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699|回复: 3

《梦溪》拾英--沈括《梦溪笔谈》中的趣闻异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9-13 06: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作者:赫连勃勃大王
转自天涯</P>
<P>


??《梦溪》拾英
  ——沈括《梦溪笔谈》中的趣闻异事
  
   说起沈括(1031年—1095年),总是想起中学语文课笔中对“石油”的记载,以及他对毕升活字印刷术、古代指南针等的推介。“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座标人物”是后世中外学人对沈括最中允的评价。虽然他一生中大部分是以官员身份从事政治活动,但他一直刻苦自学,“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共计有著述近40种,但后世流传的只有《梦溪笔谈》、《补笔谈》、《续笔谈》等五种。《梦溪笔谈》共26卷,共分为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权智、艺文、书通、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17门,分类记事,语言生动,其中涉及自然科学项目的约合全书百分之四十以上,涵括自然、物理、化学、数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医药、工程等诸多领域,可说是中国古代科技史料的汇编著作。当然,其中所载神奇、异事等类内容荒诞不经,都是属于以讹传讹的“搜异”,又非《聊斋》那样的小说体文学,多属迷信或谣传。
   笔者对沈括产生兴趣,是因为《梦溪笔谈》中好多类似《世说新语》的笔记小说故事,其它科技类的记述,由于自己不是专才,钻研不进去,故而仅仅浏览而已,阅后即忘。很有趣味的,在《梦溪笔谈》卷十三的《权智》中,有对我故乡天津的记载:“自保州西北沈远泺,东尽沧州泥枯海口,凡八百里,悉为潴潦,阔者有及六十里者,至今倚为籓篱。”其中的保州,就是现在的保定,而“泥枯海口”就是“泥沽”的误写,北宋时海河入海口一带称为“泥沽”,现今天津还有许多带“沽”的地名,整个城市就是在“直沽”等海河近海口附近地带发展而成。北宋时海河是宋辽之间的界河。为了防御契丹入侵,北宋把海河许多支流、塘泊等当成现在的水网防线,因其“深不可舟行,浅不以步涉,虽有重兵不能渡也。”现在极其干旱缺水的天津,在宋朝则是河洼水网密布的地带,以至于解放初期,还可以走水道到达白洋淀,至今思之,顿有“沧海桑田何其速”之惘。
   日后又看到消息,说“石油”的记载并非始于沈括。根据法国公布的其馆藏敦煌文物(编号S-1053《乙巳年(公元909年)敦煌某寺粮食破用历算会牒》中所记,有“戊辰年……豆肆斤,买石油用”。戊辰年为908年,后梁开平二年,因此专家推断“石油”一词要比沈括早180年。实际上,石油早在中国东汉时期已被人使用,当时称“石漆”、“石脂”、“脂水”,虽然敦煌文件中有“石油”一词,但真正第一次详细记载石油的颜色、特质、用途的,还当属沈括。作为政治家,沈括不过是《宋史·列传卷九十》中附在沈遘后面的一个偏传,其中大部分还讲他为官和出使契丹的经历。其所以名垂为史,实由其《梦溪笔谈》中的中国古代科技集述。由于读书的出发点不同,我着重读阅的主要是那些有关“朝廷故实,耆旧出处”以及人物、官政、权智、艺文等项,并从中撷出若干有趣片断,加以译评,以飨会意之人。
  
  
  
  韩愈与韩熙载
  (原文):世人画韩退之,小面而美髯,著纱帽,此乃江南韩熙载耳。尚有当时所画,题志甚明。熙载谥文靖,江南人谓之“韩文公”,因此遂谬以为退之。退之肥而寡髯。元丰中,以退之从享文宣王庙,郡县所画,皆是熙载,后世不复可辩,退之遂为熙载矣。(卷四)
  (译):世人画韩愈像,都是小脸,一把长密的美髯,戴纱帽,这其实是江南的韩熙载啊。现仍存有当时有关他的画像,题记非常清楚。韩熙载死后谥“文靖”,江南人称其为“韩文公”,因此大家讹传为韩愈。韩愈肥胖,少须。元丰年间,朝廷以韩愈配享孔子庙,各地郡县所挂的画像,都是韩熙载,后来就不能辩识,韩愈的样子就成为韩熙载的脸蛋了。
  (评):韩愈(768-824年)字退之,是以儒家正统自居的大文学家,强调“文以载道,文道合一,以道为主。”由于谏唐宪宗迎佛胥,“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死后谥为“文”,时人尊称为韩文公。
  韩熙载是南唐大臣,中国最有名的人物画之一《韩熙载夜宴图》就是描摹他与诸宾客夜间宴会笙歌的场面。南唐后主李煜想任韩熙载为宰相,就派画家顾宏中、周文矩夜至其家,偷窥其所作所为,而后绘成此图。韩熙载在五代十国之末动荡的岁月,放纵声色,伎妾成群,不恤国事,夜夜笙歌,人品方面与韩愈截然相反。因此,竟把韩熙载来配享儒家创始人孔子,实在是滑稽得可以。
  
  二妇施德 报应不同
  (原文):王延政据建州,令大将军章某守建州城,尝遣部将刺事於军前,后期当斩,惜其材,未有以处,归语其妻,其妻连氏有贤智,私使人谓部将曰:“汝法当死,急逃乃免。”与之银数十两,曰:“径行,无顾家也。”部将得以潜去,投江南李主,以隶查文徽麾下。文徽攻延政,部将适主是役,城将陷,先喻城中:“能全连氏一门者有重赏。”连氏使人谓之曰:“建民无罪,将军幸赦之,妾夫妇罪当死,不也图生。若将军不释建民,妾愿先百姓死,誓不独生也。”词气感慨,发於至诚,不得已为之戢兵而入,一城获全。至今连氏为建安大族,官至卿相者相踵,皆连氏之后也。又李景使大将胡则守江州,江南国下,曹翰以兵围之三年,城坚不可破。一日,则怒一飨人鲙鱼不精,欲杀之,其妻遽止之曰:“士卒守城累年矣,暴骨满地,奈何以一食杀士卒邪。”则乃舍之。此卒夜缒城,走投曹翰,具言城中虚实,先是城西南依山险素不设守,卒乃引王师自西南攻之,是夜城陷,胡则一门无遗类。二人者,其为德一也,何其报效之不同邪?(卷九)
  (译):王延政占据建州,命令大将军章某守建州城。他派遣部将在军前潜入敌营刺探军情,误军期应斩首抵罪。但心中又爱惜此部将的才能,一时没有下令,回家把此事告诉自己妻子听。他的妻子连氏贤惠有智略,暗中派人对那个部将说:“按军法你应当被处死,赶快逃走就能免死。”并给部将数十两银子,说:“马上就逃吧,不要惦念家小。”部将得以逃去,投奔江南李氏唐主,在查文徽手下办事。查文徽进攻王延政,逃亡的部将正好是此战的指挥,城池将被攻克时,派人先晓喻城中:“能保全连氏一门家小的,必当重赏。”连氏派人对部将说:“建州人民无罪,希望将军全部宽免,我夫妇罪当死,不敢图活。如果将军不赦免延建州人民,我愿意先于百姓死,誓死也不独活。”其语气慷慨感人,发自内心。部将不得以命军队敛兵而入,一城人民的性命得以存活。到现在连氏仍为建安大族,许多人官至卿相大官,都是连氏的后人。另外一个故事:李景派大将胡则守江州,江南唐国灭亡后,曹翰用兵围城三年,因城池牢固不能攻克。一日,胡则因一个厨子切鱼片不够精细而要杀他,胡则妻子马上制止,说:“士卒守城好几年了,暴骨遍地,怎能为一餐饭的原因杀掉士兵呢。”胡则就放掉做饭的兵士。这人夜间从城上顺绳索爬上,奔投曹翰,把城中虚实一一禀告。本来城西南依凭山险无人守卫,厨子就带领曹翰军从城西南攻入,守将胡则满门被杀。这二个妇人,同样都是做好事,她们的结果真是有天壤之别啊。
  (评):所谓“妇人之仁”,大概就是指上述两位女人的好心肠。而受施者则因品德不同,当然有的是以德报德,有的是以怨报德。曹翰乃宋军大将,攻克城池后应该奖励胡则忠于主上的道德操守,竟听任厨子士卒等人残杀胡则一家,真是太过分了。
  
  
  苏合香饼
  (原文):王文正太尉气羸多病,真宗面赐药酒一注缾,令空腹饮之,可以和气血,辟外邪。文正饮之,大觉安健,因对称谢,上曰:“此苏合香酒也。每一斗酒,以苏合香丸一两同煮。极能调五脏,却腹中诸疾,每冒寒夙兴,则饮一杯。”因各出数榼赐近臣。自此臣庶之家,皆仿为之。苏合香丸,盛行於时。此方本出《广济方》,谓之“白术丸”。后人亦编入《千金》、《外台》。治疾有殊效,予於《良方》叙之甚详。然昔人未知用之。钱文僖公集《箧中方》,苏合香丸注云“此药本出禁中,祥符中尝赐近臣。”即谓此也。(卷九)
  (译):王太尉(王旦)身体瘦弱多病,真宗皇帝赏赐他一整瓶药酒,让他空腹饮下,用以和气血,辟外邪。王旦喝后,大觉安健,于是趁上朝时向真宗道谢。皇帝说:“这是苏合香酒,每一斗酒用苏合香丸一两同煮。对调理五脏、治疗腹内各种疾病非常有效。你每次冒寒早起时,就可以饮一杯。”言毕命人拿出好几盒苏合香丸赏赐近臣。自此大臣百姓之家都效仿制作。苏合香丸因此盛行一时。这个药方出自《广济方》,书上称为“白术丸”。后人也编入《千金方》、《外台》。治病有显效,我在《良方》一书中记述很详细。可是从前的人不知道此方用处。钱惟演在《箧中方》向“苏合香丸”批注中有“此药本出皇宫,祥符《真宗年号》中曾赏赐近臣。”正是说的这件事。
  (评):宋朝皇帝和大臣关系融洽,有如家人一般。宋真宗为搞“封禅”过瘾,还把一大堆金宝装在酒壶中以赐酒方式“贿赂”王旦,果真搞笑。
  
  
</P>
 楼主| 发表于 2004-9-13 06: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举人朝见皇帝的混乱景象
  (原文):旧制:天下贡举人到阙,悉皆入对。数不下三千人,谓之“群见”。远方士皆未知朝廷仪范,班列纷错,有司不能绳勒。见之日,先设禁围於著位之前,举人皆拜於禁围之外,盖欲限其前列也。至有更相抱持,以望黼座者。有司患之,近岁遂止令解头入见,然尚不减数百人。嘉祐中,予忝在解头,别为一班,最在前列。目见班中,唯从前一两行,稍应拜起之节,自馀亦终不成班缀而罢,每为閤门之累。常言殿庭中班列不可整齐者,唯有三色,谓举人、蕃人、骆驼。(卷九)
  (译):朝廷旧制:四方贡生举人到京城时,全部要上朝面君。每次人数在三千人左右,称之为“群见”。远方来人都不知朝廷礼仪,班列混乱,有关部门不能限制禁止。面君之日,先在宝座前设置禁区,举人都在禁区之外拜见,主要是想限制他们乱涌冒进。其时甚至有举人在下互相抱持提掖向皇帝张望的。有关部门很头痛,近年就只让乡试第一名的解元入见,数目还有数百人之多。嘉祐中,我有幸得中解元魁首,特设一班,站在最前列。看到拜见队伍中只有最前的一两排人稍稍符合拜见礼节,其余诸人最后都行不成礼而面君仪式就结束了,常常成为朝廷机构的负累。常言说皇帝殿庭中班列不整齐的有三种:举人,蕃人,骆驼。
  (评):宋朝自太祖起就重文士。试想几千人拜见皇帝的热闹场面,下面还又跳又蹦想瞧“龙颜”真面目,虽说滑稽,也确实是文人受尊重的好时代。
  
  
  滴水砚台
  (原文):孙之翰人尝与一砚,直三十千。孙曰:“砚有何异而如此之价也?”客曰:“砚以石润为贤,此石呵之则水流。”孙曰:“一日呵得一担水,才直三钱,买此何用?”竟不受。(卷九)
  (译):孙甫曾经有来客人送他一方砚台,价值三万钱。孙甫就问:“这块砚有什么奇异处,值这么高的价钱?”来客说:“砚以石润为上品,这块砚石用口一呵就有水珠冒出。”孙甫说:“一天呵得一担水,才值三个钱,买这东西有什么用?”最终没有接受这个客人的礼物。
  (评):孙甫肯定知道此砚贵在奇特,但竟能打岔用“一日呵出一担水才值三个钱”的借口推辞掉,真正是“拒腐蚀,永不沾”,难能可贵。
  
  造宅人与卖宅人
  (原文):郭进有材略,累有战功。尝刺刑州,今刑州城乃进所筑。其厚六丈,至今坚完。铠仗精巧,以至封贮亦有法度。进於城北治第既成,聚族人宾客落之,下至土木之工皆与,乃设诸工之席於东庑,群子之席於西庑。人或曰:“诸子安可与工徒齿?”进指诸式曰:“此造宅者。”指诸子曰:“此卖宅者,因宜坐造宅者下也。”进死未几,果为他人所有。今资政殿学士陈彦升宅,乃进旧第东南一隅也。(卷九)
  (译):郭进有才能识略,战功卓著。他曾任邢州刺史,现在的邢州城就是他在任时所建。城厚六丈,至今坚固无比。他留存的铠仗也精巧,连保藏都有法度规矩。郭进在城北盖房子,聚集族人宾客庆祝完工宴饮,连土木工匠也在宴请之列。他在西廊设席招待工匠,在东廊设席让他的儿子们落座。有人问:“大人您诸子怎能与工匠们比邻相坐?”郭进指着工匠说:“这些人是建宅人。”又指他自己的儿子们说:“这些人是卖宅人,应该坐在造宅人的下首位置。”郭进死后不久,大宅院果然被子孙卖掉。现今资政殿学士陈彦升的宅殿,就是郭进旧宅中东南一角。
  (评):此人也姓郭,大似唐朝郭子仪。郭老头子曾经巡视正建造的大宅院,对一老工匠说要把活儿做细,免得日后要修理。老匠人说:“只见建宅第的,没见有修宅第的。”(意即主人最多一代而已)。郭子仪叹惋之余,很觉有理。宋朝这位郭进比起唐朝老将更明了世理。
  
  晏殊不矫饰
  (原文):晏元献公为童子时,张文节荐之於朝廷,召至阙下,适值御试进士,便令公就试。公一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已作此赋,有赋草尚在,乞别命题。”上极爱其不隐。及为馆职,时天下无事,许臣寮择燕饮,当时侍从文馆士大夫各为燕集,以至市楼酒肆,往往皆供帐为游息之地。公是时贫甚,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一日选东宫官,忽自中批除晏殊。执政莫谕所因,次日进覆,上谕之曰:“近闻馆阁臣寮,无不嬉游燕赏,弥日继夕,唯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公既受命,得对,上面谕除授之意,公语言质野,则曰:“臣非不乐燕游者,直以贫无可为之具。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上益嘉其诚实,知事君体,眷注日深。仁宗朝,卒至大用。(卷九)
  (译):晏殊少年时,张知白以“神童”名义把他推荐给朝廷,召至殿下,正赶上皇帝亲自考试进士,就命晏殊做试卷。晏殊见到试题,就说“臣十天前已做过这样的题目,有草稿在,请另选试题。”皇帝非常喜欢他的质朴不隐。入朝办事后,当时天下无事,容许百官各择胜景之处宴饮,当时的朝臣士大夫们各自饮宴欢会,以至于市楼酒馆,都大设帷帐提供宴饮游乐的方便。晏殊当时很穷,没钱出门游玩宴饮,就在家与兄弟们讲习诗书。一天皇宫中给太选讲官,忽然皇帝御点晏殊上任。执政大臣不知为什么皇上选中宴殊,转天上朝复命,皇上说:“最近听说馆阁大臣们都嬉游宴饮,一天到晚沉醉其中,只有晏殊与兄弟闭门读书,这么谨慎忠厚的人,正可教习太子读书。”晏殊上任后,有了面圣的机会,皇帝当面告知任命他的原因,晏殊语言质朴不拘,说“为臣我并非不喜欢宴游玩乐,只是家里贫穷没有钱出去玩。臣如果有钱,也会去宴饮,只是因为没钱出不了门。”皇上因此更饮赏他的诚实,懂得侍奉君王的大体,眷宠日深。仁宗登位后,得以大用(官至宰相)。
  (评):这位常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的太平宰相,得享一辈子清福,原来是这么淳朴可爱之人。其子晏几道,也是“人百欺之而不悟”的贵公子,率直之情,大类其父!
  
  石延年豪饮
  (原文):石曼卿喜豪饮,与布衣刘潜为友,尝通判海州,刘潜来访之,曼卿迎於石闼堰,与潜剧饮,中夜酒欲竭,顾船中有醋斗馀,乃倾入酒中并饮之。至明日,酒醋俱尽。每与客痛饮,露发跣足,著械而坐,谓之“囚饮”。饮於木杪,谓之“巢饮”。以稿束之,引首出饮,复就束,谓之“鳖饮”。其狂纵大率如此,廨后为一庵,常臣其间,名之曰“扪虱庵“。未尝一日不醉,仁宗爱其才,尝对辅臣言,欲其戒酒。延年闻之,因不饮,遂成疾而卒。(卷九)
  (译):石延年喜欢豪饮,与布衣刘潜为友。在他任海州通刺时,刘潜来造访,石延年在石闼堰迎接,两个人一起举杯痛饮,喝到半夜酒怀喝尽,扭头看见船上有一斗多醋,就倒入酒中一并喝下去。转天,酒醋都喝完了。石延年每次与来客痛饮,都光脚不戴帽子,戴着枷具坐着喝,此种喝法叫“囚饮”;在树顶上喝,叫“巢饮”;用稻草卷个筒,伸出头喝,然后又缩回头,叫“鳖饮”。其饮酒狂放大概都是如此。在宫署后有一个庙庵,石延年常常躺在那里,给庵起名为“扪虱庵”。没有一天不喝醉的。仁宋皇帝喜欢他的才能,曾对左右辅臣讲起他,想要他戒酒。石延年听说这件事,就不再饮酒,不久生病死去。
  (评):这位仁兄想必欣慕魏晋人物,肯定《离骚》、《庄子》也烂记于心,效仿《世说新语》中人物,没有虱子也要象王猛一样“扪虱而谈”。率性达情不错,糟就糟在有始无终,听说皇上要用自己,赶紧“洗干净”了等着,从前的放纵不羁似有矫情之嫌。如同一个抽了四十年的老烟枪戒烟,几十年的酒囊一旦缺酒,只有黄泉路上走一遭了。
  
  林逋隐逸
  (原文):林逋隐居杭州孤山,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复入笼中。逋常泛小艇,游西湖诸寺,有客至逋所居,则一童子出应门,延客坐,为开笼纵鹤,良久,逋必棹小船而归,盖尝以鹤飞为验也。逋高逸倨傲,多所学,唯不能棋。常谓有曰:“逋世间事皆能之,唯不能担粪与著棋。”(卷十)
  (译):林逋隐居杭州孤山,常养两只仙鹤,放它们飞入云霄之中,盘旋飞升,又自己落地入笼中。林逋常常划着小艇,游观西湖各寺庙。有客人到他家里找他,一个童子就会出来应门,安排客人坐好后,就打开笼子把鹤放出,好大一会儿后,林逋就会摇着小船返回,大概是看见鹤飞在天以为信报。林逋高逸倨傲,所学很广,惟独不能下围棋。他常对人说:“我世间事都能做,惟独不能挑粪与下棋。”
  (评):这位“梅妻鹤子”的林和靖先生确实过得神仙生活,而且没有宋朝文人的“道学”气,率真直朴,自己不会下棋,就把此种技艺与挑粪等同,大有儿童心情。我也是通习诸多事,惟不能担粪与打高尔夫。
  
  
  军粮运送之难
  (原文):凡师行,因粮于敌,最为急务。运粮不但多费,而势难行远。予尝计之,人负米六斗,卒自携五日干粮,人饷一卒,一去可十八日;米六斗,人食日二升,二人食之,十八日尽;若计复回,只可进九日。二人饷一卒,一去可二十六日;(米一石二斗,三人食日六升,八日则一夫所负已尽,给六日粮遣回,后十八日,二人食日四或并粮)。叵计复回,止可进十三日。(前八日日食六升,后五日并回程,日食四升并粮)三人饷一卒,一去可三十一日,米一石八斗,前六日半四人食日八升,减一夫,给四日粮;十七日三人食日六升,又减一夫,给九日粮;后十八日,二人食日四升并粮。计复回止可进十六日,(前六日半日食八升,中七日日食六升,后十一日并回程日食四升并粮)。三人饷一卒,极矣。若兴师十万,辎重三之一,止得驻战之卒七万人,已用三十万人运粮,此外难复加矣。(放回运夫须有援卒,缘运行死亡疾病,人数稍减,且以所减之食,备援卒所费)。运粮之法,人负六斗,此以总数率之也。其间队长不负,樵汲减半,所余皆均在众夫,更有死亡疾病者,所负之米,又以均之,则人所负,常不啻六斗矣。故军中不容冗食,一夫冗食,二三人饷之,尚或不足。若以畜乘运之,则駞负三石,马、骡一石五斗,驴一石,比之人运,虽负多而费寡,然刍牧不时,畜多瘦死,一畜死,则并民负弃之,较之人负,利害相半。(卷十一)
  (译):一般军队出行,从敌方获取军粮是最要紧的急务。运粮不仅费用多,而且难以载粮远行。我曾经计算过,每人背米六斗,士兵自己携带五日干粮,每人供一个士兵,一行可达十八天;六斗米,每人一天吃两升,两个人吃,正好十八天吃完;如果以往返计算,只可吃九天的行程。两个人供一个士兵食粮,一行可以达二十六天;(一石二斗米,三人每天吃六升,八天的话一个背夫所负的粮食已经吃完,给他六天的粮食遣回,后十八天,二个人每天吃四升或干粮)。如果以往返计,只可有十三天的路程。(前八天每天吃六升,后五天加回程,每天吃四升加干粮)三个人供一个士兵,一行可供三十一天,一石八斗米,前六天半四个人每天吃八升,派返一个背夫,给他四天口粮;十七天三人每天吃六升,又送加一个民夫,给他九天口粮;后十八天,二个人每天吃四升加干粮。计算往返的话只可前行十六天的里程,(前六天半,每天吃八升,中间七天每天吃六升,后十一天加回程每天吃四升加干粮)。三个人供一个士卒吃用,已为最大极限。如果兴兵十万人,管护辎重的有三分之一,能够战斗的士兵只有七万人,而运粮的民夫要用三十万人,此外很难再增人了。(放回运夫要有兵卒护援,由于路途中死亡疾病,人数会不断减少,而那些省下来的粮食,以备护援兵卒吃用。运粮的制度,每人平均以六斗计算,这是个总计方法。其中队长不背东西,打柴汲水的人背负减半,多出斤重部分平摊给众民夫,更有死亡疾病不能背米的,他们应负的重量,又平均分摊,那么每个人所负的重量,常常不止六斗的重量。因此军中不容许多余的饭口,一个多余的人吃饭,就要两三个人供应他,还有可能供不够。如果以牲畜运粮,骆驼可以负三石,马、骡一石五斗,驴一石,相比于以人运粮,虽然负多费少,但如果不按时喂草,牲畜多会死亡,一个牲口死掉,它驮负的粮食也得扔掉,相比用人背扛,有利有弊,利害均半。
  (评):宋时战争中还没有特别重的军械,仅粮食一项就耗费人力量力如此,可以想见穷兵黩武之罪。隋炀帝三伐高丽,最多一次共有战士一百三十八万人,可以想象要用多少民夫啊。
  
  
  张杲卿断案
  (原文):张杲卿丞相知润州日,有妇人夫出外数日不归,忽有人报菜园井有死人,妇人惊,往视之,号哭曰:“吾夫也。”遂以闻官。公令属官集邻里就井验是其夫与非,众皆以井深不可辨,请出尸验之。公曰:“众者不能辨。妇人独何以知其为夫?”收付所司鞠问,果奸人杀其夫,妇人与闻其谋。(卷十二)
  (评):张杲卿丞相从前任润州知州时,有个妇人的丈夫外出多日没有回家,忽然有人报告说菜园井里有死人,妇人大惊,前往观看,嚎哭道:“这是我丈夫啊。”于是就上报官府。张杲卿让下属召集邻里百姓在井边辨别尸体是否是妇人的丈夫,大家都说井深看不清,请求把尸体弄出来仔细辩认。张杲卿说“大家都认不出尸体,为何惟独这妇人能认出尸体是他丈夫呢?”下令把妇人押起来令有关部门审问,果然是与妇人通奸的人杀掉她丈夫,妇人是杀人者的同谋。
  (评):奸妇谋划很细,只可惜太急性,被张杲卿看出端倪。明朝此类事也不少,更有杜撰出的庄子妻扇坟土令其速干以嫁人的故事,虽是小说,也可反应出世态民风。
  
  
 楼主| 发表于 2004-9-13 06: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易帜而战
  (原文):宝元中,党项犯塞,时新募“万胜军”,未习战阵,遇寇多北,狄青为将,一日,尽取“万胜”旗付“虎翼军”,使之出战。虏望其旗,易之,全军径趋,为“虎翼”所破,殆无遗类。又青在泾原,尝以寡当众,度必以奇胜,预戒军中尽舍弓弩,皆执短兵器,令军中闻钲一声则止,再声则严阵而阳却,钲声止则大呼而突之,士卒皆如其教。才遇敌,未接战,遽声钲,士卒皆止;再声,皆却。虏人大笑,相谓曰:“孰谓锹天使勇?”时虏人谓青为“天使”。钲声止。忽前突之,虏兵大乱,相蹂践死者,不可胜计也。(卷十三)
  (译):宝元年间(宋仁宗),党项人(西夏)侵犯边塞,当时新招募的军队号称“万胜军”,没有经过什么战阵,一打仗就败北。狄青统军后,一天,把“万胜军”的军旗换给“虎翼军”(是打仗的劲旅)用,命令这些老兵出战。党项人望见军旗有“万胜军”字号,很不以为然,全军一直冲过来,被久经战阵的“虎翼军”打败,全被歼灭殆尽。此外,狄青在泾原时,曾经遇到敌众我寡的阵仗,他想一定要以奇制胜,就提前告知军士全都扔掉弓弩,都执短兵器,下令军人听到第一次钲声就停止前进,听到第二声就严阵而假装要跑的样子,钲声一停马上大叫前冲,士卒就按他的号令去做。与敌人相遇,还没交战,钲声马上响起,士兵都停止不动;第二声钲音响起,士卒都往后退。党项人大笑,互相说:“谁说狄天使(对狄青的畏称)勇敢啊?”钲声停止后,士兵突然冲前,西夏兵大敌,互相践踏死亡的不可胜计。
  (评):狄青(1008—1057)是山西英雄,出身贫寒,是一个由士兵完全靠武功起家的大将。和西夏兵打仗时,每战都披头散发,面戴铜面罩,直冲敌阵,四年中大小二十五战,身中多箭,立下累累战功。后来在范仲淹鼓励下发愤读书,又成为精通战法的师才。做了枢密副师的大官后,宋仁宗劝他用药水漂去当士兵时在脸上的刺字(宋代军士低贱身份的标志),狄青不肯,表示这个刺字能更好鼓舞士气。有人劝他冒称唐代名将狄仁杰的后代,也被狄青拒绝。由于疑忌武将是两宋的通病,连大文豪欧阳修也上书给皇帝指斥狄青位高权重于国家不利,并把水灾也归咎为上天对武将祸乱的警省,最终导致这位忠心耿耿的大将被调出京城,朝廷还屡屡派使臣“探望”他,不到半年,这位正值盛的大将军悒郁而终,终年才49岁。没死在战场,却活活被文臣和朝廷气死、忧死,这不仅是狄青的悲剧,也是两宋的悲剧,“兵不知将,将不知兵”,虽然国家未亡于武臣手,最终都沦亡于异族,下场更惨!
  
  巧毙强寇
  (原文):濠州定远县一弓手,善用矛,远近皆伏其能。有一偷亦善击刺,常蔑视官军,唯与此弓手不相下,曰:“见必与之决生死。”一日,弓手者因事至村步,适值偷在市饮酒,势不可避,遂曳矛而斗,观者如堵墙。久之,各未能进。弓手者谓偷曰:“尉至矣。我与尔皆健者,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偷曰:“喏。”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其隙也。又有人曾遇强寇斗,矛刃方接,寇先含水满口,忽噀其面,其人愕然,刃已透胸。后有一壮士复与寇遇,已先知噀水之事,寇复用之,水才出口,矛已洞颈。盖已陈刍狗,其机已泄,恃胜失备,反受其害。(卷十一)
  (译):濠州定远县有一个弓箭手,善于使用长矛,远近同行都畏服他的技能。有一个强盗也善于击刺,常常蔑视官军,惟与这位弓箭手技艺不相上下,说:“与弓箭手相见一定要进行生死决斗。”一天,弓箭手因公事来到村里,恰逢强盗在市肆喝酒,势不可避,就拖矛来斗,围观的人很多。许久,两人都僵持不进。弓箭手对强盗说:“兵尉来了。我和你都是好汉,你敢和我在兵尉马前决一生死吗?”强盗说:“好。”弓箭手话刚落举手就刺,一下就把强盗刺杀,大概是乘其分神不备而胜利。又有人与强盗争斗,双方兵器相交,强盗先含一口水在嘴里,忽然喷在对方脸上,愕然之间,刀已穿胸而过。后来一个壮士又遇上这个强盗,已经预先知道他有含水喷人的一招,强盗果然又使出此种伎俩,水才出口,壮士的长予已经贯颈刺出,立毙强盗。大概他故伎重演,机谋已泄,依仗诈术失去防备,反受其害。
  (评):所谓“盗亦有道”,上文中有两个恰恰是“强盗无道”,或因傻楞丧命,或仗艺欺人反失其命,皆是“下三烂”之类,小聪明之流。
  
  鹳雀楼题诗
  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唐人留诗者甚多。唯李益、王之奂、畅诸三篇能状其景。李益诗曰:“鹳雀楼西百尺墙,汀洲云树共茫茫。汉家箫鼓随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知长。风烟并在思归处,远目非春亦自伤。”王之焕诗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畅诸诗曰:“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译):河中府(现山西永济市)鹳雀楼高三层,向前可瞻望中条山,向下可俯瞰黄河。唐朝人在此题诗很多。唯李益、王之焕与畅诸三人能描绘其景。李益诗:“鹳雀楼西百尺墙,汀洲云树共茫茫。汉家箫鼓随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知长。风烟并在思归处,远目非春亦自伤。”王之焕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畅诸诗:“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评):畅诸的哥哥畅当为大历七年进士,也是诗人。兄弟俩人老家是唐朝蒲州(现在的永济市),描写家乡风景自然真情流露,所以虽然不是大名家,此诗确能与名家比肩。畅诸还有《早春》一诗,也是清丽可喜,现摘录于下:“献岁春犹浅,园林未尽开。雪和新雨落,风带旧寒来。听写闻归雁,看花识早梅。生涯知几日,更被一年催。”
  
  画工画佛光有误
  (原文):画工画佛身光有匾圆如扇者,身侧则光亦侧,此大谬也。渠但见雕木佛耳,不知此光常圆也。又有画行佛光尾向后,谓之“顺风光”,此亦谬也。佛光乃定果之光,虽劫风不可动,岂常风能摇哉。(卷十七)
  (译):画工画佛身光,有的画成扁圆如扇子一样的形状,佛身侧佛光也侧,这是很大的错误。他们只是根据木雕佛像照实来画,不知道依据佛理佛光一直圆的。又有画工画佛走动时佛光尾向后,称之为“顺风光”,这也是错谬啊。佛光是定果之光,虽遇劫风也不会摇动,难道平常的风能吹动佛光吗。
  (评):沈括深通佛家经典。画工只是一般画匠,不知佛理,所以自认为画得生动,把佛像绘画以日常知识来处理,结果大谬。笔者曾看有幅“郑和下西洋图”,三宝太监威风凛凛,五络长髯,可见画家不知郑和是位太监公公,画得他很像位有“那话儿”的大将军,也是缺乏专业知识所致。
  
  王鉷为壁画杀工匠
  (原文):王鉷据陕州,集天下良工画圣寿寺壁,为一时妙绝。画工凡十八人,皆杀之,同为一坎,瘗于寺西厢,使天下不复有此笔,其不道如此。至今尚有十堵余,其间西廊“迎佛舍利”,东院“佛母壁”最奇妙,神彩皆欲飞动。又有“鬼母”、“瘦佛”二壁差次。其余亦不甚过人。
  (译):王鉷在陕州任上,招集天下名匠画圣寿寺壁画,成为当时最精妙的绝品。画工一共有十八人,壁画完成后全被杀掉,挖个大坑一共埋在寺庙西厢地下。王鉷的用意在于使天下再也没有与之相类的画出现,可见他如此不道到了这个地步。至今壁画还留存有十多幅,其中以西廊的“迎佛舍利”和东院的“佛母壁”最为奇妙,神彩飞动。又有“鬼母”、“瘦佛”两幅壁画稍逊前者。其余的壁画也看不出有什么过人之处。
  (评):王鉷为唐玄宗宠臣,最盛时连“口密腹剑”的大奸臣李林甫都害怕他,自己的儿子被王鉷儿子欺负也只能默默忍受。要知道,李林甫是个连安禄山都害怕得要死的老奸巨滑之人,由此可以想见王鉷的气焰何以了得。王鉷在天宝后期失势,被诛杀抄家,金银宝货如山,抄了多日也未抄完。其家中连水井的栏杆都遍嵌珠玉金宝装饰,可想见其豪侈之度。供佛是为了积德,此人却为了使佛寺壁画成为“绝版”而杀十八工匠。“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杀十八命,不知要堕几个十八层地狱。其家庭诛灭,不知是报应否。
  
  篆文金饼
  (原文):寿州八公山侧土中及溪涧之间,往往得小金饼,上有篆文“刘主”字,世传“淮南王药金”也。得之者至多,天下谓之“印子金”是也。然止于一印,重者不过半两而已,鲜有大者,予尝于寿春渔人处得一饼,言得于淮水中,凡重七两余,面有二十余印,背有五指及掌痕,纹理分明。传者以谓泥之所化,手痕正如握泥之迹。襄、随之间,故舂陵、白水地,发土多得金麟止马蹄。麟趾中空,四傍皆有文,刻极工巧。马蹄作团饼,四边无模范迹,似于平物上滴成,如今乾楝,土人谓之“楝子金”。《赵飞燕外传》:“帝窥赵昭仪浴,多裒金饼以赐侍儿私婢。”殆此类也。一枚重四两余,乃古之一斤也。色有紫艳,非他金可比。以刀切之,柔甚于铅,虽大块亦可刀切,其中皆虚软。以石磨之,则霏霏成屑。小说,麟趾马蹄乃娄敬所为药金,方家谓之“娄金”,和药最良。《汉书》注亦云:“异于他金”。予以汉东一岁,凡数家得之。有一窖数十饼者,予亦买得一饼。(卷二十一)
  (译):寿州八公山旁边的地里及溪涧之间,人位往往能拾得小块的纯金饼,上有篆文“刘主”的字样,这就是世间所传“淮南王制药用金”。得到这种金饼的人很多,即世间所称“印子金”。一般金饼上只有一个印记,最重的不超过半两,很少有大个的。我曾经从寿春渔民那里得到一块金饼,据讲是从淮水中捞得,大约重七两多,表面有二十几个印记,背面有五指印及手掌痕,纹理分明。相传是以泥做胎化炼而成,手指印痕正是握泥留下的。在襄阳、随州之间的舂陵、白水一带,掘地多得金麟趾马蹄金。麟趾中间是空的,四边都有花纹,刻雕得极其工巧。团饼状的马蹄金,四边没有模子印痕,大概是在平物上滴铸而志,很像现在的干柿子,当地人称之为“柿子金”。《赵飞燕外传》记载:“皇帝偷看赵昭仪洗澡,常带很多金饼赐给侍女和昭仪的亲近婢女”(以防这些人声张坏了他偷窥的情趣)。大概所说的金饼就是这种“柿子金”。一枚重四两多,即古代的一斤。金色夹有紫艳光泽,其它类金子不可与之相比。用刀切这种金子,比铅还要软,即使是大块金也可用刀切,中间是虚软的,用石头一磨,纷纷屑下。据小说记载,麟趾马蹄金是娄敬制作的药用金饼,炼丹家称之为“娄金”,入药最佳。《汉书》注释中也讲,(此金)“异于别的金子”。我在汉东一年,听说大概有好几家拾得此种金饼。有一窖藏有数十金饼,我也买了一饼。
  (评):古代炼丹家异想天开,总是用黄金、宝玉等物混在一起炼烧,试图制成长生不老药,真不知浪费了多少好黄金。但黄金从中医学上讲确实有清凉、镇静的功效,继日本人有“金箔酒”后,现在国人也有“金屑酒”,我总觉得是哗众取宠,浪费资源。藏医也用黄金、白银、珊瑚、猫眼石等入药,据讲有解毒、滋补和抗衰老的效能。藏药用黄金之前有去毒程序,先用七、八种药液泡浸黄金,再煮一遍,反复泡反复煮,然后用特种石锅烧好多天,最后再研成粉末入药,据此,我想肯定比中药用黄金有药用价值得多。
  
  丁谓求金带
  (原文):丁晋公从车驾巡幸礼成、有诏赐辅臣玉带。时辅臣八人,行在祗候库止有七带;尚衣有带,谓之“比玉”,价值数百万,上欲以赐辅臣,以足其数。晋公心欲之,而位在七人之下,度必不及已,乃谕有司不须发尚衣带,自有小私带,且可服之以谢,候还京别赐可也。有司具以此闻。既各受赐,而晋公一带,仅如指阔。上顾谓近侍曰:“丁谓带与同列大殊,速求一带易之。”有司奏:“唯有尚衣御带”。遂以赐之。其带熙宁中复归内府。(卷二十二)
  (译):丁谓(曾获封晋国公)跟从皇帝巡幸,大礼已毕,皇上下诏赐辅臣玉带。当时辅臣有八个人,行宫里库存玉带只有七条,尚衣局有一条玉带,名“比玉”,价值数百万两白银,皇上想加上这条玉带以凑足八条之数。丁谓想得到这条玉带,但他排名第八,忖度这条“比玉”肯定轮不到他,就谕示有关部门不须用尚衣局的那条“比玉”,说自己有一条私用小玉带,可以带上上朝谢赏,等到回京后再另外赏赐一条即可。有关部门以其意上奏。不久大家当廷各自受赐玉带,而丁谓所服玉带仅有一指宽。皇上回头对近侍说:“丁谓的玉带与同列相比太悬殊了,马上找条玉带给他换上。”有关部门奏称:“只有尚衣局有一条御带。”于是拿来赐给丁谓。此带熙宁年间又重归皇宫内府。
  (评):五代方镇残虐,宋太祖开国后就重用读书人,“以文抑武”,终宋不杀士大夫。“书中自有千种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车马多如簇”,这三句话就是宋真宗实实在在的许诺。文臣俸养极优,也出了不少奸滑狡诈之人,丁谓就是其一。宋仁宗即位初年,太后垂帘听政,丁谓为宰相,权倾天下,大臣王曾乘机向刘太后秉报说丁谓“盗权奸私”,当天丁谓就被罢免,后被贬斥远荒,“比玉”玉带不久又回归内府。不过这位丁谓诗词歌赋样样皆好,还极爱品茶,著《建安茶录》,绘图明细,有“茶图”之称。他和蔡襄首倡的“龙凤团茶”贡茶,为茶中极品,不知被贬海南的丁谓路上还能享用此茶否。丁谓曾有诗“天门九重开,终当掉臂入”,一副市井流氓文人嘴脸,宋人王禹偁见此诗就说:“入公门犹鞠躬如也,天门岂可掉臂入?”与之相比,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蓠人!”更为白衣豪迈气象。
  
  不识字更快活
  (原文):梅询为翰林学士,一日书诏颇多,属思甚苦,操觚循阶而行。忽见一老卒卧于日中,欠伸甚适,梅忽叹曰:“畅哉”。徐问之曰:“汝识字乎?”曰:“不识字”。梅曰:“更快活也。”(卷二十三)
  (译):梅询作翰林学士时,有一天为皇帝起草诏书,任务很重,思虑良苦,手里拿着文具依阶而走。忽然看见一个老兵躺在地上晒太阳,伸腰展腿很是舒适,梅询见此忽然叹道:“舒服啊。”又慢慢问他:“你识字吗?”老兵答:“不识”。梅询说:“那就更快活啦。”
  (评):我家学士也是可爱之人,成日搜索枯肠,寻章摘句,苦思冥想,当然羡慕所谓散淡的老兵,所谓“能者多劳,智志多虑”,信夫!
  
  梅子与肥鹅
  (原文):吴人多谓梅子为“曹公”,以其尝望梅止渴也;又谓鹅为“右军”。以其好养鹅也。有一士人遗人醋梅与煮鹅,作书云:“醋浸曹公一瓮,汤煮右军两只,聊备一馔。”(卷二十三)
  (译):吴地人多管梅子叫“曹公”,因为曹操“望梅止渴”的典故;又把鹅称为“右军”,因为王羲之(官右军将军)喜欢养鹅。有个读书人送友人醋腌梅子和蒸鹅,附信说:“醋腌曹公一瓮,汤煮右军两只,以供君吃一顿。”
  (评):读书人穷措大、掉书贷,真真令人喷饭。如果送红烧肉,肯定还要写上“又致东坡一碗。”
  
 楼主| 发表于 2004-9-13 06: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梦溪》拾英--沈括《梦溪笔谈》中的趣闻异事

  关中无螃蟹
  (原文):关中无螃蟹。元丰中,予在陕西,闻秦州人家收得一干蟹,土人怖其形状,以为怪物,每人家有病疟者,则借去挂门户上,往往遂差。不但人不识,鬼亦不识也。(卷二十五)
  (译):关中无螃蟹。元丰年间,我在陕西,听说秦州人收得一只干螃蟹,当地人害怕它的奇形怪状,以为是怪物,每当有人得病,就被借去挂在门户上,往往病就好多了。不但当地人不认识(螃蟹),当地的鬼也不认识。(意即把鬼吓跑了)。(卷二十五)
  (评):这是沈括书中典型怪力乱神的胡妄揣测,现在读来只觉可笑。
  
  李顺被俘
  (原文):蜀中剧贼李顺陷剑南,两川、关右震动,朝廷以为忧。后王师破贼,枭李顺,收复两川,书功行赏,了无间言。至景祐中,有人告李顺尚在广州,巡检使臣陈文琏捕得之,乃真李顺也,年已七十馀,推验明白,囚赴阙,覆按皆实。朝廷以平蜀将士功赏已行,不欲暴其事,但斩顺,赏文琏二官,仍 门只候。文琏,泉州人。康定中,老归泉州,予尚识之。文琏家有《李顺案款》,本末甚详。顺本味江王小博之妻弟。始王小博反於蜀中,不能抚其徒众,乃共推顺为主。顺初起,悉召乡里富人大姓,令具其家所有财栗,据其生齿足用之外,一切调发,大赈贫乏,录用材能,存抚良善,号令严明,所至一无所犯。时两蜀大饥,旬日之间,归之者数万人。所向州县,开门延纳,传檄所至,无复完垒。及败,人尚怀之,故顺得脱去,三十馀年,乃始就戮。(卷二十五)
  (译):蜀中大盗李顺攻隐剑南关,西川、关右震动,朝廷大忧。后来朝廷军队击破贼寇,砍掉李顺脑袋示众,收复西川,论功行赏,没有什么疑惑可说。到景祐年间,有人告发李顺尚在广州,巡检使臣陈文琏捕获他,发现是李顺本人,已经七十多岁,审训明白,押送京城,复审都是实情。朝廷认为对平定蜀地的将军封赏已公布施行,不想公告这件事,只是处斩李顺,赏赐陈文琏两级官阶,封候。陈文琏是泉州人,康定年间退修回泉州,我本人还认识他。文琏家里有《李顺案款》记载前因后果很详尽。李顺本来是味江王小波的妻弟,起先王小波在蜀地造反,不能安抚群下,众人拥戴李顺为首领。李顺刚当头领时,把乡里的富人大姓召集起来,命令申报他们家里所有的财物粮食,除去生活必需以外,其余一切都调发出现,分给缺衣少粮的人民,并录用有才之人,抚恤良民,军队号令严明,所到之处秋毫无犯。当时两蜀闹大饥荒,十几天内,归附的人有数万。所攻州县,百姓开门迎接,传檄民到之处,没有不攻克的。待其失败后,人们很怀念他的好处,所以李顺得以逃脱。三十多年后,才被捕得杀掉。
  (评):王小波、李顺起义是在宋太宗时期。太监王继恩监军,率禁军分两路入蜀,淳化五年(994)年,号称“破贼十万余,斩首三万余”,“复成都,获贼李顺。”太监和禁军冒功求赏,历代很多,当时就有大臣张舜卿认为李顺逃脱,太宗很生气,怒叱一顿,差点把他斩首。沈括本人生活年代距王波、李顺起义时代不远,宋仁宗景祐年间(1034-1037)李顺没死的话应该活着,又出于捕获他的活人之口,当属可信。南宋陆游在《老学阉笔记》中也记有类似事情。唐人可以在诗中讥讽本朝皇帝,宋人可以在书中里指摘本朝失实之处,元人只可在剧本里发发牢骚,明朝虽然在朝上把屁股打烂,文人仍冒死进谏,到满清时只有歌功积德的奴才了。真正是九斤老太,一代不如一代。
  
  诗语成谶
  (原文):狄侍郎棐之子遵度,有清节美才。年二十余,忽梦为诗,其两名曰:“夜卧北斗寒挂枕,木落霜拱雁连天”。虽佳句,有丘墓间意。不数月卒。高邮士人朱适,予舅氏之婿也。纳妇之夕,梦为诗两名曰:“烧残烛客未起,歌断一声尘绕梁”。不逾月而卒。皆不祥之梦,然诗句清丽,皆为人所传。(续笔谈)
  (译):狄棐侍郎的儿子狄遵度,节操清厉,才能卓著。二十多岁时,忽然梦中作诗,其中有两句是“夜卧北斗寒挂枕,木落霜拱雁连天”。虽是上好佳句,但其间有坟墓阴间的气息。数月后就病故了。高邮士人朱适,是我舅舅的女婿。娶媳妇当晚,做梦自己写有两句诗:“烧残烛客未起,歌断一声尘绕梁”。不到一个月也死了。都是不祥的梦境,可是诗句清丽,却为人们所传诵。
  (评):恰似晋朝美男子有“扮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最终果然与石崇一起同斩于市朝。唐人刘希夷诗:“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代悲白头翁》),传不久被其舅宋之间所害,时年不到三十岁。李贺诗意中更是鬼语森森:“秋坟鬼唱鲍家诗”,二十七岁就撕手西归。还有南唐后主李煜:“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最终为毒药毒死。明朝大儒方孝儒有“百念蹉跎总未成,世途深恐误平生。中宵拥被倚墙坐,默数邻鸡报五更。”诗意森然,最后因不拥戴朱棣称帝,株连十族被杀,惨绝天下!现代的则有吴宓:“飞扬顿恨人情薄,寥落终怜吾道孤”,半生凄凉,皆应于诗。汪精卫早年诗中也有“留得心魂在,残躯付劫灰”,死后果然被挫骨扬灰。徐志摩“我挥一挥衣袖,不带一走云彩”,真的在空中化为鬼魂,死于飞机失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5 15:12 , Processed in 0.08667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