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ONT size=4>文章作者:ufe3
</FONT></P>
<P><FONT size=4>本次释奠礼仪程:
1、人员:初献官、亚献官、终献官,分献官八人,执事九人,读祝(兼进福酒者)一人,通赞(兼纠仪官)。乐正,乐工。如果人多,加入引赞九人。(注意,在古代通赞只是个执事而已。在古代,献官是祭祀的主体,他们并不需要特别懂得礼仪,因为旁边有专门的引赞——他们熟悉礼仪,告诉献官该怎么走,该干什么。但现在缺少这样的专职人员,也没办法,通赞似乎充当了导演的角色~~)。参礼者不定(他们是当天赶到的,能够身着汉服的同道。他们不必担任祭祀的角色,但通过一同的行礼,表达对先师的敬意,他们也是参礼者,不过是分工不同罢了)。
2、入庙:是日,从旅馆列队入庙,执事在前,献官在后,参礼者随后,纠仪官照应前后。凡门从东侧入,因为古代的西阶是客人走的,我们不敢以宾客自居,(当然,适应现在人比较嚣张的理解,也可以对他们说,我们作为孔门第子,就是庙堂的主人~~)。考虑场地限制,行礼在丹墀上。队列在丹墀下东侧停下。众执事布置场地。
3、陈设:设祭坛九 先师、 四配(四位)、 十哲(合两位)、 两庑(合两位),各陈蔬果拜席,祭品蒙以布。祭坛中稍后设读祝位。在坛下设乐工席,东侧设执事献官席,后方根据参礼者人数设席。东侧献官席前设盥洗所,执事席前设酒尊所。陈设毕,众执事根据分配,立各神位左侧(西边的几位立右侧,取对称)。通赞就位,在前方西侧。
1、通赞唱:就位。乐师乐工就位,在最靠近祭坛的位置,面向祭坛(因为他们是向先师献乐的,如果有女士,要分开,女士在西侧)。分献官就位,献官就位,献官在后方东侧,西向,三献官在前,分献官在后排。参礼者在后,他们当中的女士,要站到西侧。进场时也要走东阶。
2、通赞唱:行礼。执事各揭开盖布,向南离开神位,然后从东侧就执事席。
3、迎神:通赞唱:迎神,乐奏咸和之曲。待乐奏至一半,通赞唱:鞠躬拜兴拜兴拜兴拜兴平身(古代行礼多两拜,所以我们的礼仪总是二的倍数。据明礼,久别见尊者要四拜示敬。而冬至大朝会,贺帝王也不过四拜。可见四拜是明代郑重场合的常礼,并没有什么尊卑在里面。所以我们先师四拜,以达久别之思!)。众人俱拜讫,乐停。(按照周制,迎神是要通过郁鬯灌地或者钟鼓庭燎来沟通两界的。后代简化,没有了气息的传达,但仍然先奏乐,然后神至,所以我们的拜礼必须在乐奏一半之后行,这是祭神如神在的意思)
4、初献:通赞唱:奠帛行初献礼。唱:诣盥洗所(古人特重清洁,这是尊敬的首要表现)。引献官至盥洗所,搢笏(笏是古人侍奉长者时用以记事备忘的工具,后来成为礼器,表示敬重不敢怠慢),盥洗,出笏。唱:诣酒樽所。引献官至酒樽所,执事受酒,并捧帛前行,就各自神位前,读祝也一同就位,立于西侧,如前仪。唱:诣 至圣先师孔子神位前。奏宁和之曲。唱:跪。献官跪,搢笏。唱:奠帛。执事西向跪,进帛于献官右,献官接帛,献帛于案上。唱:献爵。执事西向跪进爵于献官右,献官接爵,奠于神位前,出笏。唱:俯伏兴平身,献官拜如仪。唱:诣读祝位。乐暂止。读祝进至献官之左。唱:跪。献官并读祝皆跪,众人皆跪。唱:读祝。读祝者读毕,将祝文跪置于祝案上,退于西侧。唱:俯伏兴平身。乐生接着奏乐。唱:行分献礼。诣 复圣颜子神位前。诣 宗圣曾子神位前。诣 述圣子思子神位前。诣 亚圣孟子神位前。诣 东西哲神位前。诣东西两庑神位前。分献官皆先盥洗,然后就位,奠帛,献爵如前仪,只是对西侧神位,对称起见,捧帛执爵者跪于献官左,进帛爵。唱:复位。乐止。献官、执事、读祝,各回东侧拜位。
5、亚献、终献:如前仪,但只是献爵。乐奏景和之乐。
7、饮福:通赞唱:引福受胙,奏咸和之乐。进福酒者捧爵一祭品一至神位之东侧。唱:诣饮福位(即读祝位)。初献官至饮福位。唱:跪。献官跪,搢笏。进福酒者跪于献官右,进爵于献官。唱:引福酒。献官接酒饮讫,奠爵。唱:受胙。献官接过祭品,出笏。唱:俯伏兴平身,复位。通赞唱:鞠躬拜兴拜兴平身。众人俱拜。
8、撤馔:通赞唱:撤馔,乐奏咸和之曲。执事将祭品盖住,略微移动。
9、送神:通赞唱:送神,乐奏咸和之曲。(击柷作乐)通赞唱:鞠躬拜兴拜兴拜兴拜兴平身。(各官俱拜讫,乐尽,麾生偃麾,栎敔,乐止)通赞唱:读柷者捧祝,进帛者捧帛。执事者各诣神位前,读祝者先跪取祝文,然后取帛,齐转身向外立。
10、通赞唱:礼毕。执事收藏好帛和祭器。大家可以饮福酒,分祭品了。</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0-25 12:52:25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