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425|回复: 10

[转帖]韩国“世界音乐中的亚洲音乐”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0-20 19:4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B><FONT size=3></FONT></B>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

<TR>
<TD height=30></TD></TR>
<TR>
<TD height=30>
<DIV align=center>文章来源: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网站 作者:谢瑾    发布时间:2005-7-7</DIV></TD></TR></TABLE>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

<TR>
<TD height=30>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

<TR>
<TD width=20></TD>
<TD class=pt10>
<TABLE align=left>

<TR>
<TD></TD>
<TR>
<TD align=middle></TD></TR></TABLE>

<P>    笔者按:本次会议十二个议题分三个会场同时进行,因时间关系,笔者只参与了其中的四场。尽管有论文集与论文提要集(英文、韩文),但由于语言障碍与时间所限,无以彻底通读,故难免有挂一漏万之嫌。在此,仅以笔者所参与的四场论题为重点,其余诸场仅列出文章与作者,有兴趣者可参阅论文集与提要集。 </P>
<DIV></DIV>
<DIV></DIV>
<DIV align=center><B>韩国“世界音乐中的亚洲音乐”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B><B></B></DIV>
<DIV align=center></DIV>
<DIV>    韩国中央大学韩国音乐学院主办的“世界音乐中的亚洲音乐” 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6月17日至19日在韩国汉城中央大学隆重召开。此次会议有来自韩国、中国、美国、英国、日本、新西兰、西班牙、新加坡、越南、印度、马来西亚、哈萨克斯坦12个国家共50余名代表参加。在会议开幕式上,梨花女子大学黄秉冀教授和韩国中央大学的全仁平教授分别作了题为“韩国传统乐器”与“Ching,Jing,and Gong(韩国传统打击乐器)”的基调报告,介绍了韩国传统乐器及传统音乐在韩国的发展状况,在展示韩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也为整个会议奠定了民族与传统的基调。</DIV>
<DIV></DIV></TD></TR></TABLE></TD></TR></TABLE>




 楼主| 发表于 2005-10-20 19: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align=center><FONT size=3><B>一、     </B><B>会议议题概述</B><B></B></FONT></DIV>
<DIV align=center><FONT size=3></FONT></DIV>
<DIV><FONT size=3>     此次会议共历时三天,与会代表们提交了主旨报告2篇,宣读论文51篇,共分为12个议题。本文将着重介绍笔者参与的四个议题:</FONT></DIV>
<DIV><FONT size=3></FONT></DIV>
<DIV align=center><FONT size=3><B>(一)   </B><B>亚洲传统音乐教育的现状与未来</B><B></B></FONT></DIV>
<DIV align=center><B><FONT size=3></FONT></B></DIV>
<DIV><FONT size=3>      亚洲各国不仅拥有独特而丰富的音乐形态,而且有着深厚的传统音乐文化根基,因此,如何有效地开展传统音乐教育便成为音乐界所瞩目的问题。此次会议有来自英国、新西兰、新加坡、哈萨克斯坦、韩国、中国六个国家的学者都不约而同地把话锋指向这一论题。  </FONT></DIV>
<DIV><FONT size=3></FONT></DIV>
<DIV><FONT size=3>      英国伦敦大学Keith HOWARD的o(︶︿︶)o 唉“教授SamulNori:曲目、美学与乐谱”就SamulNori(韩国传统小型打击乐合奏)的教授方法问题,从舞蹈动作、美学原则、节奏节拍、哲学基础、乐器演奏、曲目选择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传统音乐教学经验,并强调:对不同民族的独特文化内涵与审美习惯的理解将有助于世界音乐教育的有效开展。</FONT></DIV>
<DIV><FONT size=3></FONT></DIV>
<DIV><FONT size=3>      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LEE In-suk“一种新的韩国音乐记谱体系之必要:以gagok为例”从韩国传统音乐gagok(韩国传统歌曲,多由室内乐队伴奏)的保护与创新出发,提出在当代韩国两种主要记谱体系的基础上,创立一种结合韩国传统井间谱与西方五线谱的新型记谱法——“新型集成性Gagok记谱法”的设想,并就自己的实践经验阐述了这一记谱法的可行性。</FONT></DIV>
<DIV><FONT size=3></FONT></DIV>
<DIV><FONT size=3>      新加坡国家教育学院Larry H.FRANCIS的“新加坡大学教育机构中的世界音乐教学”围绕新加坡高等教育中的非西方音乐教学展开。文章通过对新加坡两所大学与两所艺术学院的课程设置、时间分配、参与人员等方面的调查数据分析,指出新加坡音乐教育中存在着重视欧洲艺术音乐而忽视非西方音乐教育的问题。她提出了这一现象的不合理性并针对该问题分析了非西方音乐教育的必要性及其对当代新加坡社会发展的意义。</FONT></DIV>
<DIV><FONT size=3></FONT></DIV>
<DIV><FONT size=3>      哈萨克斯坦国家音乐学院Saule UTEGALIEVA在“哈萨克斯坦国家音乐学院的传统音乐表演教育:任务与观念”中介绍了哈萨克斯坦国家音乐学院传统音乐专业的现状,并指出:在逐步融入国际教育体制的大背景下,高等音乐教育机构正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挑战。哈萨克斯坦不仅面临着传统音乐的保护与再生问题,而且必须通过国际会议、跨国研究中心等形式加强国家之间,尤其是与印度、中国、韩国、日本等东亚与东南亚国家的交流与协作,共同促进亚洲音乐研究向纵深开展。</FONT></DIV>
<DIV><FONT size=3></FONT></DIV>
<DIV><FONT size=3>      中国香港中文大学Lawrence WITZLEBEN的“民乐与民乐队:有关中国现代民乐队的个案研究”从中国民族乐器特性、律制、原有大型乐队与宫廷音乐的地位、西方浪漫主义晚期艺术音乐的影响、区域性乐器风格与音乐机构五个方面论述了中国现代民族管弦乐队成功发展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又从传统艺术风格、音乐价值观、西方影响程度、政治因素等方面比较了中国现代民族乐队与韩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其它亚洲国家民族乐队的不同发展道路,并呼吁民族音乐学家应对这一问题给予充分关注与进一步的研究。</FONT></DIV>
<DIV><FONT size=3></FONT></DIV>
<DIV><FONT size=3>      相关论文还有:韩国汉城国家大学LEE Dong-nam:“韩国初级学校中传统音乐教育的一些问题”;韩国启明大学PARK Mi-gyung:“亚洲学者开展的亚洲音乐研究”。</FONT></DIV>

 楼主| 发表于 2005-10-20 19:41:14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align=center><FONT size=3><B>(二)</B><B>传统音乐的保护与变革</B><B></B></FONT></DIV>
<DIV align=center><B><FONT size=3></FONT></B></DIV>
<DIV><FONT size=3>      传统音乐的保护与变革一直为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东南亚诸国所关注,无论从音乐史的角度,还是从当代社会的语境来审视,这一问题都颇值得思考。这次会议共有四篇文章涉及此议题。</FONT></DIV>
<DIV><FONT size=3></FONT></DIV>
<DIV><FONT size=3>      中国上海音乐学院赵维平的“琵琶的历史传播及其变迁:以中国琵琶与日本琵琶为例”以中国琵琶与日本琵琶的历史渊源为切入点,分析了两国在接受外来音乐文化时的历史状态。他认为:中日两国在对待外来文化和接纳传统的态度、方式以及能力上都不尽相同,琵琶的历史发展迹象反映出同源文化在不同民族背景下的不同命运。</FONT></DIV>
<DIV><FONT size=3>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博士生迟凤芝在“中国雅乐在朝鲜半岛的传承与变迁”中对大晟雅乐向朝鲜半岛的传播过程进行了考证,并探讨了中国的雅乐在进入朝鲜半岛以后所发生的传承与变迁。文章以雅乐为具体事例,对中朝两国的雅乐在使用功能、乐队编制、历史变迁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从历史文献的调查与现时朝鲜李家王朝传承雅乐的综合性考察,对朝鲜雅乐的历史形成、传承变迁,以及朝鲜半岛对中国音乐文化接受的形式、姿态、能力等问题进行了分析。</FONT></DIV>
<DIV><FONT size=3></FONT></DIV>
<DIV><FONT size=3>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秦序“白族的民俗文化遗产——绕山灵”则以云南大理地区白族传统歌舞形式“绕山灵”为切入点,分析了它的文化价值与审美意义,由此提出在当代社会中传统音乐文化的保护问题。作者指出:古代的原始艺术不仅亟待保护与继承,其文化内涵也有待重新审视与发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赋予传统艺术以新的内涵也是今天的艺术工作者应思考的问题。</FONT></DIV>
<DIV><FONT size=3>日本天理大学佐藤浩司的“日本雅乐的延续——以天理大学为例”则以天理大学的雅乐队为例,解释了雅乐在日本民间发展、延续的现状。</FONT></DIV>
<DIV><FONT size=3></FONT></DIV>


 楼主| 发表于 2005-10-20 19:43:41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align=center><FONT size=3><B>(三)乐器研究</B><B></B></FONT></DIV>
<DIV><FONT size=3></FONT></DIV>
<DIV><FONT size=3>      乐器研究也是亚洲音乐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由于历史上中亚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该地区的诸多乐器遗物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东西文化的历史交流与融合进程。而东亚中、日、韩三国在历史上也有着难以割舍的渊源关系,因之三国音乐在乐器体系、美学特征、演奏技法等方面也有着不少相似之处,这些都是亚洲乐器研究应该关注的问题。这次会议有四篇文章属于此领域:</FONT></DIV>
<DIV><FONT size=3></FONT></DIV>
<DIV><FONT size=3>      韩国乐器研究专家宋惠真的“韩国古代乐器研究” 从宏观的角度阐述了韩国古代乐器的研究成果,在研究方法、研究视角、研究领域等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提出了当前韩国古代乐器研究中所面临的问题。</FONT></DIV>
<DIV><FONT size=3></FONT></DIV>
<DIV><FONT size=3>      日本东海大学小柴春海的 “土耳其Topikapi宫殿博物馆Saray集册(伊斯坦布尔集册)中的乐器”是一篇与艺术史学家的联合研究报告。该报告以土耳其宫殿博物馆所藏的Saray集册为研究对象,重点讨论了其中的竖琴与琉特类、鼓类、吹管类、铃、钹类乐器。作者认为,从这些乐器的绘制特征及其所处的宗教场景来看,它们对于研究14、15世纪的中亚音乐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作者从历史学的角度分析了导致这些文化现象的历史原因,又进一步强调了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研究音乐图像学的重要性。</FONT></DIV>
<DIV><FONT size=3></FONT></DIV>
<DIV><FONT size=3>      上海音乐学院博士生谢瑾“关于中国o(︶︿︶)o 唉地区近期出土箜篌的思考”一文从o(︶︿︶)o 唉且末、鄯善两地最新出土的箜篌(<FONT face="Times New Roman">BC.1000</FONT>前后)谈起,对岸边成雄、林谦三等先学提出的中国箜篌始于汉代的观念提出质疑,进而提出对战国时期成书的《世本》进行重新考证之必要,并结合出土墓葬中具有萨满、萨珊特征的遗物,将中国箜篌与古代亚述、巴泽雷克、黑海地区的古竖琴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指出:远古时期东西方音乐交流尚有重新审视之必要,音乐界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亟待进一步深入。</FONT></DIV>
<DIV><FONT size=3></FONT></DIV>
<DIV><FONT size=3>      韩国启明大学KANG Yeon-hee“古墓壁画中的乐器研究”一文对古代朝鲜o(︶︿︶)o 唉时代的古墓、舞蹈冢壁画上的诸多乐器、舞蹈图像进行了详细的归类论述,在分析其时代特征与文化背景的基础上,指出了这些图像与中国、日本等国家同一时期壁画中的音乐图像的相似因素。</FONT></DIV>

 楼主| 发表于 2005-10-20 19:43:55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align=center><FONT size=3><B>(四)韩国音乐学</B><B></B></FONT></DIV>
<DIV align=center><B><FONT size=3></FONT></B></DIV>
<DIV><FONT size=3>      此次会议中,作为东道主的韩国音乐学界向我们展示了韩国音乐学者在传统声乐、器乐、律学、音乐教育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其论文统编为16开厚厚两册近千页文集。本会议属于韩国音乐学论题的文章共有八篇,以韩国传统音乐为中心,分别从古文献、律学、乐器、雅乐、传统民间音乐等角度展开研究。</FONT></DIV>
<DIV><FONT size=3></FONT></DIV>
<DIV><FONT size=3>      韩国全北大学LEE Dong-bok 在“韩国古代乐谱研究”中对韩国古文献中的乐谱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并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把它们分为“官撰乐谱”、“民撰乐谱”、“世祖实录乐谱”、“大乐后谱”、“俗乐源谱”、“合字谱”、“井间谱”等数十种,这些资料对于研究韩国传统音乐有着相当重要的学术价值。</FONT></DIV>
<DIV><FONT size=3></FONT></DIV>
<DIV><FONT size=3>      韩国航空大学WOO Sil-ha在“三太极/三元太极与五音十二律计算的数理逻辑”中认为:五音十二律的计算中存在“1-3-9-81”的数理逻辑,而这一逻辑的哲学基础正在于“三太极”以及由此而生的以天、地、人“三才”宇宙三元为主体的“3.1哲学”。进一步,此 “3.1哲学”的源头又很可能与萨满教有关。作者的这一理论为认识古代律制与哲学之间的联系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FONT></DIV>
<DIV><FONT size=3></FONT></DIV>
<DIV><FONT size=3>      早期唱片数据协会主席YI Bo-Hyung的“韩国长短节奏的句法结构”以韩国传统音乐中不同类型的“长短节奏”为研究对象,指出韩国历史上并没有专门的理论能够确定 “长短节奏”普遍存在的节奏周期。为此,作者创立了 “长短节奏之综合结构”理论,从旋律中不同等级的节奏元素的构成出发,来确定传统长短节奏的周期。</FONT></DIV>
<DIV><FONT size=3>韩国国家传统表演艺术中心研究员徐仁华 “Daegeum(韩国传统竹笛类乐器)的观念与象征意义”一文从Daegeum在朝鲜的起源谈起,从定调、形制、音色、运用场合等角度分析了这一乐器的特质,并与西方乐器双簧管对比,阐述了它们在音色等方面的差异。进而,作者又结合图像、文学、宗教等领域的相关资料,指出了Daegeum所承载的观念及象征意义。</FONT></DIV>
<DIV><FONT size=3></FONT></DIV>
<DIV><FONT size=3>      相关论文还有:中国延边大学张翼善:“延边民歌的音乐形式特征与传播方式”;韩国隅石大学SHIN Yong-mun:“Nokseong Seongjin的宫廷音乐中daegeum(韩国传统横笛类乐器)旋律的调性组织研究:以灵山会上的Sangnyeongsan(韩国传统室内乐组曲之一,慢速)为例”;韩国庆北大学YI Gyeong-ja:“Jeongseokga(郑石歌,高丽时代的民谣)之研究”;韩国全州大学南相淑:“李王家乐谱的音乐形成过程中的民间音乐影响”。</FONT></DIV>
<DIV><FONT size=3></FONT></DIV>
<DIV><FONT size=3>      除以上四个论题之外,会议还讨论了八个论题,在此仅列出相关文章与作者:</FONT></DIV>
<DIV><FONT size=3></FONT></DIV>



 楼主| 发表于 2005-10-20 19:44:25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align=center><FONT size=3><B>(五)西方与东方的交汇</B><B></B></FONT></DIV>
<DIV><FONT size=3></FONT></DIV>
<DIV><FONT size=3>有四篇文章涉及此论题:</FONT></DIV>
<DIV><FONT size=3></FONT></DIV>
<DIV><FONT size=3>韩国国家大学音乐艺术学院MIN Kyung-chan:“西方音乐在亚洲的变革之研究”;</FONT></DIV>
<DIV><FONT size=3></FONT></DIV>
<DIV><FONT size=3>西班牙萨拉曼加教皇<FONT face="Times New Roman">Luis Vives</FONT>大学CHOI Sun Hwa:“安达卢西亚音乐对西方音乐的巨大影响(711-1492)”;</FONT></DIV>
<DIV><FONT size=3></FONT></DIV>
<DIV><FONT size=3>日本东京艺术大学金志善 :“日治时期(1910-1945)留日的韩国学生对于欧洲音乐的学习:以东京国立音乐学校为例”;</FONT></DIV>
<DIV><FONT size=3></FONT></DIV>
<DIV><FONT size=3>韩国汉阳大学KIM Bo-hee:“20世纪早期朝鲜苏维埃共和国的民歌研究”。</FONT></DIV>
<DIV><FONT size=3></FONT></DIV>
<DIV align=center><B><FONT size=3>(六)仪式音乐研究</FONT></B></DIV>
<DIV><FONT size=3></FONT></DIV>
<DIV><FONT size=3>这一领域的论文有三篇:</FONT></DIV>
<DIV><FONT size=3></FONT></DIV>
<DIV><FONT size=3>韩国中央大学PARK Jeon-yeol:“巡演剧团表演中的仪式因素与表演空间:韩日比较研究”;</FONT></DIV>
<DIV><FONT size=3></FONT></DIV>
<DIV><FONT size=3>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项阳:“中国传统音乐与礼仪、民俗之共存”;</FONT></DIV>
<DIV><FONT size=3></FONT></DIV>
<DIV><FONT size=3>韩国龙仁大学LEE Yong-Shik:“东亚民间宗教音乐的比较研究”。</FONT></DIV>
<DIV align=center><B><FONT size=3></FONT></B></DIV>
<DIV align=center><FONT size=3><B>(七)中国音乐学</B><B></B></FONT></DIV>
<DIV><FONT size=3>此领域有四篇文章:</FONT></DIV>
<DIV><FONT size=3></FONT></DIV>
<DIV><FONT size=3>韩国中央大学吴金德:“中国现代音乐一瞥:关于人本主义”;</FONT></DIV>
<DIV><FONT size=3></FONT></DIV>
<DIV><FONT size=3>韩国岭南大学NAM In-soon:“中国现代音乐史中传统音乐混合现象研究”;</FONT></DIV>
<DIV><FONT size=3></FONT></DIV>
<DIV><FONT size=3>中国河北大学艺术学院齐易:“关于传统民间音乐旅游业经营的思考”;</FONT></DIV>
<DIV><FONT size=3></FONT></DIV>
<DIV><FONT size=3>韩国汉城国家大学PIA en-yu:“中国音乐的过去与现状——关于一百年来中国音乐研究的思考”。</FONT></DIV>



 楼主| 发表于 2005-10-20 19:44:36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align=center><FONT size=3><B>(八)南亚音乐与节奏研究</B><B></B></FONT></DIV>
<DIV><FONT size=3></FONT></DIV>
<DIV><FONT size=3>此领域有四篇:</FONT></DIV>
<DIV><FONT size=3></FONT></DIV>
<DIV><FONT size=3>韩国大学LEE Jae-sook:“古印度《戏剧论》中“塔拉”(Tāla)的概念:音乐与戏剧的和谐”;</FONT></DIV>
<DIV><FONT size=3></FONT></DIV>
<DIV><FONT size=3>印度Vrindabvan Sanskrit研究所Selina THIELEMANN:“RAGMALA:北印度旋律类型的视觉图像”;</FONT></DIV>
<DIV><FONT size=3></FONT></DIV>
<DIV><FONT size=3>韩国民族音乐学研究所YI Sora:“传统高棉婚礼仪式中的剪发歌”;</FONT></DIV>
<DIV><FONT size=3></FONT></DIV>
<DIV><FONT size=3>马来西亚Sains大学艺术学院TAN Sooi Beng:“马来西亚的音乐教育:历经传统跨越界线”。</FONT></DIV>
<DIV align=center><B><FONT size=3></FONT></B></DIV>
<DIV align=center><FONT size=3><B>(九)音乐与戏剧</B><B></B></FONT></DIV>
<DIV><FONT size=3>此领域有三篇:</FONT></DIV>
<DIV><FONT size=3></FONT></DIV>
<DIV><FONT size=3>韩国汉城演艺公司主席兼艺术总监SHIN Sun-Hi“朝鲜朝代皇室典礼音乐中的空间布局”;</FONT></DIV>
<DIV><FONT size=3></FONT></DIV>
<DIV><FONT size=3>美国亚特兰大州Emory大学李忠顺:“‘业余’表演家:中国街戏、儒家学说与新加坡文化”;</FONT></DIV>
<DIV><FONT size=3></FONT></DIV>
<DIV><FONT size=3>韩国大学CHAE Su-min“改编自韩国Chunhya的中国越剧:《春香传》”。</FONT></DIV>
<DIV align=center><B><FONT size=3></FONT></B></DIV>
<DIV align=center><FONT size=3><B>(十)音乐与性别</B><B></B></FONT></DIV>
<DIV><FONT size=3></FONT></DIV>
<DIV><FONT size=3>此领域有四篇:</FONT></DIV>
<DIV><FONT size=3></FONT></DIV>
<DIV><FONT size=3>英国伦敦大学Razia SULTANOVA:“丝绸之路上的音乐与女性”;</FONT></DIV>
<DIV><FONT size=3></FONT></DIV>
<DIV><FONT size=3>中国艺术研究院程辉辉:“乐籍、妓籍与花籍三个概念的区别”;</FONT></DIV>
<DIV><FONT size=3></FONT></DIV>
<DIV><FONT size=3>韩国国家大学CHUNG Yoojin:“东方的影响:本杰明·布里顿《麻鹬河》的基础——中世纪日本能剧”。</FONT></DIV>
<DIV align=center><B><FONT size=3></FONT></B></DIV>
<DIV align=center><FONT size=3><B>(十一)传统声乐研究</B><B></B></FONT></DIV>
<DIV><FONT size=3>此领域有四篇:</FONT></DIV>
<DIV><FONT size=3></FONT></DIV>
<DIV><FONT size=3>中国南京大学俞为民:“南北曲的音系学研究”;</FONT></DIV>
<DIV><FONT size=3></FONT></DIV>
<DIV><FONT size=3>韩国丹国大学SEO Han-beom:“Gagok(韩国传统歌曲)的变奏方式研究”;</FONT></DIV>
<DIV><FONT size=3></FONT></DIV>
<DIV><FONT size=3>韩国韩国国家传统表演艺术中心MOON Hyun:“经济与pyeong-sijo(韩国传统歌曲)的音乐性质”;</FONT></DIV>
<DIV><FONT size=3></FONT></DIV>
<DIV><FONT size=3>越南胡志明音乐学院VAN Thi Minh Huong:“越南 剧院中的演唱法探讨”。</FONT></DIV>
<DIV align=center><B><FONT size=3></FONT></B></DIV>
<DIV align=center><FONT size=3><B>(十二)儿童音乐教育研究</B><B></B></FONT></DIV>
<DIV><FONT size=3></FONT></DIV>
<DIV><FONT size=3>此领域有三篇:</FONT></DIV>
<DIV><FONT size=3></FONT></DIV>
<DIV><FONT size=3>韩国平泽大学PARK Yeong-su:“韩国音乐与钢琴教育”;</FONT></DIV>
<DIV><FONT size=3></FONT></DIV>
<DIV><FONT size=3>韩国明智大学JEONG Seong-ja:“韩国儿童音乐教育”;</FONT></DIV>
<DIV><FONT size=3></FONT></DIV>
<DIV><FONT size=3>韩国汉城国家大学WON Yeongsil:“音乐天才儿童之教育研究”。</FONT></DIV>
<DIV><FONT size=3></FONT></DIV>
<DIV><FONT size=3></FONT></DIV>
<DIV align=center><FONT size=3><B>二、其它活动</B><B></B></FONT></DIV>
<DIV><FONT size=3></FONT></DIV>
<DIV><FONT size=3>      除以上十二个论题的论文宣讲之外,民族音乐表演也是本次会议的一大亮点。开幕式上韩国国乐研究所表演的雅乐体现着韩国古代宫廷音乐之延续,黄秉冀教授的韩国传统乐器伽倻琴讲座让我们领略了韩国传统音乐之独特意蕴。在接下来的几天内,与会者在韩国中央大学艺术中心欣赏了东道主韩国及来自其它十几个国家的音乐家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音乐表演,这些活动都为代表们深入了解不同民族的传统音乐提供了良好的契机。</FONT></DIV>
<DIV><FONT size=3></FONT></DIV>


 楼主| 发表于 2005-10-20 19:44:5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align=center><FONT size=3><B>三、结语</B><B></B></FONT></DIV>
<DIV><B><FONT size=3></FONT></B></DIV>
<DIV><FONT size=3>      此次会议尽管时间不长,但其间种种见闻已令我们生发出不少思考,在此简要归纳如下:</FONT></DIV>
<DIV><FONT size=3></FONT></DIV>
<DIV><FONT size=3><B>(一)   </B><B>民族传统音乐的保护、发展与教育</B></FONT></DIV>
<DIV><FONT size=3>      二十世纪下半叶,随着亚洲各国政体的变革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逐渐形成,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发展与教育问题也日益突出。这次会议不仅有两个议题集中体现了这一问题(“亚洲传统音乐教育的现状与未来”、“传统音乐的保护与变革”),而且在“仪式音乐研究”、“中国音乐学”等板块中也有不少文章涉及此论题。从与会者对亚洲国家传统音乐的大量考察报告来看,传统音乐的保护与教育问题在亚洲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且其现状不容乐观。直至今日,音乐民族化与欧洲化的矛盾一直是传统音乐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不过,我们已经看到,这次会议上,一些学者已不仅仅局限于对现象的记录与描述,而已经把目光转向了对于深层根源的追溯,并在不少领域提出了极富开创性、前沿性的观点。</FONT></DIV>
<DIV><B><FONT size=3></FONT></B></DIV>
<DIV><FONT size=3><B>(二)   </B><B>亚洲各国音乐研究的交流与协作</B></FONT></DIV>
<DIV><FONT size=3>      关于此问题,哈萨克斯坦国家音乐学院Saule UTEGALIEVA教授在“哈萨克斯坦国家音乐学院的传统音乐表演教育:任务与观念”中进行了较为集中的论述。由于亚洲各国尤其是东亚、东南亚诸国在历史上的深厚渊源,音乐文化也体现出大量相同或相似的特征。此次会议“乐器研究”与“传统音乐的保护与变革”两场即集中体现了这一问题。尤其东亚中、日、韩三国,在音乐体裁、声乐、器乐、宫廷音乐等领域都存在相当多的共同课题,而若想对它们进行客观深入的研究,仅仅局限于一个国家是远远不够的,音乐的变迁必须安置于相似或相异的文化背景下,在历史流动的过程中才能把握其本质。此外,Saule UTEGALIEVA教授提出的建立跨国研究中心、联合举办国际会议、考察异国音乐教育体制、申请亚洲音乐研究项目等建议都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与可行性。</FONT></DIV>
<DIV><B><FONT size=3></FONT></B></DIV>
<DIV><FONT size=3><B>(三)   </B><B>研究视域的扩展</B><B></B></FONT></DIV>
<DIV><FONT size=3>      研究视域的开拓也是本次会议的一大收获。日本东海大学小柴春海教授根据土耳其宫殿博物馆所藏的Saray集册中的乐器与中国同时期壁画中乐器的相似性,提出了14、15世纪中国音乐对于西亚乃至欧洲音乐的影响问题,这一领域在我国中外音乐交流的研究中还很少有人涉足。另外,韩国国家大学CHUNG Yoojin“东方的影响:本杰明·布里顿《麻鹬河》的基础——中世纪日本能剧”也因其独特的视角而受到诸位学者的关注。这些文章独辟蹊径,在为我们阐述历史客观的同时,也在研究视角方面有着不小的启示意义。</FONT></DIV>
<DIV><B><FONT size=3></FONT></B></DIV>
<DIV><FONT size=3><B>(四)   </B><B>韩国学者深厚的中文功底</B></FONT></DIV>
<DIV><FONT size=3>      韩国学者不仅对本国的史料有着深入的研究并进行了大量的史籍整理工作,而且,很多学者都有着相当扎实的中文功底。韩国音乐学家李惠求、宋芳松、宋惠真、郑花顺等都对中国古籍有过深入研究,这点从他们的著作、文章以及几次短暂的交谈中可窥一斑。从某种程度上讲,韩国是在以一种“根脉”的态度对待中国古代文化,与他们相比,我们对于自己国家古籍、史料的整理、研究与相关教育却似乎显得有些薄弱。</FONT></DIV>
<DIV><B><FONT size=3></FONT></B></DIV>
<DIV><B><FONT size=3>(五)会议组织利弊谈</FONT></B></DIV>
<DIV><FONT size=3>      本次会议论文提交截止日期为4月30日,这意味着有近两个月的时间可供会议主办方编排、印刷论文集。也正因此,每位代表在会议报到时就已经领到三册论文集、一册论文提要集和一册日程安排表。尽管如此,论文集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三册论文集中一册为非韩籍o(︶︿︶)o 唉人论文,英文,400余页;两册为韩国学者论文,韩文,900余页。另有一册论文提要集,英文,22页,但其中并没有包括韩国学者的论文提要。如此一来,就导致在51篇o(︶︿︶)o 唉论文中仅有34篇能找到英文论文提要(韩文论文集中有部分英文提要,但查找极不方便),而其它17篇论文则根本无法为与会者所了解。再加上整个会议分三个会场同时进行,这一方面固然节省了时间,但也有些论文无以得见,大有失之交臂之感。倘若今后我院再举办国际会议,这些遗憾可供借鉴。</FONT></DIV>
<DIV><FONT size=3></FONT></DIV>
<DIV><FONT size=3>      总之,这次会议不仅使我们了解到韩国音乐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而反思自身研究的种种不足,而且令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亚洲学者间有着很多共同关注的研究领域。应如何在本国研究优势的基础上加强国际间的对话与协作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只有各国音乐学家精诚合作、不懈努力,各个领域的研究才能逐步走向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共同的研究兴趣与相似的文化背景必将有利于各项研究不断向纵深开拓。在各国学者脚踏实地的努力与广泛积极协作的大背景下,音乐学术研究的春天定当指日可待。</FONT></DIV>



发表于 2005-10-22 12: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果然专业……
发表于 2005-10-22 19:47:40 | 显示全部楼层
<P>字有点小啊!看不清楚的说……</P>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5 12:42:52 | 显示全部楼层
<P>这回字不小了吧?</P>[em01][em0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4 17:41 , Processed in 0.19533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