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137|回复: 8

千 年 绝 响 话 编 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2-12 13:0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千 年 绝 响 话 编 钟
      ●龚 焱
    楚国,曾写下了辉煌灿烂的历史,弹指一挥间,那雄踞南方、争霸天下的春秋战国的泱泱大国别去竟已两千余载。楚人今何在?楚声哪里寻?璀璨夺目的楚乐、楚舞真的就湮灭了吗?湖北省随州市曾侯乙墓编钟、编磬的出土,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千年绝响的楚国金石之声;得以观其形制而体味楚国王宫贵族音乐活动场面的壮观恢宏。
     编钟是由许多个钟编悬而成的钟组,大多数是16枚分两层编排,也有少至3、9、13枚的。钟形因朝代不同有方、圆、椭圆之分,钟口亦有凸圆、平口、凹陷之分。编钟成组排列大致有两种,一为大小一致,整齐美观,仅以钟壁厚薄区别音高与音域;另一种采用钟型大小递变的方法以区别音律,配合成组。古代宴乐歌唱之前,必先奏钟。故编钟又称“歌钟”。
     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是我国多年出土的40几组编钟里数量最多、保存最好的一组。这组编钟多达65枚(包括一枚楚王赠送的镈钟),连同钟架约重5吨,个体钟最大的一枚重101.8公斤。出土时编钟架和编钟皆保存完好,在曲尺形的三层编钟架上面,尚完整地悬挂着64枚编钟和一枚 钟。椭圆形的编钟周身镌刻有细致、精巧的花纹和文字,钟口凹陷。钟架上也刻有花纹,并用6个镌刻的佩剑乐俑支撑。横向看,从左到右,编钟依次增大;纵向看,由上层到下层编钟逐渐增大。下层悬挂着12枚大甬钟和一枚镈钟,其中有9枚悬挂在倒爬着的虎形兽上面,中层悬挂33枚中等编钟,上层悬挂着19枚小编钟。排列整齐,宏伟壮观。其数量之多,质量之精,气魄之雄伟,令人惊叹!
     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音域宽广、洪亮、音色优美,比现代钢琴仅少最低和最高两个音阶,不仅可以演奏动听的古代乐曲,还能演奏中外现代流行音乐,更神奇的是,一般的物体只能发一个音,而这组编钟一个钟竟能敲出两个音,还互不干扰。
     曾侯乙编钟的出土,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叶剑英手执放大镜,认真地观看了编钟上镌刻的花纹和文字,赞美编钟是“祖国伟大之处”。美国音乐权威、纽约市大学教授麦克莱茵,把曾侯乙编钟同万里长城、金字塔、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等古代奇迹相比,认为曾侯乙编钟是“世界第八大奇迹”。日本一位从事音乐研究的学者,听到曾侯乙编钟出土,专程乘飞机来中国,一饱眼福。有的外国学者甚至认为,曾侯乙编钟的出土,使得世界古代音乐史都需要重写。
   据史籍记载,我国古代编钟制作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1600多年的商代,直到公元前900年的西周中期才出现了仅有3枚钟的编钟,发展到公元前400年的战国中期,就出现了随州曾侯乙编钟这样规模宏大的编钟。制作编钟是一件难度极大的工作,即使在编钟铸造的全盛时期,铸造好的编钟也属不易。曾侯乙编钟是古随州文化发达的见证,也代表着中华民族在2000多年前的科学水准。曾侯乙编钟在地下沉睡了2000多年,终于越过历史的厚墙,发出了震撼世界的强音!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2 13:07:38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听了CD中的编钟发出的声音,真的非常好听啊,而且编钟放在那很好看,很有气势的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2 13: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北省博物馆编钟照片
曾侯乙编钟复制品
国宝编钟图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06-7-9 22:2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6-7-13 15:06:08 | 显示全部楼层
<P>          初中跟学校去博物馆 </P><P> 听他们演奏编钟````就是皇上上朝时用的那段</P><P>       很好听````很宏伟的感觉`````很有气势啊</P>
发表于 2006-7-18 22:44:56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三柳小姐</I>在2005-12-12 13:07:38的o(︶︿︶)o 唉:</B>
自己听了CD中的编钟发出的声音,真的非常好听啊,而且编钟放在那很好看,很有气势的</DIV>
<P>JJ既然那么好听!!!     发几首上来     让DD  MM们听听吗!</P>
发表于 2006-8-18 15:55:43 | 显示全部楼层
敲钟不是和尚的专利
发表于 2006-8-23 15:57:56 | 显示全部楼层
<P>编钟演奏的声音真的很悠美,很有穿透力,真是天籁之音。可是听得次数真是不多,真想现场聆听一回啊!</P>
发表于 2006-8-23 22:0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好了[em0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4 14:58 , Processed in 0.06207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