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46|回复: 1

[考论评辩] 聊聊有关年号、谥号、庙号等“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9-22 10: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年号起源于汉武帝,始称建元元年。皇帝但凡遇到祥瑞事件或政治上做出重大举措时都可以改元以示隆重(新皇帝登基不但要改元,还要大赦天下呢)。历史上的一代皇帝可以使用几个年号(象是汉武帝一生就用了六个年号),甚至一年之中,一改再改。直到明朝,才基本形成了一帝一个年号的制度,于是我们才可以按年号称呼其帝号,这才有了永乐帝、康熙帝等叫法,后来干脆连帝字也省了,就叫光绪、宣统了。
  年号制定大致原则如下:1、避免使用前朝末代的字眼。2、声音响亮,绝无绕口之弊。3、一定要深入浅出,让老百姓都明白。这点很重要,值得本朝的公仆们学习。
  二、謚號,就是王、公、卿、大夫( 自漢代起則是皇帝、大臣、親貴、士大夫) 死後依其生前事跡給予的稱號。按傳統說法,諡號起始於周,比廟號要早八百年,而諡的範圍也不限於帝王。諡號含有褒貶之意,最高的褒揚就是文、武,還有成、桓、昭、穆、景、明等也是褒字: 厲、幽、暢都是貶字,沖、殤、愍、哀、悼等諡表示同情且兼有不同程度的貶意。应该说在先秦,这谥号的作用还是发挥了一定作用的,诸侯王确实比较在乎这个,比如春秋时楚共王临死的时候,就觉得自个政绩太差、辱没祖宗,要求诸大臣待其死后谥其为“灵”或者“厉”,(按諡法中“乱而不损曰灵”、“戮杀不辜曰厉”)结果众臣于心不忍改谥为“共”。由此可见当时君王确实很在乎自个身后之名的。謚法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还的确有其积极意义的!
   最早的褒揚諡号大概是开国商王子乙祁的「成汤」,更早的尧、舜是否也是諡号尚无定论,而「紂」可能是最早的惡諡。最早的諡号只有一个字,从汉光武帝开始有两个字了,而越往后諡号越长 ,最高达到二十七个字比如: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姓爱新觉罗氏,讳努尔哈齐。由于后来皇帝的谥号越整越长,从唐以后人们更习惯按庙号或年号称呼其帝号了。这时谥号早已慢慢就变了味!
  三、庙号一般认为始于汉代,开始只有功绩卓著的皇帝才配享用。刘邦的谥是“高”,而庙号是“太祖”,合起来就是“太祖高皇帝”,文帝庙号是太宗,武帝庙号是世宗,宣帝号称中兴,庙号是“中宗”,整个西汉,有资格称庙号的也就这么四位,享有“文景之治”盛名的汉景帝和聪明得不得了的汉昭帝都没有资格横插一腿,可见入选的严格。另有一说商朝就曾称呼其先王武丁为高宗、王亥为高祖了,但这是否就是后代的庙号还很难说?一般开国皇帝的庙号多为高祖、太祖或世祖,明成祖和清圣祖那只是两个特例,象明成祖的庙号也是先为太宗,后改成祖的。至于魏文帝庙号虽不称祖,但也追封其父曹操为太祖武皇帝。一般一朝只有一个祖,其余都称宗,而最能阿腴的是要算清代,一下搞了三个祖:太祖、世祖、圣祖。从谥号到庙号,我们可以饶有兴趣地看到“新闻自由”是怎样被建立,又怎样变味的过程。即使有再多的类似程序,在专制的制度下都不能幸免的。
  下面我就将我国自汉代以来中国历史上的开国皇帝的庙号及帝号抄录如下供大家作个参考吧:
  西汉 高祖高皇帝(一说太祖高皇帝)
  东汉 世祖光武帝
  三国 魏 文帝 蜀汉 昭烈帝 吴 大帝
  西晋 世祖武皇帝
  东晋 中宗元皇帝
  南朝 宋 高祖武帝  齐 高祖高帝  梁 高祖武帝   陈 高祖武帝
    隋   高祖文皇帝
  唐   高祖神尧帝
  五代 梁 太祖  唐 庄宗  晋 高祖 汉 高祖  周 太祖
  北宋 太祖  附:辽 太祖 金 太祖 夏 景宗
  南宋 高宗
    元   世祖(追尊成吉思汗为太祖)
  明   太祖高皇帝
  清   世祖(追尊努尔哈赤为太祖)
  

发表于 2007-11-17 18:3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明高皇帝年号洪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4 18:45 , Processed in 0.21046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