陵君率兵数十万救援邯郸攻秦军,秦军死伤颇重。白起得知后大发感慨:“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秦王知道后,勃然大怒。白起继续称病,应侯又去请,继续称病不起。于是秦王免去武安君的爵位,贬为士兵,迁往阴密(在泾州,城西是古阴密国,密康公国)。白起继续称病,不肯去。过了三个月,秦军前线吃紧,连连败退。秦王派人催白起起行,不得留咸阳中。白起才出发,出了咸阳西门十里,至杜邮。(邮,境上行舍,咸阳城在渭北。杜邮,今在咸阳城中)秦昭王与应侯及群臣商议曰:“白起之迁,其意尚怏怏不服,有余言。”秦王便使使者赐秦王剑,令白起自裁。在杜邮,白起面对使节,孤自一人……自觉征战半生到流放时却无有一人送行,如今又要独赴黄泉,何其凄凉……问天天不答乃自悟实是杀伐过重。(武安君引剑将自刭,曰:“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曰:“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阬之,是足以死。”遂自杀。武安君之死也,以秦昭王五十年十一月。死而非其罪,秦人怜之,乡邑皆祭祀焉。)

★毁誉参半★

白起戎马一生,勇冠三军(据传白起伐韩时落马于地上用矛连人带马刺穿来杀他的骑兵),奇谋无穷,擅长野战进攻,是中国战争史上一个卓越的军事统帅,也秦国历史上战功最为卓著的大将。他一生善于用兵,征战沙场37年,攻城不计其数,歼敌上百万,未尝一败绩,为秦国的统一立下不世之功。司马迁称赞白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白起用兵,善于分析敌我双方形势,然后采取正确的战略方针有针对地对敌人发起进攻。如伊阙之战中集中兵力,各个击破;鄢郢之战中的掏心战术;华阳之战长途奔袭等。白起的军事思想最突出的特点是包围歼灭战,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长平之战便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围歼战。其规模之大、战果之辉煌,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是罕见的。

然何晏评之曰:“白起之降赵卒,诈而阬其四十万,岂徒酷暴之谓乎!后亦难以重得志矣。向使众人皆豫知降之必死,则张虚卷犹可畏也,况於四十万被坚执锐哉!天下见降秦之将头颅似山,归秦之众骸积成丘,则后日之战,死当死耳,何众肯服,何城肯下乎?是为虽能裁四十万之命而適足以彊天下之战,欲以要一朝之功而乃更坚诸侯之守,故兵进而自伐其势,军胜而还丧其计。何者?设使赵众复合,马服更生,则后日之战必非前日之对也,况今皆使天下为后日乎!其所以终不敢复加兵於邯郸者,非但忧平原君之补袒,患诸侯之捄至也,徒讳之而不言耳。若不悟而不讳,则毋所以远智也,可谓善战而拙胜。长平之事,秦民之十五以上者皆荷戟而向赵矣,秦王又亲自赐民爵于河内。夫以秦之彊,而十五以上死伤过半者,此为破赵之功小,伤秦之败大,又何以称奇哉!若后之役戍不豫其论者,则秦众多矣,降者可致也;必不可致者,本自当战杀,不当受降诈也。战杀虽难,降杀虽易,然降杀之为害,祸大于剧战也。”

且后世多讥评其杀戮无度。白起在某些游戏和小说里都以“杀人魔王”之类的面目出现。佛教的因果报应论里也把白起当作杀人恶报与耶律楚材相不杀的善报比较作为善恶报应的典型。 </FONT>
发表于 2005-9-12 18:52:11 | 显示全部楼层
<P>从风,我想请教,在华夏战争历史上,这种大规模虐杀战俘的现象有多普遍?还有哪些著名的例子?是不是越早期越多而随着文明的发展在减少呢?汉族与异族的民族战争中,这种状况是什么样的?汉民族的内部战争中又是什么样的?</P><P>不太了解先秦的战争史,不过,如雷灌耳的白大将军的名字还是知道的。我就在想,为什么那个时代的将军能够做出这样骇人的暴力举动,40多万,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而现代再残暴的军队也很难有这样的行为。为什么古代这里是先秦的人们好象比较倾向于做出极端的暴力行动呢。当然,可能与严酷的生存形势有关。战国时代连年战乱,太善良了根本生存不下去,所以人们只有学会铁血和极端,到处都是狼,你讲什么仁义是不行的。但是为什么后来历史上就很少听说了呢。我觉得这与民族性格的演变有关系,也与后来的战争格局相关。战国时几乎是一团混战,极其血腥,逼得你不得不残暴不得不疯狂。而后来的华夏战场,很多是与北方游牧政权沿长城一线的长期较量,不是一种混战的格局,双方都有相对宽阔的后方,心态上也相对从容。好象跟后来的战争样式也有关系,这个我不太懂,不知道是不是这样。当然,后来的汉民族内战也是战争的主体,但是极端的野蛮行为似乎趋向减少。</P><P>我觉得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白起的凶残固然是坏事,但是可以看出,文明的早期,民族的性格比较强悍,崇尚勇武,信奉铁血的法则,以至于不惜采用最野蛮的方法争夺生存的空间和地位。白起虽然残忍,但是我相信,活埋那四十万赵军的,不只是白起的手,也不只是参与的秦军的手,那是一个国家的手,一个“打仗流血如吃饭”的国家人民的手,是华夏民族的手。而后来,汉民族的文明发展了,礼仪发达了,艺术繁荣了,但勇武的精神和生存的意志却退缩了,直到今天。</P><P>其实这种尚武的精神也是一种文明遗产,就看怎么理解和使用了。世界上发达国家无一不是性格刚烈信奉实力原则的民族,如日德美等等,但是信仰勇武精神并没有妨碍他们有发达的经济深邃的哲学繁荣的文化和艺术,这是不矛盾的。所以我们复兴汉文化,就应该设法增强我们民族的原本拥有但后来衰落的勇武精神,国民应该重塑刚烈和英武之气,国家应该壮大国防,不能一味幍光养晦任人欺凌。我们搞汉服运动的,这方面也大有文章可作。</P><P>你不具有“活埋敌人40万”让一切敌人胆寒的决胜的勇气和坚定的生存意志,别人就敢杀害你三十万手无寸铁的人民,而且至今都敢不低头认罪。</P><P>白起坏的该死,但是他的这一惊天暴力也对我们有启示,民族必须有坚定的生存意志和强大的生存能力,国民不能只有儒雅之风而无英武之气,白大将军还是给我们留下了一点东西的。</P><P>
</P>
发表于 2005-9-12 19:45:22 | 显示全部楼层
<P>白起,处在当时的环境里,不杀赵俘,必耗尽粮草,遣散赵俘,赵国必成强敌,因而坑杀。作为秦国人,是符合秦国利益的,作为人道主义,则是一个暴将。白起虽被赢政所杀,其杀赵俘之功,为赢政一统天下,奠定了基础。威胁秦国的六国,楚国虽地大人众,朝纲o(︶︿︶)o 唉,类似南宋。齐国虽最富最文明,但四十年不修兵备,类似今日的欧洲。与秦国真正能对抗者,惟有赵国,长平一战,杀赵俘40万,实际上赵国已亡,天下归秦,已成定数。</P><P>白起杀赵俘,是国人残酷的暴陋,虽自秦以来,多有责难,但屠杀之事,又何尝断绝?秦人屠赵,楚人复屠秦(项羽屠秦俘20万),后有后汉冯异连屠三城,董卓屠洛阳,曹操屠徐州,五胡与汉互相屠,黄巢天下屠,五代屠纷纷,陕人张献忠屠四川,李自成屠河南,满清屠江南,蒙元屠四川,太平军屠江浙,湘军淮军复屠之,后有日本屠金陵,还有本朝。。。。。。。,我国人如羊羔,本国外族皆可屠。</P><P>宋代太祖祭祀武成王庙,令撤去白起陪祀,怨其杀降,宋朝开国灭蜀,大将王全斌何尝没杀投降的蜀兵?灭南唐,曹翰何尝没有屠江州?</P><P>在统治者眼里,只有江山和权力,没有生命的尊重,民众皆是畜生也。汉代的“牧”,难道是在牧民众吗?由此想来,屠杀民众与屠杀畜生,在在统治者眼里,没有什么不同。</P>
 楼主| 发表于 2005-9-12 21:35:12 | 显示全部楼层
<P><FONT size=3>天风,以后不许说请教了……我压力好大的说……一下子问来我都不知道从哪里说起好了……</FONT></P>
<P><FONT size=3>其实最早听说长平杀降我也是目瞪口呆,难以想像那会是个什么概念。说实话,我还偷偷和“南京大屠杀”类比过。现在,山西高平(当时的长平)挖出了“万人坑”;当地流传至今一种豆腐做的小吃:叫做“白起脑子”;听说,当时长平战场上的一条河整个都成了红色,所以,那条河后来就叫做“丹水”……</FONT></P>
<P><FONT size=3>惨烈如此,讲述了一个铁血民族创下的人间惨剧。粘稠的血水汇聚在华夏滚滚的洪流中……</FONT></P>
<P><FONT size=3>长平之战是是战神白起的经典之作,白起天才的指挥和调遣部队能力,当然还有秦军的素质——居然对赵军等而围之——打破了孙子兵法“十而围之”的惯例!白起天才的战例同时也带给了他一大难题——如何处理这40万(又有人考证说是20万,认为司马迁有夸大之嫌。)放下武器的军人!</FONT></P>
<P><FONT size=3>白起是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打“歼灭战”的军人(后来还有我比较喜欢的戚继光)。长平杀降的罪责被传承历史的人顺理成章加到他头上。站在当时的环境想想:他现在他面对的是——几十万失去统帅的、快要饿死饿疯的(甚至赵军中已经有吃人肉的事件发生了)、放下武器的、但没有丧失战斗力的军人!对了,我忘了从哪里似乎看到:白起当时就这件事上奏了秦昭王的……但狡猾的君王未置可否,意思要武安君自己处理……天风,你说得对——活埋那四十万赵军的,不只是白起的手,也不只是参与的秦军的手,那是一个国家的手,一个“打仗流血如吃饭”的国家人民的手。</FONT></P>
<P><FONT size=3>试想,你要是白起你会怎样?你是秦国你会怎么样?那40万降卒——遣送回赵国?不是找死吗?押回秦国当奴隶?天,40万人呐,安置到哪里?关中,巴蜀,陇西,河内……行事干脆利落的秦人没有周人那样的人事协调才能,好像放在哪里都不合适……最后,武安君默默经手处理了这件事……我想,那天的月亮一定都是血色的……白起最后只放过了几百个未成年的兵卒返乡——如果他要真是杀人魔王刽子手,以嗜血为乐趣的话,那么这几百个兵娃娃大可不必如此费心……</FONT></P>
<P><FONT size=3>对于白起,我一直有一种复杂的心理……</FONT></P>
<P><FONT size=3>纵观人类社会,客观冷静地看一看,我的心里常常不由地寒噤:人要凶残起来什么动物都在其下。就是在儒家仁善思想影响下的中国,中小规模的杀降也没有间断过,刘邦、项羽、曹操、慕容冲……都干过……长平只不过是个里程碑罢了。在这个凛冽的世界上生存,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12 21:47:49编辑过]

发表于 2005-9-12 21:44: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为统一中华领土作出了贡献,中华继续分裂会死更多的人。
 楼主| 发表于 2005-9-12 21:45:56 | 显示全部楼层
<P>文王之后一句话说得不错,引之:历史上,在那些统治者眼里,只有江山和权力,没有生命的尊重……</P><P>所谓:一将成名万骨枯……</P>
发表于 2005-9-26 10:54:14 | 显示全部楼层
<P>据说白起是人类历史上一生歼敌最多的将领</P><P>至少在一百万以上</P>
发表于 2005-9-26 12: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蒹葭从风</I>在2005-9-12 21:35:12的o(︶︿︶)o 唉:</B>

<P><FONT size=3>儒家仁善思想影响下的中国</FONT></P></DIV>
<P>統治者一向只是拿它做做表面文章。[em09]</P>
 楼主| 发表于 2005-9-26 12: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P>伦理内核下的儒家,“仁”是有等级的秩序的</P>
发表于 2005-10-3 10:03:26 | 显示全部楼层
<P>天风说的确实有道理</P><P>你可以不去做坑杀四十万人的事     但你必须有那样的实力</P><P>要不然     恐怕就要被人惦记上了</P>
发表于 2005-10-9 10: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P>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1 0:41:06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5 07:30 , Processed in 0.07250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