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结 论
过去人们常常用汉化来笼统地解说安史乱后唐朝粟特胡人的转变,事实上并不那么简单,而且各地的情形也是不一样的,需要做具体的分析。我认为,因发动安史之乱的安禄山、史思明出身粟特,因此在安史之乱被平定后,唐朝统辖地区有一种排斥胡化的思潮,从而对这里的粟特人心理和生存产生一定的影响,除了用改变姓氏、郡望等方法来主动使自己“变”胡为汉外,同时也有大量的粟特人迁徙到河北地区,在安史部将建立的藩镇里求得生存和发展。
河朔节帅有的本人就是胡人,有的在安禄山的统治下早已胡化,他们对于粟特人显然采取了优容、庇护的政策,粟特人在这里不仅不受猜忌,而且有的甚至坐上节度使的宝座。在这种环境下,粟特人也把他们习惯于在自己的聚落或聚居地所设立的祆祠,移置于河北地区,继续他们已经变种的祆神崇拜,并且影响到当地居民,使之成为一定范围内的各族民众的普遍信仰。 </P>
<P> 作者:荣新江 出处:《暨南史学》</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6 11:18:42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