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光束

祭崇祯皇帝殉国363周年(据今天还有3天),去祭奠一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23 13:57:28 | 显示全部楼层
<P>飘过</P>
发表于 2007-4-23 14: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P>我可以去拜袁崇涣,史可法,至于这位,不配.我不会因为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族皇帝对他格外有什么好感</P>
发表于 2007-4-23 14:53:58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醇香的米酒</I>在2007-4-23 12:28:54的o(︶︿︶)o 唉:</B>

<P>好像你比较热血,因为你米酒喝得比较多。</P>
<P>=============================</P>
<P>你除了冷嘲热讽,哈哈哈哈的笑,好象没有了其他感情!</P></DIV>
<P>哈哈!!哈哈!</P>
发表于 2007-4-25 10: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一池波</I>在2007-4-23 13:21:51的o(︶︿︶)o 唉:</B>

<P>不过是承继祖先遗产却被山贼洗劫一空的人,即便我血多热,除同情外也再无别的感情。</P></DIV>
<P>说的对,遇到这样的皇帝,恐怕连同情都是多余的</P>
发表于 2007-5-1 15: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P>楼上各位反对的人似乎只是从情感上说明了对他的藐视。</P><P>有没有那位能够很明确、系统、全面地指出这个鸟人的那些鸟事。</P><P>以便我这个初学者也能对其作出评价。</P><P>谢谢!</P>
发表于 2007-5-1 15:45:08 | 显示全部楼层
<P>仅猜忌并冤杀镇边大将袁崇焕一条,以把他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了。</P>
发表于 2007-5-1 15:5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内阁换人次数也相当有才哦
发表于 2007-5-1 16:05: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并不打算因为崇祯帝和我们同属一个种族的缘故,就毫无原则的去原谅他不可饶恕的错误,祭奠就更不必了,满清人的一切的罪孽,崇祯帝都有份儿!
发表于 2007-5-1 19:02:53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轩辕箫歌</I>在2007-5-1 16:05:13的o(︶︿︶)o 唉:</B>
我们并不打算因为崇祯帝和我们同属一个种族的缘故,就毫无原则的去原谅他不可饶恕的错误,祭奠就更不必了,满清人的一切的罪孽,崇祯帝都有份儿!</DIV>

[em17]
发表于 2007-5-1 19:06:44 | 显示全部楼层
<P>满清入关,朱家丢的是江山,而我天汉民族丢掉得就远不止这么一点了。一个人、一个家族的昏庸无能,凭什么让整个民族承受?我们有什么理由去祭祀这样一个昏聩的皇帝,我们有什么理由去膜拜这样一个皇族?</P>
发表于 2007-5-3 13:28:09 | 显示全部楼层
<P 0cm 0cm 0pt">微言在此献上祭文一篇.</P><P 0cm 0cm 0pt"> </P><P 0cm 0cm 0pt">祭奠庄烈帝文</P><P 0cm 0cm 0pt"> </P><P 0cm 0cm 0pt"> </P><P 0cm 0cm 0pt">维黄纪四千七百零五年,歲次丁亥,三月,己亥,微言中夜闻天汉网祭奠有明庄烈皇帝,感怀沛然,帝勤于国事而贼夷张帜,慨然有为而天禄不永,终以万乘之躯殉国于万岁之山,耻千古亡国之君于华夏史册,呜呼哀哉!故不以辞鄙陋,时久远,情轻微,遥祭信王于百越,希帝长逝之灵,慰于三百六十三年后之己亥,余心足矣。其辞曰:<p></p></P><P 0cm 0cm 0pt">(天汉网友现场祭奠:维黄纪四千七百零五年,歲次丁亥,三月,己亥,天汉网友谨以清酌庶羞之奠,敬祭于有明庄烈皇帝帝朱氏由检。其辞曰:)<p></p></P><P 0cm 0cm 0p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p></FONT></P><P 0cm 0cm 0pt">蒹葭苍苍,白露为霜,<p></p></P><P 0cm 0cm 0pt">劳劳信王,今在何方。<p></p></P><P 0cm 0cm 0pt">甲申丁亥,悴然崩殇。<p></p></P><P 0cm 0cm 0pt">自去冠冕,请罪元璋。<p></p></P><P 0cm 0cm 0pt">十有七载,图治家邦。<p></p></P><P 0cm 0cm 0pt">重建太学,释奠宣王。<p></p></P><P 0cm 0cm 0pt">夙兴夜寐,中心恐惶。<p></p></P><P 0cm 0cm 0pt">天不佑汉,悲哉吾皇。<p></p></P><P 0cm 0cm 0pt">流贼似虎,夷狄如狼。<p></p></P><P 0cm 0cm 0pt">将娇卒惰,群臣互嚷。<p></p></P><P 0cm 0cm 0pt">社稷倾危,华汉将亡。<p></p></P><P 0cm 0cm 0pt">崇焕披冤,身死鬼乡。<p></p></P><P 0cm 0cm 0pt">承畴兵败,松山悴降。<p></p></P><P 0cm 0cm 0pt">何哉大厦,屡折柱梁?<p></p></P><P 0cm 0cm 0pt">纵有诚心,难污粪墙。<p></p></P><P 0cm 0cm 0pt">不效徽钦,苟活夷乡。 <p></p></P><P 0cm 0cm 0pt">临死不辱,不愧炎黄。<p></p></P><P 0cm 0cm 0pt">惜哉庄烈,天命不昌。<p></p></P><P 0cm 0cm 0pt">痛哉庄烈,蔽日不光。<p></p></P>呜呼哀哉,伏维尚飨!
发表于 2007-5-5 02:33:53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湘十一郎</I>在2007-4-25 10:10:45的o(︶︿︶)o 唉:</B>


<P>说的对,遇到这样的皇帝,恐怕连同情都是多余的</P></DIV>

同情他干吗?他的昏庸无能给人民造成多大的痛苦。要祭先祭那些阵亡的将士和无辜受害的百姓以及那位冤死的袁大将军吧。
发表于 2007-5-5 11: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哎~~~~~~~~~~~~~~怎么说呢,
<b>崇祯皇帝也是个可怜人,表示下同情就成了吧




</b>
发表于 2007-5-5 11:34:26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孤洲</I>在2007-5-5 11:00:04的o(︶︿︶)o 唉:</B>


哎~~~~~~~~~~~~~~怎么说呢,
<B>崇祯皇帝也是个可怜人,表示下同情就成了吧




</B></DIV>
<P>表示同情这个尺度貌似较为合适。</P>
发表于 2007-5-5 13: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代表师傅独臂神尼表示哀思,主要是看在阿柯的面上
发表于 2007-5-5 20: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深圳的报纸上有祭祀的报道了哦,而且在第一页有大文字标题的说……
发表于 2007-5-11 23: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孙中山先生算是白为你奋斗了!!!
发表于 2007-5-12 01:46:27 | 显示全部楼层
<P>杀了个大将我不觉得有很大的罪过。</P><P>我认为这叫战略失误,俗称上当。</P><P>我觉得每个人都会上当的。</P>
发表于 2007-5-12 01:56:58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微言大义</I>在2007-5-3 13:28:09的o(︶︿︶)o 唉:</B>

<P 0pt? 0cm>微言在此献上祭文一篇.</P>
<P 0pt? 0cm></P>
<P 0pt? 0cm>祭奠庄烈帝文</P>
<P 0pt? 0cm></P>
<P 0pt? 0cm></P>
<P 0pt? 0cm>维黄纪四千七百零五年,歲次丁亥,三月,己亥,微言中夜闻<FONT color=#ee3d11>天汉网</FONT>祭奠有明庄烈皇帝,感怀沛然,帝勤于国事而贼夷张帜,慨然有为而天禄不永,终以万乘之躯殉国于万岁之山,耻千古亡国之君于华夏史册,呜呼哀哉!故不以辞鄙陋,时久远,情轻微,遥祭信王于百越,希帝长逝之灵,慰于三百六十三年后之己亥,余心足矣。其辞曰:


<p>
<P 0pt? 0cm>(<FONT color=#ee3d11>天汉网友</FONT>现场祭奠:维黄纪四千七百零五年,歲次丁亥,三月,己亥,天汉网友谨以清酌庶羞之奠,敬祭于有明庄烈皇帝帝朱氏由检。其辞曰:)
<p>
<p>
<P 0pt? 0cm><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FONT>
<p></DIV>
<P>声明下,天汉网可没有行动,也没有意向祭祀崇祯皇帝。楼主大概是以讹传讹了。</P>
发表于 2007-5-12 02: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人逝国殇</I>在2007-5-12 1:46:27的o(︶︿︶)o 唉:</B>
<P>杀了个大将我不觉得有很大的罪过。</P>
<P>我认为这叫战略失误,俗称上当。</P>
<P>我觉得每个人都会上当的。</P></DIV>
<P>
<P>每个人都可能犯错,都可能上当。但有些错是犯不得的,比如南宋高宗杀岳武穆;有些当是上不得的,比如崇祯杀袁督师。</P>
<P>枉杀大将,任用非人也还罢了,还走马灯的换内阁,使得明政府众叛亲离,内阁无任何威信可言,政府无任何凝聚力。本来明王朝是把南京作为陪都来用的,南京也有一套同北京对应的班子。按正常状况,北京政府发生了问题,南京政府只要牵头把线轻轻一拎,完全可以组织江南的力量进行抗清,可惜由于崇祯的换内阁,使得政府涣散。导致南京无人可以拎线,南方苟活的明政权争权夺利,无力整合江南的力量,最终让清人势如破竹攻占江南。虽嘉定,扬州,江阴等地奋勇抗击,然各自为战,无有力的统合协调,终酿成大悲剧,其根源也在于崇祯。</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12 2:17:47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5-7-8 09:59 , Processed in 0.03843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