黯淡的岁月</P>
<P>
从进入高中的第一天开始,我就对一个来自H镇的同学印象颇深。他很腼腆,但性格非常好,他忠厚老实,是标准的农民的儿子,但他很刻苦。他就是我高中的第一位同桌。他比我年长,所以我喜欢喊他亮哥。
</P>
<P>那时候我家住在S镇上,我是走读生。因为每天可以进出校门,所以那些寄宿生很羡慕我。学校升为省重点中学后,每个学生都必须佩带胸卡,走读生的胸卡和寄宿生的胸卡是完全不一样的颜色,那时候胸卡就是通行证。
</P>
<P>因为亮哥老家在H镇,是个小镇,只有初中,没有高中。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我所在S镇中学,是一所完中。都说高中是集中营式管理,尤其是我们N市的高中。都说全国高考看J省,J省高考看N市。N市的高考成绩年年全国第一,殊不知这“全国第一”的背后,是惨不忍睹的“非人”折磨。
</P>
<P>亮哥上高中的第一年,和那些来自B镇、H镇、D镇、Z镇的同学一样,都住在学校。那时候,他天天早上五点半就到教室自习,而我也是每天五点半起床,六点钟到学校,每天都给他带来豆浆和热包子。因为是集中营式的管理。寄宿生除了周六,根本不能出校门。一般像我们这样的省重点中学,一个月才放一天。那时候亮哥,下课时间也是忙着做题。数学是高中最难的科目,因为他数学成绩好,所以下课的时候,一直教我。期中考试前,我数学从没有及格过。说实话,在J省的高中,平时测验只要能够考到及格,那么就肯定可以考取好大学,因为这些题目都是老师自己出的,有的试题则来自被一些世俗的人誉为“清华北大的摇篮”的Q中学。后来期中考试,我破例考了一个92分(必须指出的是,那时候数学总分是150分),我才刚刚及格。呵呵,良师出高徒。我不想说这个“严”字,因为亮哥一点也不严,很耐心,即使我一遍又一遍地问他,他也一点不感觉厌烦。我们是哥们,不,应该是兄弟。
</P>
<P>那时候写作一直是我自己的爱好,而我一有时间就写。虽然都是流水帐,或者根本就是无病呻吟,但亮哥一直支持我,也是我文章的第一位读者。后来发生了所谓的国家大事, APEC会议上出现了 “唐装”。人人都觉得好看,而我却一点也不喜欢。因为我13岁时,就知道了剃发易服的历史。我一眼就看出,这种所谓的“唐装”根本就是满族马褂的改良。相对于“唐装”,我更喜欢华美的汉家霓裳。于是一篇《冷眼看唐装》一蹴而就。整篇文章,洋洋洒洒2000字,勉强说是一篇檄文。那时的我是一个愤青,人不愤青枉少年。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情绪化的行为,才逐渐淡化。做一时的愤青不要紧,可怕的是一辈子都成愤青。而那时候亮哥总是不厌其烦地听我讲着明末清初的历史。他的态度明显比我温和,或许正是因为他出生在中国的农村,从小经历过艰辛的生活,所以上天赋予了他善良的天性,和淳朴的性格。尽管我个人认为高中所学的知识,在社会上几乎没有什么用处,仅仅是为了应付高考。中国的教育完全是失败的,应试教育只不过培养了一批批考试机器。这一点连我的班主任也承认,他也说过,我们所学的知识的确没有什么用处。但你们不得不学,你们大多数人都来自农村,即使你们中的有些人是S镇镇区的学生。我知道S镇很大,S镇的规模确实可以比得上北方的一个县城。但这又如何,在大城市人的眼中,都是乡下人。唯有参加高考,才可以改变你们的命运,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吃尽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P>
<P>那时候韩寒一炮走红,他的名字红遍了大江南北,他成了很多中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周六,寄宿生可以出校门,终于等来了 “放风”。亮哥和我一起来到了S镇最大的书店,一进书店门,老板很热情。她说一看我们就是S中学的学生,忙着推荐着新到的参考资料,黄冈中学、北京海淀区、启东中学、天骄之路中学系列……亮哥对她说:“我们今天不买参考资料,每天老师发的试卷都来不及做,暂时没有时间做这些参考资料上的题目。我们想买韩寒的《三重门》。”老板一听,马上找来了一本《三重门》,乐呵呵的说:“现在《三重门》很好卖,我进了50本,你们是学生,我打九折。”后来这本《三重门》成为了流动红旗,全班67个人,有三分之二的学生都看了,不看《三重门》的都是所谓的“好学生”,我们眼里鄙视的“木头人”。
</P>
<P>光阴荏苒,转眼到了到了高三,班主任按照学习成绩来安排座位,每一个月考结束后,就安排一次。所谓“好学生”和“好学生”坐,“差学生”和“差学生”坐。班主任说,只要你们通过努力可以改变命运,我希望你们都可以成为“好学生”。这让我想到了o(︶︿︶)o 唉时代的知识青年下乡,要划分成分,贫农最好,中农次之,富农就不行了,那时候富农的成分是最糟糕的。亮哥是“贫农”,我是“中农”,所以我只能和“中农”坐一起。S中学的高压政策,使得我们只能逆来顺受,敢怒而不敢言。上有初三高三,下有火海刀山。高三生活何时了,作业知多少!老班昨日又发疯,下课还要埋头试卷中。雄心壮志应犹在,只是太苦恼。问君能有几多愁?真想一枪毙了老班头。经历无数次小考,十几次大考,已经久经沙场了,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就为了这短短几天的高考。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啊!高考终于结束了,亮哥不负众望,考取了J省L市的一所名牌大学,而我则去了J省M市的一所学校。高中三年转头空,转眼各奔西与东,岁月不饶人啊。
</P>
<P>还记得和亮哥一起去吃刀削面,一起去拍艺术照,一起去街机房打游戏,一起上网玩CS……,在那个黯淡的岁月中,同学之间的友谊是弥足珍贵的,是隽刻在记忆深处的永恒。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26 15:18:37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