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标题:
【祭服图考】(附朝鲜祭服)
[打印本页]
作者:
撷芳主人
时间:
2008-4-10 23:52
标题:
【祭服图考】(附朝鲜祭服)
使用工具:Photoshop CS3
祭服的使用者、使用场所
《大明会典》记载很明确:
凡上親祀、郊廟社稷、文武官分獻陪祀,則服祭服。
因此祭服是文武大臣陪从天子举行国家高等祭祀时的着装,是最隆重的礼服之一。而今不论何祀,多用祭服,其使用者、使用场合都有待商榷。
【对于祭祀所用服饰,会典另载:祭之日質明、主祭以下各具服。主祭者、先居官則唐帽束帶。婦人曾受封者則花釵翟衣。士人未為官者、則幅巾深衣。庶人則巾衫結絛。婦人則大襖長裙、首饰如制。】
官员祭服,明代还有规定:
品官家用祭服,三品以上去方心曲領(嘉靖之后祭服不再用方心曲领),四品以下并去佩綬。
祭服的形制
祭服整体形制与朝服是一致的,因此关于祭服的大部分细节记载都在“朝服”条中。明代朝服、祭服见于会典的记载有两次定制,一次洪武二十六年,一次嘉靖八年,嘉靖年间对大礼服均作了较大的更订,形成了最后的定式,因此以嘉靖朝制度为最主要的标准。
[attach]58052[/attach]
[attach]58053[/attach]
祭服的组成
梁冠:
公冠、八梁。加籠巾貂蟬,立筆五折,四柱,香草五墑,前後用玉為蟬。
侯冠、七梁。加籠巾貂蟬,立筆四折,四柱,香草四墑,前後用金為蟬。
伯冠、七梁。加籠巾貂蟬,立筆二折,四柱,香草二墑,前後玳瑁為蟬,俱左插雉尾。
駙馬冠、與侯同,不用雉尾。
一品冠、七梁。二品冠、六梁。三品冠、五梁。四品冠、四梁。五品冠、三梁。六品七品冠、二梁。八品九品冠、一梁。
【祭服梁冠与朝服梁冠为同样制度,并未见有别制祭冠的记载。梁冠冠体为金黄色,承梁部分为黑色,系带垂缨为青色,打结虚悬于颌下。而朝鲜别制祭冠,用纯黑,与明朝不同】
衣裳:
上衣,用青羅,皂緣。長與朝服同(其長過腰指寸七寸,毋掩下裳)。
下裳,用赤羅,皂緣。制與朝服同(下裳七幅,前三後四,每幅三襞積,赤羅,青緣)。
中單,白紗為之,青緣。
【洪武二十六年定方心曲领,嘉靖八年去方心曲领,只有朝鲜一直使用。】
[attach]58054[/attach]
蔽膝:
赤罗。
【今常常用皂缘,考其谬误之出,一是误以朝鲜之皂缘裳为蔽膝,二是网络版《大明会典》标点误为:“赤羅裳、皂緣赤羅蔽膝。”而制作者未辨,导致此谬误传播甚广,至今犹然。】
大带:
表裏俱素,惟兩耳及下垂緣以綠色,又用青組約之。
【从容像与出土实物上看,后来大带已不用耳。】
革带:
青鞓(外裱)。公侯駙馬伯一品玉。二品犀。三品四品金。五品銀鈒花。六品七品銀。八品九品烏角。
【嘉靖年记载蔽膝、大绶、珮玉都是系于革带上,因此革带之后无带版。但考虑明代革带一律虚束,这种悬系法非常不利于活动,且容像上也没见到此类形制,因此估计现实中这种用法使用并不普遍,另还有一种可能,即革带实束,则悬系无妨碍,这种可能性亦待考。】
珮玉:
一如詩傳之制。去雙滴及二珩。其三品以上用玉。四品以下用藥玉。
【珮玉外亦有用纱袋,多为绛色。】
笏:
公侯駙馬伯一品二品三品四品五品用象牙,六品七品八品九品用槐木,涂以白色。无论质地如何,笏都有一定曲度。
袜履:
会典记载为白襪、黑履,但参考容像,除明初杨洪画像符合外,后来一律用云头履,赤地绿缘。
大绶:
嘉靖时期定大绶各照品級花样织造,绶环不织于大绶,以小绶编结悬挂。
一品、綬用綠黃赤紫四色絲、織成雲鹤四色花錦、下結青絲網。綬環二、用玉。
二品、綬用錦雞,綬環用犀。餘同一品。
三品、綬用黃綠赤紫四色絲、織成雲孔雀花錦、下結青絲網。綬環二、用金。
四品、綬用雲鴈,餘同三品。
五品、綬用黃綠赤紫四色絲、織成白鷴花錦、下結青絲網。綬環二、用銀鍍金。
六品七品、綬用黃綠赤三色絲、織成鷺鷥鸂鶒花錦、下結青絲網。綬環二、用銀。
八品九品、綬用黃綠二色絲、織成黃鸝鵪鶉練鵲花錦、下結青絲網。綬環二、用銅。
雜職未入流品人員照九品官。
【小绶,所指为两样,一是衮冕中与大绶为同等质地织造,较大绶小,用以挂玉佩。一是大绶上编结以挂绶环的织物带,用色各不同。朝服、祭服无写到小绶,但按会典插图、文臣石像及文字描写,可知大绶之上都有用到,其用色待考。】
[attach]58055[/attach]
朝鲜祭服
朝鲜祭服早期与明代相同,自明亡之后,逐渐修改演变,形成朝鲜自己的特色,在李朝后期定型,现在韩国诸多祭祀表演都沿用李朝末期祭服,因此可见到的形象资料非常多,对国内祭服复原影响极大。
[attach]58049[/attach]
[attach]58050[/attach]
祭冠:
朝鲜把朝服梁冠和祭服祭冠分开,形制基本一样,只是祭冠全用黑色,系带垂缨也用黑色,且不垂系与颌下,而是盘绕簪上,垂于耳畔。李朝末年金榮善上高宗疏中提到:“朝冠、祭冠,原來同制,而今也則分用焉。”可知是朝鲜后期的自创,与明代是不同的。而今国内制作祭服梁冠都完全效法朝鲜祭冠,十分不妥。
衣裳:
上衣,早期同明朝,青衣皂缘,而后期衣服如深灰色,缘边还是黑色,看上去似一色,因此衣缘处都加白线,此白线也是朝鲜自创,但对国内现今祭服制作影响极大,至今不改。朝鲜上衣左右开衩至腋下,缘边也延伸至腋下。两袖不敞,下部缝合。且衣长、袖长奇短,与明制相去甚远。
下裳,赤罗裳,皂缘,但依然延续明初制度,前后分片,不相连属,缘边也用白线。朝鲜裳也是奇短奇窄,以致很长时间被人误认为蔽膝。
方心曲领,朝鲜一直沿用方心曲领至今,明代于嘉靖八年废。朝鲜方心曲领如其圆领一样固定。
中单,白纱,青缘,左右开衩较低,后身亦开衩,同样非常短窄。
【朝鲜祭服、朝服、中单甚至衮服全用白护领,而明代此类礼服一律不用。】
蔽膝:
赤罗,变形严重,成为小小一片红布,缝缀在左胸。
大带:
形制与明同,亦不用两耳,但上下全用赤缘,不用青组,且缩短太多,以致下垂部分只到两腋,而上部束带部分自腋下开衩束于上衣之内,较之明制变化极大。但也曾影响国内祭服制作,导致大带也垂在身体两侧。
革带:
外形变成四方形,两撻尾逐渐退化。
珮玉:
非常短小,纱袋都用青色。
笏:
没有曲度,完全平直且短小。
袜履:
如明制,白襪、黑履。
大绶:
绶环直接织在大绶上部,下部织以飞禽纹样,纹饰较多。朝鲜大绶直接与大带缝在一起。
[attach]58051[/attach]
明代祭服与朝鲜祭服对比
两者差异还是极大的,以朝鲜祭服为蓝本复原中国祭服不能照搬一切细节,否则会出现大量错误,且造成骨牌效应,影响极大,不可不慎。
[attach]58056[/attach]
[attach]58048[/attach]
[attach]58057[/attach]
附 朝服图:
[attach]58058[/attach]
[
本帖最后由 撷芳主人 于 2008-4-14 13:46 编辑
]
作者:
水流石
时间:
2009-6-15 22:42
精彩,很细致!
“立筆五折,四柱,香草五墑,前後用玉為蟬”
是什么意思呢?在图中如何体现的?
作者:
轩辕箫歌
时间:
2009-6-16 02:36
赞啊赞啊
画得精美
:victory: :victory: :victory: :victory:
作者:
在睡一芳
时间:
2009-7-20 18:03
标题:
沙发没得做,帖子顶一下~
沙发没得做,帖子顶一下~
.........................................................................................................
小芳精品内衣
http://shop34083824.taobao.com/
冲三钻期间,满一百包邮,满150送好礼!
作者:
竹攸
时间:
2009-7-21 19:19
这个对比很好吖,还是喜欢咱明朝的.....
作者:
轩辕箫歌
时间:
2015-7-26 21:35
欧耶!!
整理完毕
图片补齐
欢迎光临 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https://tianhan.com.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